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太极游艺》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太极游艺》读后感摘抄

2021-04-09 03:01: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太极游艺》读后感摘抄

  《太极游艺》是一本由林添进著作,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0,页数:1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极游艺》精选点评:

  ●规范的太极拳教材,手眼身法步皆有说明,简单易学。

  ●我是一个太极拳爱好者,以前零零碎碎的学过一些皮毛。看过几本太极拳教学的书籍,但也只能照猫画虎,模模糊糊的学个样子,仍是不得要领。机缘巧合得到这本书,细读之下简直是喜出望外,如获至宝!

  ●有幸04年在浙大读研时跟随师父学过,这么多年一直锻炼不辍,学院太极和当时读的心理学专业一样,将会伴随我受益终生。希望有缘见到此书的太极拳同好,加入学院太极的大家庭,乐此极娱,庄敬日强。

  ●经典书籍 值得收藏

  ●笔者习练杨式传统太极武艺四十余年,书中主要引用太极名师王子和先生毕生习拳感悟。书最后附录的松柔功操和筑基功操,其实才是太极拳练习的基础。书中每个动作都附图片以及详细的头、眼、身、步要求及要点,对于太极拳习练者的指导作用非常大。经典教材,历经数年不断修改,值得收藏。

  ●值得一读

  ●妈耶嘿~还真有

  ●本人在大学期间有幸遇到我的太极拳老师,然后得以阅读本书,也在机缘巧合之下接触过林师父,本书是作者多年经验的升华之作,值得一读,对我们练习太极拳有很大帮助。

  ●对太极的理解从这本书开始,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对太极的兴趣也从这本书开始,非常值得正在学习太极的人观看,强烈推荐。

  ●已经读完,林老师亲身示范,适合太极拳爱好者阅读。有幸参加过一次夏令营,与各地同门共舞太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领悟了太极拳的学术性,严谨性和美感。

  《太极游艺》读后感(一):不仅是太极游艺,更是满满的心意

  本书不仅是作者林添进老师近四十年练拳的心血,更是二十多年来与大陆学子交流的结晶。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许多高校学子参与其中,将自己学拳的点滴体会都融入书中。因此,从本书中你不仅可以欣赏到一个毕生致力于传统文化推广的前辈的技艺,更可以了解到初学者们学拳的方方面面。我们的目的不是卖一本书,而是希望读者能够加入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练习太极拳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一位有幸加入北京大学杨式太极拳协会学拳的在校生

  《太极游艺》读后感(二):用心之作,受用无穷

  大学时跟随社团学习学院太极,受益匪浅。工作后却慢慢荒疏了,一方面自己毅力不足,一个人很难坚持,另一方面也怕自己练错了,越练越糟。感恩林老师和他的学生如此用心的做这样一部教材!拿到书之后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跟随着用起来,更能体会其中的妙处。教材的设计与编写,已经不仅仅是毫无保留那么简单了,我能感受到林老师生怕读者有理解的偏差,用各种方式阐述动作的要领。文字简明扼要,图片细节清晰,多角度多方位展现,极为实用,毫无哗众取宠之处,可谓同类书籍中的一股清流。有幸得到这本教材,不好好练都不好意思了!

  《太极游艺》读后感(三):太极既起

  文化之太极,自周易始。《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言其有生生不息之德。宋儒周敦颐言: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老子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言其有平衡中和之美。

  历经千劫,化而为拳,始成具象。静中之动,可收六合之混沌,动中之静,可顺四时之往来。下学而上达。养命即所以修性,实腹即所以虚心,立身中正即所以正心诚意。始知身心并非在两处。

  一拳理之下,宗派林立,一理万殊,因心诚致行而有所悟者固多,因争理偏执而有所误者亦不少。故有习拳爱拳者,有心于其学术化。其从江湖之远,登学堂之上。学子可以拳而强其身,以艺而磨其心。数十载教学相长,幸得一切助力,始成《太极游艺》一书。吾亦是受益者之一,略抒拙见。以表感念。

