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觉之门》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知觉之门》读后感1000字

2021-04-07 02:18: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觉之门》读后感1000字

  《知觉之门》是一本由[英] 阿道斯·赫胥黎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彩插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觉之门》读后感(一):麦司卡林——金庸小说里的“蒙汗药”

  文/小灰灰

  《知觉之门》读后感(二):《知觉之门》译者庄蝶庵诚邀读者指正

  拙译《知觉之门》,历经波折,终于问世!简体中文世界,终可一睹赫胥黎在西方世界真正的传世名作《知觉之门》——这部嬉皮士运动的“圣经”!相比较于赫胥黎在中文世界流传深广的《美丽新世界》,《知觉之门》更关注个体的精神解放。感官的能量一旦被放大,艺术之灵感,瞬间醍醐灌顶,这令赫胥黎终生难忘,以至死前说了一句神妙至极的话:“LSD,100毫克,肌肉注射!”——如果无法拯救世界,那就先行拯救自己吧,这是赫胥黎历经思考,给出的人生终极答案。种种妙悟,还需捧书,诚邀广大读者,以《知觉之门》为线索,重新认识赫胥黎。PS:封面妙极了!

  《知觉之门》读后感(三):知觉的闪光

  书里描绘的这种迷幻体验,其实就是人的感知超越了以往的范畴,知觉触角突破了语词和固化经验的束缚,捕捉到了所谓“事物的本相”。

  之前看的福柯传记里写到死亡谷一章,也有他服了LSD之后的事实记载:璀璨星光全部拖长了尾巴向身上袭来。同样我也在知乎上看过类似的回答,答主说当时自己服下药剂后,拉开抽屉,耳边竟响起了无比盛大的交响乐。

  关于福柯的另一件与迷幻体验有关的事是,有一次他在巴黎街道上被汽车撞倒昏厥过去。但事后福柯回忆说,当时他感到了强烈的快意。按赫胥黎的推断,或许这种体验便是缘于机体出于自我保护而分泌的肾上腺素。

  迷幻剂是一把钥匙,它打开了知觉之门,让芜杂的现世经验得以被整个地翻转和颠覆:知觉扩张,世界闪光,自我消隐,万物一体。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书里说,此种对实在的体验,并非人人都能接受,就好像精神分裂症患者害怕自己抑制不住的超感官体验,因而急切想要回到熟悉的符码世界——他被囚禁于两种迥异经验的互相撕扯里无处可逃。

  《知觉之门》读后感(四):有点意思也有点意外

  慕名已久,终于有机会拜读。对内容比较意外:一直以为会是比较朴实的体验报告,但其实还有作者自己的解释和理解。

  书里面关于麦司卡林的服用体验和附录的关于生理学的部分很有意思。印象比较深的是服药之后世界变得绚烂但是对于物体的空间关系和时间不再敏感,感觉是腹侧通路激活而背侧通路受抑制。另外尽管对空间位置不敏感,但是行动上又无碍这一知觉和行为的分离现象让人想到了某些失认症和盲视的现象。由于作者的博学,幻觉体验和宗教的关系也显得比较有启发性,但是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有体验到任何他提到的艺术作品的传送魔力……

  作者本人对这些现象的解释有点主观。诚然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提取加工,但认为致幻剂的功能其实是抑制了知觉加工而使原始感觉信息直接涌入意识,而原始感觉信息就表现了所谓「本然」,这两个推论是有点是牵强的。至于天堂和地狱到了最后居然就真的滑向了承认死后世界,感觉就完全暴走了。考虑问题基本不是科学的思路。

  书的注释和附录的彩页很有帮助。但是其实彩页并没有收录所有书中提到的艺术作品,要是再全一些就好了。翻译的文笔过于文雅了一点,读起来反而不那么流畅。

  《知觉之门》读后感(五):“药物”解读艺术

  弗洛伊德以压抑的性欲来解释伟大的艺术创作,本书同样提供了一种透读灵性艺术的路径——于人们食用麦司卡林等致幻药类使得人们的大脑减压阀(暂时)失效,潜意识涌出,人们来到心智对跖点,得以窥见“他世界”——奇妙的感官体验,细节之处看到极致的美——超现实白光、色彩、形状,脱离现世界的一地鸡毛,只有纯粹的感动、沉迷。

