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10篇

2018-03-31 21: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10篇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是一本由苏尹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一):一片阳光,一段佳话

  “放了假,春初的日子松弛下来。将午未午时候的阳光,澄黄的一片,由窗棂横浸到室内,晶莹地四处射。我有点发怔,习惯地在沉寂中惊讶我的周围。我望着太阳那湛明的体质,像要辨别它那交织绚烂色泽追逐它那不着痕迹流动。看它洁净地映到书桌上时,我感到桌面上平铺着一种恬静,一种精神上的豪兴,情趣上的闲逸;即或所谓“窗明几净”,那里默守着神秘期待,漾开诗的气氛。”引自林徽因散文《一片阳光》。

  实在对不起,请允许我引用一段林徽因散文,虽然仅仅是开头的一段,估计大家也能有一些直观的印象,为何徐志摩喜欢林徽因,为何说林徽因是才女,看了这段文章,估计大家心中都有答案了。林徽因的传记我之前读过一本,因为先读了徐志摩的传记,自然不能不读林徽因的传记。而我今天再次翻开苏尹著的《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情不自禁的就想到了林徽因的《一片阳光》,所以完全不按套路出牌,直接给大家引用了一段,算是欣赏吧,如果想欣赏全文,那就要自己去搜了,毕竟这本书是传记,而不是林徽因的散文集,还有就是我引用这一段,已经冒着凑字之嫌,也请大家谅解。

  记得读书时,老师经常让我们摘抄一些描写风景,描写人物,描写喜怒哀乐句子,当时很不理解,以为就是写作文的时候,把这些优美的句子加入其中就能得高分。其实老师的初衷是让我们熟悉一下这些名家是如何抒发情感的。简单语句,透着满满的幸福诗意,人只有将自己与事件融入到一起,才会由心中迸发出奇妙的语句,憋出来的文章没有灵魂,不会打动人

  本书的作者以林徽因从出生到去世的时间线,把林徽因的一生用委婉而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在纸页上,文字细腻灵动,仿佛带着读者走进了民国时代,与林徽因面对面娓娓而谈一般。通过本书对林徽因一生故事描述,希望能让大家更加清晰了解林徽因的传奇经历,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未来有所帮助。既然是传记,自然多是按照时间的轴线来写,不过读了两本林徽因传记,都是女作家写的,而且文笔相当文雅,就如林徽因本人写回忆一样,我想是不是她们“中毒”太深了,不管如何,我们读到的是美文,这就足够了。

  关于林徽因的故事,我们多少都知道一些。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其名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因常被人误认为是当时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她是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设计者、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梁思成是梁启超的儿子,林徽因是林长民的闺女,可见他们的婚事门当户对。不过,说林徽因,总是躲不过徐志摩,因为16岁的林徽因遇到了才华横溢的徐志摩,才有了她的文学成绩,那段时光对于林徽因和徐志摩都应该是美好的吧,为了林徽因,徐志摩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而离开人间。不得不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情感还是相当深的,而林徽因对徐志摩的这段情感是爱是情,就很难分辨了,也只有林徽因自己最清楚新婚之夜,梁思成就问过林徽因:“为什么你选择的人是我?”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回答了吗?”可见,林徽因还是很有主见的。值得一提的是,林徽因这辈子不仅有徐志摩爱,有梁思成爱,还有一个男人也爱她,那个人就是金岳霖。

  没办法,看自传自然逃不开情感。林徽因一辈子是幸福的,有深爱她的男人,这些人对她的爱都是最深的那种爱。在事业上,林徽因也是硕果累累,才女就是才女,不管做什么都能做得风生水起,当然,我还是喜欢她的文学作品。一辈子,能在不同领域都做得非常好,甚至留下了杰作,这是不是最让人自豪的事呢?我们读林徽因自传时,除了她的情感经历,我们更应该关注她的才华,因为她的聪颖,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片阳光,一段佳话。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二):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读《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

