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天使》经典观后感1000字
《雪天使》是一部由大卫·戈登·格林执导,凯特·贝金赛尔 / 山姆·洛克威尔 / 迈克尔·安格拉诺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雪天使》观后感(一):电影一般,想知道其中一首歌的歌名
总的说来有点故弄玄虚的感觉,本来是个很简单的事情,讲了半天,里面有首歌我很喜欢。但不知道歌名。不知道那位高手知道,在播放到1小时15分钟(3分之二)时,男主角在酒店里酗酒,边上有两个人在跳慢舞,其中的背景音乐叫什么名字,歌手是谁?很低沉,吉他伴奏。只要知道歌名和歌手就可以了。
《雪天使》观后感(二):此类片子似乎已经成为一种类型片,我喜欢
寒冷的冬天;踩在碎石和雪地上的清脆的渣渣声;美国北方 (也许就是阿拉斯加);社会底层,生活的不易;勾心斗角,冷漠,阴暗的角落,干枯,冰冷;影片最后,却鲜明的对比出了人性的温暖,关怀,再冷的气候也冰冻不了人心。
温情,暖流--是我喜欢看这类片子的现实存在,我能感触到的,就是这两个词语,我喜欢看这种片子。
《雪天使》观后感(三):Snow angels???
Annie and Glenn died。
雪.白色的.覆盖美好和罪恶的最好方式.死亡,也是对于一切的最终注解.悲哀的故事或者现实.
人在什么时候,会感到绝望?明白有些东西无法复原的时候吗?其实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要面对与过去的告别,有些人走了出来,有些人希望留在原地.可是,事过境迁,永恒的真理,一切都会不一样.
Glenn没有走出来.于是他陷如了悲伤.其他的人呢?以为自己走了出来,用技巧用假象或者用其他的东西来填补.换来的要不然就是某种层度的平静与美好,要不然就是与过去的纠缠和崩溃.
影片用Glenn的母亲在开门,大声呼唤Bomber,周围却是一片沉寂,作为结束.压抑而沉默.
《雪天使》观后感(四):天使未曾涉足的冬天
《雪天使》来自我的豆瓣猜。我看了还要评,完全是卖弄普及不常见的常识。影片里,只有雪,没有天使。甚至有些揶揄清教主流社会,因为那个口口声声上帝的男一号,从一位分居的丈夫,不讨孩子喜欢的父亲,不称职的地毯推销员,一步一步,出人意料地成为了冷血杀手。“嘭”,“嘭”,两声枪响,射杀了他的妻子。对,放了两枪,而不是一枪,显示了无比的必杀决心。
与其说是老中轻三代人的感情戏,不如说就是这个男杀手的独角戏。女主角的戏份,虽然名义上很情色,其实在电影里却是中规中矩。她对小男生有些莫名好感,和并不把她当回事的同事老公鬼混,她工作赚钱养孩子。相比较,男杀手的戏份,充满了戏剧效果。他大叫大嚷,在自我意愿无法伸张的时候,做出种种自残举动。也不能说他完全没有换位思考能力。他在处决妻子之前,仪式般地让妻光脚走在积雪中,为女儿赤足溺水赎罪。可是谁又能为幼女的意外负责呢?
