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精选

2021-04-11 03:46: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精选

  《地理与世界霸权》是一本由[英]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著作,后浪出版公司·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一):不算经典的新译本

  以学术的即时性而言,这是一本很老的书了,观点也没有代表性,反映出盛年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那代西方学者的苦闷和彷徨,他们想给自己的时代经历讨个解释,最后选择以地缘政治解释霸权的兴衰,最后,陷入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当然,这些评论都是后见之明了,不过,那一时代最杰出的头脑都从地缘角度解决国际政治,这却好像是有历史意义的问题。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摘要

  我们已经看到,早期文明的和平发展机会是如何在各种形式的保护下获得的。地理条件既为人类提供保护,也支配了人类获取能量的方向。这种支配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确定阻力最小的行动路线 二是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使其选择个起初可能会很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却更为容易的行动方案。

能量历史学说:“历史”就是人们不断提高对能量支配能力的故事。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三):地理位置决定论

  作者从地缘政治,各个国家在地理上的位置,分析了各大国的兴衰以及为什么能够成为大国,以及为什么不能长久保持兴盛,当然作者也没有把所有的的原因归结为地理。

  地理,地缘政治,作为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当然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感觉作者有点把其作用夸大的感觉。其中,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宗教甚至气候都对一个国家的兴衰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读完作者的书,感觉就是历史基本靠地理位置决定了,有点绝对。当然,作者大部分观点我还是很赞同的。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四):抓大放小的看,这是一本好书

  【地理与世界霸权】×「詹姆斯•费尔格里夫」

  我一直是信奉着地理决定论的,所谓的“地缘政治”更是介于科学和玄学之间。无论地理环境也好,自然条件也罢,这都是“地缘”中的因素,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还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

  这书写成于1900年前后,鉴于100年前的科技水平,书中充斥着各种史实的错误,但如果抓大放小,看到作者的逻辑思路,无疑是非常优秀的。比如作者在1900年,那时候大清还没亡,就预言到统一的德意志出于对资源的高效利用会对世界造成灾难(后来德国确实成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作者预言在航海贸易无法到达的亚欧大陆深处会出现一个广大的经济体(苏联确实出现了),作者预言无论大清的结局如何,中华民族都会更加团结(这个也被说中了),作者预言如果德国、俄国两个陆权国家结盟,会让法国与英国、美国等海权国家结盟并形成对立(一战的格局就是这么打的)。

  想想如果我国在百年前也有如此见微知著的学者的话,我们国家也不会被英法美俄德日意西葡奥等多国按在地上反复摩擦了。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五):历史的基本单元

  本书因为写作时代的局限,在论述部分显得已经落伍,但作者提出的理论的确是地理决定论的核心,即推动历史进程的源动力便是几乎不变的各个地理单元和所养育的人口,与偶然的技术突破。

  在公元之前尚为充分开发土地的时候,北非的迦太基可以与意大利的罗马相抗衡,但当其他更广阔的土地被开发之后,北非就成为了地中海世界的配角,而到了十六世纪,第一次开发完的“欧洲”又无可阻挡的压倒了地中海世界,打造了今天的欧洲。

  同样过度的开发也会让某个地区暂时的退居幕后,新月地区、两河、河中、阿富汗、中国的黄河流域,意大利的几次荒废与开发都是不受人力所左右的因素。

  技术的进步能暂时让某个地区掌握优势,疾病与地理位置决定了欧洲对于新大陆的绝对优势,在几个世纪内欧洲的范围被极大的扩展了,直到美洲在充分成长后开始摆脱自己身外“外围”的位置。

  但传播的必然总会产生预料不到的后果,海贸的进步让中国失去了开发新疆的动力,让河中地区变成了世界的角落,铁路在欧洲的东西方缔造了两个不受限制的帝国,让英国从世界的边角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六):你想了解历史?还是先去看地理吧!

  很多人都喜欢历史,读史使人明智,更多历史通俗读物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于历史的兴趣愈加浓厚。尤其是在今天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比如朝鲜问题,南海问题,放在国际视野中,以史为鉴,能够提供更多参考。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了解历史,还是先去看地理吧!

  我国钱穆先生曾言,治史两大工具,历史地理与制度史,皆不可臆造。提到了历史和地理的关系,不过外国还有一位,把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写的更加详细,名气也很大,还专门写了本书来阐述,这就是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而他写的这本书就是《地理与世界霸权》。

  这本书虽然写于20世纪初,但是对于现在世界格局还是有一定借鉴和影响。

  詹姆斯·费尔格里夫,英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其观点深受英国著名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的影响,在《地理与世界霸权》这本书中深刻阐述地理和历史的关系,为大国们的崛起与衰落作了精彩解读。这本书也成了他的代表作。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七):人类文明为什么会起源于这些地方?