  可是就像作者在书中同样一再问到的,“如此纯净的感知力,又如何与适当的人际关系、必要的琐事与责任想调和”,说白了,这样的自我超越式体验到底有啥用吧?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可能真的没啥卵用,但人生那么漫长,多点体验,尤其是大多数人循规蹈矩的一生中,看到的都是规矩、规范,但也有少部分人跃跃欲试、甚至以身试法,那些回来的“变得更智慧、更快乐、更谦卑”,他们穿过“知觉之门”到达过的“神秘之境”,不可意会也很难言传,循规蹈矩的胆小的大多数同类们或许会好奇,也仅能如此罢了。还有极少数回不了头的,沉沦直至垮掉,蓦然回首,现实恐怕更加千疮百孔了。

  总而言之,书里作者描绘的极致体验真的很迷幻啊,不愧是“垮掉一代”、广大嬉皮士的《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嗑药!

  《知觉之门》读后感(六):知觉之门:主观和不可控的精神

  

终于读完了!从《单身男子》寻来的。

在知觉之门篇中看作者服用后的感受,给我感觉类似于吸毒者服用后飘飘然的感觉,不确定作者有没有在书中讲该物有没有上瘾性,也只是我的臆想而已。

全书牵讲了许多许多艺术作品,我也从中住到了许多。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呢……其中所讲的东西,可能绝大部分都是人类在濒临死亡时的“胡思乱想”,想的程度和水平则取决于人类本身的水准如何——看他是个流浪汉,还是一个接受过高级教育的学者。

还有一点就是幻彩的光,光这个东西,简直是书中“他世界”的标志,大面积大篇章的明亮的色彩,是构成幻想的必备要素,甚至在服用仙人掌之后,眼中的世界就会出现这些幻彩,我在书中某处批注了“万花筒”。

总而言之,这本书还是很有趣的~充满幻想和平常人一生都可能接触不到的感觉,毕竟大部分人都没有精神疾病,也不太可能有机会吸食到这种东西。

啊,其中一些观点就像克苏鲁一样,“不可言状”,用符号(?)不可描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blabla的。

是很有诱惑性的作品。

  《知觉之门》读后感(七):一次奇妙的幻觉体验

  文/初晓

  幻觉,一种很神奇的存在。对于它的了解,最初是从影视中,一些人误食了某种东西而导致出现幻觉,或是忽然有了灵感,或是葬送了毕生所学。这对曾经的我来说,是不相信的,但事实上,这是真实存在的。这一切,从阿道司·赫胥黎的《知觉之门》一书中,可以详细了解。

  《知觉之门》是一部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书,它是作者在亲自服用迷幻剂之后,用迷离的文字记录下来的超感官体验。这本书的成书过程说起来也很有戏剧性,极具献身精神的阿道司·赫胥黎,在晚年时期应朋友之邀,亲自尝试了麦司卡林这种能够激发人幻觉的药物。就是麦司卡林,开启了阿道司·赫胥黎的幻觉之门,服用药物之后,他产生了各种幻觉,这些幻觉引起了阿道司·赫胥黎的深思,人类是不是可以借助外界因素开启神秘之门?

  迷幻蘑菇

  《知觉之门》读后感(八):读后感

  很幸运发现了《知觉之门》这本书,阅读过程中唤醒了许多沉睡的经验。一是对艺术作品从宗教经验层面的审视,从最初接触到艺术就特别感兴趣的方向。好玩的是写出《美丽新世界》的作者,大胆揣测艺术适用于本领域初学者,和顽固的死硬派。和让塔可夫斯基困惑的那位行者所说一致,“看了你的电影,你始终是在门外徘徊。”看完村上的新书《刺杀骑士团长》,其实也有此感。第二个经验之前从未见人表述过,就是对日常物品产生的一种全新觉知,混合着美感和巨大的恐惧。在到处寻找答案的那个阶段,曾经还和界可师讨论过,被用一个概念界定完毕后似乎就没有得到什么新的启示。比如一条毛巾悬挂在那里,很平常的景象,但在那个时刻却感觉神奇和诡异无比,一盆平常觉得不起眼的小植物,充满了说不出的力量。作者还分析了这种恐惧感,是实体对于理智所熟悉的符号世界产生的巨大压力造成的。最后是那个神圣的清醒时刻和日常琐碎、无聊经验的对比,那种真正存在着的感受。从我的经验看来,致幻剂引发的这种状态,也可以由别的媒介打开。在这一系列直接经验之外,有作者的思考,行动和沉思,词语与万物的联系,系统性推断和深不可测的神秘之境之间的关系。这神秘体验并不是什么终极目标。说起来虽然有点不相干,但忽然一切都连接起来,米尔斯所说的治学之道,直面问题本身,在这里依然有效。不拘泥于陈规和概念术语,更不要沦成为科层制的宣传工具,如此方有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位置。

