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霸权背后》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霸权背后》读后感精选

2020-09-13 16:1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霸权背后》读后感精选

  《霸权背后》是一本由威廉·恩道尔 Frederick William Engdahl著作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3.00元,页数:36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霸权背后》精选点评

  ●恩道尔的地缘政治丛书,这个貌似是第三杯,都是很有影响力的著作。值得一然如果你不关心国家大势可以不看。

  ●霸权!?

  ●研一下:深入剖析美国主导世界战略笔锋犀利辛辣,一针见血。

  ●感觉是十足的伪书啊,后记是08年的,内容还有一大堆09年的,尤其是75,话语也是官媒最为常见的,这种比较高级阴谋论实在没什么兴趣了。是否是恩道尔写的很是怀疑,如果说是也能理解,或许长期在德国呆的难免会将第三帝国的德意志和今日的美利坚相提并论~

  ●拨开迷雾见到真相

  ●Just Trash

  ●靠谱 可读

  ●美国是世界动根源

  ●好书,受教了。

  ●按需。

  《霸权背后》读后感(一):阴谋论还是说真话小孩

  恩道尔无疑是一位阴谋论者,但阴谋论者未必不是《皇帝新衣》中说真话的孩子

  阴谋论往往是这样的逻辑,即通过某些人的关系背景行动揭露某些精英历史进程影响结果就是少数精英统治世界,并且罔顾大众福利道德准则。在其中不乏宗教与国外势力渗透

  中国其实也是精英统治,只是权力基础更加广泛,而且可喜的是,少有外部势力介入。因此中国很可能是世界精英的眼中钉,需要注意自保。

  《霸权背后》读后感(二):无题

  这本书延续了恩道尔一贯的风格,通过看起来平淡现象探讨事物本质作者对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行为进行分析,揭露了一些不为人知内幕太平盛世、世界大同表面现象下,却隐藏这见不得人卑鄙勾当

  该书的章节划分有待商榷,有些章节应该合并在一起,有些章节则不应该分开,作者将章节划分的过于详细,读起来有很多的重复,而且有的章节并没有延展开来却已结束。让人读起来有种绵软无力的感觉。并且作者的文笔过于啰嗦不知道是不是翻译问题。而且与本书无关的东西也牵扯的过多,影响了本书的质量

  如果这本书可以精简一下,文笔简洁,章节立意明确,不失为一本四星或五星的好书。毕竟书中很多的东西还是值得一看的

  《霸权背后》读后感(三):颇有点道理

  基本是属于阴谋论一类的书,类似媒体报道一类的文字。不过最后附件部分保守主义智库信息倒可以做一些索引,有助于搞清一些盘根错节的人的关系。

  书中有些事讲得还是有些道理的。例如,一直不明大棋局》为什么一直念念不忘要遏制俄罗斯,以为那是布热津斯基冷战惯性思维。看了这书明白了,因为俄罗斯是唯一对美国首次核打击具有核反击能力的国,所以它是美国的首要敌人,而导弹防御体系是美国首次核打击的补充,并非单独的防御系统。

  又如美国2007年设立非洲司令部,是为了遏制中国在非洲获取资源,从时点看很有其道理。《大棋局》由于其关注欧亚大陆,非洲根本不在其视线之中(南美由于是美国后院也是如此)。为了反恐似乎没有必要专门设立司令部。2011年美国帮助推翻了卡扎菲,此前有猜测美国是否会将非洲司令部从德国斯图加特南移至非洲。

  又比如福音教派(Evangelical),此前我在《经济学人》中看到过几篇文章提到过它,隐隐觉得好像跟基督教右翼有点联系,看了这本书,再去查了相关资料,就基本搞清了有关福音教派的脉络,它和共和党包括布什、萨拉佩林以及麦凯恩的关系。

  看这本书是因为看完《大棋局》,想再查点布热津斯基和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输油管道(布氏力推)的关系,在网上查到布氏是BP的顾问,并任美国-阿塞拜疆商会理事会成员(其他成员还有基辛格,贝克等),而来源正是本书。《大棋局》像是个行动纲领和理论教材,而这本书则是每步棋路的解析,当然这本书涵盖的事件更近,区域也更广一些。基本上,美欧在东扩上,包括各种颜色革命,都没有超出《大棋局》的行动纲领。

  《霸权背后》读后感(四):大国的博弈

  很多事情,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本书提供了系统的息,列举出了翔实的证据,说明美国主导势力及其对内对外政策,既不是漫不经也不是任其自然的,而是以“控制”为目标,以自身利益和价值为准绳,在政治、经济、能源、资源、军事、宣传各领域均有连贯目的和配套措施的全方位主导战略。其他大国,如俄罗斯和中国,是美国主导世界的最大障碍,因而也是其全方位主导战略的最初和最终的着眼点、发力点。美国在中东、中亚、非洲制造的一系列事件,如战争与“颜色革命”,只不过是为最终控制俄罗斯和中国的中间环节。该书以地缘战略和历史研究为经,以打通各知识领域后所获得的洞察力为纬,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揭开了霸权的面纱,揭露美国政策及代言人们的伪善。

