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0字

2021-04-26 00:04: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1000字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是一本由[英国] 萨克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21-2图书,本书定价:118.0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一):幸福的人生从来不需刻意追求

  在《知否》这部电视剧中,活的通透的盛老太太曾对明兰说:人活在这个世上,总有遂心和不遂心的,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莫强求,不能为求目的不择手段。

  简单的话语既道出了人生的不易,也包含了盛老太太对生活的态度。明兰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祖母教导,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不畏困难,砥砺前行。

  明兰从小失去母亲,但幸好还有祖母疼惜,但美丽的夏泼小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没有任何亲人的她只能自己用尽心机去争取属于自己的奢华人生。

  夏泼小姐有着出众的美貌,是萨克雷作品《名利场》中的主人公,她的一生经历了奢华,也经历了落寞。在作者的笔下,她的形象鲜明立体,让人喜欢也让人记恨。

  作者萨克雷是英国的传奇文学家,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五岁就失去父亲的他靠着遗产曾度过了一段奢侈的生活,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权贵阶层的真实心态和生活方式。遭遇变故后的他开始了文学创作,于是《名利场》横空出世,带给了我们无限的思考。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起走进《名利场》这个充满名利争夺的人生决斗场。

  1.家庭决定你的处世之道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处于家庭之中。家庭是我们最先接触的环境,所以,我觉得每个人的处世之道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家庭来决定的。

  在书中,夏泼小姐和赛特笠小姐的家庭不同就决定了她们的处世之道不同。

  夏泼的父亲是一位穷画家,还是一个酒鬼,后来娶了一位舞女,没有父母疼爱的夏泼在平克顿学校长大,所以从小性格就比同龄的孩子阴沉,有主意。没有亲人可以依靠的她在长大成人后只能靠自己来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为父母亲身份低微,所以夏泼不曾被他人看得起,甚至包括学校的校长。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环境,夏泼才有了处世圆滑,大胆洒脱的性格。别人看不起她,她也不曾将他人放在眼里。因为有这样的性格,夏泼后来才能凭借着自己的美貌跻身于上流社会,经历那纸醉金迷的富人生活。

  赛特笠小姐就不一样了,她为人和善,温柔善良,所有人都喜欢她,就是对夏泼她也平等对待,所以,她也是夏泼唯一一个曾经真心对待的人。

  赛特笠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也出生于家教很好的家庭,因此,她的家庭环境是十分和谐幸福的,也正是因为有了父母的榜样,赛特笠才能拥有如此善良的性格,在她眼中,好像不曾有过坏人。

  虽然家庭环境不能完全说决定孩子的性格,但它一定是对孩子有深刻影的。

  当孩子任性,调皮,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不好,却不曾想想我们的过错。所以,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先想想自己的教育吧 ,因为父母创造的家庭环境培养了孩子 。

  2.坦然接受你的人生 俗话说该来的总会来,是你的谁也拿不走。人千万不要太过于执着。

  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生。你的人生早已在出生的那一刻便已注定,你要做的就是接受,而不是试图强行改变。夏泼小姐就是那个不想接受原来人生的人。

  出身穷苦,却有着美丽容貌的夏泼不甘心就这样清苦的度过一生,于是她便开始利用自己的美貌开始为自己的人生铺路。能言善辩的她凭借动人的容貌,幽默的性格成功与富商的儿子罗登结婚,开始了富裕快乐的生活。

  但有野心的她并为打算到此为止,拥有了富裕生活的夏泼开始嫌弃丈夫的无能,渐渐地与一位侯爵有了亲密的关系,直到他们的关系被罗登撞破。从此,夏泼的生活也从奢华沦为了落魄。

  因为之前一直趾高气扬的生活,夏泼得罪了很多人,失去丈夫信任的她成为了人人指责,人见人躲的角色,没有办法的她只好选择了四处流浪,居无定所。

  而这本书的最后可以说是一直忍让,被夏泼看做懦弱的赛特笠小姐成为了最后的赢家。 赛特笠小姐虽然一开始的生活过得极其困难,但她却一直能够保持着善良,保持着自己的本分,不奢求,不焦躁,最后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名利场》这本书中有善良忍让的姑娘 也有不择手段的姑娘,有爱的太深选择默默守护的绅士,也有不知珍惜眼前人的纨绔子弟,这些性格迥异的人在当时的名利争夺中各自展现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有得意,也有失意。最后所有人也都得到应该得到的结果。

