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年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少年行读后感摘抄

2021-04-16 01:50:2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年行读后感摘抄

  《少年行》是一本由李书纬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43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年行》精选点评:

  ●俞同奎,严复,王韬。

  ●写的还是很好的,不偏不倚,不以意识形态写文章,也不以偏概全,正视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对那一段时间的历史是个很好的学习!

  ●看完了,还不错。脉络清晰,通俗易懂,值得一看。

  ●果然是一本冷门佳作!

  ●不过是把一些材料重新融合一下的叙事写作而已。。。文笔还可以

  ●初见:容闳在历史书仅一张半身照和三句话介绍,课上提问,老师答曰:非考试内容,堂下解答。二见:央视纪录片《幼童》,国内第一部讲述晚清这场特殊的自强运动。三见:《少年行》,不知四见能否在大荧幕上看见这群后脑勺拖着长辫子远渡重洋的瘦弱身影

  ●半写实半叙事地对晚清时期留学海外的中国群体进行描写,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在那样的环境下政府及个人寻求出路的挣扎过程,对了解史实有帮助,不只是历史教科书上那些简单概括xx变革没触及到根本所以注定失败。历史是事实,也是鲜活的现场,特别希望国内可以多出一些这类书籍

  ●以清末留学海外的视角观察当时的中国,是一个很有趣的事情

  ●花了半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对留美幼童的经历感到赞叹,也正是这样一群人 走出国门开了风气 之先。很赞赏 作者独特的写作视角

  ●挺鲜活的一本书,读起来就像读小说一样把自己代入了进去,里面的真实事例在我看来很有故事性戏剧性,几千年来第一批感受到自由解放,深入到西方社会的中国人元气十足,可是身为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背负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啊,所幸的是,种子不死。

  《少年行》读后感(一):《少年行: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真的很值得收藏的一部书

  一直很想读晚清与民国这一时期中国 学子到海外求学的书,在京东网站发现此书后,订购了三本,送给两个侄女一人一本,自己留了一本。此书是以文学的笔调写的。对留美幼童到美国求学的背景及全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书内容很丰富,特别是对陈独秀、孔祥熙等这些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的续写很打动人。推荐一下了

  《少年行》读后感(二):第一部记录晚清留学历史脉络的完整档案

  关于晚期留美幼童的书比较多,但从横向和纵向全面地介绍晚清留学历史的,这应该是第一本,因此很有价值。作者还是花了很大力气去整理资料的,很难得。

  《少年行》读后感(三):刚拿到书翻了一下就上来评论了会不会不客观啊?

  图文并茂,初步翻看了一下非常好。随手摘录一小段,太有趣了(以下为摘录):

  (留美幼童乘船赴美途中)最初他们也因为“风雨交加,舱面不能行走,晕浪者呕吐大作,俱睡而不能起”。但是,幼童毕竟年幼,这样的不适应持续了十多天,他们便渐渐地适应了海上的生活。晕船者也逐渐减少。遇到大风暴袭来,大人们还晕如醉汉,而这些孩子们却嬉戏自得,全然没有了当初的恐惧和晕船的反应。一些胆大的孩子甚至会走出船舱,看大海起伏的浪涛。每当这个时候,祁兆熙也会免除孩子们的功课,让他们尽情地放松。

  作为第三批留美幼童的护送官员。。。祁兆熙也有哭笑不得的时候。他有喉咙疼的顽疾,临行之前带了一些咸西瓜皮作为防治之用。但是幼童们起初吃不惯船上单调的西餐,就一哄而上,将祁兆熙的咸西瓜皮抢吃个精光。咸西瓜皮吃完了,轮船上又没有中餐,孩童们无奈便渐渐地适应了西餐的生活。。。”

  看到这一段,脑中浮现的完全不是历史照片中表情僵硬目光呆滞的清代孩童形象,而是一群鲜活调皮的孩子,和现在幼儿园里活泼调皮的孩子们没有差别。连这个名叫祁兆熙的护送官员也都没有了以往印象中迂腐僵化的晚清官员形象,而是一个被调皮的孩子包围起来的可爱老头,有趣极了~

