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摘抄

2021-04-13 00:24: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摘抄

  《罗马帝国的陨落》是一本由彼得•希瑟 (Peter Heather)著作,中信出版社·新思文化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88.00,页数:66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一):探寻阿提拉(书摘)

  我们在本章稍后将会看到,考古发现证明普里斯库斯并未夸大匈人帝国的精英们使用的器皿之奢华。但对这位神指定的征服者而言,朴实无华就是好的。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二):2017.38

  全书试图阐述罗马帝国为何而亡,并向我们展现了罗马4世纪直至5世纪晚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长达500年的罗马帝国轰然倒塌,也不是仅是一天抑或是一个简单的事件而造成,纵然帝国后期依然涌现出君士坦提乌斯、埃提乌斯这样杰出的军事将领,却也无法扭转整个结局。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三):这是一部当代罗马史研究的重要作品。

  不得不说,吉本太老了,如今阅读《罗马帝国衰亡史》可能文学价值、学习写作的价值更大一些。另外一部中国人熟悉的日本老太的《罗马人的故事》又显得太过随意,很多描述主观性太强。

  本书应用了最新的考古发现、大量中世纪的文献,从多个方面证明了罗马帝国的扩张直接导致了其灭亡。我感到比较意思的观点是,匈人政权其实担当了罗马帝国稳压器的作用,匈人的失败导致罗马无力抵御日耳曼诸部落。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四):非常优秀的断代史学术力作

  彼得 希瑟著的《罗马帝国的陨落》,则是用了较新的学界研究成果,对西罗马帝国由衰落走向灭亡的过程做了详细而又深入的阐述,整本书的学术味道浓重,其对史料的辨析程度也远超国内已出版书籍中唯一有可比性的戈德斯沃司著《非常三百年 罗马帝国衰落记》(@重庆出版集团 出品)。唯有一点在阅读时需要注意,希瑟在撰述时为了阐明一个问题的观点,往往广征博引,有时候甚至不顾论据的时间顺序,有些读者或许会产生一定的混乱感。但瑕不掩瑜,依然推荐收录。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五):罗马帝国到底似我魏晋还是大宋?

  东亚彼时五胡乱华,欧洲彼时三蛮洗马(哥特、匈人,汪达尔三族洗劫罗马)。

  历史总是不约而同的在朝着一个方向发展。或许中国人的历史观比较喜欢强调内在原因,总是以“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的观点的观点去看待问题,毕竟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够控制,外部的事情很难把控。

  本书作者的认为外部的蛮族势力强大和迁徙是罗马帝国的陨落是主要原因,那么根据他们的历史观来看的话,我大宋的没落也可以归因于蒙古、契丹、女真的骚扰了。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六):帝国与日耳曼民族相爱相杀史

  副标题如果是“罗马帝国与日耳曼部落的浮沉往事”会更贴切一些,主要叙述了帝国与日耳曼民族相爱相杀史,习惯是人的一大顽疾,罗马帝国不应该拥有主角光环,把关注点设在外族因素、政治力量不断内耗和政策失误不够全面,地主经济、地方政治和中央职场的因素互相纠缠才是值得深思的精华。书本的支线内容还是挺多的,配合后浪的《匈人王阿提拉》是最好的,相比之下《日耳曼尼亚》可能对了解西帝国最后时光的挣扎不够史实和严谨,想了解日耳曼部落的书友或许要再期待一番了。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七):严谨的史学著作

  还在读途中。

  严谨的史学研究口吻。作者重视史实,小心翼翼的不妄加评论。

  最打动我的是斯提里科与阿拉里克之间的瑜亮之争。像极了……杨威利与莱因哈特? 只不过,斯提里科不是杨威利,他权力欲很重,没有杨威利那么超脱。某种意义上,他更像高仙芝。

  相比之下,阿拉里克比斯提里科幸运多了。虽然屡战屡败,毕竟他是西哥特的国王,多少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斯提里科死后,罗马的蛮族纷纷投靠西哥特,阿拉里克成为第一个攻陷罗马的蛮族王。这个成就,也够辉煌了。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八):欧洲诸民族

  罗马帝国幅员辽阔,地中海一度成为了帝国的内海,其疆域的广大,也使得皇帝的权威以及帝国的文化难以覆盖所有的疆土和人民。

  当帝国经历了长久的和平之后,奢华的生活对于政治和经济的腐朽在所难免,加上北方蛮族入侵之际,帝国内部也即将分崩离析。内忧外患之下,帝国的崩溃已成定局。

  然而可惜的是,罗马帝国统一了欧洲大部分的疆土,却没有促进欧洲诸民族的融合,使得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各族各自为政,再难以建立起如罗马一般广阔统一的国度

  罗马帝国陨落之后,欧洲再也没能实现“分久必合”之梦。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九):帝国陨落之谜

  忍不住向大家安利这本书。作者洞若观火,译者行云流水。刚看完罗马人和蛮族两章,就觉得获益匪浅。波斯萨珊王朝的崛起,对罗马帝国保持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引起了帝国内外部的调整。帝国一分为二四帝共治。内部调整上属于城市自治的权力例如某些税种收归中央政府,帝国的基石罗马城和元老院越来越边缘化,而帝国高级将领和高级官僚成为帝国的核心阶层。在军事上,胡服骑射,罗马步兵军团被重骑兵取代。对外,对欧洲的日耳曼部落施行羁糜政策。然而帝国边界的畜牧部落正在罗马化,部落证权化、农业革命、技术革新、人口繁殖,犹如唐末之契丹。读书最好玩的莫过于古今对比,中外互证。中印最近走得近是因为中国太平洋方向地缘政治压力太大?另:罗马帝国陨落时期,我国是三国两晋五胡乱华。欧亚大陆两端蛮族异常活跃或许与大草原的异常气候相关。

  《罗马帝国的陨落》读后感(十):罗马

  是一本罗马史论,在匆匆读过《罗马人的故事》后,再来看这本书格外亲切。 第一部分,作者通过各种史料和考察,描述构建了罗马帝国晚期的概貌。并指出当时罗马帝国统治基础依然良好,日耳曼蛮族并非主要敌人,军队也还有战斗力,乡村经济依然繁荣,改宗基督教似乎也不是问题。后期帝国为了对付兴起的波斯,改革税收,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军队,也付出了代价。又由于距离和落后的通信手段,导致两帝并立,和周期性内战。但是帝国依然稳固。 第二部分,罗马在分解为东西罗马后,西罗马由几个政治军事强人轮番登场,斯提利科,君士坦提乌斯,埃提乌斯每个人都挟天子以令诸侯,外击蛮族,内理政治。然而每个人下台后,都引发下一轮内斗,并导致蛮族趁机进一步内迁洗劫,甚至洗劫罗马,割据一方,扩大势力。罗马每况愈下,终于被釜底抽薪丢掉北非各行省,帝国颓势不可逆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