  文/望月听雪

  “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徐志摩《水墨青花》

  林徽因,从民国的时代款款走来,清风徐徐,袅袅娜娜,灼灼芳华。“你若安好,清风自来。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她是一个美丽女人,也是一个温柔母亲;她是一个心性敏感花蕊的诗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惊世人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被诸多精英男人追捧欣赏的名门淑女,也是一个眼光卓越胸怀坦荡的传奇女子。”“人们往往只看到她灼目的完美,对她的坚持无奈一无所知。我们需要的,从来不是一段没有灵魂的旧事,而是一场动人心扉的爱和坚守。”

  让我们一起走近那个动荡不安又蕴藏着无数可能年代里、那个绚烂迷离的时代,走近那个美丽神秘的诗人,碰触一些奇异美好的灵魂。“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在光影怡怡的可人中,和谐轮廓披着风露所赐予的层层生动色彩,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者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于歌唱时间上漫不可信的变迁。”西湖花港观鱼林徽因镂空纪念碑上,她的倩倩剪影被这段文字环绕。“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六月的西湖之畔,二十世纪之初,一个灵动的婴儿降生了。“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祖父带着对这个孙女的殷殷期盼,取名“徽音”,希望她能像周文王的祖母和母亲一般,以美德涵养后世。后由于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徽因的童年因了母亲的缘故黯淡的,字里行间能看到这个小小女孩的早熟,12岁给父亲回信中写:“天下事,玄黄未定,我又何去何从?念汝读书正是及时。蹉跎误了,亦爹爹之过……春深风候正暖,庭花丁香开过,牡丹本亦有两三葩向人作态……”这个年龄女孩原本是捧在手心的花骨朵,而徽因已经开始了对于自己将来的所思所谋,对于进学的渴望

  林徽因15岁,天真烂漫。梁思成18岁,翩翩少年。那年的夏天,两个少年第一次见面,青梅遇见竹马,两小无猜。那个夏天因了这次初见,在彼此一生的记忆里均是最美好的回忆,然,彼时,一切还没有尘埃落定,两个人的人生还在不同的轨迹上继续着,许多故事,还未发生

  旅居伦敦的日子里,林徽因邂逅了徐志摩,一个热情奔放的诗人。这段姻缘有缘无分,因了年龄的悬殊,因了徽因儿时家庭阴影,因了林长民的决绝,在徽因回归故里的那天画上了句号,独独留下诗人伤心的文字,“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射在你的波心。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归国的徽因,自然与梁思成形影不离,徽因谈起自己对建筑学的向往之情,梁思成才知道建筑学是结合艺术工程技术一体学科,他虽不懂建筑,但在美术方面很有天分绘画亦有些基础,便定下了学建筑的理想。这个最初为着爱情做的选择,最终成就了一位建筑学的专家

  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一位白髯老者,一对青年俊秀,在历史交汇的瞬间,曾经留下一张岁寒三友的合照,“林小姐人艳如花,和老诗人挟臂而行,加上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竹梅的一幅三友图。徐志摩的翻译,用了中国语汇中最美的修辞,以硖石官话出之,便是一首首的小诗,飞瀑流泉,淙淙可听。”相处日久,情意深重,无话不谈,对于徐志摩之于林徽因的感情,泰戈尔回国之时,留下一首小诗:“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唉!’”

  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确如是,一生写就了一段矢志不渝的情比金坚。

  苏尹以林徽因从出生到去世为时间线,其中穿插其诸多好友趣事,把林徽因的一生用委婉而诗意的语言呈现出来,文字细腻灵动,仿佛带着读者走进了民国时代,与林徽因面对面娓娓而谈一般。旷世的情缘,一笔丹青书写的灼灼芳华。“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三):『畅夏如释』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

  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民国这个一个漫天卷着红尘的时代过去了,不是每个时代都能留下浓墨重彩笔触更何况是一个女子。而林徽因作为民国乱世中最出彩的一抹红颜,也是最幸福的女人,曾经有三个世间难求的响当当的男人都倾注毕生去爱她。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名满天下才子徐志摩,还有中国哲学之父金岳霖。一个是科学家,一个是诗人,一个是哲学家,倒也真是一应俱全。三个男人都钦慕她的才华,可林徽因并非是不食烟火的黛玉或芸娘,她的出世睿智和入世的敏锐游刃有余。她一首新诗写得满目清华,可笔下流露出让人惊叹的对民间百态的洞察力。其实她的本业本是建筑学家,然则她将诗的浪漫情怀融入了冰冷的建筑水泥之中,让石头变成了艺术的结晶。她兼具史学的哲思,文学的浪漫,还有科学逻辑。工学上的造诣堪比梁思成,诗文上的才华亦不亚于徐志摩,哲学上的灵气让金岳霖都击节赞叹。这样极致的绝代女子,从古至今还真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女人,凡夫俗子是不敢碰的,也注定让这三个同样绝代的男人要为她耗尽一生的等待