顺带一句,影片里的讲故事人,那个小正太,好像喜欢中国文学,偶木有听清楚,只听到影片里说什么triple puss*y,有的童鞋自然翻译成了“三重门”。偶很少看小说,也不知此门是否玄牡之门。但是从英文角度,一般的porn词汇,是yy一门容纳三个jj,是triple哦,不是three。
《雪天使》观后感(五):导演
这个导演还可以,我认为他是有天赋,有洞察力的,他的优点在于,一准确地塑造人物,并且成功地找到了一些对应的演员去演,气质都很符合,你可以相信这些人发生这些关系是真实的。第二是节奏把握的很好,什么时候说什么样的对白,用什么样的镜头,这似乎是一个很常见的能力,但其实不是,做到这些的同时让人信服是很难的,导演对这点的把握大概来自于他对小镇生活的熟悉和强大的洞察力。所以,电影总体是有娱乐性的,这个娱乐性是可看性,不会疲劳,这些人物关系,这些故事吸引人看下去。但导演让我感觉他不是具有非常强的意志力来表达东西的人,他时刻考虑观众的感受,他也确实做到了,但有些人会在最后感到情感的浅薄,这是无法避免的,最浓烈的情感和最通俗的拍法只能考虑一个。和上一部一样,悲剧发生以后,所有人在一个似乎无关的场面里感受情绪,似乎迎来一个正向的未来,这是拍给观众看的,观众获得情感消遣,难过,开心,但是并不伤人。月光光心慌慌里,导演似乎有自信去拍一部恐怖片,但他错误地估计了自己,在开头,他把恐怖片的气氛做得压抑,深沉,做成一个信誓旦旦的恐怖片的样子,几乎能蒙住观众了,但中间就露馅了,导演真的没有那么多的情感和兴趣去拍杀人狂,而他前面的那些从过去的电影个惯例中摘来的装腔作势就更让人不适。
电影让我感动的是一些生活细节,小镇里面的人的生活细节,说的话, 做的事,彼此的相互关联又分开的关系,这些东西是人类的必然,完全让人信服,感到温馨和难过。
《雪天使》观后感(六):悲剧与悲剧性
记得在某部电影中有一段讨论悲剧的台词,指出悲剧与悲剧性的差异:悲剧往往是生命中的偶然,而悲剧性则是一种不幸的必然。
不知是电影看的比较多了,还是其他什么缘故,我对于电影中的悲剧往往有着比较强烈的预感。在影片开始后不久,我就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并且暗暗祈祷,不要让不幸降临到那个可爱的小女孩身上,然而影片还是残忍的把她推上了绝境。我再次期望女儿的死,能使Annie和Glenn能有机会平静下来,反思、reset,重新找回生活的平衡,使悲剧仅止于此,但是故事再次无情的延续下去,直到将一家三口送上了天堂。
虽然结局不随人意,但推敲起来,却似乎真的难以避免。Glenn的确很努力的想把生活扳回正轨,然而他却不知道生活并不总是付出必定有所回报,他竭尽全力想要抓住的,乃是早已逝去的东西。他偏执的性格,那种带有宗教与信仰色彩的偏执,使他不能面对现实,同时也在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时,完全失去了心理的平衡,再也难以回头。
而在Annie一边,她虽然美丽而性感,但却没有做好成为妻子的准备,没有做好成为母亲的准备,没有做好承担自己生活的准备。她迫切需要他人的支撑,使不成熟的自己能过上貌似成年人的生活。她不知道在生活这盘棋上,自己究竟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责任,因此也无法面对生命中的人。与Glenn分手就分手了,拜托不要再回来;女儿死了就死了,拜托不要让再让自己想起她。。。直到在即将被Glenn杀死前说”I'm ready"时,我也高度怀疑她是否真的因理解了什么而ready,还是再一次无所适从的认命而已。
Annie与Glenn极为自我(也许还谈不上自私)的性格,使他们都没有能力体察别人的需求,从而扭曲了意识与现实的差距,导致最终悲剧的上演。这就是必然,这就是悲剧性。
或许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坦然接受人生中的悲剧;但是,绝对要避免的,是悲剧性的人生。
《雪天使》观后感(七):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
从影片一开始我就以为是Gus Van Sant的片子。因为首先出现的是一堆孩子的脸。然后长镜头里的景色是格外令人心旷神怡却又在音乐中预示了一个压抑的故事。典型的范导风格。甚至到片子结尾的那个令人拍案叫绝的起承转合都让我一直以为是范导的某部。直到豆瓣帮我答疑解惑。那么关于导演和演员就都不重要了。我还是照着范导的风格来理解。
几个细节:
1.这张海报。Some will fall,Some will fly。这一句要比电影的名字正很多,看名字我一直觉得不是爱情片就是色情片,结果内容却变成了文艺片。
