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一个店:造梦者》的读后感大全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是一本由文艺加萌研究所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60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一):诚品的相遇
上周末去苏州诚品书店、首入我眼的就是它、没有看完、但搜索到公司附近的几家店、有空一定要去看看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二):书中的黄金屋
昨天从图书馆借回来这本书,毕竟感觉是网络书籍的样子,信息合集,很怕乱七八糟,买回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结果晚上看到不肯放下,第二天起床继续,大半天时间看完这本书,中途还记了一些笔记。
其实也能料到这评分为何如此低,大部分人看这本书只是看个热闹,像是店铺指南,或者是北京上海必去十大店铺之类。但是作为一个有心思开店(不管是实体店还是淘宝店)的人来说,书里有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
不管开买手店,家具店,餐饮店,大家都是因为心中某一个原则,一个初衷,坚持下来,整个店都流淌着自己的血液,赋予店铺自己的灵魂。所以店主什么样,店就是什么样。当然,无一例外,店主们都是比较有钱的,所以才能开一些即使不买产品也值得当景点逛和消磨时间的店铺。店主有钱,不应该是观望者口酸的原因。有钱还能想这么多,起早贪黑装修开店,值得尊重,所以人家以赢家方式收获赞许再正常不过。
作为一个小小的淘宝店主,看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店铺存在的理由,充分必要理由。凭什么能开这家店,凭什么活下去,凭什么在芸芸店铺里选择你而不是别人。“小而美”是现在很泛滥的一个词,但是能做到不容易。赚钱大家都想,贪念的膨胀,店铺就无法小,也就不美了。
找到自己的坚持,找到属于自己的DNA,赋予店铺自己的灵魂,生动活泼的存在着,不仅是销售产品,推广各种形式的美,才是你存在的合理必要性。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三):是不是每个好的大学周边都有好的咖啡馆?
嗯,这是个好问题。
与我的大学记忆紧紧相连的一家叫“双子座”的咖啡馆,距离我居住的宿舍要走一刻钟。咖啡算不上好喝,香茅茶简直是一口难忘,永不想再试;服务和营销理念亦不出色。虽然说起满满都是槽点,但有两年,每当进入考试月,我几乎日日都光顾这家店,点一杯拿铁,坐一个晚上,不为别的,只因为这家店开到凌晨三点。
去年回母校,宿舍对面的粤菜馆依旧热闹。就在马路对面新开了一家韩国连锁咖啡馆。大大的玩偶点缀在店铺的各个角落。穿着针织开衫的稚嫩男生拿着Macbook讨论着小组的下一次presentation。
竖着耳朵听了几句,突然怀念起“双子座”里质量并不稳定的咖啡。离开背不完的知识点、写不完的论文,这家店也许就是一家普普通通的小咖啡馆。然而正因为有了一次次的挑灯夜战、目睹旁边的情侣斗嘴,偷听隔壁的方案讨论,这家小咖啡馆似乎生出了某种触角,与青春连接在一起。
读书的那几年,小布尔乔亚之风刚刚开始吹起,商业的大手尚未摧腐拉朽。有些咖啡店仍可以用速溶蒙事儿,真正有点小资情调的咖啡馆要远赴三公里外五道口的雕刻时光。然而那些让人留恋的小店,似乎全都存活在那段生活里。
走过清华西门,路过加油站,路过一家叫做“无处不在”的洗脚房,右转进小胡同。先是一家叫白糖罐的唱片店,然后有个小院落是一家叫蓝羊的书坊。说是书店,其实主要卖的是盗版碟。碟片里是店主老景自己写的小纸条,简要介绍每部电影的导演、风格和故事。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四):一大波有趣特别的店正向你招手
这本书的副标题是“造梦者”,书中的店主们一个个都在用双手打造自己的“理想国”,一砖一瓦地打造自己的理想梦境,并将它带进现实。
