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射雕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

2021-04-24 02:15: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1000字

  《射雕的秘密》是一本由郑保纯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一):射雕的秘密,剑客的道。

  不读全文,不可以论道。《射雕的秘密》虽只是薄薄的一本,但提弦勾要,处处皆可生发,拿来用到“飞雪连天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皆可,拿来去窥测当年金庸大师写出来的和没写出来了,或是新的解读。书不厚,一天多便可读完,与当年自己阅读《射雕英雄传》时只觉得好玩,好帅,好酷,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候还是自己年轻啊,中二。拿这本书提升思想也可,功利一些,指导自己写毕业论文都可以。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二):射雕的秘密

  《射雕的秘密》,郑保纯著,生活书店,2017年4月第1版。这是武侠版前主编木剑客的博士论文。以武侠评论而言,确实学术性很强,有些深涩之处。角度很新,提出金庸武侠世界、乃至整个武侠的道家渊源以及厨会、五行、内丹、仙女下凡四大模型。但四大模型实际并不平衡,也不完全贴切,其贴切程度顺序而言是五行、仙女下凡、内丹和厨会,厨会更多有总论的味道,五行则相对简单得多了。射雕三部曲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但其他作品也不尽然。可以翻翻。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三):值得一读的书!

  新颖的角度,严谨的论证射雕的秘密。 这本书不仅基于道家文化分析,还将其与侠文化、世界人类学、原型批评等理论结合起来。将中国武侠文化上升到“民族文化”层面,另一面指出了与世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的东方神韵,有理论的厚重也有文学的趣味。虽然此书是一本博士论文,但阅读起来不会太困难,适合各类人士一读!正如作者所言“新道家的涌现,是由‘射雕三部曲’到金庸武侠小说到当代武侠结构的核心主题,也可谓解开‘武侠之谜’的钥匙”,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帮助我们解开金庸小说的秘密,更让我们领会到武侠的秘妙!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四):旁征博引,充满想象力

  收到前《今古传奇-武侠版》主编木剑客(郑保纯)兄寄来的新著《射雕的秘密》(三联书店2017年第一版),读之令人一快。世间谈金庸武侠者不可胜数,就算愚钝如我,亦曾经写过多篇论金庸武侠的游戏之作。保纯兄的《射雕的秘密》立足于道家文化,从道家、道教、丹道学三个系统解释金庸武侠的内核元素,同时引入西方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选取了厨会、五行、内丹、仙女下凡四种角度解析“射雕三部曲”,揭示“射雕的秘密”,把金庸武侠的研究构建在一个文化高度之上。其思路是好的,不乏创见,有些论断亦是令人惊喜,为金庸武侠打开了另一扇窗户。譬如以“五行之说”论述射雕三部曲里的天下高人之五绝,暗喻江湖侠士在“身”与“国”之间的挣扎,发现金庸武侠的叙事模式,便是极为精彩的书写。不过保纯兄可能拘于博士论文的限制,于道家之理论书写过多,反而涉及金庸小说的部分显得贫乏单薄,不免与写作的主题有所分离。名为“射雕的秘密”,但其引用,颇多《西游》《说岳》《水浒》等明清通俗小说与近代传统武侠诸作,外延扩展,自有价值,然不见金庸武侠,多少令人诧异。其有些概念,譬如把科幻亦放在大武侠背景下论述,怕是亦有不妥。余以为科幻与武侠并非一类,虽同属类型作品,但两者差异之大远多于相似之处。保纯兄之书写立意极大,然《射雕的秘密》一书成于此(从道家文化的高度俯视金庸武侠)亦败于此(只见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不见金庸武侠本身)。如果抛开金庸武侠,单论《射雕的秘密》,不失为一部比较文学的精彩之作。旁征博引,充满想象力。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五):这算老顽童逆练《九阴真经》!