  《知觉之门》读后感(九):知觉之门

  

需要全文背诵

这是赫胥黎自己(没错就是写《美丽新世界》的那个人)纪述在服用了一种致幻剂之后所经历的过程。

古印第安人的宗教仪式中常使用的一种仙人掌萃取物,叫做麦斯卡琳,服用之后会令人产生幻觉,在此过程中可以无限接近神。据说服用这种萃取物的印第安人都会更加平和、善良,因为他们已经一窥宇宙的真相。

这种倾向于寻求宗教的化学替代品为宗教目的而使用有毒物质,其实是非常普遍的。比如苦行僧这个概念在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都有——以极度饥饿和折磨令自己产生幻觉而接近神。或者禅宗全神贯注的冥想、瑜伽者在扭曲身体中想要到达的境界,以及穆斯林苏菲教派在酒精和享誉世界的旋转舞中获得的迷醉状态,甚至是用发光的珠宝催眠人的中世纪神秘主义经验,这些方法本质上与所有幻象一样具有心智对跖点“他世界”的特征。

即使同样的风景,自不同人眼里的差别之巨大,这就是学习的目的。我们太容易将学习和考试联系在一起,但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改变和扩充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旅行的目的也不是目的地,就算环游世界所有国家,在不打开自己接受新知的人眼中也只是家门口的花园而已。杜尚展示的只是小便池,巴特农神庙只是一堆烂柱子,即便我真的有机会试一试这种仙人掌,我能感受到的可能也只有奇妙的光线和扭曲的世界,就算宇宙的“本然”铺展在我眼前我也只能视而不见。

我还不配打开知觉之门。

  《知觉之门》读后感(十):感受美丽新世界

  成年人的大脑为了避免我们淹没在海量的信息里,主动关闭了知觉之门。而通过思考、药物、瑜伽、艺术等方式打开知觉之门,人的思想会进入一个美丽新世界,并进而改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想法。

  大脑保护人们不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为了在社会上生存,我们的大脑将熟悉事物放入缓存,集中去处理变量。因为思考的带宽决定我们的能力大小,稀缺的心态让很多人无法去进行深度思考和学习,无法腾出精力来处理新的信息,自控能力也会一点点耗尽。因此,我们的大脑喜欢放空来冥想,放松来体验,偶尔打开知觉之门。打开知觉之门的方式除了冥想、药物,甚至包括疲劳、疾病、禁食。

  通过思考、药物、瑜伽、艺术等方式打开知觉之门,人的思想会进入一个美丽新世界。艺术家进入知觉状态,画出的作品有着海量的信息,是前往知觉世界的桥梁。塑像、风景画、近距离特写都达到奇特的传送效果。打开知觉之门的大脑,会产生奇特的体验。例如对色彩产生了的特殊感知。超越空间的体验,见到超自然的光和色彩,不是回忆,而是观察到一个崭新的世界的诞生。对光线、钻石、玻璃般晶莹的物体有着特别的感觉,而明亮、纯粹的色彩是艺术本质的构成。开启知觉之门带来的是大脑对熟悉事物的重新处理能力,不过代价是对所有变量的混乱感知,这也被称为“自由心智”。在这种状态下,我们对文字的依赖减退,视觉印象极大增强。对空间和时间的兴趣归零。对美好的事物可以指出在这里或者那里。有点类似人喝醉的状态,只关注当下。穿越知觉之门并返回的人,变得更加快乐和谦卑,承认自己的无知。麦司卡林释放了渴望自由的灵魂。同时,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但是如果把握不好,人也会进入到地狱般的感觉之中。

  打开知觉之门,意味着我们要知道另一个频道的存在,坚持极简的习惯,释放出更多的空间去思考,感知这个世界的不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