  关于林徽因,大多数人惊叹于她的美丽、才情和爱情传奇,但是一个如此美好生命在世间走一遭,留下的绝不止这些。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也是一个温柔的母亲;她是一个心性敏感如花蕊的诗人,也是一个才华横溢惊世人的建筑学家;她是一个被诸多精英男人追捧欣赏的名门淑女,也是一个眼光卓越胸怀捭阖的传奇女子。

  作者苏尹以林徽因从出生到去世的时间线,把林徽因的一生用委婉而诗意的语言为我们呈现在纸页上,文字细腻,灵动,仿佛带着读者走进了民国时代,与林徽因面对面娓娓而谈一般。

  林徽因的祖上是当地的望族大户,他的祖父林孝恂考中进士,与康有为同科,入翰林院。而她的父亲林长民就曾在日本留学数年,他是当时留学生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位;

  林徽因的父亲,留学早稻田大学、任职过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的林长民曾不无骄傲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做一个天才女儿的父亲,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放低你天伦的辈分,先求做到友谊的了解。”

  这句话,是林长民讲给挚友徐志摩听的。彼时,徐志摩疯狂爱上了才刚刚十六岁的林徽因,这跨越辈分的爱恋并不曾让林长民惊讶或者阻挠,在他看来,这一男一女皆为人中龙凤,除了徐志摩已有妻儿,并无不妥之处。可惜当时中学毕业的林徽因,虽然情窦初开内心怦然,也被这份感情惊着了些,但她没有答应。她的人生和神思却自此和徐志摩有了关系,至徐离世也没有断开。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

  1924年9月,两人一起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学习,均从三年级课程读起。1927年夏,从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学习舞台美术设计半年。

  1928年春,她同梁思成结婚

  以艺术的眼光发现建筑之美,以灵慧的睿气平衡情爱纠葛。毕生钟情于诗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牵挂一生,严谨的哲学家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林徽因没有答应徐志摩,却比谁都了解徐志摩那份洁净和勇气;林徽因没有选择金岳霖,却与其保持着那样一种敬佩与默契太太客厅常常坐着胡适、沈从文、萧乾等叱咤一方的风云人物,然而让他们仰着头静听高谈阔论的,却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美丽女人。

  然而,也恰恰就是这样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沙龙上作为中心人物被爱慕者如众星捧月般包围,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与梁思成考察古建筑;早年以名门出身经历繁华,被众人称羡,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亲自提了瓶子上街头打油买醋;青年时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真谛,英文好得令费慰梅赞叹,中年时一贫如洗、疾病缠身仍执意要留在祖国。这样的林徽因,在朋友间引起的,又是另外一种评说,李健吾抗战期间闻听林徽因虽罹患重病而不离开祖国时,激动地说:“她是林长民的女公子,梁启超的儿媳。其后,美国聘请他们夫妇去讲学,他们拒绝了,理由是应该留在祖国吃苦。

  林徽因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建筑师梁思成的妻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林徽因的爱人——梁思成对于最终落在自己身上的幸福似乎也有些恍惚,他说:“有一个问题,我只问一次——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回答。你准备好听我了吗?”

