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伊拉克碎片》影评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伊拉克碎片》影评摘抄

2022-04-03 03:03: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伊拉克碎片》影评摘抄

  《伊拉克碎片》是一部由James Longley执导,Mohammed Haithem / Suleiman Mahmoud主演的一部纪录片 / 战争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伊拉克碎片》影评(一):我想啥你丫永远不懂

  又一个巴别塔,很有看头儿。

  拍得很不错,一个人又是导演又是拍摄者又是配声配乐的,挺牛逼。

  又一次展示给观众巴别塔情绪,绝不光是对美国人民,我作为中国人看了也挺震动的。

  《伊拉克碎片》影评(二):真实的贫民视角

  这部影片丝毫不带政治色彩,你可以看到什叶派对美国人视为魔鬼和侵略者,并坚决反对美国人的民主,而选择伊斯兰式民主!你也可以看到库尔德人称美国人是真主派来拯救他们的,他们非常珍视并积极参与选举。两者反差强烈,充分反映了和暴露了伊拉克的宗教与种族问题,也许正如影片所暗示的伊拉克将会一分而三!

  “你们杀死了一个萨达姆,确带来了上百个萨达姆!”是美国人的错还是伊拉克人的错呢?

  《伊拉克碎片》影评(三):看不到未来的伊拉克

  假如美军撤离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度,那希望就清晰了吗?从两伊战争后到如今,经历了战争和独裁的这个国家,人民在绝望里等待着,但每次带来的只有失望与仇恨,萨达姆的时代结束了,换来了受压迫的军事代管时代,在无助的伊拉克人眼力,萨达姆和美国以及每一个将战争带到自己祖国来的国家都是可恨的。加之千年来伊斯兰宗教派别间的纷争,让这个国家在内部散了,如今的伊拉克看不到那股将所有人凝集起来的力量。

  只能在电视前目睹痛苦的痛苦,只能在电影里倾听无奈的无奈,就是绝望。

  《伊拉克碎片》影评(四):受伤的总是弱者

  两人逃跑,是因为恐惧。他们可能不清楚美军在说什么,也不清楚停下来会遭受怎样可怕的后果。他们逃跑,只是出于本能。

  《伊拉克碎片》影评(五):战争,恶中之恶

  战争在现代是扼杀文明的残暴工具,也是人类野蛮的进化劣根体现。伊拉克战争,大约在2003年吧,那时我还不懂这些时政,只是个贪玩调皮的小女孩。现在看到这部片子,隐约能体会到那种战争的恶了。一个伊拉克的小男孩,父亲是个中尉,但是因为反萨达姆而被抓,被公然审问,小孩通过电视看到自己的爸爸被虐待着。这是多么残忍的事。伊拉克并不富裕,是第三世界的国家吧,很落后。但是有石油,于是石油成了他们换取其他生活必需品和简单生产技术的资本,也成了一些大国觊觎的美餐,如美国。打着推翻暴政,解救伊拉克人民的幌子,美国驻军伊拉克,残忍地杀害了不少普通百姓。伊拉克人民意识到解放他们的民族不能靠美国人,自己的国家有三个民族之间的纠纷,但是内斗怎能让外人获利?再有矛盾,为了自己的国土的完整不分裂,也该有他们自己选举出一名领袖出来。这是一个落后民族觉醒的第一步,愿他们成功。他们也的确成功了。这是可喜的。虽然画面是黄黄的脏兮兮的,但是少年们却很阳光,很热忱,这是一个民族的节气,何况他们还有着信仰——伊斯兰教,世界四大教之一。他们会度过这段由屈辱走向光明前途的黎明前的黑暗的。祝福他们。

  我想起了我们的国度,现在也还是发展中国家,曾经也经历过很多屈辱的历史,但是我们人多,我们团结一心走出了低谷,我们正试图恢复我们曾有的辉煌地位。目前我们的问题很多,但是,终究会好的不是么。

  《伊拉克碎片》影评(六):战争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巴格达片断中的11岁孩子讲述自己的故事最令我震憾。

  原本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早熟的男孩却有一双看上去很忧郁的眼

  睛,他读了五年的小学一年级,总是留级,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写不

  全,他不愿意上学,只希望自己能有份工作,以便养活母亲和奶奶。

  小男孩说城里从前有一座大桥,本来她是很美的,然而美国人来了,大

  桥被砸毁,什么都没有了。正如我们所见:这城市里每天充斥着视线的

  只有巡逻的美国直升飞机,还有道路上手持冲锋枪的美国大兵,以及惶

  恐贫困的伊拉克人,尽管在布什总统看来这其中难免会混杂着些许恐怖

  分子,昔日繁华的巴格达早已消失,如今血色残阳,每个人都生活在不

  安之中。

  美国人宣称说我们把伊拉克人民从暴君萨达姆的手中拯救过来,赐给他

  们民主的新生。但伊拉克的人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萨达姆的确专制残

  暴但他不会令我们生活得难堪,也决不允许美国人如此对待我们,美国

  人是因为石油才来的,他们尽管把石油带走好了,为什么要来扰乱我们

  的生活?