  《射雕英雄传》里,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强行突破,反而别开天地,华山论剑连胜四绝,差点天下第一。

  那时候在想,如果只是至诚至信,让老顽童来练逆练《九阴真经》,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本《射雕的秘密》,其实隐隐然,有这个意思。

  郑保纯这个人好玩极了。

  说话慢吞吞的,但是写出来的东西,简直是手持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看客目瞪口呆,脑袋里就一个念头:还特么带这么玩的?

  研究个武侠,内丹、仙女下凡都出来了。

  有一段时间,他言必称“内丹”。

  以内丹视天地,则万物不过是炉鼎。

  则侠客是丹,侠女是鼎;作者是丹,天地是鼎;武侠是丹,科幻、奇幻、玄幻、恐怖、盗墓、校园……其他一切小说,都是鼎。

  ……大哥我们拿人家炼我们,人家同意了么?

  他在说一个“大武侠”的概念。

  随着炼丹火候的不同,一次跟我们说的一次不一样。

  不过总而言之,是个不局限于“金古”、“今古”的武侠创作思路。

  ……但到底是什么?

  我这种有强迫症的伪处女座很在意啊!

  于是发狠下来,去读他这本《射雕的秘密》,希望能找到答案。

  结果,我擦,我又一次(为什么说‘又’)迷失在他文字的火花和闪电里了。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老顽童逆练《九阴真经》?

  首先是有爱。作为一直以来的武侠爱好者和从业者,这部本该很理论化,很枯燥的“论文”,实际上却能在深度的同时,读出各种萌点和笑点,就像是周伯通一样的赤子之心。

  其实是匪夷所思,各种一本正经,然而跳脱出正常人类思维范畴的切入角度。

  读的时候,就像是在一座迷宫中横冲直撞,时时有惊喜。

  有时候,忽然一个点,你被他说服了,你打通了一重境界,竟然也会和他一样兴高采烈。

  对于我们这种武侠小说的创作者来说,这是一部十分珍贵的作品。

  那些火花和闪电,每一个都可以成为灵感,引爆更大的江湖和宇宙。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六):喜欢的人如遇知己,没感觉的人如同嚼蜡

  一开始买这本书,只是出于好奇,难道还有人像解读三国一样,在这种我从小涉及的领域带给我点不一样的东西吗?当我捧着书,看了作者后,我就知道,值了。这个作者堪称是带我入坑的始作俑者,今古传奇武侠的原主编,不仅新生代的作家都是他一手选拔,而且我的武汉大门也是由他打开,由他主导,他对武侠的味道和选择令我惊讶,让我着迷。令人惊讶的是他弃笔从事研究,去苏州大学读了博士,教授们称他的风格终于从小说转向了论文报告,从这本书来看,应该是的,各种旁征博引,注释,对于着迷和学术的人来说,大呼过瘾,对于不喜欢学术的朋友,这本书可能就是嚼蜡了。鉴于此,本想推荐给朋友们的我,默默地收起了这个念头,打算自己读完后好好珍藏。

  开篇就开始讲侠文化,什么是侠,说的偏僻入里,让我汗流浃背。那几层对侠的理解让我很是紧张。太露骨,粉碎了我自己的信念;太直白理性,粉碎了侠的宽泛。

  一开始书里讨论了关于武侠的衰亡,其实武侠从来没有衰亡,现在的仙侠,网络文坛的主流奇幻,包括各种侠类的科技片,其实都是武侠的范畴,武侠就像一个星云,金庸的版本是灵魂和核心,而其他多少围绕这中心或多或少有相似性,就像一个银河系,相聚,但独立个体。武侠诞生于最早的游侠列传,在小说横行的时候逐步发展,到了金庸这一代形成了一个阶段性的框架。甚至蝙蝠侠,日本的动漫,何尝处处不是武侠的影子,这,也是武侠的分支。互相影响,学习。

  丁永照总结了武侠小说15个核心场面:仇杀,流亡,拜师,练武,复出,艳遇,遇到挫折,再拜师,情变,受伤,疗伤,得宝,扫清帮凶,大功告成,归隐。其实挺无聊的,以为用这个去涵盖任何小说,任何电视剧,电影都是可以的,所以不失为学者一种失败的无聊探索。