  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对林徽因来说只是一个称谓,或者后人对她的某一方面才华敬佩,但很难道出林徽因的精神境界。林徽因之所以成为林徽因,让人敬慕的,不仅是她的美貌与才华,更是她外柔内韧顽强不屈的精神和爱能爱到至深至纯、诚又诚到如痴如醉的人生境界。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四):林徽因——用才情征服身边的每一个人

  有一次我在看林徽因的书,朋友家的小孩正好看到了,说:“林徽因啊”,我说你认识林徽因啊,小朋友说:“认识啊,才女嘛”。很多人会把林徽因贴上才女、女神的标签,但是她还有一个标签就是建筑学家。这两天看了《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这本书,其实写林徽因的书有很多,这本书让我再次温习了林徽因的一生。

  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出生于杭州,从小就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林徽因有着很敏感的童年,因为母亲不受父亲的喜欢,12岁的林徽因就表现出心思缜密,对将来的所思所谋,对于进学的渴望,这些种种反应出林徽因以后对感情与生活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大家在说起林徽因的时候,不得不说的另外一个人就是诗人徐志摩。徐志摩在林徽因16岁的时候就喜欢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可是在林徽因的心中却很清楚,诗人的热情和赞美不是生活的本质,最终让林徽因可以踏实行走的前路,是与梁思成并肩而行的人生。看似她和梁思成在一起是父母之命,两小无猜,但是谁又知道她是否主导了这样的选择呢。她是明智的,也是如此恰当,这样的选择既符合她的年龄,又符合她的心境。

  诗人这一标签在我心中代表着:浪漫、多情以及做事情不计后果。最典型的当属徐志摩,在他喜欢上林徽因后不计后果的非要和张幼仪离婚,后来又浪漫多情的和陆小曼谈情说爱,最后还是不计后果的和陆小曼结婚。徐志摩把他的才情和多情都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在徐志摩的心里,林徽因是聪慧的,也是天真得;她是博学的也是从容的。她像一朵缓缓开放的花朵,花期那么长,永远在徐志摩的心底的一隅。苦痛时,遥望,闻香,就知足了。在徐志摩身上印证了一句老话:“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所以即使徐志摩最后和陆小曼结婚了,但是他的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永远属于林徽因的。

  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济南坠落,机上乘客与机长均罹难,林徽因没能见到徐志摩的最后一面,对于徐志摩的离开,林徽因是悲痛的,她不仅失去了一位挚友,也失去了一位灵魂上与之对称的坐标。这位在很多人眼里“滥情”的才子,在去世后2周后林徽因写了一篇《悼志摩》,看了这篇文章后,我们会发现对徐志摩会有另外一种全新的认识,他并不是大家说的“滥情”,而是心底有一份孩子气,那份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激发灵感的真与美的催化剂的性情。

  林徽因的才情和美貌不光吸引着徐志摩还吸引着金岳霖。金岳霖最初还是通过徐志摩认识的林徽因,从此太太的客厅就少不了他的身影,而且金岳霖还把家搬到林徽因家隔壁,这样一住就没有离开过,甚至他们在逃难的时候,金岳霖仍然住在林徽因家的隔壁,在林徽因困难的时候始终帮着他们夫妻。金岳霖一生未娶,心里始终记挂着林徽因,但从来不会逾越半步。

  林徽因的身边总是围绕着很多名人,如胡适、冰心、沈从文、萧乾,这些人都是以能进入太太的客厅为荣,我们知道徐志摩对林徽因念念不忘;金岳霖为了林徽因终身不娶;不光因为她的美貌,一个人的美貌可以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他们喜欢的林徽因不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变淡,也许在他们心目中,林徽因就是独特的那一个人,但是世上也只有一个林徽因。她是一个有争议的妻子、有情趣的主妇、有理想的母亲,是一个浪漫的建筑家、认真地生活家、才华横溢的学者。她的洒脱与固执,坚守与开通,多情与理智,生生地把那些声名赫赫的男人,弱化成了客厅里的壁灯,一明一灭都是为了衬托她的明亮。

  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这么多年,为了他们的建筑梦,辗转奔波在诸多的文物建筑之间。包括杭州的六和塔,蓟县独乐寺,十三朝古都洛阳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包括北京的颐和园、天坛、故宫三大殿,到处都留下了这对伉俪近观远望、爬上爬下的身影。他们陶醉在中国千年文明留下的遗产中,他们都明确地知道,建筑就是一种艺术创造。只要林徽因有了和梁思成一起外出考察的机会,她就非常喜悦,甚至在她生病的时候,只要能和梁思成一起考察古建筑,身体的健康都是次要的。林徽因终究不是一个真正的家庭主妇,她的心早就跟着古建筑连在了一起。哪怕风餐露宿,只要能把那些沉睡百年千年的古建筑从昏梦中唤醒,让它们在世人眼中重新呈现出价值,林徽因所有的劳累与纠结也就是值得了。林徽因在讲解建筑的时候,把建筑的外形与内在思想联系在一起,又分解出皇权政治对建筑美的影响,以及建筑与自然的相互辉映。