  标榜着正义却带有明显侵略色彩的战争给无辜的平民带来了无穷的灾

  难,我们呼吁和平,更希望国际组织能够用有力的措施阻止类似的情形

  发生!

  《伊拉克碎片》影评(七):看“帝国出品”、获2007年度奥斯卡纪录片提名的《伊拉克碎片》

  看“帝国出品”、获2007年度奥斯卡纪录片提名的《伊拉克碎片》

  看了由“帝国出品”的、获2007年度奥斯卡纪录片提名的《伊拉克碎片》。

  该片通过在战争、被占和种族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发生在伊拉克的不同故事,分三个章节介绍了当代的伊拉克。导演试图摆脱新闻式的叙述方式,通过一个个看似支离破碎,但实际又紧密相关的镜头,让观众,特别是世界的民众,了解战后伊拉克的真实面貌。

  由James Longley导演的《伊拉克碎片》,片长93 Min。虽然只是中文字幕,但还是能看得很清楚的。做片的人做得很认真,观众就能看得很舒服。

  在这部片子里,你能看到一个真实的伊拉克。

  过去我对对伊拉克的印象,就是男人都戴着个头巾、穿着个大褂、拿着个冲锋枪……我能看到的新闻就是哪里哪里人肉炸弹又爆炸了,哪里哪里又炸死多少人了……看得心惊胆颤的,心想,这个地方还能耽吗?

  《伊拉克碎片》将我对这个国家的印象改变了,那是一个有着善良人民的发展中国家,他们有着虔诚的宗教信仰,他们不富裕却很满足,他们斗争他们爱怜……异国的风情深深的吸引了我。

  用“碎片”来说明这部纪录片的特征太准确了,真实的纪录了穷困,纪录了国家的选举,纪录了人民对美国人的感觉,纪录了细小的、却是真实的,就像你的手抚摸得到的真实,是那种让人心悸的真实,是在看过太多太多的伪善和太多太多粉饰后的真实,这种真实是纪录片的灵魂!是好的纪录片最主要的特征。

  闭上眼睛,片中旷漠无垠的红色的土地上,白色的长袍,背后燃烧着汽车轮胎的浓烟……那是一副平静中孕含着不平静的画面……

  现在很少能看到好的纪录片了,在电视的付费频道中有个“全纪录”频道,但放的只是国外的“探索和发现”,中国的纪录片很难找到了。现在还有谁会去认真的拍纪录片?只有“傻子”了:没收视率,没经费,没市场,更重要的是没有电视台领导的重视。在栏目未位淘汰的制度下,在国民素质还沉浸虚幻的情爱片中时,对现实的真实和残酷的纪录,是理所当然的会让现实的现代人逃避的。人们只愿意纪录光明,纪录美好,拒绝纪录生活的真实,然,生活却一定是多面的。

  好的纪录片是电视的精华,像贾樟柯的《无用》、像张**的《幼儿园》那样的纪录片。他们的真实纪录,是会像《伊拉克碎片》那样的,永远在历史的档案库中熠熠生辉!

  《伊拉克碎片》影评(八):The nature of war

  A bright future, many attractive women, loyalty to country, glory of being a national hero, no matter how many sweet words to entice new soldiers, no one could change the nature of war. In fact, the nature of war is good for the authority and bad for ordinary soldiers.

  First of all, authority cannot be physically hurt by a war and even they could benefit from war. In most situations, they do not need to go to the battlefield personally. They just sit safely behind the battle and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fight for them. Authoritarians do not care about their soldiers at all; they only wanted to won the war. If their army won, they are the only people who actually benefit from the war. Therefore, authoritarians are passionate about war because of their ambition for power. In order to recruit more soldiers, they need to romanticize the war and use sweet words to entice their target. However, real war is far from new soldiers’ expectation.

