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舰驾驶员》经典观后感集
《星舰驾驶员》是一部由渡部高志执导,伊藤静 / 能登麻美子 / 甲斐田裕子主演的一部剧情 / 科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星舰驾驶员》精选点评:
●动画三星,腹黑正太AI加一星……
●160401
●止步7
●JC最后的良心系列/不过单舰终究是有限度的,相比银英星界……果然还是篇幅的原因吗/不是百合片扣一分!别问我为什么
●小时候看的那会,还觉得很无聊来着.除了导演的结局不符合人物性格以及没有交代那对恋人的去向,都不错
●这口不和咱胃口、还是回头去看银英靠谱
●杨提督附身…… 但是打起来太儿戏啦,一个星系王国飞船只有个位数打你妹啊!
●sf部分还不错
●很硬啊,最后几集真是一气呵成。第一话从十年前算起至少看了五遍不止,就因为开头不太吸引人所以一直没有坚持下去。这次终于看完了,13话的量不多不少,节操社的良心作。
●题材很特别,不过想看原作,斗争还是需要篇幅的
《星舰驾驶员》观后感(一):提督要做哪些決斷才能自證其資格
戰場瞬息萬變的前提是,你分不清在你周圍的是情資,還是簡單的事相。在你身邊一發2in迫擊炮彈炸開了,但你仍然不知道從哪裡發射過來。之後你站起來叫士兵退回掩蔽線,叫人去找OP,OP標定,打電話去叫counter-mortar fire的事,才是情資和判斷的連續,才是“作戰”這一回事。不是瞬息萬變就能被叫做作戰的。
回到原題上來。
原作和漫畫里,香月妹都是一開始就被揶揄作“提督”的。提督不一定要親眼目睹人的生死,他也未必知道,“每一道光芒就代表了數人,亦或數百人的生死(0079)”。但是他知道,他心目中敗北的標準就是生命的無端流逝。自然,戰端一開,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皆是要在天壽未盡之時,去面對這死亡的挑戰的,但是戰爭對一個提督而言,無異於在一開始就敗北了,但只是讓他去輸的慢一點,讓人去捱過這一場久遠的煎熬。
這也就是爲什麽,提督是一個二流的人。他雖有野心,但這野心卻以這殺人的罪無時無刻不煎熬他;他雖有權柄,但這權柄卻有了寄親寄子之千鈞掛身;他雖知情資,但終究在欺瞞與被欺瞞中度過一生;他雖有武器,卻無時無刻不躊躇使用之。提督是一個只能被自己打敗的人。這是因為the hard part of playing chicken is when to flinch。這才是最後最大的決斷,而也是不可不做的一個決斷。
《星舰驾驶员》观后感(二):硬核神作,只给看得懂的人
看了 b 站的05新番回顾过来补的,太值了
应该说这是一部优缺点都相当明显的番,但是优点太耀眼了,怎样推荐都不为过。
先说缺点吧。某些剧情不合理,最典型的就是机关长之死。自己没有战斗经验,二对五,别人撤退了还要追击,只能解释为剧情让你死你不得不死。还有人物形象不太鲜明,机体不是很漂亮,感觉除了天照和征服者其它都不太好看。
再说优点。
首先是情节紧凑。星舰驾驶员这部动画在节奏把握上我认为无可挑剔,剧情几乎没有一段是用来拖时间或者让观众厌烦的。有些地方因为集数限制没有完全展开,但也没有人能做到更好了。
二是整体剧情合理。为什么要银河网络直播?为了有钱能继续战斗是一个原因,另一个更重要原因是,让王国无法用家人的安全来威胁天照乘员们。一艘星舰能够对抗王国吗?如果玩阴谋,当然不能,直接告诉他们“你们要是不投降家人就活不了”,分分钟就拿下了。但是,银河网络直播让一切变成了阳谋,看起来是暴露天照的情况比较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让王国无法使出阴谋。解决一艘飞船带着“流亡政府”相比,显然不值得用国家的名誉去换。好,现在王国没办法玩阴的了,是否天照就无忧了呢?如果在地球上,天照是一艘军舰,那么还是难逃被消灭的命运。但是宇宙中不同,无限大的空间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就像王国军人一直说的,如果派出多艘星舰,天照可能直接就逃走了。在如此大尺度的无限空间,“追击”这个概念根本不存在。这里用一大段解释了为什么看起来像“为了保护我们最喜欢的学校,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成为偶像!”一样的情节是非常合理的,而且必须要这样才合理。
