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读后感1000字
《春琴抄》是一本由[日]谷崎润一郎著作,雅众文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春琴抄》读后感(一):阴翳之室里的琴弦
照片摄于居酒屋
《春琴抄》读后感(二):Em...
最打动我的故事不是《春琴抄》,而是《刈芦》,感觉比《春琴抄》要美。《春琴抄》过于极端,让我对春琴着实喜欢不起来,感觉就是一个极度自以为是的女的因恃佐助的爱而肆意妄为的故事。并且佐助对春琴的感情,怎么说...也是一种自以为是的感情吧,过于扭曲变形,唯春琴至上,更像一种自我臆想跟自我麻醉。他爱的只是一个完美的幻像,所以没法接受毁容后的春琴。他们都缺乏对真实的客观认识,爱的不是那个人,只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幻觉,我不知道该不该这样理解。唯一有所触动的就是那句"男女之间的肉体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佐助对春琴的肉体可以说了如指掌,结成了一般夫妻和恋人根本想象不到的紧密因缘。" 《刈芦》有种淡淡的凄切感。写尽了感情里的自私、挣扎跟付出。后来"父亲"每年十五去赏月,听琴曲的画面很是动人。不过前面铺垫再少一点会更棒~
《春琴抄》读后感(三):三部分看完了
看完了第一部分《春琴抄》,先行标记。 美是美了。美,真美。毋庸置疑真的很美。一种爱情。看开头就联想到杨过与小龙女,若能如此般写不知会是怎一番意境,有趣。 第二部分,刈芦: 看前面是一篇极佳的游记范文,写得很美,想拿来仿写。不知自己若小学时看到这篇文,是否写游记作文会有所启发而得心应手。 看后半段的故事,有趣了。“如果姐姐为了亡故的姐夫而守寡,我也要为姐姐守贞操啊。”真是感动死个人了,值得玩味的姐妹cp。跟前面的春琴抄,或许跟作者的其它一些文章,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似的女性形象,相似的感情,相似的怪诞和美,相似的纯恋和膜拜。看的过程中能得到意外的沉静享受,看下来觉得挺美好的。就是结尾好吓人啊,变鬼片了。 第三部分,吉野葛: 看前面像是风俗志、采风记,如出一辙的套路。故事一样的有趣。令人动容的恋母。沉静美好。
看译作有些字词总不免别扭。竺家荣的翻译应是很不错了。单看这三篇,谷崎润一郎的风格展露得很统一,都很美,都让人看起来觉得有些诡异,又感到内心有种莫名的宁静。
《春琴抄》读后感(四):春琴抄
书里这一段话蛮有意思的:“不过,大阪至今仍在婚礼方面比东京计较家世、资产、礼数之类。而且原本就是商人意识浓厚的地方,封建时代的风习也要顾及。因此,未能抛弃作为世家小姐矜持的春琴那样的姑娘蔑视相当于家臣后代佐助的程度,应该超出一般想象。况且失明之人的乖戾想必又使得她燃起不屈之魂,不肯在人前示弱,不愿被小瞧。这样一来,难免将迎佐助为夫君视为对自己的绝对侮辱。这方面的情由理应加以省察。亦即,同低位低下之人结成肉体关系带来的羞耻之心的反作用,使得她表现得格外冷漠。这样,佐助在春琴眼中势必超不出生理必需品的限度。料想是其刻意为之的结果。
这段话把春琴对佐助的态度分析的很彻底了,春琴本身作为一个美貌又有才华的富家小姐,看不上家臣佐助也是情理之中。又加上9岁便双目失明这样的境遇,难免更加惹人怜爱,后天残疾的人多少都带有些孤僻偏执的性格色彩。自尊又自卑,不肯在人前示弱的性格使得她绝不肯下嫁于佐助这样的下人。
其实抛去春琴的家世、才华和美貌,春琴在书中的表现让人很难喜欢起来,尤其是到了中年,可是说绝对称得上虚荣自私、没有同理心的代表。
《春琴抄》读后感(五):二人幸终
很短,例行写一下读后感。
扭曲的爱,扭曲的爱啊,说不清把佐助和春琴绑在一起的是爱情还是扭曲的:她需要我,她只有我。因为我不擅长猜间接描写的人物情绪,她们可能相爱,但不说。
日本人!