  《太极游艺》读后感(四):一本书背后的故事

  后 记

  本书编著者林添进老师,从1977年学生时代开始其太极拳学习生涯。在因材施教的启蒙老师黄益谦老师(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潜移默化之下,林老师走进了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修习的领域。

  1981年春,经由黄老师推介,林老师开始向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邓时海老师学习太极武艺,一直持续到1987年秋。之后因家庭、工作等因素,未能在邓教授处继续修习。

  在向邓教授学习的时间里,林老师也得到了多位师长的指导。1981年暑期近两个月时间里,得到了施文龙老师、黄长福老师的指导;1981年到1987年之间,又陆续得到李丰章老师、李丰懋老师、徐运金老师、苏清标老师、陈翁钦老师、张品灿老师等诸位老师的指导。

  1982-1983年,经邓教授介绍,林老师问业于台湾实践大学詹益长教授,习练太极武艺。

  1982年春,开始追随台北艺术大学张清治教授学习太极理法、太极拳美学等传统文化,至今已持续三十余年。期间,得到精研太极拳性理拳法的刘义胜老师的点拨指导。同时,还得到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故宫文物月刊》主编宋龙飞研究员(陶艺大家),音乐大家马水龙教授,以及简枝财先生、陈逸成先生、洪胜堃先生、苏俊源先生、陈德荣先生等师长的教导。

  自1987年开始的几年中,林老师得到了王子和教授的点拨、启发与鼓励。

  师恩似海。对于上述曾经指导过以及仍在指导自己的长辈、老师们,以及诸多未提及的师长们,林老师始终心怀感激,念念不敢忘。这份始终感恩故人的真性情,也是林老师多年来,在进行太极武艺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的一个重要人生态度。

  修习无涯。林老师自1977年进入太极拳和太极文化修习的领域,至今已有39年的时间,在明师指导之下,勤奋练习,不敢丝毫怠懈,在长期的习练和教学实践中涵泳、沉潜于太极的博大天地,不改初心,默默前行。

  1994年9月,对林老师的人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出于推动太极武艺发展、促进两岸太极文化交流的愿望,在台湾师范大学赵玲玲教授与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的共同推荐下,林老师来到北京大学,开始教授太极武艺。1995年4月,在当时的校领导及王登峰教授、张彦教授等鼓励、支持与指导下,北京大学杨式太极拳协会(学生社团)成立,林老师担任协会顾问至今,默默开展了二十余年的传统教学。自2004年开始,随着北京大学毕业的太极拳学子到各地求学、任教,浙江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近二十所大陆大专院校的太极拳学生社团也纷纷成立,并邀请林老师担任顾问。太极武艺逐渐深深融入大学校园和青年学子之中。此后,林老师和其学生们又走进各地社区及中小学校园,进行太极拳基本功操与太极拳套拳的教学,为中小学师生和社会人士的身心健康加分。在多年实践过程中,致力于学术化、科学化之太极拳教学体系,在源自台湾师范大学的教学体系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并由最初的教拳、传艺进入到太极拳传承的阶段。林老师便慎重提出“学院太极”的发想,明确太极种子培育扎根大学,主要服务对象首选大学,理论提升和学术研究立足大学。以大学为根本,推动发展到社会各阶层。

  林老师引领着学院太极团队,持续地努力探索,为太极拳注入新的内涵,逐渐将其提升为两岸大专院校师生及青年学子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2007年7月-8月,在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北京大学校方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迎奥运九州同音,舞太极天地人和”海峡两岸大学生携手迎奥运交流活动圆满举行。两岸青年学子聚在一起时,太极拳便成了非常亲切的身体语言,促进彼此心灵间的沟通与交流。

  2008年8月北京奥运期间,北京大学主办了“奥运在北大,静园观太极”太极拳群像雕塑文化展,以襄助北京人文奥运。从创发到布展,林老师和两岸高校的太极学子一起,花费了数年时间,使得在北京奥运期间,世人可以通过直观的形象了解太极拳及中华文化的魅力。