  在这场名利争夺中,最后胜利的是恪守本分的姑娘,虽然让人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刻意追求,结果往往是得不到,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幸福的人生并不是刻意得来,而是自然而然的体会,只要守住自己的良心和善良,幸福的人生不管多晚终究会来到你的身边。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二):争名逐利还是只要爱情,她们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

  在我们的传统中,贤妻良母是对一个女人非常高的评价。现代社会,女人不仅仅要做贤妻良母,能够相夫教子,更要在职场打拼出一片天地。 如今,女人们在职场上拼,十九世纪英国的女人们在“名利场”上拼。 英国大作家萨克雷的《名利场》描写了孤女蓓基.夏泼,运用社交手腕逐步向上爬,从地位低下的家庭女教师成为社交场上的女王,随后逐渐败落的故事。

  坏女人 所谓名利场,就是贵族男子,贵妇交际的圈子。这个圈子充满了阿谀奉承,虚伪浮华。明明已经落魄到借债度日的地步,却还要装点门面,端着架子,不能有损贵族的名头。这个圈子是排外的,不是蓓基这样的下等人可以进入的。可是蓓基偏偏向往这纸醉金迷的生活,不惜代价趋炎附势,一步步踏入名利场。 这个女人在传统意义上绝对是个坏女人。她为了跻身贵族,可以追求自己不喜欢的男人。她在朋友家逗留时,遇到了驻扎印度的收税官。这位收税官浮华、好吃懒做、胆小怕事,可以说没什么优点,不过蓓基为了提高身份,瞅准了机会不断撩拨,收税官爱上了她。但他胆小无能,搞砸了求婚,远走印度。蓓基多失望啊! 不过蓓基有个优点,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绝不会放弃。收税官走后,她接连让自己的从男爵雇主爱上她,又让从男爵的姐姐喜欢她。在从男爵向她求婚时,她却告诉从男爵自己嫁给了他的二儿子。这剧情真是狗血。 开始,我以为蓓基爱上了丈夫,才偷偷结婚。后来发现是我天真了。这个从男爵的二儿子是军队里的上校,一大笔财产的继承人,而他胸无点墨,头脑简单,唯蓓基的命令是从。唉,这男人是真正爱自己的妻子,而在蓓基看来他不过是个工具人吧。 蓓基与好女人不沾边,她绝对是个狐狸,拥有狐狸一般魅惑的外貌,更拥有狐狸一样狡猾的内心。在她心里爱情只能位居末尾。贵妇人的名与利才是首位。 刚开始读书时,我真讨厌蓓基,讨厌她爱慕名利,讨厌她把爱情不当回事。不过读着读着,我的讨厌好像减少了。蓓基有追求,可是没有根基,没有财产,在世人眼中无足轻重,想找个如意郎君真的挺难。她也没有简.爱那样的好运气,遇到个一心为爱的人。怎么办?除了她自己的奋斗还能怎么样? 十九世纪,像蓓基这样的小姐能够通过什么途径实现阶层跃迁呢?是知识还是是技能?萨克雷先生在书中并没有写到社会底层如何超越,在那个年代的英国可能没有什么途径提升自己的身份地位,尤其是个女人。嫁一个阶层高于自己的人是个不错的选择。 生活在十九世纪英国的蓓基,没有现代女人的好运气,她不可能通过学习、就业,来提升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同,她只得依附男人。那个时代,在讲究身份地位的环境中,像蓓基这样穷苦的女人该有多少啊!