  作者提到了武侠和传统文化,古文化的继承这可能是目前寓教于乐结合的最好的,宣传着几千年的华夏文化。作者很无聊的去抠侠这个字眼,最后还真有有趣的发现,侠不是一个客观存在,可描述的实体、名号,而是一个承载着历史,文化想象,阶级平衡,心理需求的融合。前两点应该是好理解的,随着历史的流转,不同的历史背景,人们当时的文化想象在变,侠的定义和形式也在变,但是灵魂不变。第三点阶级平衡,侠是一种平衡,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神农尝百草,这是人与自然的平衡,跨越政治的执法,跨越社会阶级,无视规定的行善,这是侠的中间调节作用,也称为二元性,包括巫(神与人),士族(统治者和平民),跨越阶级的灰姑娘,这都是人们渴望跨越规则,展开想象的平衡,有了侠这个中间产物,能联动两极。有意思的是,侠的构想也是时时刻刻体现中介性,侠住的地方,江湖(朝廷和民间)深山(天地)岛屿(海中的陆地)寺庙(神和人),侠的武器,刀剑(掌握人生死),喝酒(幻想与现实,理智与疯癫),轻功(会飞的鸟和人),

  这本书之所以选择四个角度来说,作者选厨会——侠客调节外部关系,一般都是吃会友,各个小说皆如此。内丹——侠客调节自身内部世界,内部差距。五行——武侠的观念,世界观。侠女下凡——侠客内部的恋爱。

  接下来作者的这些话让我很恐惧,自豪的信条直接崩塌:金庸作品为代表的武侠作品之所以能深深的吸引我们,除了文化大师们非凡的文学才能,还因为在这些结构里藏着我们的身体密码和精神密码。正是因为这些当代的“巫师”帮我们发现与认识了这些密码,帮我们依据这些密码宣泄了我们的生命力,缓解了精神的困惑和焦虑,回复了心理的和谐与平衡,我们才会以“厨会”般热情,通宵达旦,废寝忘食的阅读这些充满象征与隐喻的作品。与武侠结构打交道的武侠爱好者,就是这种“患有理想的失眠症的理想的读者”,手握“梦乡的钥匙”却不会使用它。他们将一部部武侠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把学校图书馆网络里的奇幻小说读着,在仙剑等武侠游戏中,热切的寻找着与他爱好相同的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我要一把剑,想寄托一个江湖武侠梦。舍命相陪的拔刀,生死契阔的执手,雪夜待客的热酒,落花时节的琴声。。但他们的爱好,并没有得到亲人、朋友、师长、甚至他们自己的认同。他们通宵达旦的与一大堆具有隐喻性的人事打交道,醒来后便去忙自己的营生,把梦都忘个精光,不会意识到,通过这些武侠梦,他们得以置身于一个伟大的被遗忘的传统中,这个传统就是杂而多端的道家文化给与我们的精神、灵魂、自然、社会的认知,它令我们重返心灵的原乡,这种重返在工业化与全球化的双重挤压下,其实弥足珍贵。他们的江湖之旅,实际上,就是出席先民们在篝火边举行的仪式,听取一段神话故事。这一仪式,让他们得以将华夏神话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将身体与心灵协调起来,也让无意识、潜意识与意识得以交汇。如同仪式与神华一样,武侠也是沟通方式,面向着过去、现在、将来。武侠一方面令她们与其他文化中的人区别开来,另一方面也成为吸收外来文化的根基,让他们的存在与梦想得以更新。武侠其实就是我们的道的华夏魂灵。