2.自杀。Suicide is Painless。男主角是一个神经质的基督教徒,他应该知道自杀是不被允许的。当然,杀人也是不被允许的。可能悖论在电影里也成了一种矛盾冲突的火花吧。
3.过程。男主角杀人的过程是复杂的,让结局一下子变得冗长,所有人都在他找到枪的一刻知道他的目的,但这个结果来得却如此缓慢。他甚至为自己最爱的人清洗干净了人世的尘埃。然后带她穿越荆棘丛生的树林。最后还深情的一吻,告诉她,准备好了就告诉我。
4.爱情。在一个美国小镇的中国餐馆里。他是学生兼职,她和她是好朋友。她在她小时候曾照顾他,他在那个时候深深迷恋她。她结了婚,有了可爱的女儿。她也结了婚。他的爸爸妈妈要分开,他在学校被新来的女同学爱上。她的丈夫一事无成并且酗酒,于是他们离了婚。可他很后悔,努力表现得有所起色为了重归于好,可她,居然和自己好朋友的男人搞在了一起。那个男人,每个周都会和不同的女人在相同的宾馆过夜。他和他的女同学相爱了,他们在他的家里做爱,女孩子曾暗示她喜欢舔阴;他的爸爸妈妈和好了,那盘磁带里录的应该是他们相爱时最喜欢听的那首歌;他又继续周旋在汽车旅馆和不同女人之间了,希望下次他不要留那么多发票;她被判决了,他代表上帝惩罚她,可是,他爱她,他要和上帝同在。这一切,发生在他的军乐队训练的冬日午后。
5.花絮。电影里提到了三重门,在国外是把它作为黄色小说看待的,囧一个。可能是翻译出了问题?不知道……
《雪天使》观后感(八):静静的是那片雪
《雪天使》,看完这部片子后,我习惯去片名中寻找解读这部影片的线索。于是这观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我就在期待雪里的天使会出现。呃,结果果然从它平时的影像风格和叙事格调,我的天使精灵是注定不会出现了。但是可能有一种特别幼稚的思想还是继续保留在我的脑海中,无论如何,无论多么牵强,我都要找出天使来。于是我勉强找出两个天使。
第一个天使当然是蒙蒙的tara。安妮和格林已经离异,孩子由安妮照顾,但是正是有孩子作为拉链,所以格林一直在做安妮希望他做的事,希望能够重新回到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因此虽然安妮已经有新欢,但却始终避免不了不再见到格林。但不幸的是有一天这个天使突然离去,这个打击剥离了格林想回归正常生活的想法,转而将造成悲剧的原因转移到因为生病没有照顾到安妮身上,最后安妮被格林杀了,而自己也自杀了。
第二天使则是亚瑟的女朋友。她喜欢他,他也喜欢她。她能感觉到他喜欢她,他应该也能感觉到她喜欢他。但是在一段时间的相处中,谁都没有向前跨出一步,直到女朋友一语道破,亚瑟才开始真正向除自己以外的人打开自己的心扉,接受别人。所以女朋友的爱打开了他的心结,他才能真正开始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去向周围的人告诉他的真实心理想法。从前虽然他预感到自己父亲对自己和母亲的背叛,即使在当场看到父亲与其他女人挽着手,但是当时他也只是憋在心里,没有进一步审问他的父亲,后来才明白过来自己不能让爱自己的人受伤,也应该承担起保护所爱的人的权力,于是他终于对着他的父亲爆发了,而后来他的父亲和母亲也和好了。
其实看这部影片的最大感受就是这部影片中所塑造的男人都是唯唯诺诺,没有一个敢担当的,而里面的女人则恰恰相反,在经受了一系列打击后,是她们自己用坚强的内心应付眼前的“灾难”。比如亚瑟的父亲在事实上确实是个爱拈花惹草却又在妻子儿子面前不肯坦白承认的男人,亚瑟也是个内心想当封闭内向,对着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不敢主动追求,对着父亲的错也不敢责问勇敢起来保护母亲,格林则是外强中干,也是属于软类男人,安妮的情夫一方面喜欢偷情,另一方面又是怕老婆的主,做事还不是特别聪明,在真正被识破的时候,虽然承认了奸情,但是却一点都不敢担当,只能让两个女人去应付他也参与的罪。而里面的女人虽然在生理上是弱势的,但是在心理上却表现得比这些男人要更坚强冷静一些,安妮独自一人照顾着孩子,并且在和情妇的奸情被撞破后承担与好友的决裂,最后还要面临失去孩子的巨大痛苦和情夫的背叛,但是她还是扛过来了,她并没有向格林那样失去理智。安妮的好友能在背叛过自己的好友需要帮助的时候,立刻不计前嫌,挺身相助,这种包容性可以说作为一个女人是如何的不容易。亚瑟的母亲在知道丈夫对自己的背叛后,还装作无所谓,不让自己的儿子知道,始终保护着自己的儿子,独自承担着痛苦,还是挺伟大的。
但是《雪天使》总是让人有点无奈,不喜欢这部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