  2013年北京大学向学院太极发源地台湾师范大学赠送“北京奥运太极拳雕像”(单鞭式),象征两校共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太极文化风。

  二十多年来,林老师辛勤耕耘,对于两岸共同传承并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太极武艺文化,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果。林老师带领的学院太极团队,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支持与肯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习练太极拳、学习与传承太极文化并自觉奉献、服务大众。此次教材的出版,可算是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相信认真研习这本教材的读者,将会有非常多的收获与启发。

  为了因应北大太极拳课程教学改革的时代需求,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慎重委托林老师编著的这本教材,是我们致力于两岸共同传承和发展太极武艺及太极文化二十多年来的结晶品。以太极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整个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衷心希望,这本教材如同一颗种子,慢慢地在青年学子心中扎根并长出太极文化的果实。让我们与众多太极武艺和太极文化传承者共同努力,逐渐让全世界都能真正享受到太极文化带来的福祉。

  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 谨志

  2016年3月18日

  《太极游艺》读后感(五):纯正、科学、权威的太极拳新教材——评《太极游艺——新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

  纯正、科学、权威的太极拳新教材

  ——评《太极游艺——新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

  北京大学博士、云南红河学院讲师 孙东波

  2017年2月26日

  欣闻林老师的著作《太极游艺——新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出版了,我连忙网购了多本,一方面自己留着学习,一方面也将其赠送给对太极拳等中华传统文化有兴趣的师友们,让大家都能分享到优秀太极文化甘霖的恩泽。

  我自2004年开始跟随林添进老师学习太极拳,虽然工作后不能经常跟林老师请益,但自己始终在坚持习练,我知道有很多的太极拳同门跟我一样,已经跟这套拳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更享受到这套拳所带来的诸多益处。众同门所期盼的太极拳新教材终于正式出版,真是可喜可贺。

  在认真阅读了这本太极拳教材之后,就我个人的感觉,该教材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征:纯正、科学、权威。

  首先,此书是对太极先贤历经数代积累所成结晶品的纯正传承。作者林添进老师在书中非常清晰地指出,这本教材所传承的太极拳套拳的式子名称、释名和疏等,都是王子和教授毕生习拳、教学和研究的结晶品。王子和教授193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在马德芸先生的推介下从学于杨澄甫先生的幼徒吕殿臣先生,习得纯正太极武艺,为其武艺修为奠定了重要基础。

  与之前的诸位太极拳先贤不同的是,王教授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现代化、全球化和民族国家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太极拳最初所滋生和依存的社会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让太极拳这一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真髓能够持续地造福国人乃至整个人类呢?王教授基于前人的积累,在其数十年实践过程中,高瞻远瞩,总结太极拳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了太极拳发展的大方向,应改变其江湖化的习气,转而向学术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这一思路,王教授也特别交代给了林老师。林添进老师1994年刚到北京大学教授太极武艺时,便得到王教授的教诲,以基础拳为主,注重筑基扎根,不与人比武争斗,重在体质的提升和气质的变化。听林老师讲过,太极功操也是王教授从套拳中提取的动作精华,我记得他曾说过:“并非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身体条件练太极拳,身体素质和条件不够好的,就以练习基本功操为主”,同样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而对普通学习者,一般要经过“松柔功操——筑基功操——套拳”等习练过程,如教材中庄晓波等学子心得所指出的,功操“一方面为学习套拳打下心神体能的基础,一方面初步体认太极的阴阳变化之理,‘吾道一以贯之’。事实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系统的习练法,这一阶段动作的纯熟,对于套拳动作的上手,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因此,新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所要求的是一个纯正、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总之,王子和教授提出的太极拳需学术化、科学化等观点,是林老师多年来追求不懈的努力方向,提出“学院太极”的发想也是从这个出发点而来的。而对这套拳体认愈深,便对先贤愈加尊重和敬仰,使得林老师抱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态度,来传承此太极武艺。

