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摘抄

2021-04-29 02:06: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摘抄

  《中国恐龙博物馆》是一本由邢立达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一):《中国恐龙博物馆》:跟大师一起探寻中国恐龙的神奇历史

  

消失在6500万年前的恐龙,总是对孩子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那些大块头们是如何称霸了地球?又是怎么灭绝的呢?那么小的“鸟”竟然也是恐龙吗?

跟恐龙有关的故事和知识多种多样,他们的身上隐藏着太多的谜团,所以常常成为每个小朋友甚至是大人们都非常津津乐道的话题,可是在陪孩子阅读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制作精良、选材和内容也很出色的恐龙科普书籍,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里面所介绍的也多是像三角龙、霸王龙这些“如雷贯耳”的恐龙。

这可能会让孩子们产生一种误解,难道中国本土发现的恐龙不多吗?

其实正好相反,中国不但是目前国际上发现恐龙数量最多的国家,更是恐龙种类最丰富的国家。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发现命名了322种恐龙,而且这个数字并没有停止增长。

看到“中国恐龙”

青年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邢立达老师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我们中国恐龙的相关知识,以及多年来中国学者在恐龙领域所作出的辉煌成绩,协同其团队以数十年、数百万字的科研资料及最新的恐龙研究成果为基础,将中国恐龙的科普知识更详细也更系统地呈现在《中国恐龙博物馆》这本书当中。

因为他想要做到一件事——让中国人,更懂中国恐龙!

如果说起中国研究恐龙的学者,邢立达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他不仅是綦江龙等多种恐龙命名者,更是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邢立达师从电影《侏罗纪公园》主角原型、大名鼎鼎的权威古生物学家Philip J.Currie院士,荣获过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非凡贡献人物”奖,更是首位获美国沉积地质学协会颁发的詹姆斯·李·威尔逊奖的中国人。

邢立达老师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恐龙的研究和发现都收录在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里,让恐龙不再是大荧幕和许多常见科普读物中那种固有的形象,而是将这100只中国恐龙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中国恐龙博物馆》让我们看到,原来,恐龙也有着这样五颜六色、艳丽多姿的毛发;原来,恐龙并不全是那样一成不变的庞然大物;原来,恐龙不是都有一副尖牙利齿和坚硬盔甲……

每一只恐龙都有专属“档案”

《中国恐龙博物馆》将这些在中国发现的最具代表性或最新的、最著名的恐龙,分成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和甲龙类八大类别来介绍,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独家档案。

每一只恐龙都以一张自己的“名片”,不仅展示了精美、清晰的“身份照”——复原图,还详细介绍了它们的“个人资料”,以及它们的特征、发现故事和与之相关的恐龙趣事,所有信息一目了然,非常的清晰直观。

每一篇的最开端都是恐龙们的“个人简介”,包括了拉丁名、拉丁名含义、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命名者和命名时间几项内容,所有的相关信息直观展现,非常方便查阅。

简介之后的“特征”部分详细介绍了恐龙的体貌、食性等具体的相关特征,深入浅出,小朋友读起来也很容易理解。

譬如“中国龙”一篇非常细致地描写了中国龙高大的头骨、半月形的脊冠、锋利的牙齿等外貌和体型,它们还长着非常特别的“头饰”,这样的与众不同也引发了学者们的多种猜测。中国龙的利爪非常强劲,甚至能直接撕裂猎物,是远近闻名的隐秘“杀手”!

最有意思的要数书中的“发现故事”和“趣事笔记”这两部内容了,科学家们发现恐龙的历程以及复原的过程中有着许许多多的艰辛,也充满了各种乐趣,读过硬核的科普知识,再品读这些有意思的趣事,双管齐下,让小朋友们更容易接受,也会更乐在其中。

满足孩子们对恐龙世界的好奇心,千万不要忘了我们的中国恐龙,有了邢立达老师的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中国恐龙的谱系,大大拓展了恐龙领域的知识面,也会让孩子们的心中更加充满自豪感:我们的国家有着种类最多的恐龙!

抛掉《侏罗纪公园》里那种“霸主”形象的恐龙印象吧!走进这本纸上的“中国恐龙博物馆”,一览中国恐龙的五花八门和中国恐龙研究的辉煌成就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二):灭绝的古生物中为什么恐龙会备受关注?中国的恐龙到底有多少种?

  

文|程小亦

来源|程小亦

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曾经灭绝的古生物那么多,唯独恐龙吸引了如此多的关注?