  这段话说的我真的是自我反省,一方面印证着我以武侠-国学而自居,另一方面,确实道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世界,以前谈恋爱,我真的不知道和我相伴一生的人会不会理解我的心里这个江湖,如果不理解,那么我的很多行为她都会觉得惊讶,侠客的意识,情怀,在骨子里驱使着我,很多与其说出于本能,不如说处于内心的那一片江湖。而自小学开始我的梦境,睡前的幻想,都是把自己关进了那个世界,喜爱三剑游戏,也是因为游戏能最真实的还原我的梦境,在游戏里体验感官,在书本里寻求灵感,然后在睡前脑海里伴着音乐自己过一把自编自导的武侠梦,现实中再多的欺辱和无奈,在这一刻都风轻云淡,别人说我性格好,脾气好,大概也是因为我有自己内心独特的世界,就像炼妖壶一样。包括我喜欢的音乐,BGM,也是为我的这个小小世界准备的,这个已经与我的世界交融。

  作者在第一段落里面边开始介绍射雕人物的种种原型和灵感,每一个人物和细节都自有自己的妙,所以才经得起读者几十年的津津乐道。这里着重笔墨探讨了西域和武侠的关系,真的是不说不知道,仔细一算,还真的是每一个武侠,每个作者,都对西域有着近乎执着的喜爱,其原因,从自古的历史上都有影子,就连周穆王都会西行,中华文明对西域绝对是几千年的执着和热爱,也是武侠离不开西域的根本原因。太吸引人了。

  这里说到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道士下山。每个主角,都过着平淡而稳定的一生,而一定会有一个道士一样的人物突然出现,让主角的生活焕然一新,让故事开始进入高潮,作者这里从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岳,隋唐英雄等等,都是这样的,像诸葛亮都是,就是一定会有一个代表道,具有道教的元素、背景的人出来,这个人就是一个世外的道士一样,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把这个称为奇遇也行,称为激励事件也可以。包括金庸的武功,大部分武侠小说的武功,都是和道教有关,比如五绝里面,南帝虽然佛家实为道教武功,而黄药师其实就是隐士方士,洪七公的武功来自易经,等等。

  中国历史的传承就是在神话小说(侠义精神)和史料双重作用下发展。

  五行和五绝,五岳,西游记都息息相关。

  讲内丹的时候,作者探讨了武侠中气、灵的缘由,从上古的书籍,到古代中国的认识,到现在人们的认识,这是和我们对巫崇拜的延续,一个类似于远古祭祀的文化。而玄幻和武侠的分支,也在这里,前者重视气,灵,后者重视对身体的展示,对极限的挑战。道家包容一切,道士又用剑,也用符。

  这本书写到了内丹系统,正是解释了金庸是怎么描写内功的,金庸也是个道家大师,通过道家对人体的描写,给了金庸内功描写的基础,所以金庸的小说几乎以假乱真,每一句话都是典故,饱含知识,因为他说的都是道家几百年的积累。

  内丹系统也是金庸武功的根源,无论是九阴真经,九阳真经,易筋经,北冥神功等等,无不是道家背景,与此相关的还有印度的瑜伽,金轮法王,大手印等功夫,都是和瑜伽相关,印度流的西域武功,和中原纯正的道家内功,结合构成了金庸大放异彩的武侠世界

  最后一章就很客观大胆的讲到了道教的性价值观,对别人来说可能冲击很大,但是我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做道教与性文化,所以结合来看的话,就对武侠里男女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者吧这个称为男女双修,既有性,又有关系上的讲解,客观来看,还是理解很深的。

  最后作者在星云的基础上用树来总结武侠,树有跟,有主干,但是你不知道他有多少分支,有多少叶子,也不知道每一个分支会怎么 长,但是无论怎么长,这个分支还是和树有息息相关的联系的,散而聚。

  最后结尾,我们在延续着这样的“千古文人侠客梦”的时候,首先是在梦境里和自我相遇,认识并提升了我们自己,然后在脱离这一“象征世界”之后,会平添更多的灵与肉的信心与勇气,投身现实的世界。的确,对我们来讲,武侠小说是当代的神话。武侠作家们,有点像先民社会中国的巫和现代文明中的心理医生,每一篇武侠小说,每一份武侠杂志,每一武侠影视与游戏,都是一场仪礼,一场打蘸,一次治疗。