  这本《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书,详细的介绍了林徽因的一生和成就。林徽因的生命结束在1955年,林徽因51岁,她这一生有过好日子,也有过坏日子;她这一生有很多标签,我最喜欢的是建筑学家,让我在她身上看到了很多品质,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五):四月天的故事

  当四月不再只是蔷薇花开,一个被成为人间四月天的女子走入了人们的眼前。她的诗歌里写到:你 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个生性敏感如花蕊的诗人,这个眼光卓越胸怀坦荡的传奇女子,就是民国第一代才女——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人们首先想到的,莫过于她和徐志摩之间的爱情。同样是诗人的他们,为彼此写下了众多的诗歌,成为人们对于爱情的向往。风流才子徐志摩甚至为了林徽因而强制与发妻离婚,成为了中国近代离婚的第一人。除了徐志摩之外,哲学家金岳霖对她一生呵护爱恋,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而有幸得到她青睐成为她丈夫的人,是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一个让她说需要用一生回答的男人。这个被诸多精英男人追捧的欣赏的名门淑女,她的一生又是有着怎样的精彩呢?

  抛开那些八卦爱情,本书《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更让人看到的是她作为建筑学家的一方面。受她影响而选择学习建筑的梁思成,也同样的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他们一起国外求学,一起京郊探古,他们访问山西,对古建筑所做的调查和实测工作;夫妻两人不仅对科学研究贡献巨大,也使山西众多埋没在荒野的国宝级的古代建筑开始走向世界,为世人所知。当抛开情爱的风花雪月,诗人兼建筑师的身份,让她对于国家和建筑的贡献有着更多的实际作用。她不再是诗歌中浪漫的模糊的形象,而成为了贴近生活的一员。

  喜欢着她有着浪漫气息,诗歌中的模样,更喜欢她认真工作对于学术的认真。就像别人说的那样,林徽因,人们往往只看到他灼目的完美,对她的坚持与无奈却一无所知。民国时期战乱不断,她们的故事不在是人们眼中那些如同康桥一般的浪漫安逸,更有着战火摧残的艰辛。生活不易,学术艰难。这本《林徽因传》让人们看到了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女子,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女子。纵使时代变迁,战乱纷争,她依旧活出了自己的精彩。四月天的故事,不再是没有灵魂的旧事。我们看到了爱和坚守,看到了一代才女多情动人的轨迹,如诗如画。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六):春末夏初,一刹芳华

  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回答:“答案很长,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1904年夏初林徽因出生,祖父起名“徽音”,希冀孙女以美德涵养后世。“思齐大任,齐王之母。思媚周姜。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出自《诗经·大雅·思齐》后徽音所做、所为、所行都有其祖父当年起名的涵义。

  因家庭缘故,徽音相对比同龄人聪慧早熟,除诗文的浸润,也在与其父书信中也能看出一二,随其父便知汝不得小视,决定此番出国带女徽音观察诸国事物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以及改良社会的见解与能力。

  此番出国,也让林徽因认识了烂漫情怀诗意的徐志摩。徐志摩的出现,也让林徽因清楚的知道,他与她此生无缘份,只能做朋友,她知道徐志摩爱的是他用诗人情感造出来的人,也因家庭缘故,林徽因也看到了危险,因为母亲就是前车之鉴。林徽因出国时期,学习了许多,也观摩了国外的建筑,也懂了建筑不仅仅只是盖房子那么简单,但它就是盖房子。

  此番游历回国以后接受了家庭的安排,继续读书,与梁思成自幼相识,二人经常谈论国学与科学精神,兴趣爱好,谦虚与博学的梁思成让林徽因觉得这就是爱情吗?对待他林徽因有了喜悦与憧憬。一段成熟的感情经过磨砺终修成正果。1928年成婚,婚后二人蜜月旅行途经多国,观摩古建筑与文学的攻略。

  金岳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林徽因对他就像大哥哥一样推心置腹的说心里话,也对其夫坦诚自己对金岳霖的感情,也正因为这样的坦诚,让金岳霖知道梁思成是真的爱林徽因,因为爱她,所以尊重她的选择。一生未娶的金岳霖或许没有遇见比林徽因更加让他动心或者值得敬佩与尊重的人了吧!