每个人都期许着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只不过过程比想象的要艰难太多。放弃现实的安稳,去抗衡幻想的意境,这期间确实有太多需要勇敢的执念才能得以坚持。
庄雅婷领衔“文艺加萌研究所”策划出这样一本《想开一个店:造梦者》,寻访国内知名小店,集结收录了这些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梦想。他们的店铺,分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以北上广居多,也许一线城市才拥有足够的市场去支撑这些小众创业者的梦想吧),有咖啡馆、餐厅、私房菜、茶社,有书店、画廊,也有花店、美术馆,还有买手店、复古店甚至收藏爱好者的脑洞大开店等等。
他们大都选择了自己热爱的细分市场作为事业打拼的方向,并用心去经营与打理,努力打造出独特的专属风格。开一家咖啡店、花店、书店、服装店,里面的陈设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参考。落地窗,素雅的帷幔,阳光投射在蕾丝上面,一切都显得格外温暖。看着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的小店铺里,你有故事,我有茶水招待。这样的画面想想也觉得美好,但是美好的背后却是这些创业者的艰辛与汗水。
书中提到了很多特别的店,它们已经形成一定知名度,也集聚了大量的同好前往体验或打卡,书中也提供了店址与联系电话,我也期待着下一次到访这些城市时,去店里坐着感受一下这些有趣灵魂所打造的“理想国”。书中各种类型的店铺中,对书店尤为感兴趣,无论是新疆用商业思维运营的BookBen班的书店,还是上海的一家让开会开得浪漫满园的“1984”,还有北京的“书的设计店”等,我都一一记录下来,等待下一次与它们的相遇。还有哪位“背包客小鹏”在云南所开的“背包十年青年公园”想必我是一定会去住上一晚的吧,它的气质里充满着小鹏的DNA,而小鹏曾是在我大学期间给予我勇气与力量的一个人。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五):以梦为马,诗句年华
开一间小店,无论什么类型的,其实都只是在贩卖一种你对于生活的态度。本书作为想开一个店系列的第一本,名为《造梦者》,编写的组织自称:文艺加萌研究所,着实有爱。而正如庄雅婷在序言中所写:他们给自己建造了一小块天地,用来承载生活的美好和梦想。于是我们跟随这本书偶遇那些有态度的店,那些有梦想的人。
本书所介绍的店几乎包络了时下最火爆的各种类型,从咖啡馆到书店、画廊,从可以让人大快朵颐的餐厅,到剁手不止的二手店,甚至是那些脑洞大开的古怪店铺。文中配有大量的店铺图片,让读者可以更清晰直观的了解这些店铺。
而书中店的地点也是横跨大江南北,古色古香的杭州、根深城市文化的武汉、繁华纷扰的上海、自有频率的北京,各个城市的店铺都或多或少的带着一点城市的血液在里面,而好多店主即为本地人,正是那份对于属于自己城市的执着留守,才成就了这店里的点点滴滴。
本书有两个暗含的线索,即将读者分为两个类型。第一个是想开店的人,于是本书中对于店铺的介绍尤其是对于店主的采访,我们读到了很多开店的技巧,经验以及开店的心态,读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对于这些店铺,最大的优势就是自我独特的定位,坚持开店的初心,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性,才能保持店铺的长久经营。
本书的另一类型读者,当然是那些想了解这些文艺小店的人了,也许你并不想开一家这样的店,但却也想感受那份对于梦想的态度,而本书非常贴心的给出了每个店铺的地址和联系方式,让这些读者可以亲临或者与这些店家进行沟通交流。笔者本人就看上了书中那个“大隐隐于市”的鸡尾酒bar,希望有机会能去拜访一下。
如果在这个世界,可以只以梦想过活,一定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很多人以梦为马,趁着年华刚好,将理想态度交给一方之地,给自己一个交代。但也许更多的人无法做到,那也可以拜访一下,然后由衷的赞扬一句:这确实很酷啊,然后继续属于自己的梦的方式。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六):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