  就如书中所说的,美国主导势力及其代言人,长期经营,相当成功地在美国内外制造了“三个等号”,即:

  美国国家利益=美国主导集团的利益

  美国国家安全=一切

  美国=正确+无所不能(关键是暴力)

  前两个等号,主要针对美国国内,使美国主导势力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名义,制造外部威胁(如苏联威胁、中国威胁和伊斯兰恐怖主义威胁)和内部恐慌,操纵美国社会,攫取美国人民的利益,让美国人民出钱出力和流血牺牲,服务于他们自身的私利;第三个等号,主要是对外的,把美国打扮成“山巅之城和自由的灯塔”,用各种手段展示美国的富裕和实力,尤其是美国军力的强大,利诱与威逼相结合,企图让其他国家不愿或不敢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

  该书就像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到,一个无私无畏的人,怎样拒绝主流的诱惑和恫吓,从良知和常识出发,坚持独立自主地观察和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和真相;历史和现实都是某种合力,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宣传并非相互孤立隔绝,战略问题研究重在综合,仅有分析分解是不够的,只是问题的一小半;国际问题研究仍须讲究立场、观点、方法,国外的国际关系理论建立在西方主导势力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之上,它不是没有借鉴意义,但至多只有参照意义,不能亦步亦趋地遵循,只有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才能洋为中用。

  战略是个整体,是个有历史延续性的、需要耐心积累的过程。从内部来看,现实的矛盾是,各职能部门往往只负责战略的某个领域、某个局部,这就造成一种悖论,某职能部门效率越高,就可能过度地突出战略的某个领域、某个局部或某个环节,而造成战略整体的失衡。从内外关系看,美国各职能部门是总体战略的一个方面、一个环节,我国各职能部门所面对的,就是这样整体性的一个局部,因此不能只见局部不见全局,而应着眼国家整体利益,不能用部门利益来代替国家整体利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大局观,需要加强战略综合能力,需要加强跨部门的协作,使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宣传形成合力。

  这本书从外部人难以察觉的角度深入地剖析了美国社会和政治的变化,尤其是权势集团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极端宗教组织在美国社会渗透及引发的严重后果,比如对美军的渗透。这种渗透使美国成为“好战的大兵营”般的国家;这种渗透也使美国对外政策和行动充斥着美国常挂在口头批评其他国家的“不确定性”。该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类似“炸馆”这样的事件,它当然不是个意外,而是蓄意制造的事端;策划和实施这个事件,是美国主导势力; 它不一定由当时当政的最高层做出决定,而是由掌握足够行政和军事资源的中高层反华势力直接出手的。它不会是最后一次。该书提出,前美国空军军法署长认为,“狂热的极端基督教已经像海啸一样横扫五角大楼承认的所有737个美国军事机构…在世界132个国家。其中70个在欧洲,11个拥有核武器。”其结论是,“让我把这事挑明。我们正在与基督教塔利班打交道。”这是个严肃的警示,美国在本质上是个极端主义加极端技术的国家。

  《霸权背后》读后感(五):遥远的忠诚像是一种背叛

  这是200年现代历史的经纬。在大英帝国衰落以后的100年中,美国承继了世界霸主的地位和衣钵,并且非常成功地把对世界的霸权和对国内的控制推向了极致。

  在人类的家园――地球这个小小的星球上,有几个民族仅仅由于世代生活的地域,恰好位于别人想通过的咽喉要道,或者在他们的脚下恰好埋藏着过去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石油和铀矿,于是这些民族就随着“现代化”的推展而陷入了永远的动荡和灾难。还有的国家,例如俄国和中国,仅仅因为幅员辽阔这一点,就成了让别人寝食难安的麻烦:这样广大无垠的领土,让英国这样的小小岛国如何去支配和控制它?接替了英帝国的美帝国,自身是横跨了一个大洲的大国,但是仍然无论如何也不能对这另外两个大国有片刻的“放心”。虽然在领土上没有接壤,但是俄国和中国的任何发展,都会让美国感受到莫名的威胁。在口头上美国一向把“伙伴”说得很多,但是在私下里,不仅是对中俄两大国,就是欧洲“伙伴”,在把持了美国国家权力的顶级精英的内心深处,也更多地是“对手”而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就算是“伙伴”,最多也是暂时的,一旦益发生了变化,伙伴就不再是伙伴了。

  这些地缘政治理论很早就被明确地谈论过,中国的读者并非完全不了解,但是学会用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真实地看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可能还需要某种程度上的思想革命。

  恩道尔强调的是:今天的世界并不是“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世界,美国世纪这个全球帝国和100年前的大英帝国在骨子里完全是一回事;今天的世界仍然是大国的霸权世界,是霸权在试图控制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人民,控制经济和掠夺财富。尤其是在上世纪最后20年中,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输给了西方的市场经济“效率”,柏林墙被拆除,西方宣布“冷战”胜利结束。中国和俄国先后开始了市场化经济改革,向着世界开放了自己。这是美国期待已久的变化:美国的经济需要更大的市场,美国的霸权要覆盖整个地球。

