最后的精灵经典读后感有感
《最后的精灵》是一本由[意] 希瓦娜·达玛利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一):最后的精灵,勇敢的行者
每个人都是小精灵,本心都是纯粹而勇敢。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见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也会从中获得感悟与提升。
但愿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能够坚守自己的本心,善良而友爱,这是最珍贵的。很庆幸我还有,也庆幸失去后又找回了它。无论以后经历什么,不失本心,不忘初心。做一个可爱的人,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快乐的人
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二):最后
这是一个生命寓言,有多少次迷失了自己,有多少次放弃了自己。
其实太多时候,只需要坚持自己就好了,如果因为对未知的害怕而放弃接近,其实也是极大的禁锢了自己。
很喜欢作者这种充满了天真的语气,这种看过后有思考、有领悟的对话和心理描绘。
故事开始在洪水冲毁家园的那一天,最后的精灵踏上了寻找自己的旅途,但是他一直有在坚持自己想坚持的,有过成长,有过坚强。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三):人是愚昧的吗?
《最后的精灵》书中每一个出现的角色,都代表着人身上的某种情感。拥有神奇法术的精灵,拥有丰富知识的龙,善良的蒙瑟和莎琴娜,坚强的碧萝莎,可恶的监工和那个官员……这本书能够让我们更了解自己所处世界的实质!能让我们更多的思考,自省! 人是愚昧的,而且还有被迫害妄想症,恐惧一切未知的东西。书的一开始世界正处于灾难之中,人们没有去思考灾难产生的原因,而是把灾害的原因归咎于拥有神奇法术的精灵,谁让精灵们拥有着人类不了解的法术呢!大利加城的首席法官兼执政官就是人们内心邪恶的代表,他是一个暴君,把孤儿们当作免费的劳力,是自己的私产,还不给他们吃饱饭,这个人完全代表着人类罪恶阴暗的心理,嫉妒,自私,残暴。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四):当天地间最后的精灵与最后的龙相遇
当一场充满童真的发现之旅变成一段被预言过注定相逢的奇妙传说,幽默与智慧交织,天真却遭遇现实的残酷。
最后的小精灵约许为了逃难,只身流浪到对精灵极为不友善的人间。未曾与人类接触过的约许,遇到了莎琴娜和猎人蒙瑟。
他照顾老龙、抚育小龙,他遇到莎琴娜和蒙瑟的女儿萝碧。他纯真、善良、孤独、勇敢,渴望爱和关怀。
最后的龙艾尔伯洛本可以独自飞走,再活几百年,但他牺牲自己守护众人,因为他知道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意义,在于爱他的人。
尽管身边爱自己的人都遭遇了不幸,但好在还有萝碧,这命中注定的晨曦。
一个新的王国建立了,他叫艾尔伯洛。
透过精灵和人类的接触,彼此更了解自己世界的实质,充满人性描写的精彩故事,弥漫史诗般的悲壮,让人不忍停歇,只为分享小精灵的英雄式孤寂。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五):心灵的成长
其实这本书看完很久了,但是一直对它印象深刻。总体来说,这本童话书比较适合成年人看,因为书中描绘的社会并不美好,现实很残酷。
我就大概记得人类男女主照顾着只身流浪的小精灵,小精灵很天真烂漫,增添了很多麻烦。即便如此,社会残酷,连活下去都困难的男女主一直带着小精灵去找传说中的龙。终于历尽艰辛找到龙以后,小精灵和龙一起生活,以为会是个美好的故事。没想到残酷地社会没有改变,男女主被其他人迫害了,只留下小女孩,最后碰到了长大成人的小精灵,彼时的小精灵已经被岁月磨平了天真。最后,拥有新念和勇气的他们终于走过坎坷的道路,迎接光明的未来。
这本书闲时看看挺好的,对小朋友太过残酷,对成年人又太过幼稚,当然当童话看看也还可以,主要就是讲述每个人心里隐藏了童真,但是随着岁月,可能自我隐藏了。还有一层就是有目标,就能实现。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六):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龙了
Readings@《最后的精灵》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龙了。 末世。 世界上只剩下了最后的精灵和最后的龙。精灵真诚慈悲,不欺瞒,热爱知识;龙有坚硬瑰丽的绿色鳞甲,有温暖强壮的翅膀,有点害怕孤独又爱吐槽,还是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为了一直迫害他的人类露出了自己柔软脆弱的肚皮。人类,排除异己,文明倒退,在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里,文字已经消亡,书籍不复存在。 卑劣的狭隘的愚蠢的残忍的贪婪的软弱的人类,凭什么让壮丽的伟大的善良的智慧的种族来拯救和牺牲呢,多么自大又自私,害怕比自己强大的,恐惧比自己博学的,嫉妒比自己聪慧的,自己将自己一步一步推向灭亡。 是幽默天真的童话,也是讽刺隐喻的政治寓言。童话的happy ending,总是脱身于长久的黑暗或巨大的牺牲和悲剧。从成人的角度看童话,童话是一百分的残忍,黑暗和悲伤如此绵长,光明和快乐又如此短暂遥远。 人类或许还有希望,可是,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龙了。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七):魔法精灵