三是对战争的描述远超一般动画。战争从来就不是打打打,有个短评说得好“战争,大部分时间就是这么无聊”(虽然我觉得维修补给这种事并不无聊)。以一个集体为单位来观察,大部分时间都是行军,等待,准备这类事情上的,而动画也细致地描述了他们在不战斗时候的工作,其中做的最多的就是维修和补给,还有做计划。在很多动画里,打仗根本不考虑这些东西,我只能说,不考虑就对了,因为观众不爱看。这是为什么星舰驾驶员作为一部如此出色的动画却如此冷门的最重要原因。接着说星舰驾驶员对战争的描述。有句话说得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除了描述战斗,动画对各方利益博弈的描述也十分精彩。银河网络的最大目的是赚取收视率,制片人根本不在乎天照是不是能活下来,但是肯定希望它能活久一点。王国不必说了,肯定要讨伐这个流亡政府,不然吉比的统治不会稳固。王国的各种间接手段也都很合理,比如引发行星国家周(大)的叛乱,向公司施压等等,反正这些肯定没法直接算到王国头上。地球联邦虽然戏份略少,但是贯穿全剧,最后发现他们也是有自己的目的。这也是真实战争的特点,利益冲突永远是复杂的,而战斗也只是斗争的一部分。
四是对超视距战斗的描述完爆所有动画。当面对射当然爽,但是假如有宇宙中的战斗,肯定不会是这样的。星舰战斗可以看作现代空战和海战的结合,作为战斗单位来看星舰更接近船,但是战斗方式更接近超视距空战(其实现代海战要是一方没有航母基本也就不用打了)。总之,星舰应当是在超视距战斗的,这点毫无疑问。超视距战斗最重要的是什么?火力?不,是先发现敌人(当然前提是打得到)。星舰驾驶员在本身剧情安排就很紧张的情况下硬是用几乎一整集描述了他们怎么找隐形飞船,可见原作水野良和导演渡部高志对超视距战斗还是有一定理解的。不过有一点很奇怪,科技都发展到这时候了,居然还要依赖转向才能瞄准目标射击,然后两边拼谁转向快,简直和风帆战舰时代的海战一样,实在是一个硬伤。
最后,结尾超神,我太喜欢这个结尾了。避免剧透不多说了。
《星舰驾驶员》观后感(三):目前看到第六集——群像刻画
这片子估计看完是要写个完整的东西的,第六集先写一点。
首先这片子就像短评中说的,一看就是一部高水准动画,和沉默的未知有种契合感,可以算作前者的现代化作品。
这片子的第一感觉是坦诚,它几乎是站在媒体制作人的角度把我为什么这样拍都告诉你了,这点我作为媒体人真是感动的不行,很少有制作者能这样坦诚的开篇。故事本身如简介里说的,一群士官学校的学生在军舰中做实习,结果帝国宣战后政府秒投降,现役军官被迫离舰后,留在军舰中的学生在主要策划者的策动下选择通过将直播权卖给银河网络的方式买下战舰,并和帝国宣战。说白了就是把自己卖给了媒体,然后就告诉你,为什么舰桥要一堆萌妹子呢,因为媒体要求的,为什么要战斗呢,因为媒体要看,为什么要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呢,因为就是我们,看动漫的观众,不就是我们想看萌妹子穿制服驾驶军舰吗?这里我觉得作者简直是个直白的针对日漫本身的嘲讽,不过这个玩笑开的不过,而且还很真实,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媒体世界中,如此开篇反倒是极其真诚和具有想象力。
第二点是克制和赋予感染力的节奏。因为有第一点的气质,我觉得本质上这个片子的编剧作风是比较学院派的,而且在编剧中有种嘲讽式的炫技感,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独特的手法,和教父之类的经典电影类似,善于用多线蒙太奇塑造戛然而止的悲伤,和大难临头的喜悦,让回味远远大于期待,克制的节奏感赋予感染力和真实感。
以下剧透
随便说几个细节,为了展开防御设备野外作业的后勤部门和舰桥御敌蒙太奇的穿插描写,在发现对方可以中和我方主炮时替换副炮抵近开火后击溃敌舰;同时后勤部门的作业在靠近敌舰过程中成功完成防御展开的喜悦中突然被敌舰炮火命中全部牺牲。而后赢得战争的喜悦迅速被媒体直播葬礼的要求所冲淡,一切都是迅速而,无预期,却又克制的迅速交代着。