  建筑是一种艺术,结合人类的智慧与美貌的艺术,醉心建筑的林徽因和梁思成,不畏条件的艰苦与身体的不适,一直志力与研究古建筑的文化与设计,出版了《清式营造法式》,阐述独特的东方建筑的美与智慧的共鸣。璧人携手,良书问世。(木造房屋之前看央视的系列报告,它本就是中国流传出去的,可探究出中国对于木造房屋的研究与钻研可为历史悠久,这种房屋建造我记得看报告根本不用铁钉一类的东西。)

  林徽因一生说她是极其幸运的,除了病痛的折磨,其父、其夫都是心胸宽广、明智懂事理之人,人生路上认识的朋友也是知音,帮其解忧、解困惑,就说现在也有许多男性认为女子就要在男人身后默默地支持他们,现在的朋友之间的相处也是你有价值才有往来的,有点羡慕那个年代的民风淳朴、为人厚道。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

  这首《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写给儿子梁从诫的,灵活与自由的节奏,将现代主义的诗歌推到了极致。一首关于爱的颂歌。

  一个美丽神秘的诗人、著名的建筑学者林徽因,带着我们走进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国的成立,她所经历的事情和发生的事情。

  自古才华横溢之人必薄命,不信你查查资料,大多都是早早地不在了,或许他们只是在另一个地方相遇,在探讨探讨一下人生所做所为和理想吧!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七):林徽因 陆小曼 张爱玲 三毛PK后发现,缺憾即人生

  女神,在当今世界是个随处可见的名词,也因为太常见,这个词早已经失去了它本来的含义。在那个动荡不安又蕴藏着无数可能的年代里,林徽因、陆小曼、张爱玲、三毛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女神这个过于完美的词汇。她们把才华留给了人世间,而把内心的悲苦和寂寞留给了自己,带着永远无法抹平的伤情离开了这个既让她们欢喜又留给她们悲痛的世界。

  无论是看完 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的林徽因传,还是今生为你,花开荼靡的陆小曼传,或一恋倾城,一世忧伤的张爱玲传,甚至是梦里花落,泪尽撒哈拉 三毛传。这些女神的一生既让我们惊叹,又让我们痛惜。但留给我们的是这样的感悟: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女神,还是低在尘埃里的凡人,缺憾即是真实的人生。

  林徽因: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

  林徽因所有的作品里,最知名的要数《人间四月天》这首诗歌。那个年代,多的是奴颜婢膝的御用文人。林徽因以瘦弱的女子之躯,向那个时代的疯狂大声控诉,论学问论风骨,都担得起“先生”的称谓。

  钟情于诗的徐志摩对林徽因牵挂一生,严谨的哲学家金岳霖为林徽因终身不娶。林徽因没有答应徐志摩,却比谁都了解徐志摩那份洁净和勇气;林徽因没有选择金岳霖,却与其保持着那样一种敬佩与默契。就是这样的一位女子,让她的“太太的客厅”成为一个千古佳话,太太的客厅名噪一时,太太的客厅常常坐着胡适、沈从文、萧乾等叱咤一方的风云人物,然而让他们仰着头静听高谈阔论的,却是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美丽女人。

  后来冰心一文《我们太太的客厅》引发了一段公案。就在大家纷纷猜测冰心影射林徽因的真意之时,从山西考察古建筑的林徽因带给了冰心一坛又香又陈的老陈醋。这是一个智慧女人的姿态与回应。