  Actually, soldiers experiences innumerable hardships during the war in Iraq. They struggled through the war every day. During war time, every minute passed is very slow for them. When a tank stopped, they had to wait with fear for hours in a narrow space. If they were found by their enemy, they would be killed. They constantly hear gunshots, and when they heard gunshots everyone automatically hide. Countless gunshots scared them every day. Almost every soldier has suffered physical tribulation. Besides, soldiers have suffered psychological tribulation as well. War made them mentally unstable and they are under the threat of death every second. They also had to confront the death of their intimate comrades, which strengthen their anxiety and pain.

  To conclude, war is no good for ordinary soldiers at all. Authorities are only people who really benefit from war, and they only take their own benefits into consideration. Therefore, we’d better say no to wars and refuse to be cannon fodder.

  《伊拉克碎片》影评(九):战争,让孩子走开

  依然是硝烟弥漫,依然是战火纷飞,报纸上连篇累牍地记录,世界的伤痕焦点,大众的视线始终追随着这个忧伤而厚重的地区——中东

  “我们闻不到刺鼻的硝烟和炸弹在身边飞过的气浪,我们的身体不会溅上鲜血,不会嵌入钢铁的碎屑。

  没有人能感知别人的感受,除非,面对枪口的,是你自己,是你至亲至爱的人。”

  中东,你的名字叫作眼泪。有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有错杀婴孩忏悔的刽子手的眼泪,有毅然离家成为人体炸弹的女高中生的眼泪,有流离失所的游子在异乡遥望故国的眼泪……这个地方,究竟能否生长一朵叫做和平的永不凋谢的花?

  当政客在高高的演讲台上高谈阔论时,当政治家在为国家前途命运斤斤计较时,当军人在战场上挥戈相向时,当媒介在大众传媒上争先报道战况时,有谁,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他们,散落在战火中令人怜悯的因子,那正是初绽的像花一般美好却即将凋谢的生命?

  扎伊纳布•阿布•萨利姆,走向公交车站的时候你的心里想着什么,有没有母亲老去的脸庞,朋友们亲切的背影,还是你的那个命途多舛的国家,那句圣战的允诺?在这个国家里,男人们已经出征去了,带着的武器是落后的破旧的,他们是以自己的生命来保卫国家;在这个国家里,还有勇敢的女人和孩子,她们没有武器却有着世界上最令人佩服的勇气,所以她们牺牲自己作为武器来保卫国家。萨利姆,那个组织的领导是不是这么对你说的,他的话让你忘记恐惧忘记泪水选择了所谓“圣战”似的死亡。然而你可曾想到过,随着那一声爆炸,世界上消失的除了你还有两个和你一样受战争折磨的幼小的灵魂。我记得有这么一首写人体炸弹的诗:

  “ 人体炸弹

  这个令生命颤栗的名词

  出生在阿拉伯的世界

  宗教比罂粟还迷人的色彩

  让一个个年轻的心灵

  亲额 吻别

  他们是一团火,随时为真主燃烧

  于是,春天在眼里是红色的

  夏天、秋天在眼里是红色的

  冬天已被天国收购

  犹太人是幕后的老板

  他们在巨响中祈祷

  没有战争的地球

  和平

  却并没有因生命的毁灭

  降临”

  6岁的阿里住在伊拉克前空军总部的废墟上,他的“家”其实只是用木棍和破布搭起的窝棚;7岁女童塔格里特在两个月前的一次爆炸中失去双亲,刚刚被送到巴格达的纳加特孤儿院,破旧的绒布娃娃是唯一能为她带来欢乐的玩具;

  9岁的马姆杜赫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为了生计不得不拄着双拐在街头向过往车辆行乞;几天前,10岁的侯赛因还在巴格达市中心的卡尔马饭店旁向记者兜售饮料,可就在25日,小男孩在饭店门口发生的汽车爆炸事件中不幸身亡;

  战争对130多万名伊拉克儿童所造成的身心伤害远不止如此。总部设在伦敦的国际儿童权益组织“战争受害儿童”称,战后伊拉克儿童的生存条件尚不如在国际制裁下的萨达姆统治时期,目前的“人道主义灾难”令他们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加脆弱。战争对儿童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国际上有个保护战地儿童的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它目前正积极帮助被受战争祸害的儿童,与及协助受地雷威胁的国家清除地雷。同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亦支持和平教育的工作,以预防及减低战争对儿童带来的伤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亦会与其他志愿团体合作,促使各国停止生产、售卖和使用地雷,以保障儿童的安全。看到这些我很欣慰,希望有更多的团体组织和个人关注到他们,无辜的孩子们,希望军人不要将枪口对准孩子,希望政治家在谋划战争前深思熟虑,希望政府能作好儿童的安全保障工作,各公益团体能上前线安抚儿童,希望没有战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