几乎同样的套路,在太阳风来临时船外作业的人员眼看来不及撤回,副舰长为了救一个身体特殊的妹子耗尽燃料,留在空中,渲染了半天感觉又要死人的时候,结果轻描淡写发现副舰长给救了,这时候观众才发现,原来这是为喜欢副舰长的舰上企业大小姐的告白做铺垫来着的。下一秒真正的危机来了,帝国为了分化,提出除了主谋(包括副舰长在内)的舰桥人员之外,其他人都可以赦免并期待他们投降离舰,并策动了企业大小姐的父亲作为策反人员,这一看似压迫性极高,简单有效的策略结果以大小姐一番在银河网络直播的对于副舰长的深情告白华丽终结。两波看上去压迫性极强的铺垫以华丽的告白爆发结束。
总的来说,所谓的炫技感,本作的编剧善于,并且几乎是带着一种炫耀式的喜悦感在调动观众对于这只战舰在漫长的独自对抗帝国的战斗旅途中的喜怒哀乐,让你从猜测不透的节奏中找寻一种真实的感染力。
第三点,也是本篇和沉默的未知几乎一样出彩的地方,群像的刻画。这部片子的真实感营造还在于他的去中心主角化。应该来说主角高智商的战略片子有不少,比如叛逆的鲁路修,OZ之类。但这种片子层次感比较弱,完全看主角将敌人刷的团团转,其他人基本都是酱油。但本篇和沉默的未知一样,片中几乎重要人物都有自己的完全出彩点和戏份,而且多层次,多层面,多性格。
看似唯唯诺诺的舰长其实很小心谨慎,关键时刻很识大体。帅气的副舰长战斗能力很强,交涉和考虑问题却不咋地,喜欢它的大小姐开始完全是星星眼,后来发现大小姐智商其实挺高,关键时刻爆发很强(比如关键时刻拯救全舰的告白),前总理女儿,看似直接靠官二代混入舰桥组,成为酱油高官,结果关键时刻作为政治家的觉悟很高,看着后续要不是省油的灯。主参谋(本篇默认主角)其实舰桥组中排位靠后,现在看来实力不俗,但高爆发还没开始,是个智囊角色。后勤组副官有个妹子,前面铺垫了几个细节看上去不干好事,结果后续确实交代是军队服役间谍,短暂的逃生爆发后救了同伴中枪身亡。还有要几个主要人物,包括前期打酱油,在舰上待着的前总理,关键时刻交涉能力很强,作为政治家水平很高。总体来说,这个片子开篇就给告诉你了,这片子不是一个两个智商高,是我这里面就没有智商低的,所有的人都真实可信,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故事。
作为一个不断战斗,不断流亡的漫长旅程,不得不说编剧将舰上10人以上的主群像穿插刻画,详略得当,是很有功底的。这种刻画不仅是一种炫耀,最关键的是他用这样的角度将一只战舰,从舰桥到雷达组、后勤组、战斗组、政治层面、陆战层面、分析层面的方方面面都尽量全面的交代出来。力求鲜活的展现一个真实可信的战舰生活,而不是传统日本这类题材流于舰桥显示器或者明星机甲操作员的表面套路。
总的来说,看到前六级,这部片子向我展现了一种雄心万丈的颠覆式叙述,明显有着反套路的意识,有着编剧本身对于行业的一种戏谑,有着优秀的叙事结构和全局多层次多角色的把控能力。要说缺点,唯一的缺点是敌人太弱了,到六级了一个能打的都没有,虽然第6级本身的逃脱和帝国的手段还是挺精彩的,但到底对手都处于智商下线状态,算是一群主角团的秀操作,不知道后续能否展现出一个好的答案。不过这并不妨碍总体上光靠前6级就是绝对的佳作,观赏度极高。
《星舰驾驶员》观后感(四):看完如约写完
我隐约记得有个评论说这片子后半部分烂尾,我估计一定是没看懂,不过这个片子的后半部分涉及到了非常敏感的映射,整部作品档次还是很高的,我觉得它像人狼,写出了日本战后那一代人心中最深处磨灭不了的伤痛。
前一篇我已经说了,它的开篇有特别现代化的那种媒体视角的坦诚,对战争的伤痛有着点到为止却让人难忘的悲哀,当时我还在奇怪,一个如此现代性的戏谑题材到底为何透出无法释然的巨大悲凉,这种坦然的悲凉到底归根于何处呢?直到最后一集,我才发现,这片子最后是对于二战日本战败的一份缅怀,和男人们的大和差不多的整体立意,站在国家的存亡之上,这是一份小切点试图说大悲凉的映射作品。
我估计看完的人大概也是懂得(结果豆瓣评论一个都没点出来,让我对豆瓣的观后感有点失望),从这船叫天照,从帝国这个名词代表什么,杜鲁门代表什么,应该能轻而易举的理解,这背后二战日本夹在德美两国之间的立场。不过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这个立场未免说的太单方面了,我估计作为我脚下的土地,承载30W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地方一定不会完全认同日本将自己作为一个完全受害者,道德至高点的思维,不过片子是好片子,我也不是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我就站在一个日本人的角度上来说这片子的整体隐射。