  陆小曼:今生为你,花开荼蘼

世间的事我们无法预测,常有世事无常、聚散悲欢终有时的落寞心境。而这,却是那个叫陆小曼的人,曾经用一生演绎的全部内容。而被世人所知的就是她与徐志摩的婚事。如果说但凡与徐志摩相关联的女人,都得到了善果:张幼仪尽管和徐志摩离婚了,但徐父徐母却只承认她这个儿媳,林徽因以完美女人的形象获得了和梁思成的完美婚姻,那么独独陆小曼是例外的一位了。

她果敢、叛逆,毫不伪饰的爱,如夏花般绽放,侵入世人的眼,无论别人看不看好,接不接受,她都任性而恣意地绽放。陆小曼的果敢决绝让人钦佩,她像一个勇敢的斗士。她生命的花期为那个康桥的才子无悔地绽放。只为绽放,哪怕过后只留下瘦枝枯叶也不后悔。在那个年代,这是多少人渴望而又不敢为的行为啊!绽放了,却也义无反顾了,置自己于千夫所指、万劫不复之深渊中。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婚姻,胡适这样评价:“冒了绝大的危险,费了无数的麻烦,牺牲了一切平凡的安逸,牺牲了坚挺的亲谊和人间的名誉,去追求、去试验一个‘梦想之神圣境界’,而终于免不了残酷的失败……” 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徐志摩生前的好友也都把一切罪责加在了陆小曼身上。报纸杂志也在此时对她又一轮口诛笔伐,陆小曼再次成为众矢之的。陆小曼从此沉默,不为自己辩解。因为她心爱的人就那么轻轻地走了,再怎么辩解也不能挽回他已然离世的事实。陆小曼是爱徐志摩的,只是她却管不好自己。但是冰心虽与陆小曼从无交情,但她实在看不过去,便在文章中写下这样一句公道话:谈到女人,竟是‘女人误他’?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这话很深刻,可算点中了徐志摩的要害。

  张爱玲:一恋倾城,一世忧伤

  才华倾世的作家张爱玲,仿若在一块深沉苍凉的麻布上,绣起了层层的花团锦簇,那逼人的光芒,绝不单纯是一针一线的时光所造就。那是刻在骨子里的符码,推及情绪、感受与思想。世人眼中茫然的一切,在她横平竖直的文字里,色、香、味俱全。生活在那样一个动乱的年代,她的故事,注定无法逃离一个动荡又光怪陆离的背景,但是对每个现代人来说,她打开的那扇窗却并不遥远。那时的月光,一直照彻现在,悬在我们的头顶。

  张爱玲的不同寻常,承袭了家族的风云过往。作为李鸿章的后人,虽生于没落时代,但先辈的盛名与家族诗书礼仪的熏陶却非虚妄,加之与父母之间特殊的关系,自幼隐忍小心的童年,皆是她体内喷薄而出的才情的催化剂。

  于是,自《茉莉香片》《倾城之恋》《金锁记》开始,张爱玲悲凉中藏着妖娆,喧嚣中挑起冷寂,在那个本来就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年代里,她如同一面招展的旗帜,渐成一派,令世

  人瞩目。

  天才多有怪癖,张爱玲也不例外。她孤高傲世,她特立独行,她揣摩遍世间珍物却还视钱财为心头所好;她与心爱的姑姑相依为命,但财帛毕清;即使你看她百般不顺眼,她亦不会迎合你。

  世人皆知,出名要趁早,这恰是张爱玲的名言。她的才情也的确自少年便锋芒毕露,直至青年,一发不可收拾。其实她的阅历很少,但那个时代的一切似乎自会与她交涉 — 胡兰成对她的评价,一相识便彼此仿若惊为天人,故一句道破天机。他们两个人在的地方,世人只有一半去得,另一半,无论如何也到不了。

  这样的爱情,与其说是张爱玲自情窦初开时便埋下的追逐,不如说是命中注定的一场惊天动地!与他相谈,欲仙欲死;与她对座,惊动灵魂。那些时日,谁都不曾辜负。仿佛应和了张爱玲那些故事的影子 — 她的故事里,人物追求着新鲜与爱,可大多数最终却不得不坠入或流离或悲惨的结局 — 她与胡兰成亦无法逃开。