  但是,在冷战结束后的20年里,美国并没有信守对前苏联的承诺,不搞“北约东扩”,而是对俄罗斯采取了咄咄逼人的瓦解战略,大肆扩张“北约”,步步为营,把军事基地一直推进到俄罗斯的大门口。本书开篇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2008-8-8发生在格鲁吉亚和只有梵蒂冈那么大的南奥塞梯之间的令人难解的战事。只有莫斯科才能最真切地感受,在北约把战略武器配置到俄国周边一切可能的地方这种行动的背后,包藏着多么险恶的目的。那一天正好是北京奥运会开幕的一天—多巧。这种巧合其实非常之多,几乎天天都在发生,只要具有地缘政治的眼光和历史感,人们就可以很容易地从这些巧合背后,听到美国霸权扩张的坚定不移的脚步声、看到称霸世界的百年战略锲而不舍的坚韧努力留下的轨迹。

  前苏联解体后,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对立从理论上讲已不复存在,西方宣布了最后胜利(连“历史”都终结了)。在这种局势之下,对这个世界来说本来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采用完全不同的、更为和解和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改变全球性的对抗、征服和控制:这是一种“非对抗进程的真实可能性”。人类曾经有一个开创政治经济合作的新时代的机会。

  但是美国在1990年那个时刻是不可能这样选择的—在别的任何时刻都不可能这样选择。因为美国长久以来不仅是被极少数特殊利益集团把持的,更是被五角大楼的权力控制的,如果选择了“非对抗进程”,就会立即急剧削减五角大楼的权力,这样就会从生存的意义上致命地威胁到美国权力结构的整个肌腱。

  这就是“内因”。美国在走向全球霸主的道路上,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扩张就不能“生存”的国家,甚至是一个“大兵营式的国家”。为了称霸世界必须更多依靠军事力量,于是国防部--五角大楼占据了国家政策的中心,连国内粮食政策和食品国际贸易政策这样的事情,都是归五角大楼管的。因此,问题完全不在美国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这里,而是在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目标和手段这里。百年来美国精英制定的战略就是控制世界。

  善良的人们很难理解这一点,也不太愿意相信这一点。这正是恩道尔希望人们放下成见、直面正对的问题。西方主流媒体被美国的霸权战略主导半个多世纪,一贯竭力用民主和自由来标榜美国,在占大多数的人们的心中,已经建立起一种虚假的共识:“美国是民主的旗帜”。这就像100年前对英镑“像黄金一样值钱”这种“信任”一样。

  要改变这种被灌输的意识,我们需要经历艰苦的思考,需要对每一个看不懂的事件问问“为什么”。颜色革命就是这样的一类事件,每一场颜色革命都是为了最终控制俄罗斯和中国的中间环节。本书中对这个“如火如荼”的现象做了最深刻的剖析。美国中情局、某些NGO、某些基金会和某些关键性人物会出现在每一场这样的革命的背后;它们明目张胆地插手和培训年轻的、希望改善国家状况的激进分子,传授群众性的“蜂拥”战术,用“民主”的方式把民选的政府首脑搞下台,如米洛索维奇。美国毫不掩饰地动手“安排”附庸国家的总统人选。类似的事件一再发生,世界对此保持了沉默,最多只是发出一点微弱的无用的抗议。就这样全世界眼看着美国一步一步走向霸权顶峰。如果这个世界听任颜色革命不断发生下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全体沦为附庸。

  在美国的文化中、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民主是真实存在的,美国人民在自己的国家只要努力工作,都能有很好的机会;而与此共存于大众中的宗教,也许是中国读者最不熟悉的一个层面。美国有无数教派,在最近几十年中,宗教被大规模地利用起来,为美国霸权推行对内对外的控制服务,其中充满了腐败、黑暗和谋略。这也是读者和大众非常难以认同的一个问题。本书对此做了大量的、详尽的分析,读懂这些信息和分析是很费力的。推想起来,作者在理清其中的枝枝蔓蔓的过程中,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心血。但是为了彻底弄清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世界体系”,为了看清我们面前的艰险和机遇,这只是一个必要的小小的努力。

  本书作者恩道尔是美国人。他这样彻底揭露美国伤害全世界的霸权战略,不是因为他不爱国。他说过,他不能看着他关切最深的国家实行自我毁灭。他必须对美国和这个世界讲清楚,这样走下去只会自取灭亡。恩道尔明确地指出,美国的经济政策、外交政策、军事政策,都建立在一个最终自我毁灭的模式上。我们必须自问:在和平建设、追求富强的大潮之下,是否真的暗藏着一个在长期中会祸害全世界人民的美国霸权战略?我们是否可以忽略恩道尔的提醒,放心地、不加防范地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放心和强大的“伙伴”和平地竞争和相互依赖下去,而不必担心对方谋划任何伤害对手的战略?正如本书译者序中所说:“有时,遥远的忠诚像是一种背叛;有时,拒绝主流才能找到方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