每个人都期许着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辈子,只不过历经的过程比想象的要艰难太多。放弃现实的安稳,去抗衡幻想的意境,这期间确实有太多需要勇敢地执念才得以坚持。
开一家咖啡店、花店、书店、服装店,里面的陈设都是以自己的喜好为参考。落地窗,素雅的帷幔,阳光投射在蕾丝上面,一切都显得格外温暖。看着人来人往,进进出出的小店铺里,你有故事,我有茶水招待。
在很久之前,想到的梦想生活就是可以双休朝九晚五,上班的时候可以干练,周末去到自己的小店,可以变得柔软闲适。养一只小狗,陪着一起玩闹。不用担忧太多的世间繁复困扰,你爱来不来,我依然可以逍遥自在。
现在的生活在一点点靠近理想的状态,实现了朝九晚五双休的坐班生活,爱上了健身,每日一瑜伽也开启了更崭新的自我,刚刚起步的那自叙杂货铺也在一点点慢慢用心经营,待时机成熟之日,我向你保证,我会把这样一间杂货铺开起来,和名片上说的一样:这里售出温暖!我更想让你知道的,是这里可以给你带来温暖。
无意间从电台听到的这本书,《想开一个店——造梦者》,作者庄雅婷。里面收录了大大小小,零零碎碎的梦想,他们的店铺,分布在各个角落。有咖啡店,有书店,有私房菜,也有二手古著店,还有收藏爱好者等等。里面的故事有从外企辞职,当咖啡店老板的,也有因为喜欢吃,所以干脆自己开设私房菜的老板娘,印象深刻的也是这位老板娘。
大部分的女生在觉得自己的梦想在结婚生子之后就被磨灭掉了,然而这位老板娘可以在开设私房菜的同时生了一儿一女,而且还经营得有声有色,不忘初心的她在连续开设五家之后,又陆续关掉,只经营自己最初开设的那家。也许,是真正的梦想,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现世的物欲横流吧。
这本书看完之后,对我来说可能只是对最初的梦想也有更执着,你也有可能看完会没有任何的感触,我会收好这本书,因为当做一本旅游店铺指南也蛮不错,有机会逐一去拜访这些造梦者们。
慢下来,问问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我期许着你成为下一个造梦者!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七):实现梦想的路上“想”远大于“梦”
文/河北小珊 评《想开一个店:造梦者》
梦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是有的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有的人的梦想一直都是一个停滞不前的梦,直到当事人都忘掉。比如开店这件事,女生可能梦想过有自己的服装店、花店、甜品店、咖啡店,男生可能就是健身房、酒吧、餐厅等等这些,《想开一个店:造梦者》就是帮我们实现梦想的一本指南,因此叫做造梦者。
这两年忽然能够静下来读书,并且喜欢上了这种一个人安安静静做一件事情的感觉,就想着有自己的一个书吧多好,顺带卖点饮料和甜点,每天伴着舒缓的音乐和书香也算是人生一大乐事。恰巧有一处闲置的老房子,租金也就省掉了。于是一腔热情,和老公商量,老公反问我,你有没有想过装修要什么样的风格,书的货源在哪里?你要哪种类型的书?制作饮料甜品都需要学习,这些是你自己来做还是雇人帮忙?我们老房子位置是否合适?利润来自哪里,是否能够维持店面的运营?一大堆问题抛给我,顿时脑子蒙了,开店真不是心血来潮凭着我想、我喜欢就能成功的。