  如果本来对地理没多大兴趣,要想在脑海里开辟出一块有关世界地理知识的领域,可以试着阅读《地理与世界霸权》。翻开这本书,你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循规蹈矩的地理知识,有趣的是,还帮你理清了地理与世界文明史之间的关系。它为你打开一扇纵观世界文明与横观世界地理的大门,感受在光阴交替中缓缓变化的人类文明风光。在受到诸如地势、热量、水分、植被和海陆分布等地理因素的作用,各地文明、国家遵循相对应的关系而有所生发和消弭。于此处向我们未知的地方望去,不禁感叹,原来看似静止的当前,实际上正顺着历史大河的方向汩汩向前,而历史的动量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本成书于100多年前的地理书,在参考资料不够充分,插图配备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作者詹姆斯·费尔格里夫力求将这部创作于20世纪的地缘政治学作品呈现在世人面前,循循阐述地理因素对于世界历史的支配作用,以及那些对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地理事实。全书将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起来,编制出了一副巨大宏伟的视野,令后人叹为观止。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八):地缘政治学奠基作

  

当代地缘政治学奠基作品,尽管书中很多描述在今天看来,有着实质性错误,但以地理为核心,推演历史进行复盘,从文明溯源、民族和国家诞生的角度,再次跟着作者看一遍世界史。对我来说的确是非常新奇的角度。

开篇就介绍贯穿全书的几个概念【能量】【历史】【支配】【地理】,最后一个因素,结合【气候】,成为推动世界历史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书中的脉络是历史和地理的交织,对于每个文明、民族与国家迥异的发展历程来阐述,第一次读历史还这么津津有味,想来可能是结合地理这个因素,让我脑海中不再缺乏想象。

当然我们也承认,作者受限于自身视角的局限性,以及所处时代研究手段的缺乏,很多观点有点不可理喻,但丝毫不影响这种地理条件与历史进程交织互动的宏大视野。从沙漠中出现的古埃及文明,沼泽中诞生的巴比伦,海洋孕育的希腊文明,到罗马帝国、伊斯兰教、地理大发现,到中华文明对外来入侵者的默默同化,再次感慨,这种看待历史的视角让我觉得趣味横生。

读史可以明世,很多时候历史进程无非是复读机,仔细复盘会让你对前途逐渐看得明朗。在2020年底,探月计划重启、深海研究在推进,相信有生之年我们会移居月球,迁入深海,而在这些崭新地理因素作用下,历史将走向何方?

也许星辰大海里面才有答案。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九):地缘就是命运

  

在入手这本书以前,我还以为这是一本讲地缘政治的书,没想到看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讲历史学中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书。

这本书以及她的作者在中文互联网上所能找到的信息很少,只知道他是1915年出版的,现在看到的版本是后来1941年有删改之后编订的版本。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许多见解,现在人要么视之为老生常谈的定论,要么就是发梦呓语了。

作者是英国人,自然对盎撒自己的龙兴之地不吝赞美。英国既有足够的土地来养活自己,也有足够的大海来隔绝欧陆上的帝国统治。她的能量(对,费氏认为各民族历史进程的快慢和走向,是由其所接收到的物理学意义上的能量来决定的)足以让她发展先进的文明,又不至于让她沉迷堕落。总而言之,在作者看来,盎撒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独步天下;而其他的各民族总是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作者对东亚的理解没有超出当时人思考的范围,不过是增添了地理科学的解释。中国汉人的分布范围之广而血统之高度一致,对当时的欧人而言是极为神奇之事,各学派有所涉及东方历史的,或多或少都面临着解释此现象的问题。费氏将其概括为江河网络、水稻土、外弧形海岸线,直面内亚草原等几大因素,而这也足以做出预言,未来的中国仍将不停止的追求“强国”与“大一统”,这是东亚地理单元永不改变的进程。

  《地理与世界霸权》读后感(十):地主崽子学会写一二三,然后写万,划了一天才八百多划

  卷首评:

  看到第四页,可知是庸作。作者不写历史的话,可以去写“电工科幻”,从人工取火写到戴森球。

  人和地理的关系,也是人和人的关系。人的地理学,可以总结三句话:

  第一,地理在不同群体间的分配是不平均的。主要是陆地,海洋接近平的。

  第二,不平均是辩证的。平原能多打粮食,但也是四战之地,邻居都来抢我家鸡蛋。山地可据险而守,但产不出几个鸡蛋。

  第三,人类的组织发展是不平均的。每个玩家开局随机抽到一把牌,有好牌有坏牌,每家的组合都不一样。组织性决定把好牌发挥到最大,把坏牌控制在最小。

  所以不是地理决定论,是组织决定论。

  卷尾评:

  坚持读完,槽点很多。原来是1915年的作品,倒也不能苛责。但现在还奉为经典,当世的聪明人都死绝了么?

  但作为麦金德的徒弟,比乃师差了不少。虽然麦金德的枢纽理论也早该修正了。

  把历史和地理简化为线形关系,这当然是错误的过度简化了。也必然碎片化,地缘的本意是地理板块间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板块内的关系。

  只得到几个细碎的知识点,凯撒酱说的高卢分为三部分,了解地更清楚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