这本书仔细阅读,你会发现,那些隐藏在树叶下的,那些晶莹的露珠。
贯穿整本书,你可以随着那些字句跳动,作者是一个捕捉情绪感受的高手,每个不经意的情绪感受,经由他的心变换出,时而幽暗时而明朗的情感。除了自身微妙的变化,还有其他人的,而正是这些,让每个生命立体闪闪起来。
我解读到的,是,对自身生命的探寻与无关乎自己生命的尊重。在一个小生命到有自己的意识,对他人和世界了解并赋予其价值与爱的这个过程,期间的恐惧、痛苦、害怕经由伴随来的柔情勇气与智慧打破,在这些流动里,作者似乎提出,要有对生的渴望与信心,还有不断的实践与思考,才能从一个循环里面打破。
在书中,似乎也表达出这样的观点:人好像不能完全隔绝一个人生活。他需要来自其他人的爱与温暖,需要和这些人摩擦过程中的丑与美。好像生命才能丰满起来。每一次的选择判断,每一次来自内心深处的思考与有计划、零碎的行动,每一次剧烈情感的震动,与不同人的接触,汇成了那样一个自己。作者以温暖诙谐的方式把这一个过程像变戏法似的,通过文字袒露到面前来。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八):偶尔跑到小精灵的世界里躲一躲,好像也还不错
当你有太多悲伤,法力就会淹死在悲伤里,就像人淹死在水里一样。要是你用力梦想什么事,事情就会成真喔。可是如果你心里有悲伤,那么出来的也就都是悲伤了。"
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书。刚打开书就好像被带到了小精灵眼中的奇幻世界。一只名叫约许的小精灵,是精灵家族唯一的幸存者,它的其他同伴都被人类赶尽杀绝了。原因是在关键时刻,精灵选择了救自己的后代,而不是人类。精灵的法力让人类感到生存威胁,于是约许的生存也遇到危险。约许的天真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很多时候你上一秒还被它跟人类的对话逗得发乐,下一秒又担心它的不当举措会招致人类对它的伤害。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九):如果可以,我希望龙留下一枚蛋
我知道很温馨,很有别具一格的趣味,但我仍然只打三星,为了心里那一点点别扭的感觉。
莎琴娜和蒙瑟救了精灵,然后死掉。 艾尔伯洛救了精灵,然后死掉。 精灵真是一个柯南般的存在啊。 但是遇到精灵的人懂得了明辨是非,得到爱和希望。 遇到精灵的龙得到陪伴,用壮丽的牺牲结束可能会有的永恒孤寂。
遇到人和龙的精灵呢?
杀了很多鱼……
在那之前,精灵一族对所有生物一视同仁,所有生灵都是精灵的朋友……
感觉最后的精灵不仅仅指的是有着银头发尖耳朵这样生物形态的只剩下约克一个了,最后的精灵可能是约克放弃精灵世界观的某一段"成长"瞬间的前一刻。
杀戮终结了精灵"万物有灵皆平等"的三观,尽管以此为代价开辟了一个"人人平等"的桃花源……
从精灵的角度,我只感到一种无能无力的悲哀。相比起来,龙的改变更能让人觉得开心一点,顿悟生命长度的魅力远远不及生命深度的魅力,让他彗星一般短暂的生命也像彗星一般闪亮到令人遗憾。
所以我希望龙能留下一枚蛋。至少不要让这样闪亮的龙只有一只,然后还壮烈牺牲了。
《最后的精灵》读后感(十):给成年人的童话
真的算得上给成年人读的一本童话了 看到说墙上刻的预言的时候 以为又是俗套的故事 他们的每一次绝处逢生 每一次柳暗花明 都在你的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
也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住了一个像精灵约许这样的孩子 他纯真 善良 勇敢 孤独 渴望爱和关怀 就像小精灵在成长的路途中遇到拯救他生命的人类 勇于为他付出一切的小龙以及等待他来拯救的孤儿一样 我们也一定能在艰难险阻和残酷的现实中收获我们一直坚持着的梦想和希望 绝望中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记得书里写到过 精灵是很聪明的生物 所以比他傻的人类 很容易被洗脑 跟着他的快乐而快乐 悲伤而悲伤 大概我也是个傻子吧 所以看书的时候 我也会揪心他们的走投无路 也会庆幸他们每一次绝处逢生
总之 我很喜欢这本书 大约是因为那个叫 约许克仑斯凯乌尔科卓尔奈尔斯群克 的精灵吧 作者在悲伤与幽默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笑点的背后酝酿深沉的省思 推荐本书给正处人生黑暗时刻 需要希望之光的朋友
最后 以书中的一句话共勉 我们的命运应该是我们希望要怎么样的 而不是刻在石头上的 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们的生命 不该是别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