师父,我变成瞎子了,往后一辈子也不会看见您的脸了。佐助,那可是真的?春琴只此一语,久久默然沉思。佐助觉得有生以来和此后岁月中从未有比这几分钟沉默更为幸福的时刻。本来是想借阴翳礼赞的,不过就算是这本里也透露着无处不在的阴翳。
嘛不过就失明这个题材本身就是带一层黑纱,然后春琴乖僻的性格,对所有人都变态严格对外却完全反过来也是。最后男女主二人幸终一起去了只有黑暗的世界也好,日本人!
最后我看的这一版书的装帧很好看....学了
《春琴抄》读后感(六):《春琴抄》虐恋不失古典美
吉野葛,刈芦,春琴抄三个中篇,属于谷崎润一郎移居关西后,回归日本传统的古典主义时期,陆续写就的作品,主要是很合我意。风和日丽,神清气爽的时节,手捧好书,心无旁骛地读上几段。随谷崎闲庭信步访古探幽,听谷崎气定神闲谈古法技艺、稗官野史、轶事传说,再听谷崎娓娓道来数段感情真挚的人间畸恋。如此这般,属于读者的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吉野葛,是多愁善感的孤儿苦苦追寻母亲音容笑貌与昔日痕迹的过程中意外遇见近亲女子并在恋母情结的驱使下与其成婚的故事。刈芦是男子父亲与年轻寡妇及其妹妹间的奇特三角恋,另外男子本身也对父亲爱恋的对象念念不忘。春琴抄是盲人主仆师徒间的恋情。在特殊境遇里,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下对爱的执着,使得故事主角们的偏执情绪日益加剧,行为越发离谱,以至达到甘于自虐的程度,原本简明的恋情逐步遭到扭曲。理性情感自然走向结婚生子,而非理性情感则更容易谱写传奇。 也许是内心深处无可排遣的空与寂,谷崎才如此热衷于从此类近乎失控的特殊关系里寻求刺激、营造美感。在人烟稀少的幽静场所引述鲜有耳闻的离奇恋情,还有充斥其间的各种日式元素相伴相随,情境景得以完美交融,更显典雅玄幽。至此,才正式见识了大谷崎的功力。 更多书评,请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一家书屋
《春琴抄》读后感(七):卑爱
他没有做错任何事,他不过就是因为爱上了他,所以比她卑微,比她渺小,被她轻蔑,被她看不起,被她不珍惜……看完了《春琴抄》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佳期如梦之今生今世》里的这段话,不在爱里不平等的地位,注定了悲剧结局。 佐助对春琴,与其说爱,不如说是信仰,他一直付出,却未感奢望过回报,于他而言,能每天陪在她身边,照顾好她,便是今生最大的幸福。 从佐助的角度,我们看到了日本特有的审美观“空寂”,正如樱花的美丽,灿烂的令人心醉,飘零的令人心碎。在丑中寻找美,在赞美里寻找恶。在佐助的完全付出下,他们得到了自以为是的爱情。 对佐助而言,春琴是一切,她超越了法律,规则,甚至是他的生命,他为了他,无所不能 。 但正如东野圭吾在《嫌疑犯x的献身》中写的那样∶你过的不好,我所做的一切才是徒劳。对佐助而言,春琴的快乐,高于自己的感受,高于自己的生命。
《春琴抄》读后感(八):明眼人得不到的幸福
阅读时间:2017年3月21-22日
非常薄的一本小册子。
竺家荣的翻译,交口称赞。
什么是爱情?爱情源何而起?爱情终归何处?这一定是文学永恒的命题。谷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此书中书写了一位盲女与弟子的畸恋,或称悲剧。我不觉得悲,更不觉得畸形,很奇怪。