  其次,林老师和其众多师长、同门,以及其学生的长期坚持习练,也证明这套拳是极具科学性的一套拳。林老师自1977年开始学习太极拳,迄今已有40年,他以切身的实践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书中,这套拳大部分式子的动作细节要目,都配有解释以及照片演示,整本书的设计风格非常人性化,便于太极拳爱好者查阅、理解和习练。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李雨童和张奇的心得中所指出的,林老师是以其40年习拳经验为先师经典的传承作注解。第一,王教授对拳理拳法的解释微妙精深,而读者借助“林老师数十年来练拳所积淀的感悟与师从大家所受的熏陶”的实际动作要领和照片来学习,便于按图索骥,少走弯路。第二,林老师在大陆教学20余年,学院太极已绿树成荫,但是他仍坚持“正心诚意”,规规矩矩、踏踏实实地做基础,“为着先师武艺、两岸学子与民族未来的拳拳之心”,让林老师这本“注经”味道的教材得以面世。

  王子和教授于1946年将这纯正的太极武艺带到了台湾,而半个世纪之后,于1994年林老师将其带回大陆,并在大陆和台湾两岸的高校中,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地传承。迄今受业学子已逾万人。这些学子大多都是切身体会到这套拳的纯正性、科学性,而且跟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等非常契合,因此非常多的学子至今仍坚持练习不懈。书中有多位高校学子学习“新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心得,细细品读这些心得,可以体会这些学子在习练太极拳中逐渐发生的从身体到灵魂的脱胎换骨的改变。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些高校学子从太极拳的练习中体会到诸如阴阳变化的天道法则、感悟到并正在实践着感恩、谦虚、行胜于言等道德操守,也在习拳的同时,进行了诸如经典诵读、书法习练、易经读书会等诸多兴趣小组(学院太极学子们设立了微信群,并根据兴趣分成不同小组),坚守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整体传承。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太极拳是一把钥匙,通过切身练拳实践,改变了青年学子的身心状态,让他们以谦卑之心跟久已疏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近距离地接触,从而进入了切磋琢磨的喜悦、充实、饱满的学习过程中,常常有种复归母亲怀抱的幸福感。所以学院太极每次举行太极拳集训营等活动,两岸的青年学子都欣然而往,欢喜而归。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青年学子的共通语言和志业。

  再次,这本书是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根据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为教材撰写的前言可知,北大推广国家体委1956年编订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已经有20多年了,可以说北大体育教研部的很多老师都对简化太极拳非常熟悉,他们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让北大学子切实爱好太极拳,并在大学期间扎下中华文化的根。他们了解到,林老师在北大杨式太极拳协会教学20余年,北大杨式太极拳协会的青年学子都非常受益。所以聘请林老师担任“新简易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改革课题组组长,进行教改及相关研究。相信这本研究成果的出版对于以北大为代表的大陆和台湾两岸高校的太极拳教学、以及两岸民众的太极拳习练等,都将具有深远的划时代的影响。

  任何一本优秀教材的出版,都是集体力量努力促成的结果。翻看教材的前言、后记就可了解,除了以北大和台师大为代表的两岸高校领导与师长的支持和肯定,还包括两岸高校学子的持续参与和回馈,以及在出版社众多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林老师的这本教材才得以更加顺利地出版。

  行文到了结尾,让我想起全书后记的最后一段话。文中提到这本教材如同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就是太极文化的种子,它能一代代传承下来,并由王子和教授从大陆带到台湾,生根、发芽而茁壮,又由林添进老师带回大陆,在众多高校小区中生根、发芽,至今已绿树成荫。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颗种子本身是不健康的、甚至是人造的,那恐怕就无法发芽甚至茁壮了。但是,扎根高校的学院太极团队,多年来在两岸持续开展的以太极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从高校进入小区、中小学、企业,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山区……说明这是一颗纯正、健康、充满生机的种子,因此才会得到两岸高校领导老师的肯定,得到众多优秀青年学子的坚守和追随。该教材的出版,恰逢中共中央颁布了诸如《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政策法令的颁布,在这习习春风的吹拂之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太极文化的这颗种子会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也会有更多的人能享受到太极文化带来的福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