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戏剧经典读后感有感
《水墨戏剧》是一本由洛地 / 洛齐 (绘画)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墨戏剧》读后感(一):科普了中国戏剧的一本好书
中秋节时,在“两江物语”微店上买了《水墨戏剧》的特装本,作为送给姑姑的礼物。据说特装本在网络上是独家发售,第一时间下单买了,赠送了平装本。
半个月,她读完了,告诉我这是一本好书,科普了中国戏剧。特装本好特别,又很精美。她喜欢这本书的形式和内容。她先看的平装本,看完了所有的内容后,才打开了特装本,为特装本的精美发出了惊叹。喜欢特装本里面彩色的插画,还拍了好几张她喜欢的彩色插画内文给我看。其中还有两张照片是同一页的特装本的彩色插图和平装本的黑白插图,对比着看,别有一番风味。
《水墨戏剧》读后感(二):一轴三线,热爱团圆
被别具一格在装帧设计所吸引,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入门指引书。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读完此书,可以渐入门道。老先生简洁的文字风格、清晰的逻辑思维,为我们一层层剖解了传统戏剧的一轴三线,从点破到虚假,再到团圆,与起源于西方的话剧截然不同,所有的重心始于观众是戏剧的上帝,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观众的喜好,特别是“鄙俚之俗情”。戏剧产生于民间,必取好于民间,朴实、生动,承载着几千年来历史的厚重和人民热切而简单的盼望——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水墨戏剧》读后感(三):大家小书,雅俗共赏的水墨戏剧
洛地先生不仅学识满腹、才华横溢,更是一位艺术研究领域中不多见的思想者。他的“戏弄-戏文-戏曲”、“说破-虚假-团圆——中国戏剧艺术表现三维”,以及“昆曲-唱-剧班”的理论和论点都是中国戏曲戏剧研究领域中的“新论”。
书中语言通俗亲切,娓娓道来,恍若是一位精通又热爱戏剧的老艺术家坐在你面前,神色和蔼,言语有趣,把中国戏剧中的妙处一一为你道来。读完此书,纵然是戏剧的门外汉,也能寻觅到一条了解、欣赏中国戏剧的便捷途径;对于理论研究者来说,这亦是一本论点严谨、论据翔实的理论著作,且可读性强。
《水墨戏剧》读后感(四):失色的画太遗憾
文字有趣 写作对象会感兴趣 而且视角比较新奇。老先生用最直白的话把很复杂庞大的戏曲说得比较透彻 其中穿插对于一些行话的介绍。 平装本为黑白图实在可惜 颜色对于戏曲实在太重要 人物性格脸谱化是中国戏曲重要特点 红 黄 蓝 白 黑 都有各自意义。 另 插图分量过重 常截断文字 并出现一幅画占左右两页 在电子页面上或许没问题但没有考虑实体阅读感受 中心画面人物被书缝无情斩断.....
不过至虚假与团圆部分时候 排版倒是很好,有节奏,像洛齐先生说的“画与文字共同登台上演”了
《水墨戏剧》读后感(五):随便说说
非常有趣、深入浅出的一本中国戏曲知识入门。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说破》一章,学了一脑门子好莱坞剧作法,偶尔跳出来看到中国戏曲对观众“说破秘密”而非“保持秘密”的做法颇感有趣,打开了自己对于剧本创作的另一层天地。 以《长生殿》为例讨论演员“兼扮”是“戏剧”自身的延伸的一节也对我深有启发。本来送荔枝的马踩死老夫妇,即唐明皇杨贵妃的穷奢极欲会害死他们自己,这一层是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才能理解的,中国戏曲表演直接用演员的兼扮把这层要绕弯的思考转化为一种直觉,明明白白、触目惊心地摊开在观众眼前了。或许也和当时看戏的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有关系,所以需要这样说破以使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流都能理解这一层隐喻和伏笔。而从剧作上来说,故事戏剧是定速往后流淌的,没有什么思考时间,如果不说破大概率等于没说,“兼扮”的这种艺术效果简单、直接而动人心魄。
另外则是《虚假-以一概全》一节中关于“精、气、神”的分析,书里都有,不再赘述。
一星扣在作者儿子的插画,莫名其妙不知所谓,与文章内容毫无关联,并且破坏阅读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