这本书是由庄雅婷领衔“文艺加萌研究所”策划推出的国内第一套快乐开店指南+逛店秘笈分享。本辑“造梦者”主题,精选28家国内成功店铺的深入图文报道,涵盖餐厅、咖啡馆、书店、花店、画廊、美术馆、买手店和创意店等多个文艺领域。他们给自己建造了一小块天地,让温暖的梦想和冰冷的现实相融合,用漂亮的方式承载生活的美好和梦想。看过之后才发现梦想出了梦,更要想,方方面面要素都要想到、打算到,否则不但梦想无法照进现实,还会血本无归,书中这些成功的经验将有关温暖的梦想和冷静的现实、文艺趣味与商业逻辑的叠加,给我们这些想开店的人提供了很好的指引,至少是提示,值得每一个想要开店的人学习。当然,如果你暂时没有开店的打算也没关系,这28家店都是文艺青年喜欢的类型,而且分布在各个城市,相信如果有一天你去到其中的一些地方,突然想到这个城市里有自己熟悉的一家小店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一定会让身在异乡的你感到亲切温暖,迫不及待要去看看。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八):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店——《想开一个店:造梦者》书评
随着电商时代的到来,网上购物的人是越来越多,传统店铺受到的冲击是越来越大。例如图书市场,书店关门潮是一波接着一波,因为现在去书店买书的人越来越少,因为网上图书的价格更加便宜,而且国家政策也在越来越向互联网倾斜。针对这一现象,甚至有人断言传统的店铺将会逐渐消失。那么针对这些情况,传统的店铺应该如何改变呢?如何才能挽留住消费者呢?
本书《想开一个店:造梦者》的作者采用MOOK图书系列的形式在第一本书中为我们罗列了很多与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那些店铺不一样的店。在这些店中你可以看到充满文艺风格的“大水的店”,在店前的十三级台阶上看到一元路、二曜路、三阳路、四喂路、五福路、六合路......你还可以在店里的手绘武汉墙上看到整个武汉的轮廓,你甚至在这里可以凭借武汉的车票飞机票换一张手绘地图......可能你会认为这是一家卖手工艺品的店铺,然而你错了,它是一家咖啡店!!!而且让我们惊奇意外的还不止于此,你还可以申请在大水的店里面举行个人画展、摄影展等,俨然一个俱乐部。这样的店,这样的咖啡店你难道没有兴趣去光临吗?这样高文艺风格的咖啡店,我相信没有人可以无视的。
本书作者通过造梦者、咖啡店、书店画廊、花店美术馆、买手店复古店脑大洞开店这几类为我们展示了三十家各具特色的店,充满艺术感充满文艺气息的店,这也为我们想开店提供了一个思路。当然对于那些向外去旅游的人们来说,这些店其实也是不容错过的景点哦,作者还很有心的附上了拜访这些店的地址。
本书对于书记人员来说可以算得上一本不错的激发灵感的书,对于那些文艺青年来说算得上一本不错的聚集场地,对于开店者来说算得上一本不错的开店设计指南,对于爱好旅游的人来说也是一本不错的人文景点指南,最后对于爱书的你也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哦!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九):勿忘初心
曾有人说每个女孩心里都有一个公主梦,这种说法其实相当武断。但是如果有人说,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家属于她们自己的小店,这话的准确率却是非常高的。
在如今全民创业的状态下,有许多的人也将自己心目中的小店开了起来。庄雅婷领衔文艺加萌研究所收集到了十几家特色小店,编辑成《想开一个店》,向我们诠释了开一间小店,过梦想的生活的理念。
综观书中的几十家小店,会发现这些店主开的已经不是一家店,说他们开的是情怀,又太过飘渺,正如书中杭州的甘其食所言,“包子就是包子,真正改变事情的,都是包子本身。”不给包子编故事不贩卖情怀,只是想做一家能近距离向客人表达手艺、情绪和热爱的店铺。
所以说他们开一家小店,展示的是自己的想法和理念,通过店铺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传达出来。
他们之中可能有像大水、R•G•F,或是小凯庄那样表达文艺情怀的店,也有像王太家私房甜品和甘其食,那样静静地表达自己手艺的店,也会有宋聘茶书院那样将其做成文化平台的店,也有像沱沱火锅馆那样有浓重故事情怀的小店。
他们将我想开一个店,变成我开了一家店,在从想到真正开成的过程中,他们花费了怎样的心思,无人可真正得知。但是当真正身临其店中,或许可以感受到这家店在传达着什么。