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恐龙体积大、给人以视觉震撼,自然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也能让人津津乐道。

说到恐龙,相信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欢,很多恐龙粉都会想起那部关于恐龙的电影《侏罗纪公园》,这部片子的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是一位恐龙迷,他曾经谈到自己小时的梦想。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恐龙对我来说就是一切。我在动物园看不到恐龙,只能看恐龙的画册。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三角龙,小时候第一次在宾州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中看到三角龙化石,我就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根据骨骼化石发现命名了322种恐龙。在科学普及中,恐龙一路遥遥领先,成为孩子们最喜爱的古生物。

01恐龙档案

恐龙最早出现在2.3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灭绝于6600万年前的小行量撞击事件中。

我们人类的老祖先到现在也不过是300万年,如今我们看到的恐龙化石几乎都是在某些大展馆里。

4月22日是第52个“世界地球日”,四川省举办了一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暨四川地质瑰宝科普展览”活动,展会上展示了一具大型恐龙化石。

这只巨型永川龙张着血盆大口仿佛可以一口吞下参展的人,可想而知其体积之大。

4月23日,“海克尔,白垩纪与倭瓜”自然科学艺术展,展出了一只8米长的三角龙骨骼模型。

1938年考古学家在云南省禄丰县沙湾东山坡首次发现完整的恐龙化石,1939年出土第一具恐龙化石,之后陆续挖掘出数十具恐龙化石。

经过鉴定,出土的这些都是世界上最原始、最古老、最丰富、最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群。

除此之外,有着“恐龙故乡”的黑龙江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最早组装的恐龙化石,从这里出土的化石,已经被装成了10具恐龙化石骨架。

不得不说,中国是恐龙的故乡,生活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人们自然对恐龙有了神一般的敬仰和好奇,不仅因为大,更因为恐龙的传奇生活,这也是恐龙备受关注最大的原因。

02恐龙分类

一般恐龙按照其生活习惯可以分为:肉食性、植食类或杂食类恐龙。

(一)小盗龙

小盗龙是小型肉食性恐龙,长着四个翅膀的恐龙,是一种真正能飞的恐龙,属于兽脚类中的驰龙类,是恐龙界中的明得。

小盗龙属于树栖恐龙,四肢简直就是为了树栖而生的,身体小巧灵活,在树上上蹿下跳也能保持平衡,而且拖着两脚羽毛。

在《侏罗纪公园》中我们会看到很多会飞的龙,那么恐龙和鸟有什么区别呢?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挖,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古生物学家在中国各地发现大量的带毛恐龙化石,比如小盗龙等。从此,恐龙和鸟之间的关系开始明朗起来。

有科学家推测鸟类的祖先可能也是小盗龙这副模样,后肢翅膀退化,鸟类才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二)中国龙

再来说说,我们常听到的中国龙,中国龙是凶猛的肉食性恐龙,它最喜欢吃其它恐龙的内脏,因为它的尖嘴可以很容易伸进动物尸体的腹腔中。

中国龙可能以小群的形式出没在河流湖泊间的高地上或丛林间,追捕着䘵丰龙等植食性恐龙,他也可能喜欢孤独地生活,是远近闻名的隐秘SHA手,经常隐蔽在不易被发觉的地方等待时机偷袭猎物。

(三)永靖龙

永靖龙是一种大型植食性恐龙,属于蜥蜴类中的巨龙形类,2019年古生物学家研究后将其归入巨龙形类中盘足龙科。从已有的永靖龙化石中包括3颗牙齿、8个椎体、1根背肋等,从骨骼的愈合程度来看,永靖龙还未完成成年,成年之后会比我们所看到的体积要大很多。详见复原图。

2016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刑立达教授发现全国首例琥珀中的恐龙。

在我最近看的刑立达教授最新版书籍《中国恐龙博物馆》一书里,刑教授为我们梳理了曾经在大陆上生活的中国龙、始中国羽龙、天宇盗龙、中国角龙、二连龙、时代龙、巧龙、永用龙、奇翼龙、筒手龙、近鸟龙、将军龙等等300余种恐龙。

作者邢立达,青年古生物学者,綦江龙等多种恐龙命名者;发现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龙;曾荣获得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非凡贡献人物”奖。

他花了大量的心血著成的《中国恐龙博物馆》共八章,分别是

第一章:兽脚类 第二章:蜥脚类 第三章:基干新鸟臀类 第四章:鸟脚类 第五章:角龙类 第六章:肿头龙类 第七章:剑龙类 第八章:甲龙类

每一个章节里都有不同类型的恐龙彩色复原图以及名字特征、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以及发现故事等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对于恐龙爱好者或是小朋友来说读起来不仅理解,而且还能加深对各种恐龙的认识,真正的掌握中国现有的300多种恐龙画像。

这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恐龙科普书籍,书中为每一种中国恐龙编制一个档案和画像,栩栩如生,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博物馆里。

书中,每一页为我们展现最为逼真的中国恐龙图景和学术发现以及学术研究,是恐龙爱好者的福音,不管是送人孩子、自看,又或是送给朋友都是非常的高大尚,很值得收藏哦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三):带着《中国恐龙博物馆》,让我们把美国的侏罗纪公园搬回家吧

  

还记得小时候看《侏罗纪公园》印象特别深刻。那时候,学校组织去看县城的电影院看电影。当时,大屏幕里跳出来很多恐龙,把大伙都兴奋坏了。

这些恐龙有的凶猛无比,有的傻头傻脑十分可爱,有的还能和人类做好朋友。

小孩子们尤其对这些超出认知的事物感兴趣。那时,脑海里总是在幻想,这些生物到底是什么时候存活在地球上的呀?为什么它们后来又灭亡了呢?为什么它们长得这么神奇呀?要是,我也能去一趟侏罗纪公园就好了。

恐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符号,在我的世界里留下了未知的秘密。

不过,今天我发现了一本有意思的好书,叫做《中国恐龙博物馆》。

《中国恐龙博物馆》

这本书真是太棒了!