  可怜人 蓓基是个可怜人,见到那些地位高于自己的小姐、贵妇,她就拿出一副可怜兮兮的姿态,说自己是个无依无靠的小可怜儿。这是实话不假,不过也有乞求垂怜,讨好的意味。 看完全书,可以发现蓓基讨好人的功夫可谓炉火纯青,就连从男爵的姐姐那么挑剔的人,也可以被她服侍地挑不出任何毛病,甚至连原来的女伴都可以弃于一旁,转而与蓓基交好。 蓓基如此会讨好他人,与她小时候的养育分不开。她妈妈是歌女,爸爸是穷画师,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爸爸酗酒,喝醉之后就打妈妈与蓓基。试想一下,爸爸变成了只知打骂的暴徒,妈妈自顾不暇根本保护不了蓓基,她能够怎么办?可能会在挨打时乞求爸爸不要再打,在不挨打的时候竭尽所能地讨好他,希望下一次能躲过一劫。 妈妈死后,蓓基与爸爸生活在一起。面对一个施暴者她会怎么做?讨好,尽量做到最好。爸爸让她陪成年人喝酒她就陪,如果不让那些爸爸的朋友高兴,她可能又得挨一顿暴打。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的小女孩,能够用到的生存模式就是讨好所有人,让他们满意。他们满意了,自己才会有好日子过,才会得到食物,才能活下去。蓓基是匮乏的,不仅物质匮乏,心灵上更是没有一点爱的滋养。 蓓基讨好了对自己有用的贵族,她也如愿以偿地出入贵族名利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在那羡慕嫉妒的目光里,她感到好满足。那种满足感是真实的吗?名利场上今天众星捧月,明日墙倒众人推,那些奉承、花球、首饰、看戏的包厢真的能填满心灵的空虚吗? 看来是不能的!蓓基还是匮乏的,她不能安于现状,与丈夫共同度过艰难的日子,更不能给到他关怀,对自己的孩子,蓓基都不知道如何去爱,甚至让人觉得她没有爱。 蓓基的感情是荒芜,心肠也冷硬。一个没有感受过爱的人,一个没有被爱温柔以待的人,怎么能要求她给出爱来,能够用恰当的方式去爱? 蓓基只看到名利,却毁掉了自己拥有的生活,她如自己所说确实是个可怜人!

  名利、爱情 当我嘲笑着蓓基的为名利所累,罔顾了真情时,又看不惯她的好朋友爱米丽亚的天真。 爱米丽亚是个富家女,不过家势逐渐没落。她爱上了一个名利场的公子哥,也和他结了婚。爱米丽亚的丈夫拈花惹草,四处撩拨。而傻傻的姑娘为他等待着,担心着。女人恋爱时,智商为零,爱米丽亚恰恰如此。有了爱情难道非得失去理智吗? 爱米丽亚并不十分在乎名利,家势破落,她能够安守本分,从不会像蓓基一般利用交际手段出入名利场。相反,她是个长情的人,将自己的心奉献给了所爱的人。虽然觉得她天真,但也让人倍受感动。 蓓基与爱米丽亚像一个事物的两面,一个极尽奢华,追逐名利;另一个从不将名利放心上,唯有爱才可以得活。这世间就有这样的女子,上演着一幕幕悲欢离合。 我不喜欢蓓基的贪名逐利,也不喜欢爱米丽亚傻得天真,总觉得适度追求名利,为爱付出真心却不失理智,才是最好的状态。 名利身外物!但谁又能全然将之视为外物?得到后,谁又能全然带走?爱情心内物,不过,谁又能爱情饮水饱,全然谈爱?寻爱总要先有些根本,一盏粗茶,一碗清粥,一间安身的屋子。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三):浮名浮利,镜花水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然苏轼却言: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这又多少让人慨叹,只为名利,何其劳心,何其劳神,且不论若只为名利少了生命中的诸多平凡乐趣。

英国小说《名利场》中,也有着这样一些争名逐利的市井之人,他们这一生,名与利,执着于斯,可若这名与利带来的只是无穷的痛苦,无尽的明争暗斗以及尔虞我诈,虚情假意。太多执着是否又真正值得?