  这本书,就是对我的写照,谢谢它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假清高,明白了自己的初心,明白了自己身上的使命。也让我找回了自己,其实没那么可怕,在深刻的理解了我的灵魂后,我愿意继续前行,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而且没有做错,谢谢这本书。

  《射雕的秘密》读后感(七):武侠小说创作元素的共性与个性

  在武侠小说的创作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恒定不变的元素,比如仗剑行侠、快意恩仇、笑傲江湖、浪迹天涯等等,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要保持源源不断的创作力,并不是每一部作品都要创新,也不是每一部作品都与之前写作的毫无关联,绝对的创新,很少有人能做到,包括金庸也是。这些因素在文本之中反复出现,通过置换、缩减、扩展、颠倒、变形、替代、同化等方式,重构出新的武侠文本,就是我们后来看到的一部部经典的作品,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要点就在这里。 作品阵容的共性与个性 一、作品阵容的共性与个性 1.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 阵容共性: 神雕侠侣其实是射雕英雄传的续集,射雕英雄传里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是金庸天马行空创作出来的,到了神雕,年代背景和人物阵容都可以拿来用,射雕里的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等等,都是现成的,所以在写神雕的时候,根本就可以直接用。 阵容个性: 在相同的阵容的基础上,金庸进行了再创作。 首先主角,先说女主小龙女。 这种女主性格属于武侠剧女主的标配,在旧武侠里,也是层出不穷,外加小龙女还是金庸梦中情人夏梦的原型,现实原型与文学作品一融合,一个鲜活的人物就这么诞生了。 再说男主杨过。 这里最大的创新就是杨过了,杨过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侠之大者,更像是一个独善其身、不羁于世、坚守自我的道侠。 不得不佩服金庸老爷子,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在当今玄幻修真乱象的社会,依然能够经久不衰,靠的绝对不是那些武功招式,一个作家,能够每部作品都成为经典,靠的是什么? 就是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你下一部的作品,一定要跟上一部不同,要不怎么说,创新才能求发展,这不仅适用于国家,对于文学作品同样是适用的,再比如,一个演员,靠什么站稳脚跟,只靠一部,或者一个类型能行吗?当然不行,想要成为影帝影后,必须要不断突破自己,饰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你下一部角色,绝对不能跟上一部相同,不然观众看到你就会想起上一部,那你还演什么戏?一个好的演员,是能够让观众忘记你,融入角色。一个好的作家,是能够让观众透过这一部作品,忘记上一部。当然,我也绝对不是否定那些一生专注于一件事情的人,这些人,也是非常可贵的。 金庸就是这样,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创新点,射雕讲述的是国家大义,宗旨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塑造了郭靖这样一个儒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郭靖身上融汇了太多的儒家思想:忠君爱国、重信守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而神雕讲述的就是情,宗旨是“情之一物,生死相随”,而杨过本身也是一个情圣的化身。 2.书剑恩仇录、碧血剑与倚天屠龙记 阵容共性: 三部小说讲述的都是民族领袖起义反抗暴政的故事。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大侠的开山之作,承旧武侠之志,开新武侠之先河,属于继往开来的作品,书剑恩仇录之前,市面上流传的大多数作品都属于旧武侠,讲述的多半是门派争斗、除暴安良,书剑恩仇录横空出世后,新派武侠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格局,让逐渐式微的武侠风气又攀上另一个巅峰。其实新派与旧派之间并不能完全分割,在初期时,新派武侠也承袭了大量的旧派武侠元素,不过新派武侠突破了旧藩篱,使之更具现代感、多样化,且在剧情铺陈或写法上也与旧派迥异。