  《少年行》读后感(四):新旧思想的交替不但是教育、文化、军事,最主要是社会的改革

  《少年行》

  李书维老师查阅了晚清到近代史的数百本书,其中涉及到数百个大家熟悉的人物,比如詹天佑、辜鸿铭、蔡元培、鲁迅、等等很多我们熟悉,甚至不熟悉的历史人物。

  一个封闭的国家被外强敲开国门之后,第一眼看到世界之后,往往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不理解的害怕,不去探讨真相,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非真相传播给他人。另一种是向往自由,和强盛的自我人生。所以,清国在晚清的文人里出现两种人,一种新派强国,一种旧派强国。

  清国注定要灭亡这并不是历史的轨迹,而是人为的坚持。坚持旧思想就文化,不变通,不顺应时代,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不尊重生产力的发展。

  当清国让孩子们出国留学,注定要在国内发生大的变革,才能接受不断从国外归来的新思想,如果只是做面子上的工程进行应付,那么这些思想就会在陈旧的土壤砸出好大的坑,如果培育,那么就会成为社会的栋梁。

  新旧思想的交替不但是教育,而且还有文化,军事等等。

  一个国家要不断地强盛,就要不断地抛弃陈旧的思想,然后不断跟随时代的变革。清政府之所以走向灭亡,从综合的角度判断,

  其一:自主思想太强,认为清国是最强大的。失去与世界的联系,不知道世界的发展方向。

  其二:新思想和旧思想的冲突,留学生带回来的新思想不能被运用,而且被冷落,导致培养的人才失去了价值。

  其三、儒家思想的机械主义的运用,不能把传统文化和时代潮流相结合,没有学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思想。

  《少年行》读后感(五):不断更新的思想是唯一的强国之道

  《少年行》从军事,政治,革命,风气等诸多方面叙述了清末的变革,历时约71年,涉及到数十个历史事件,有耳熟能详的洋务运动,百日维新,太平天国,四约签订,还有一些如成城学校入学事件,山西教案等不那么经常遇见的历史事件。虽然是靠大量史实堆砌起来的故事,但是却没有那么干涩,多个观点之间联系紧密,适合作为一本近代留学书籍的入门级阅读作品。 中国近代史一直都是屈辱的一页,曾经的上国仿佛一夜之间被贬下凡,被盘剥,被欺辱。但这一切,就像一个不断膨胀的泡泡一般迟早会发生。也许有人会问,能否自主发生,我的观点是:难。因为从本质上而言,变革缺乏的是尖锐的矛盾,而对于清朝自身而言,上位者和下位者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生活水平,剥削程度等方面,而上国的自满思想对两方的利益均无冲突,前者乐的被万国尊崇,而后者知晓自己在国内地位低下,自然不会拒绝让自己的地位看起来比国外的民众来得高。因此自身变革的难度非常之大,而西方的侵略,其实部分也是这种矛盾的体现,甚至我们还应感谢他们一击重拳打醒了一直昏昏欲睡的狮子。 通读全书,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是日本和美国对留学生的态度。不难看出,外国民众大多数对外来的中国人其实是抱着一种抗拒的态度的,也许是因为利益上的冲突,也有可能是上位者所传递的一种对中国人不待见的思想,但是对于上位者而言,恰恰相反,他们表现出一副非常愿意接纳中国留学生的思想,就像书中所提到的,无论是美国,还是日本,都渴望用这种方式来控制中国的下一代以及未来数代,继承他们的思想,渐渐向他们同化。 直到现在,这种情况仍在发生,各种思潮的碰撞看的是谁更为坚挺。美国通过广泛传播中国威胁论等思想,企图获取更多的狂热追随者,完成借刀杀人的想法,又或者是在中国国内鼓吹台独等思想,借此诱骗一些暴民,来完成分化的目的。 思想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思想可以使一个国家迅速崛起,如日本接受了新思想进行了明治维新一跃成为侵略国;思想也可以限制一个国家前进的脚步,如晚清早期留学生奉行中体西用,一味的照搬西方技术,不去思考本质,企图器械强国。不同的思想作用截然相反,而中国近代史所告诉我们的便是要有开化的思想,开化的思想是可以自我革新的思想,是具有自我意识的思想,它可以准确的判断一种观点究竟是好是坏,并予以改变,不会一味的接纳也不会一味的反对,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它有助于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晰的看世界,做选择。

  2020.10.11

  大鱼海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少年行读后感摘抄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