1863年圣诞节的前夕,仅仅52岁的伟大作家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因积劳成疾,在伦敦心脏病突发,骤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纵观萨克雷的一生,出生于资本主义阶级富裕的东印度公司职员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靠着父亲留下的大宗遗产生活。6岁时,他被送到英国的模范学校查特工学读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829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一年后辍学出国,游历德、法,并在巴黎专攻美术。不久,印度银行的破产使他陷于贫困,只好以写作和演讲谋生。

他的代表作品有:《名利场》、《当差通信》、《凯瑟琳》、《纽克姆一家》、《弗吉尼亚人》等。

他的前半生富足无虞,在资本主义的上层人阶层中,看过了太多。他的后半生,妻子患病,他一边要照顾精神出了问题的妻子,一边他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饱尝沦为下层人之后的各种冷暖。

在他成年的最初年岁里,他也曾追求着华而不实的名利生活。但现实的残酷,将他拉入这红尘世事。

好在,他并不甘囿于现实,跳脱出了自己所在的阶层,用社会批判者的角度,写下了这部世界传名之作《名利场》。马克思曾赞誉萨克雷跟狄更斯等作家,是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说到底,他自己的一生何尝也不是一部在《名利场》中的起起伏伏呢?

名利场的主要故事线,是两个人物,一个是出生即富贵,但命运多舛的富家小姐爱米丽亚·赛特笠。另一个是出生贫苦却也一直在与命运做“抗争”的穷画家的女儿利蓓加·夏泼。

她们两人于1813年乘坐同一辆马车离开平克顿女子学校,都在遭到家庭反对的情况下于1815年结婚,分别嫁给即将参加滑铁卢战役的两名英国军官。

一场战争结束之后,两个人的人生发生了翻转。

爱米丽亚·赛特笠所心心念念爱着的丈夫死于战争,而利蓓加·夏泼利用计谋获得的丈夫却活了下来,开始将她带入了“五光十色”的上层社会。

两个人,一个始终将爱情和善良视为自己最大的人生财富和信条,而另一个,在接触了斑斓的上层社会之后,迷失其中,纵然她依靠着自己的姿色与手段,在一段时间里看似呼风唤雨,出尽风头。可到头来,繁华过后,一切成空,她再也回不去自己的国家,自己的生活。

如果将这名利场仔细地分辨一番,你将能看到:

一,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书中,在描写童年时的利蓓加·夏泼时是这样的:“贫穷的生活,已经让她养成了阴沉沉的脾气,比同年的孩子懂事了许多。......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孩子,从八岁起就是成年妇人了。”

生命不可能给予每个人绝对的公平与安逸,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利蓓加自幼失去双亲,孤苦无依,她在一所寄宿学校里半工半读。这恐怕就是她后来为什么始终要费尽心机,挤进上层社会的根本原因。

你没有苦过,所以不懂得苦过之后的甘甜尤为的难得。

前段时间,带货女王薇娅住进了医院进行了半月板的手术,破天荒的拥有了她自己的休息日。

她曾言,她懂得直播行业竞争的惨烈,她很怕自己偶尔的一天不努力,就会被取而代之。

因此,多少年来她全年不休,凌晨开始选品,然后五六点开始录直播,她们都是“早餐见”,也就是别人开始吃早餐的时候,她才能开始休息一会儿,然后下午继续投入其他工作。

她还在介绍自己的书《人生是用来改变》时说,她其实也很怕,别人之看到了她仿佛一夜之间的成名,却不曾看到她前面几十年的艰辛铺垫。

我们只看到了别人在名利面前的光鲜亮丽,高光一刻,却不知,名利的背后是多少辛苦换来的日积月累。

二,浮名浮利,亦是贫穷

周国平曾说:“凡心灵空间被占据的,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利蓓加·夏泼一生都在争名逐利,她渴望扎根在她甘之若饴的上层社会里。

于是,她无用不尽其极,她利用单纯善良的爱米丽亚的友谊,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然后利用工作的机会,虏获了可以作为跳板的男人的心。