  三毛:梦里花落,泪尽撒哈拉

  三毛的心一生在流浪,而归期就是她自己选择的天堂。她从出生就是一个不寻常的存在。

  若说女人如诗,那她一定是毫无韵律却让人反复咀嚼的那首诗。她不属于任何一种体裁,所有平仄八股在她面前都苍白无色。诗人吟咏青山碧水,泣诉人间悲苦,却难以用言语尽述她的哀愁喜乐。若说女人如画,那她必然是幅抽象的山水图,她拥有最贴近自然的灵气,一颗从未蒙尘的心,偏偏这样一颗心又叫人无从捉摸。她这样的图画,既透着毕加索的灵气,又饱含顾恺之的神韵。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是三毛《撒哈拉的故事》里经典的一句话。回想三毛的一生,她最幸福的时光就是那段在撒哈拉的日子。用她的话说,是寻找到了她的前世乡愁。而我们知道,除了那乡愁,还有她心爱的陪在身边的荷西。

  几十年过去了,时代更迭,人们的审美观也在逐步变化,许多人已经不会再去读三毛,但是关于她与荷西的爱情故事,依然为人所称道。

  可是爱情是不变的,这个主题从古至今,都一如既往地让人感动,让人狂热地为之追求。在许多年后,三毛也终于在医院的病房内,静悄悄地跟随荷西而去。而关于他们的故事,或许用那首《滚滚红尘》的歌词来形容,是再恰当不过了。

  其实在这红尘陌上,我们又何尝不是在梦中编织着一段又一段的喜怒哀乐。不如饮一杯清茶,看一场酥酥细雨,望碧天云卷云舒,细品那如诗如歌的女子,回味那段如梦如画的故事。沏一杯绿茶,让我们从林徽因那里体味: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的才情一生 从陆小曼那感受:今生为你,花开荼靡为爱一生,从张爱玲感叹:一恋倾城,一世忧伤的人生,从三毛那看:梦里花落,泪尽撒哈拉的情绝一生吧。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读后感(八):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后常被人误认为当时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

  第一次认识林徽因,是在高中语文课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因语文老师喜欢说些八卦趣事,于是我也就带着一颗八卦之心大致了解到林徽因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间的多角恋,由此便对这样一个招人喜爱的女子产生了兴趣,课下翻阅了很多她的相关资料。许多人对于女神林徽因的了解只停留于她和这些人的朦胧爱情,而我所看到的林徽因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更是一个温柔的母亲,一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学家,一个眼光卓越胸怀捭阖的传奇女子。

  这样一个传奇的女子,根据她的生平撰写的传体数不胜数,自然,若是想要写好也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水墨青花,刹那芳华:林徽因传》与我看的另一本林徽因传有所不同,先来说一说此书的优点吧。其一,此书对于林徽因的家庭情况,和徽因有关系的人物也做了大致的简介,而不只是单调描述女神的爱情。还有许多当时的社会背景、生活状况等一些笔墨,为之后徽因的经历与心境埋下伏笔,这些也是成就她不凡一生所不能忽视的。其二此书还是较为客全面的介绍了林徽因的生平,没有掺杂太多作者个人的臆想猜测,具体时间事件的数据也较为详细,为读者对徽因的了解提供了事实。

  已是畅销升级版的这本书,若是能够在稍加修改再升级,便是极好的了。个人认为,此书关于林徽因的生平照片与实录等比较少,对于这种人物传记若是能够多附上一些珍贵的照片和书信资料,譬如林长民和徐志摩之间的书信内容,徽因在英国、在家里和丈夫亲人朋友相处的照片,会使本书锦上添花,通过图片和书信的展示让读者亲眼所见,拉近距离。虽然这本给女神林徽因写的传体没有很多优美的辞藻,朴实无华的语言却是人物传记所需要的。

  之所以崇拜女神林徽因,不是因为作为那样一个美丽的女子,能够让众多男人为她所折服。真正吸引我的是她身上所散发出的自然之美,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建筑学呕心沥血,怀着一颗赤诚之心学习建筑知识,同丈夫一起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对中国的建筑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重病地生理和精神双重折磨下,她仍然为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而努力,这就是坚韧如蒲苇的我所敬佩的女神!

  你若安好,清风自来。

  你就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