佐助为求和师傅永远在一起,不惜在中年时用针刺瞎双眼,很多人看到这一段开始说恐怖与反感。也许他的确在逃避春琴毁容的事实,但不可不说是震慑人心的爱。“盲人就应该像个盲人的样子!”看到这句话我呆了一下,春琴是个在世人眼里永生得不到真正认可的女子,人们最多感叹其美貌动人、琴技高超,但少有人真正体察其内心的悲苦。极尽奢侈、吝啬待人,骄纵任性、肆意妄为,都是为了保存身为贵族女性的尊严。佐助无疑用爱成就了她最后的尊严。所以必定付出自己所有的,忍受所有自己所能忍受的不堪,直到交出健康与生命。春琴也终究在这样的感情关系里享受完好无损的自尊。
佐助曽说过:“大概任何人都认为失明是不幸,但是自己失明以后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感受,相反,甚至觉得世界仿佛变成了极乐净土。”为什么?因为我终于可以和师傅在同一个世界里了,好像只有我和她两个人活着。师傅也好,我也好,失明才使我们共同享受到明眼人得不到的幸福。
竭尽全力希望和你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即使终生只做你的影子也没有关系。佐助就是这样的人。
《春琴抄》读后感(九):《春琴抄》《刈芦》《吉野葛》
川端康成说过,“谷崎润一郎氏的《春琴抄》是一篇难以言喻、唯有叹息的名作。”
在这本书里,春琴与佐助,他们一个是盲人,一个是正常人,主人与家仆,师傅与徒弟之间身份的阻隔宛如天堑,令他们的爱情困难重重。直至佐助自刺双目,才睁开了内在的眼睛,感受到了春琴的感受,两个世界才终于合一,他们才终于心意相通。“这世界仿佛变成了极乐净土,仿佛只有我和师傅两个人住在莲花台上似的”,谷崎润一郎回归传统之作,其内在的虐恋依旧啊。
书中的《刈芦》《吉野葛》也都是名篇,尤《刈芦》,曾被改编为电影《阿游小姐》,导言沟口健二,主演是田中绢代。从个人感受而言,《吉野葛》和《刈芦》中白狐产子的传说,南北朝战争中“自天王”的死,这些日本风俗的描写和传说故事,那个遥远的满是物语、和歌与汉诗的时代读起来更加放松惬意、充满韵味。
其他要说的是,竺家荣老师译笔清新雅丽,是我喜欢的风格。封面设计独具匠心,若非编辑推荐提醒,差点错过了内封的精彩设计。
总之,这本是值得收藏的《春琴抄》版本。无论性价比还是艺术感觉都远超其他。
《春琴抄》读后感(十):包含在古典中的奇恋
这本书收录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都是以“我”的角度来写,但未必是第一人称,“我”只是故事中的一个讲述者、领路人。
春琴抄 描写了一种对于极致梦想中女性的追求。其中对鸟儿的玩赏等等,体现作者涉猎的广博。
读春琴抄,有一种顺畅的文感。可能也与翻译得还不错有关。
刈芦,景色的描写和心境的描写,很有真实感,而后半段写到了主题故事,结尾处男子倏然消失不见,使得整个故事亦梦亦幻,似梦似真。描写的是一段三人行的故事,男子的父亲为了姐姐而娶了妹妹,而妹妹为了姐姐的幸福也坚持要促成,你说变态嘛,但是放在谷崎润一郎的叙述中,尤其是他“狡猾”地用一个男子的口吻来转述这段从前的故事,仿佛一切都那么合理。
笔记:
83 (前面文字描写景色)。。那里是如同大和绘一般温雅平和的景致。
90 那个男子并无惧怕之色,反倒爽快地开口问候:“今晚的月色真好啊!”(夏目漱石应该在前吧)
吉野葛 前面有很多山川美景,地理风貌,历史故事的描写,似乎也可窥见作者采集素材的日常身影,而这段故事巧妙地和传说呼应,“我”的朋友津村对像母亲一样的女子的追寻,仿佛是他一生的执念了。
其中津村的外貌描写以及升学的一些选择,读起来和现在并没有什么区别。还令人想起了村上春树,可能是因为村上春树描写的30年前左右的大学情景,也让人感叹没有遭受战火侵袭的日本,一直过着比我们国家先进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