可当她发现她的丈夫开始落魄,难以满足她继续待在上层社会的野心时,她就将丈夫抛在一边,转而引诱更加有利可图的其他人。

她甚至不愿意亲近自己的亲生儿子,怕他成为自己上升道路上的绊脚石。

就这样,蝇营狗苟皆为利来,一步一步,爱情,友情,亲情,她哪一个都不曾拥有过。她曾如此富有,可她却又如此贫瘠。

曾有个古代的故事,有一天,有一地的河水暴涨,有五六个同乡人一起乘船渡河。谁知,船行至河水中央,却开始漏水下沉,船上众人见状,纷纷跳水逃生。

其中有一人,竭尽浑身力气划水,却行动缓慢,同伴问他:“你平时水性甚好,今天怎会如此?”他喘着粗气回答:“我腰缠钱财,数量颇丰,故难以尽力向前。”同伴忙劝他说:“弃之!”他不回答,只是摇头。过了一会儿,他越发筋疲力尽。上岸的人向他呼喊:“财与命孰重?快弃之!”他依旧摇了摇头,于是卒于泱泱河水之中。

可见,越是沟壑难填的欲望,越是想要拼命追逐名与利,越是在另一个层面上趋于贫乏。

三,浮名浮利,镜花水月

利蓓加·夏泼的结局,是众叛亲离之后,无法归国,只能浪迹欧洲,隐于繁琐复杂的市井生活。

爱米丽亚·赛特笠的结局,则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即收获了财富,也收获了爱情。曾经一直爱慕并始终在身后默默保护她的都宾得以和她相伴余下一生。

所以,萨克雷说:“浮名浮利,一切虚空,我们这些人里面,谁是真正快乐的?就算当时随了心愿,过后还不是照样不满意?”

莎士比亚也对着生命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

老子更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越是智者,越能看清这名利场上的虚无缥缈,人生如戏,人生又匆匆如过往云烟,再繁花似锦的舞台也终有谢幕的时候,再险峻的高峰,也终有被征服脚下的时刻。

人生须臾,不过尔尔。人们愿意仰视别人的高光夺目,但更敬佩别人的急流勇退。

名利场里,乱花渐欲迷人眼,为名利而累的人,也终将被名利所累。

所以,俱往矣,所谓名利,终不过一场围城般的镜花水月,在外的人想要进去,在内的人却在拼命的想要出来。

即是镜花水月一场空,又何必争!

  《名利场(作家榜经典文库)》读后感(四):拼尽了所有力气,赢取的也不过是一场浮奢的梦而已

  

在现今,为了美好的未来,幸福的明天,把自己依附于一个有钱有势的男人,这对于有强大的独立思想的女性来说,已经不再是头脑中追寻的唯一,她们更自信于自己的幸福能力指数,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资本,所以不断丰盈自己,壮大自己才是最好的王道。

但是,在十九世纪那个浮华骄奢、钱权至上的英国,妇女的地位,还没有达到当今与男人共驾齐驱的地位,嫁个金龟婿,只能是那时的女性最好的归宿。哈哈,直至今日,这个目标也是些许女性思维中认为的最好的归宿,有亘古不变之势。

真的是遇到个有钱有势的“好人”就嫁给幸福了吗?

有一本名著,历经一百六十年来,在这个问题上,给予了后来者以警世,以明世,像一面镜子一样,把看重名利的当时上流社会的生活写照与人生百态都融汇进去,说是嘲讽也罢,说是现实写生也好,但却是利剑一样,拨开了你看世界的朦胧面纱,清晰的看到了社会的一角暗色——名利场的你争我夺的戏码。

这本书,就是世界文学中一直闪耀着光芒的英国作家萨克雷所著的《名利场》,直至现在,小说中所描述的这个浮华的世界的种种,同样在上演着,有人看得清,但有些人看不清,仍铆足了劲,借助一切力量,跳进去寻找那个自己梦寐以求的漂亮华美的位置,正如小说中的主人公利蓓加.夏泼一样。

小说把笔锋瞄向了利蓓加,也带出了由她涉及到的许多人物。她出身贫寒,为了改变命运,凭借自身美貌与才华与心机,单枪匹马闯入上流社会,成为交际场上的一颗明星,但只是流星,一瞬而已。

在小说中,作者文字犀利也婉转,嘲讽之意时时隐在文字中,作者也善良,把满腔的批评之意也融合进了不那么苛责的同情之中。

遇见一本好书,不可错过,且让我们好好看看,利蓓加这位聪明集美貌于一身的小姐上演的大戏如何?