但是,由于是新派武侠小说的第一部作品,里面难免会遗留很多旧武侠元素,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讲述了红花会首领陈家洛反清复明的故事。 从碧血剑到倚天屠龙记,金庸的笔锋越发成熟,到了倚天屠龙记,金庸已经将农民起义的类型推上了一个高峰,作品很类似,都是民族领袖带兵反抗旧统治,最后功成身退的故事。 阵容个性: 从书剑恩仇录到碧血剑,再到倚天屠龙记,作品阵容愈发强大,人物性格更加丰满,书剑恩仇录中,主要是红花会等江湖帮派反清复明,结果失败了,这也充分证明了,农民阶级是无法代替先进生产力的,外加陈家洛的政治远见和领导能力也是个问题,而到了碧血剑,除了袁承志领导的三帮四寨,还有闯王的军队,这次顺利推翻了明朝的暴力统治,只可惜,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你如果只是贪图个人的享受,那么你的道路也不长远,果然,没多久,清兵入关,李自成创立的大顺王朝就此瓦解。在倚天屠龙记中,金庸融合了碧血剑的阵容,再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里也是主角领导江湖帮派和军队反抗暴政,但是不同的是,这里的江湖帮派,比之碧血剑,更加丰满、立体,其中,武当、峨眉、明教内部的人物特征和教中矛盾,也刻画得入木三分。 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 二、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 忠厚型人物 共性: 金庸小说中,有一个非常主流的人物特点,那就是忠厚老实、为国为民,代表人物:郭靖、陈家洛、张无忌、袁承志,这几个人的性格大同小异,这几个人物,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对待感情拖泥带水,优柔寡断,做大事的人嘛,得顾全大局,不能太多地考虑个人情感,爱江山,就无法兼顾爱美人,通达的另一个名词,说的好听点叫舍己为人,说得难听点,叫做背叛。 个性: 刨去共性,这些人物还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郭靖、袁承志:都信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身上有很强烈的民族荣誉感,肩负着国家兴亡的使命,对于感情始终如一,不管是否最后选择的最爱,从感情角度来讲,都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张无忌和陈家洛:这两个人更加接地气,既没有那么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对待感情,有着普通男人那样的通病,没有那么坚定执着,幻想着三妻四妾的美梦,他们更想要的不是名垂青史,也不是为国为民,只是想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偏执型人物 共性 偏执型人物代表:杨过,金蛇郎君,黄药师,如果说上述的人物属于为国为民的儒侠,那么下列的人物,就属于独善其身的道侠,儒家讲究中庸,要兼济天下,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怀,我们也没必要都拥有这样的情怀,做人有时候只要坚守本心,做好自己就好。 看人,要看你从哪方面看了,以及你更注重哪点,如果你注重国家大义,一定会非常喜欢他们,但如果你注重此情不渝,一定会非常讨厌他们。这对于我们做人也是一种很大的启发,不要想着改变自己去迎合别人,因为你再怎么改变,都无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是反过来看,有多少人讨厌你,就有多少人喜欢你,所以,你只需要直面最真实的自己,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就好,别人的观点,无关紧要。 个性 主要就是经历不同,杨过和金蛇郎君都是因为年少的时候,受尽了欺凌和迫害,变得有些自私刻薄,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而黄药师是金庸专门创造出来,为了反对封建礼教的产物,他可以说是金庸笔下最神秘的人物,没有人知道他的出身、来历,他所有的武功,都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为人生性孤傲,行事剑走偏锋,不同凡响,反世人之所喜,喜世人之所反,这一点,倒是跟金庸笔下另一个人物出奇地相似,那就是金毛狮王谢逊。 爱情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三、爱情方面的共性与个性 金庸笔下的爱情,有几段最为经典的。 1.侠骨柔情类型 代表:《射雕英雄传》、《碧血剑》。 这两部作品的爱情结构都非常简单,不过是侠骨柔情、英雄美人。 