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敢不乐》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不敢不乐》读后感精选

2021-04-11 02:28: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敢不乐》读后感精选

  《不敢不乐》是一本由韩良露/ 著 / 朱全斌 / 插画、摄影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敢不乐》读后感(一):古今对照的美趣,多磨惊艳的体验

  古今对照的美趣,多磨惊艳的体验.六岁开始于诗刊发表现代诗,开启写作之门,写作触角广及影评、散文、电视和电影剧本等,曾获台北文学奖、“新闻局”优良剧本奖、广播金钟奖、电视金钟奖多项殊荣。二○○六年起,成立“南村落”,以艺文社会企业方式介入推广、举办超过千场文化活动,重新诠释在地文化,并因此荣获二○一三年“台北文化奖”个人奖,被盛赞为“城市的文化魔术师”。二○一五年,《良露家之味》荣获图书类金鼎奖。这些经历也为这本书带来了许多的惊艳体验呢

  《不敢不乐》读后感(二):不敢不乐

  不敢不乐,我只看名字就买了,我以为是讲现实的,结果拿到书首先会欣赏一下她的设计,哇!里面怎么有美食图片?原来作者是通过美食的文化来叙述生活。美食的确可以反映心情,历史,生活习俗,地域的区别。 历史人物李渔的一生就是通过美食让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从各种食材的介绍,让我这个吃货也从头看到未都在流哈喇子,哈哈,稍微夸张一下哦!若只看到了吃,那只是表面,作者还描述了李渔是位很讲究的人,生活的细节都是从他对做美食的要求展现出来的。而且对养生也特别注重,喜欢素食,他在《闲情偶寄》里这样写‘’食肉之人之不善谋者,以肥腻之精液结而为脂,蔽障胸臆,犹之茅塞其心,使之不复有窍也 作者从素食再到各种美味佳肴淋漓至尽的描写了自己的生活,从年少到中年,从植物,再到动物,从陆地再到海里。都在细致的描写她追求生活,享受生活。通过此书,不仅可以了解美食与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学会几道特色菜,对我这个吃读书的吃货来说,一举两得。很不错

  《不敢不乐》读后感(三):做自己快乐的主人

  这本书是蒋勋做序的,韩晨露执笔书写。这本书不同于我以往看过的书,感觉这本书里带着更多的是一种随性和自然,作者在描述她的点点滴滴。而人生正是由这些点点滴滴构成的,她用文字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得来生活。

  原本忙碌、无味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显得有滋有味,人生的幸福度达到了很高的高度,也许这一切真的是可以有所选择的。横跨三百年的时空,作者仿佛在和李渔灵魂隔空对话,春天养花,夏日吃笋,秋季品蟹,冬末好眠。一年365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可以简单而美好,只要活着,只要热爱着生活,怎能令人不乐呢?

  即便在这样忙碌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抽出时间,寻一方安静之地,品一杯喜欢的咖啡,感受着书中作者日常点滴中渗透的幸福和快乐。如果你也羡慕,何不也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有滋有味呢?

  生活是自己的,痛苦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要抛弃快乐而被那些琐碎的事烦着呢?生活其实很简单,想要快乐也很简单,怀着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找到一方简单而美好的天地,平凡踏实地、有滋有味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发现生活更多的乐趣,知情冷暖,闲情感怀,日日简单而美好。

  《不敢不乐》读后感(四):万物皆美皆灵

  读书之前,先上网搜索了作者其人。韩良露,台湾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这三个名头听起来略有些“不务正业”的味道,再看看她的照片,虽然胖,但诚如胡因梦小姐撰文所说,“已进入到一种极为流畅的不在乎外表的能量的展现”,私以为,这已经是人生的很高一层境界。再查,作者已然去世,虽略有惋惜,但也因此更加珍惜与这本书的相遇。因缘际会,都是注定。

  光是书的装帧,我已十分欣喜,深橘色的硬壳,为南京寒冷的深冬点缀了些许暖意。饭后,我坐在暖气十足的教室里,打算像品茗一般细细探索,最后却悲催地发现——又饿了。是精神与生理上双重的饿。

  书中的画与文字都极吸引人。其中很多处都提到了李渔的《闲情偶寄》,附录中也有节选,那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之一。本书书名“不敢不乐”亦是来源于此。书中的每一章其实都极简,作者谈煮饭、论羹汤,又说寻常的粉面和鱼鲜,都是生活中常见的食物,却因为那娓娓道来的文字,多了几番意境和趣味,令人心向往之。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的的确确,只要活着,生活已令人不敢不乐——春天养花,夏日吃笋,秋季品蟹,冬季好眠。万物皆美皆灵。