每一位店家给出的寄语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坚持的力量,开一家小店,会面临很多的事情,却因为这是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希望之花,所以精心呵护,所以充满能量的进行下去。在他们的故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梦想不是做不到,只是因为自己太过容易放弃。开一家小店之前或许容易放弃的事情,在真正开了之后,或许只会去想怎么应对困难。人有时候不走出那一步很难发现自己竟拥有那么大的潜力。
看了《想开一家店》会激起很多人开店的欲望,但是从书中不难看出每位店主开店都不是冲动的,他们是真正衡量和思考过对自己小店的规划和理念,从这点来说,开一家店,还是需要一定的底蕴,这个底蕴不仅仅来自于经济,还来自于店主本身。
审视自己,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才是最重要的事。开一家店是一种很好的展现方式,但是却不是唯一的方式。认识自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勿忘初心,勿忘自己的梦想。开始前行,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读后感(十):愿梦想有处安放
梦想一词说起总觉得渺渺茫茫,无论是中小学作文被要求的写出自己的梦想,还是好声音导师汪峰全网闻名的那句“你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因其如梦似幻,想的总比做得多,所以我这个岁数提起梦想,不禁自己内心都觉得一阵悲凉。庄雅婷领衔“文艺加萌研究所”策划出这样一本《想开一个店:造梦者》,寻访国内知名小店,让我内心的开店梦又蠢蠢欲动了一把。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温饱与生存不再是我们生活的重点,转而开始追求如何生活的精彩,如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各类特色的小店,渐渐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些小店打破了卖场的普通,向顾客展示着店主的想法与巧思。吸引上班族们在享受这些小店的同时也梦想着拥有一间彰显自己生活理念的店铺。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向读者介绍了许多有趣的店铺,其中不少我在网路上也早有耳闻,早已被网路上的各类晒图所吸引。像上海的“1984”,在很久之前就在btr的博客中看到,心想有机会去上海的话一定要去拜访。行者小鹏在束河所开的“背包十年青年公园”也是我一直想前往的店,早在小鹏出书只之时我便是他的读者,也在微博上见证了青年公园的落成。
希望开一家自己的小店的梦想大多起始于旅行中所遇的小店的启发,在逛完这些店的时候,心中总在琢磨着自己会开一家怎样的店铺。这种想法,无数次的产生,又被遗忘。其实开店并不是一时头脑发热的产物,这样的话店铺也将很难维持。这是需要深思熟虑的考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个人的修养。开独立书店的人需要懂书,开花店更需要懂得花艺,买手店更是需要品味足够时尚。那些成功的店铺主人也是经历了漫长的修习,才能在其领域中游刃有余、独树一帜。
《想开一个店:造梦者》为喜好拜访小店的读者提供许多目的地的同时,也采访了各家的店主,来讲述自己的开店想法,为下一个造梦者提供难能可贵的经验。SAI所撰文的《开个店,只需90天》便为读者提供一个简单的流程参考,各家店主也“文艺加萌Mark”这一环节提供很多经验之谈。
我在旅途中就很习惯逛一些小店铺,他们有的隐身于巷弄之中,有的栖身于大型商场。无论哪里,当你信步于一座城市,那些宁静而美好的小店总能让你眼前一亮,内心欣喜。“文艺加萌研究所”在每家店铺的介绍后面都贴心地附上了拜访地址,看图片只能眼馋无限,还是应该找个机会去拜访自己感兴趣的小店,真实感受一下造梦者们的梦幻世界。而相信很多人的终极梦想,是自己成为一个造梦者,而我就在等待着去拜访你的小店,或者在下一本《想开一个店中》看到你的店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