01. 没有伞的孩子,只能在雨中选择用力奔跑

“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利蓓加的童年,没有父母的疼爱,没有幸福而言。

她的父亲是个酗酒的画家,醉了之后回家打老婆女儿,喜发牢骚,抱怨无人赏识他的才华。母亲是一个唱歌剧的法国人,这个职业被当时的人认为是一个下贱的行当。利蓓加从来不肯提母亲的职业,而是得意地说外婆家是一名门望族。后来,她的父母相继过世,她被托孤给平克顿学校。

一个在这样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利蓓加,比起同龄的孩子,要成熟懂事得多。她有本事与逼债的人打交道并把他们打发走,有本领哄那些做买卖的人让她赊一顿饭吃,父亲与粗野的朋友聊天也带上她,让她听多半是姑娘吗不该听的野话。书中这样定义了那时的她:“她说自己从来没有做过孩子,从八岁起就是成年妇女了。”

不幸的童年,贫穷的生活,被人瞧不起的卑微,让她很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步入上流社会,过上有钱人的生活,让人们高看一眼。

她进入平克顿学校,半工半读,用自己的长处——一口流利的法语,教学生法语,然后用其他一切能增进自己才能的机会来丰盈自己,发奋求学,在当时上流社会小姐必备的知识,她都掌握了,算是佼佼者,这是她的聪明之处。一个女孩子,如她一样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只能靠自己。这也是自强自立的我们所要向她学习的。

虽然在学校,受人冷落,但是她对于心中的那“空中楼阁”似的梦想的笃定,丝毫不介意别人对她的态度,她在角落中,顽强成长,只待羽翼丰满,飞向那高枝上成为凤凰。

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支持着有梦想的人,坚强面对生活的困境,勇敢无畏且奋力拼搏。

终于,要飞上高枝的那天的起始点来了!利蓓加与在学校的唯一的一个好友,一个可爱善良单纯的富家女爱米丽亚.赛特笠一起离开了学校,开始了奔向她想要的新的生活!

02. 用美貌与才能与智慧,自信顽强地开始与上流社会一一过招

第一站:好友爱米丽亚的家

利蓓加在去当家庭教师前,有一个星期的假,无处可去的她,来到了好友爱米丽亚的家。

在勒塞尔广场好友的家,利蓓加装模作秀,获得了一家人的好感,与爱米丽亚亲密得像同胞姐妹。

在这里,利蓓家瞄准了一个可以考虑作为出嫁的目标:爱米丽亚的哥哥——乔瑟夫.赛特笠,他是印度殖民地的一个纳税官,尽管他又胖也蠢,但有钱的一个条件是利蓓加追逐的最大的理由。她开始向这纳税官示好,在餐桌上,咖喱辣也说好吃,难受吞到肚子里,但面容上却姣好的显示着一份对印度食物的喜欢,这份说谎的能力,她是做得十分完美。很快,乔瑟夫也喜欢上了她。

但是爱米丽亚的青梅竹马乔治.奥斯本的出现,却打破了她的计划。她无奈地告别了这一家人,但信心犹存,继续向着下一个目标挺进。

第二站:女王的克劳莱镇上的克劳莱一家

她的美貌与才华在克劳莱这里,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她成了毕脱爵士——一个在其他方面吝啬,却频频打官司的主人的信任,不但是他女儿的家庭教师,还成了他的秘书;毕脱爵士的大儿子克劳莱也对她有了好感。她的“贵族血统”在这里得到了肯定。

书中对这一家子表面的和谐,其实暗地里的名利争斗描写得绘声绘色,且待读者详看,这也是这本小说的精彩篇幅,在此且不赘述。

在这里,一个有着重量级的人物出场了——克劳莱小姐,她居住伦敦,有着七万镑财产,这样的富婆,让这些直系亲戚,暗暗较着劲,想成为财产的继承人,最有可能继承人就是毕脱爵士的小儿子罗登.克劳莱,一个年轻军官,出名的花花公子。