  《不敢不乐》读后感(五):生活微小幸福

  大概是第一次见这么霸气的书名《不敢不乐》,拿到实体书的时候也很喜欢,皮面是硬面的,里面附有彩色插画,排版也精巧舒适。

  在封面上有一句很吸引我的话:“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也许所有人都会选择后者,当然是快乐的。但现在人们生活的幸福度降低是日益显现的现实,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过得都越来越不快乐。

  也许这并不是取决于你每件事情的本身,而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在韩良露的笔下我读到了一寸又一寸微小的幸福,明明是忙碌的生活,但是却可以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那些快乐就像星星一样,虽然微芒,但却是一闪一闪的。

  她没有谈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写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包括吃啊,住行啊,花草啊,但是在这些微小的事情里体现出的都是人生。

  读完这本书,我可能换了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之前是现实主义,但现在可能在现实主义中怀着一些理想情怀,我觉得人有且必须要有那么一些理想情怀的存在。

  书已经读完,感觉收获的都是生活的细微,但在这些细微里却都是沉甸甸的幸福。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问题,看人生,读人生百态。会让你觉得,原来生活也可以这么美好。

  《不敢不乐》读后感(六):生活美好,不敢不乐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本能与最初的欲望,从出生之日起,就离不开吃这件事情,吃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如果为了果腹,粗茶淡饭即可,如果为了欲望,非珍馐饕餮不能行,然而如果为了生活品质,则在乎的并不是多么名贵的食材,而是烹制方式,以及食材本身。花花世界,诱惑太多,想要把生活过的有品质,有品位,似乎很难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有人喜欢研究吃,将生活的品味寄予食物上面,用烹饪手法体现品味的独特,用食材鲜度体现品味的细节。《不敢不乐》,是一本写吃的书,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本食谱,又像是《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字版,然而,透过现象,才能看到作者追求生活品质,追求生活细节的本质。作者似乎对吃、对食物、对各地各国的饮食文化颇有研究与见地,因此,不少人将作者归类为美食家一族,其实,每位美食家都必须是对生活充满激情与热爱的,如果是庸庸碌碌者,或是消极低沉者,绝对不会对吃这样一件每天都做的事情细致研究。所以,爱吃的人,必是热爱生活的人,也正符合了书名,不敢不乐,生活中充满喜悦的心情,怎会不开心快乐呢。除去本书的内容,另一个让我对它一见钟情的原因便是其设计风格,排版风格。封面以纯色打底,简单的几笔线条勾勒出一椅一猫一鱼,简单又不失品味,正向那些追求食物本身,而不过分烹饪的美食家们所热爱的原始品味。

  《不敢不乐》读后感(七):饮食文化

  看这本书前一定先要吃饱了,不然估计没法静下心来看,蒋勋写的序,简洁明了,作者韩良露写的生动形象,书中的插图更是让人赏心悦目,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古人就有:“民以食为天”之说,见面常问“吃过没有?”足见饮食文化的地位。中国饮食最注意食物的味,讲究“色、香、味、型”。各种味道差异构成各种菜系的基础,我们在得意时都喜欢在酒馆、餐厅里点几个精致小菜,或自己做几个精致小菜来犒赏自己与亲戚友人,而这时就需要吃出一种气氛、品位甚至是文化来。饮食既然作为一种文化,一种“吃”的文化,精品意识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却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地渗透、贯彻到整个饮食活动过程中。选料、烹调、配伍乃至饮食环境,都体现着 “精致”。尤其是现在非常注重个人身体保健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我们的饮食向精致化发展,使饮食中融入文化,透出文化,从而“吃”出文化来,避免和摒弃那种“过之屠门而大嚼”不雅行为和有损健康的不良习惯。中华饮食之所以能够征服世界,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美,它令食者有“三月不知肉味”的同时,更令人拍案叫绝和赏心悦目。孙中山先生讲“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美味佳肴作为饮食文化的一个基本内涵,它是中华饮食的魅力之所在,悦目贯穿在饮食活动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

  《不敢不乐》读后感(八):把心打开,日日是好日

  岁末,忙碌一年,看到书名《不敢不乐》,蛮符合岁末休息闲情逸致所看。

  李渔明末清初的玩家,无心致仕,以戏曲、文学营生,又热爱生活,并且生活得很艺术,在60岁时著《闲情偶寄》。韩良露台湾的美食家、旅行家、作家,套用当下流行语谓文化人。文化人一爱弄文字,二爱旅游、美食,更喜欢把二者结合,把游记、美食、生活等杂谈,今韩良露的《不敢不乐》,也可谓此。

