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就是多,还是多就是好?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少就是多,还是多就是好?

2021-04-09 10:35:50 作者:不是我吧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就是多,还是多就是好?

  “少就是多”是一句颇有哲理的话,被许多人挂在嘴边。但真的如此吗?怎么解释家里的物件越来越多,公司的架构和人员越来越臃肿,每次修改完一遍文章长度就会增加,以及为什么999多玫瑰要比99朵玫瑰感觉上要更真诚一点?

  看起来在口头上人们都支持少就是多,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却奉行多就是好的做法。怎么理解这种口是心非的现象?前天美国《自然》杂志发表封面文章《人们系统性地忽略做减法》(People systematically overlook subtractive changes),在这篇论文里试图证明人们的天性就是默认做加法,根本不会主动想到还有减法的存在。这篇论文的原始地址,我放在了文末“阅读原文”里,有兴趣的话,可以前往访问。

  论文的作者们设计了8个不同的实验,包括用乐高积木搭建特定物品,通过增删色块的方法让图样对称等等。在这些实验里,他们发现人们遇见问题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做加法,再增加一点什么。比如说在一张图里,正中是用正方形色块拼出一个十字,另外在图的左上角还有零星的三两个色块。为了保持图形的对称,受试者会在图的右上角同样加上几个零星的色块,而不是直接删除左上角的那几个色块。

  此外,他们还发现如果在实验中如果给出暗示或者提示,那么人们是会想到用减法的。甚至在那个对称图形的实验中,连续处理了几张图片之后,人们也会意识到可能减去一些色块是更为简单和有效的方法。但无论如何,人们总是默认使用加法,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增加了再说,不会把减法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上。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论文,它的出现让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又多了一点。“少即是多”是以理服人,需要思维才能得到的结论。“多即是好”则是纯感性的,也是本能的,不需要思考人们下意识地就去做加法。我们真正的自我是个随时执行多即是好的人,那个理想中的自我,大概才会奉行少即是多的原则,违背自己的直觉,而且花费更多的努力去找到实现的方案。

  在论文的相关评述文章中,有一篇配了一条视频,里面讲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小朋友要骑自行车,哪怕是3、4岁的小孩也都想骑车到处转转。家长有心满足孩子,但是又怕孩子摔伤。所以,除了给孩子配齐头盔护膝护肘之外,还要专门去买那种儿童自行车,在后轮两边额外有两个支撑轮,相当于是一辆四轮车,绝对没有摔倒的危险。两个轮子不容易平衡,那就再加两个,这是典型的加法思维。

  但是视频中还提交了一种解决方案,同样是一台儿童自行车,但是设计者把脚蹬给去掉了,把链条也同时去掉。这样,小朋友要骑行的时候,就必须用两只小脚轮流蹬地,为自行车提供动力。巧妙之处就在于,因为小朋友前进时必须用脚蹬地,那么他们就不容易失去平衡。而在换脚的过程里,他们也会一点点掌握平衡自行车的技巧。这就是少即是多的好例子,看起来违背直觉,甚至有点蠢,但是很巧妙,一次性解决了两个问题。

  我这样的写作者从前人那里学习的时候,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如何在文章里灌水的技巧,反而是无数名家前辈不断劝说后辈们要“舍得删”、“大胆删”,有些人甚至严厉地要求只留下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副词要尽量少用。基本上,写作建议就是一本减法教程。但是等到自己写的时候呢?灌水是一种天性,完全可以无师自通。每次修改文章,最少会多出10%的篇幅来,真对自己文章下得去手的人没有几个。总是会想着我再增加一点描述,能讲得更加清楚。

  我个人觉得,人们默认做加法是因为加法简单,而且容易产生自我满足。减法要困难许多,修订一篇文章,让每一部分刚刚好,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恰当的想法,这种念头才升起就让人觉得疲劳和畏惧。而且,1500字删削完只剩下800字,大多数人不会觉得有成就感,反而会感到自己蒙受了很大的损失。所以作者和编辑的关系总是难以理顺,编辑删除一行字都让作者觉得肉疼。最重要的是,知道删哪里,如何删,这需要很好的判断,以及大量的思考。这会带来工期上的严重超时,远远不如做加法来的简单高效。

  如果再算上做减法所带来的心理压力甚至是痛苦,加法就显得更加可爱了。试想一下,如果你要开掉一整个部门,将会面对多少怨恨的目光?尤其是想到他们的家人孩子,也许其中一些孩子你还抱过的时候。如果这样的想法太大,那么想一想快递敲门送来新衣服时候你的心情,以及动念想要把家里的旧衣服送出去的时候的内心撕裂?在你看来,那不是处理不掉的旧货,而是满满一衣柜美好的回忆,拥有会让人觉得快乐。

  这篇论文一出,我认为也是好事。之前,我们都不曾面对真实的自我,只是有些大概的猜测。因此,我们可以用无知来掩盖自己。现在有了这么一篇文章,知道了和不知道之间会有很大差别。当我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天性就是热爱做加法,那么接受了这一点之后,大概才会有勇气认真严肃地考虑一下减法,思考一下减法的意义。就像是我直面镜中的自己,判断是真的秃了,才有勇气从此一直剃短发圆头。否则的话,我现在可能还得在出门之前一圈圈盘头发,把头顶遮严,又或者是不断梳理头发喷上发胶,研究如何用一根头发遮盖住最大的头皮面积。

  从现在起,少即是多就不再是一句口号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