《碧血剑》里,只有两个女主,一个青青,一个阿九,袁承志的感情也比较简单,自始至终爱的都是青青,只不过跟阿九有一些小暧昧,不过好多影视作品,都表示阿九是真爱,这个我们另当别论。 《射雕英雄传》里的爱情也很简单,这里面也有两个女主,一个是江南小美女黄蓉,一个是从小青梅竹马的华筝公主,郭靖对待感情也是始终如一,不会三心二意,能让他放弃爱情的,绝对不会是与另外一个女子的暧昧,只会是责任、道义与国家大义。比如,当丘处机向他提出为国为民出家为道的时候,他会义不容辞;当他答应娶华筝的时候,只要他确定蓉儿没事,就会履行诺言,回来完婚;但是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也会舍小义全大义,为了保家卫国,他不惜与亲如父亲的成吉思汗决裂,更不惜“背信弃义”地悔婚,可见,儿女情长在他心目中始终不是最重要的,他是一个真正的大侠。 2.辗转纠结类型 代表:《倚天屠龙记》《书剑恩仇录》。 这两部作品中的爱情非常类似,男主的感情不像《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那么干脆利落,而是非常纠结,男主根本分不清自己喜欢的是谁。 首先说陈家洛,他是一个相当优柔寡断的人,不管是对国家大事,还是个人感情。一开始对精明能干、才貌双全的霍青桐有好感,后来看到女扮男装的李阮芷与她举止亲密,就与她疏远开来,继而爱上了明艳绝伦的香香公主,后来真相大白之后,辗转反侧、纠结万分,也没有得出个答案,只能用国家大事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而《倚天屠龙记》的男主张无忌在感情上也是十分纠结,先后与四个女子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恨纠缠,金庸笔下的其他男主,最后选择谁,咱们暂且不说,可是情感上的皈依,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可到了张无忌这样,最是纠缠不清,他对每个女子都很好,所以显得跟谁都比较暧昧,就连他自己,也分不清喜欢的是谁。在其他的作品中,男主选老婆,一般都是在爱情和道义上做抉择,这里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讨,就是说,撇清了道义和责任,如果你对几个女子都有同情、爱怜和共同语言之时,你该怎么选择,到底什么样才能称之为爱情,到底爱情和友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比道义和责任更加难选,更加纠结。不好张无忌还能比陈家洛好一些,到最后,终于是弄清楚了自己的情感归属。 3.生死相许类型 代表:《神雕侠侣》 与金庸其他的作品不同,《神雕侠侣》讲的不是国家大义,而是情,宗旨是“情之一物,生死相许”,杨过也和其他男主不同,既没有那么多的责任,也没有世俗的条条框框,只要我认准的人和事,即使千万人反对,他也会争取到底,对待爱情,他也是转一执着,甚至拼尽了十六年的等待,这样的深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爱情,一向都是许多男性作家的死穴,他们可以把握好文章宗旨,可以把握好情节架构,但是一写到情,就难免一带而过,不深入、不具体,可是金庸每部小说都写了一种爱情,而每段爱情又截然不同,这就是他超越其他作家的地方,尤其是《神雕侠侣》这里,他把情寄托在情花身上,想爱的两个人往往很甜蜜,但是中了情花之毒就会痛不欲生,世上只有绝情丹可以解,再就是忘记对方,可是他们宁愿毒发身亡,也不愿意相忘于江湖,这种比喻,何其恰当,想爱的两个人,不就是这样吗?情不知从何而起,一往情深,什么都不求,就是深爱彼此,即使经历再大的痛苦,都不愿意忘记彼此,这不就是爱情的真谛吗?金庸这个情花的比喻,不可谓不形象生动。 金庸的每一部作品,之所以都那么经典,就在于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代难以替代的元素。雪山飞狐里程灵素的痴情和自卑,连城诀里人性的险恶,天龙八部里波澜壮阔的场景和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射雕英雄传里的侠之大义,鹿鼎记里的治世安民,笑傲江湖里的潇洒于世,神雕侠侣里的生死相许,倚天屠龙记里的爱恨纠缠,这些与众不容的因素,使这些相互之间有共性的著作成为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一本本传世的经典。 其实,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写作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启发,市面上的书籍那么多,追风的也那么多,你凭什么遗世独立、经久不衰?靠的不就是那份共性中的个性吗?这是一份创新精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