  李渔是个懂生活,追求生活美好的人,但所饮所食见闻多就局限江浙一带,韩良露以她广阔旅游美食见闻,把李渔的讲饮讲食带到一个新的高度。

  人生在世,不只要识得饮食,也要识得生活。吃一顿饭是一餐,把饭吃好,吃出美味,也是一餐,但生活意义就大不一样。

  我今年也开始注重生活美学,不是精美的不再置之,对烹调和美食也有所图,尤记得年初,买了一份笋鸭煲汤料,煲汤后笋鲜香扑鼻而来,对其鲜味赞不绝口,才发现笋的美味,后来因此买了几次笋,依网络食谱做之,如炒、腌,也没见美味。当时想,难道只有笋与鸭煲汤才能搭配美味?今看书,作者与李渔同推蔬食第一美食为笋,而且提倡“素宜白水”, 大大出乎意料,这种不依调味,追求美食本味,今下谁会荐人白水煮食呢?

  2016即将过去,行乐当及时,吃个美食,种个花草,看本闲书,睡个好觉,把心打开,自得其乐!

  《不敢不乐》读后感(九):不敢不乐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韩良露,已经故去了。再看不敢不乐这书名,只要活着,真是令人不敢不乐。 看着“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这句话,不知道这个答案有年龄这个限定条件吗?作者写过影评,散文,剧本,会吃会玩会生活。讲过课,组织活动,制作电视节目,经营公司。感觉作者的人生挺美。 人如何在小小生活琐事里积累出文明的厚度?以吃为基础,推动着生活的品味。对于我这类非吃货,看着懂吃懂穿懂住懂游的人讲着其中的知识,感觉很有趣味。有闲情把生活搞好,是一种令人羡慕的生活状态,努力的为自己做一点点改变吧。文章中写着李渔,一位卖文活的闲情雅致的古人,在回顾古人的过程中感觉作者找到了她的一位知己,也努力的向着心中闲情逸致的生活靠拢。挑选食材,搭配食料,清雅的品尝自然美味的味道,看文字感觉吃东西不止是解决物质的需要,是更高精神的一种追求。很简单的吃东西,认真了,懂得了,会找到简单美妙的乐趣。脍不如肉,肉不如蔬。 “春樱、夏绿、秋枫、冬雪,都是生命之美,面对此情此景,只要活着,真是令人不敢不乐。”看到这句话,感觉到旅行的美好,大自然的馈赠。睡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但往往能过简单生活的人才睡得好。感觉衣食住行睡,在闲情中都可以变的很美。 看看别人怎么发现生活的美好,自己也可以在无聊无趣中找到一点生活的乐趣。

  《不敢不乐》读后感(十):不得不乐的人生!

  《不敢不乐》在年末时读了这本书,别有一番风味。忙碌了一年,回顾一年的过去,忙忙碌碌,时间转眼而过,留下了遗憾也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人生就如一场戏,生活如同材、米、油、盐、酱、醋、茶,酸甜苦辣咸。如果人生只注重昨天的得失,那么今天又为什么而活着。生活并非如此的枯燥乏味,每一天都有值得你快乐的事。《不敢不乐》这本书的作者,会带你走进生活中一个全新的旅程。你情愿自己是对的,还是快乐的?春天养花/夏日吃笋/秋季品蟹/冬末好眠,知情冷暖,闲情感怀,日日简单而美好,只要活着,真是令人不敢不乐。 《不敢不乐》这本书是蒋勋专文长序,因懂作者,知生活,序言中就流露出,让人对生活的向往。作者韩良露是台湾作家、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非典型知识分子、公益文化推广者;种种兴趣、专长、投身于身分,让她成为丰厚多元化的文化人。《不敢不乐》这本书并非是作者空洞的想象,乃是作者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自己现实的生活,书写了人生价值的真谛。就如作者所写,虽然别的生命发生了极痛苦悲剧,我们或许也曾跟着哭泣,但面对悲剧,并不代表我们就要对生命放弃欢乐,谁知道今天还相见欢乐的人们,明天在何方呢?作者韩良露虽然已经故去,但她留给我们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人生很短暂,珍惜眼前,每一天都有值得快乐的事。如果作者是以“不敢不乐”为书名,那么当你读完这本书,你的人生就会不得不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