片子中半路上船的首相同志没的说,就是天皇了,从他最后的安全离开说恢复实权再说,映射了天皇制完全保留,算是和地球联盟(美国)谈妥了条件。至于AI最后死也不出来的小哥,可能很多人很同情,我看了还有人为他加星,这位显然就是甲级战犯东条英机了,一手策划了日本走向战争轨道,最后一身殉国。至于主角的几位,我还真不能一一映射,其实他们本身不太重要,司浓可能是山本五十六?中国自己他们也映射了,片子第六第五集吧,算是坐实了蒋介石两面派风格的写照,到时只字没提他们的入侵立场,最后中国的提督到时给他们歌颂了一把,(这位提督在我映像中能让日本如此尊重的,只有穿越了一把隐射到二战的李鸿章了,打完了北洋水师,也就好顺利投降了),估计他们自己也知道对历史的一些内疚。至于这个最后被打死的银河电台的报道者,可能有点难猜,这人在地球(美国),但他的爱人在天照(日本),最后被杜鲁门代表的地球联邦弄死了,嘿嘿,这人是麦克阿瑟,日本人一直还是比较感谢他的,杜鲁门撤了他的远东总司令,日本是觉得被摆了一道。
好了,说到这里估计也发现了,这个片子自己YY了一段二战末的历史,将自己表述成了一个和平的被利用者,然后以自己自杀式的沉没开启了和平的时光(二战结束了嘛)。可能有些中国观众已经受不了了,这样说太伤害中国自己的二战立场了是吧。无所谓了,这是日本的片子,他爱怎么YY都行,历史他也改不了。
不过说到这里,回过头,其实开篇我以为作者很坦然,能放下的东西很多,写出了一种戏谑的现代剧,结果发现这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在它故意轻描淡写的戏谑之外有他入骨的悲痛,这种悲伤我觉得还是值得细细品味的。什么是输什么是赢,意义在何方,征战又是为了什么,最后伴着离开的穿梭机,也许这也是日本战后一代自己的疑问。
这个片子前面的精彩我已经说了一些了,后半部分也有些自己的精彩,比如帝国方面旗舰司令,这人也许映射隆美尔吧。对政治的若即若离,对军人的执着,关键是当1V5的天照以自损800的方式高速回旋干掉了4艘,并将其擦伤,他不是惊讶,而是告诉他的船员,天照已经没有战斗力了。包括自己在受到地球联盟的攻击后打开连接,通告天照自己不甘心用这样的方式做个了结,以军人礼作为结束,司浓很伤感。他怎么知道天照已经完了,他为何没有惊讶,因为他自己也懂得这种极限的战斗方式,也知道不惜一切赢得胜利的军人风采,这和日本人心中的德国是一样的,也确实是二战德军给人以超级军队的强大印象。(可能很多人对这个只几艘战舰的设定比较费解,其实这是日本大舰巨炮主义的典范设定,天照那个打谁都一炮的主炮显然是大和上的那几门主炮咯,左轮也是大和上引以为傲的大口径副炮,我估计在日本人心中,大和这炮要是真舰对舰,开起炮来,那还不更俾斯麦秒胡德一样,打一个沉一个,至于最后天照面对的地球联邦的10艘战舰,还有它那种不断开火肢解军舰的攻击方式,这个不难想,这是美国当年颖以为傲的10 埃塞克斯级 航母组成的著名的杀手阵列咯)
再比如说银河电台最后一次打开直播,天照维护官解除了其他人的职务之后张开防御罩冲向敌军,为穿梭机争取时间。前者是日本人感谢麦克阿瑟回国后的演说,后面既是想起大和武藏最后一次的出航,也是感谢东条英机为保皇所作出的一系列努力吧。
值得讽刺的是,这片子中天照中的这些学生,恐怕隐射的实体不是在晋国神社内,就是惨死在战场之上的那些日本学生吧。
不管怎么说,抛开政治谈作品,抛开恩怨说共鸣,战争什么是胜利,什么是失败,战争中的人又到底再做什么,就像片子中所说,他们就是用100%的赌注赌1%的希望,最后也许赢了,但得到的,并不是胜利,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拼劲全力熬死了对手,再拼尽全力保全了活下来的人,至于已经逝去的,真的没有多少奢侈去谈怀念,因为前路可能依旧是艰难无比的生存之旅。
这个片子作为中国人看可能真的难以接受,我们不妨换个隐射吧,换成我们的宋朝,换成蒋介石,换成李自成,其实换成谁都是可以的,历史变得是时局,不变的是政治人性,是永恒的悲伤和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