罗登与姑妈一起来到了克劳莱镇,顿时小镇热闹起来。不走动的毕脱爵士与弟弟一家也开始互动起来,表现出了和睦。

更为表现力强的当属我们的小说主人公了。利蓓加,通过察言观色,迅速找准了克劳莱老小姐的喜好,自己的才华再次发挥了作用,成了老太太的贴身离不开的人。

在此期间,利蓓加的猎物出现了——罗登。在罗登的眼里,利蓓加是聪明古怪、性情美好、心地单纯忠厚,用书上原话:“全英国找不出第二个这样的角色来。”是的,真的找不出来的!我们的小利蓓加,轻松俘获了这个猎物。

第三站:伦敦

克劳莱小姐要回伦敦了,也带上了她的心欢利蓓加。现在,只有利蓓加,能让她欢笑。

罗登和利蓓加关系更密切了,但是一切都是暗中进行着。直到老毕脱爵士的第二个妻子去世,他匆匆赶赴伦敦,向他的家庭教师戏剧化的求婚,利蓓加其实此时也是矛盾的,如果嫁给这个老家伙,她向往着真正的上流社会生活的目的就可以实现了,但是她还有着更好的目标呢!她拒绝了求婚,同时暴露了她已经结婚的爆炸性新闻。

“聪明反被聪明误。”她的自信,在这里出现了拐点。这一次的事情发展,并没有按她的设计走向如期实现。

03. 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但只是一刹那间,空中楼阁便坍塌了

原来利蓓加与罗登悄悄结婚了!瞬间,消息传遍了克劳莱一大家人。利蓓加本以为克劳莱小姐那么喜欢她与罗登,会把财产给他们,可希望落空。她,毕竟还是没有得到进去他们上流社会的入门券。

这并没有让我们的聪明的利蓓加气馁,她继续坚韧地寻找着进入上流社会的契机。终于,她靠着她的才华与美貌,再一次俘获了更加有钱有势的斯丹恩勋爵,成了他的情人,也真正地进入了上流社会的交际圈,“她也算“最高尚”人物之一了。”作者“如实说”,是讽是嘲,读者自行理会吧。

勋爵利用职权安排了利蓓加的儿子小罗登进了名校,也安排了老罗登到一座岛上任总督(后来死在了那个岛上)。

爬得越高,跌得越惨,这话真不假。

我们的利蓓加小姐在人生最得意之时,却命运出现了急转。她与勋爵在家里的亲密让提前回来的丈夫罗登撞见,从此,利蓓加的不幸又再次重新回来。她逃往了国外,开始辛酸的生活。

但是她的心性仍没改,花言巧语还是成为习惯。

作者还是对她抱以同情心的,在小说的结局,给她安排了不愁吃穿的生活,还做起了慈善工作,是不是真心呢?只有利蓓加自己知道。

结语:

利蓓加,可谓是现在的一个时髦词“心机婊”最好的炼成代表!她的戏,落幕了!

名利场的故事,却不知又在哪里继续上演着!

人生的繁华通常只是昙花一现,平凡朴实的生活才是日常的烟火。像小说中另一个主人公,利蓓加的朋友,爱米丽亚,一个真正善良可亲的人,天使一般的人,才能遇上天使一般的人,过着自己期望的普通生活。我更爱这样的人,爱这般人拥有的人间美好。

利蓓加,是让人有矛盾心情的,想爱爱不起来,想恨也恨不起来,有人说:“她犹如悬崖上的草籽,在春风里,绝处逢生。”她的生命力,是童年的创伤给予的,她只有不停地去拼,去搏,才有机会实现多年的梦想,这份坚强的战斗力,实际上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导向,那该多么美好,噢,如果梦想的导航是是高尚的,那么就没有这部盛世巨作了!

忽然想起《红楼梦》中那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名利,也许就是这样吧!人生的真谛在哪里?名利绝对说不清楚,但是小说中的利蓓加的朋友爱米利亚与丈夫都宾一定知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