它不仅是一本恐龙的科普百科全书,也是一本中国的恐龙之书。

它不仅解决了我的所有疑问,它也给我的孩子带来了一个惊险刺激的恐龙世界!

话不多说,我们先来介绍一下这本好书吧!

一、简单解读一下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

恐龙生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时期。那么中生代时期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它们分别是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对应的时间节点是2.3亿年前到6600万年前。

恐龙在三叠纪的中晚期、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活跃度最高。后来据说是因为6600万年前,有一次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亡了。不过,这也不一定是促成恐龙灭亡的绝对原因,只是一种说法。

而且恐龙在地球上大致生存了1.6亿年之久,我们人类的历史加起来也才300万年不到,这么 说来,恐龙才真正是地球上的老祖先,活得比人还久。

目前,人类对于恐龙的研究历史还不到200年,大约在1842年,恐龙学诞生。

恐龙这个词源自英文Dinousauria,意思是“恐怖的,大型的蜥蜴”。因为当时,人们在北美发现恐龙化石的时候,都非常惊奇,没有人见过世界上竟然有生物具有这么大的骨架。

后来,日本的学者把这个词引进过来,并把它翻译成“恐竜”。而“竜”这个词是“龙”的异体字,它到中国以后,自然就成了“恐龙”。

而且,不仅仅是世界上有很多种类的恐龙,我们中国也有很多种类的恐龙。

据了解,目前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恐龙种类估计有300属。

那么接下来,就要讲到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了,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中国的恐龙。

二、《中国恐龙博物馆》一书的来历

这本书的作者呢,叫做邢立达。他是一位年轻的古生物学家,看着这个头衔就觉得太不一般了。他从小就对恐龙有着极大的兴趣爱好,高中的时候,他曾经创立了一个关于恐龙的网站。

大学期间,他还出版过科普专著《恐龙之最》。后来,还在《三联生活周刊》、《文明》、《博物》等杂志书籍发表古生物科普文章。

其实,他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他对于恐龙的研究,几乎是出于自学的。再后来,他到加拿大艾伯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攻读博士,最后成为该校的博士生导师。

他在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就凭借着自己的能力,重建了整个中国西南片区的脊椎动物古生态系统。他还写过科幻小说《御龙记》 ,刘慈欣亲自为他作序。

这位博士作家太厉害了,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可谓诚意满满啊。

邢立达也曾表示,自己很想写世界的恐龙史,但是目前能力还是有限,可是写一本关于中国的恐龙文化书,那还是鞥能够做到的,他也希望把中国恐龙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大朋友和小朋友们。

三、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这本恐龙历史书。

这本书对于恐龙的历史可谓描述得非常详细,不仅仅有恐龙生存的年代表,还有恐龙骨骼示例图。许多有趣的恐龙案例图片。

恐龙生存年代表

恐龙的漂亮图片

每一个恐龙笔记都非常详细。

比如这个奇翼龙。

奇翼龙介绍奇翼龙复原图

它是一种会飞的恐龙。身上有一片一片的羽毛,形体和喜鹊差不多。这种恐龙说明了当时恐龙向鸟类进化的过渡阶段。而且它的翅膀长得也很奇怪,和普通的鸟儿不一样,它像蝙蝠一样,翅膀上有一层薄翼,这个发现非常难得。

另外,这本书把中国恐龙分成了六个类别,分别是兽脚龙,蜥脚龙,还有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等。

这些类别之下的恐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恐龙世界。想一想我们脚下面的这片土地,曾经竟然是恐龙的天堂,这真是太有趣了。

恐龙的漂亮图片

而且,这本书非常厚重,对于恐龙爱好者,还有小孩子们来说,那可是一本宝藏书。说不定,你也可以从中发现恐龙的大秘密呢!

  《中国恐龙博物馆》读后感(四):美国两个大学研究:孩子越是喜欢恐龙,智力水平可能越高

  

文|凝妈

看到两位朋友的烦恼,很有代表性:

一位说:女儿从2岁起喜欢恐龙,6岁了依然痴迷。家里所有的玩具几乎都是恐龙,学恐龙叫、学恐龙走、看恐龙书和动画片。女儿走路都像恐龙,真是头疼啊! 另一位说:儿子超喜欢挖掘机类,只要看到就要停下来看,真怕他以后干这行啊。

你有没有像两位朋友一样担心过,孩子太过痴迷一件东西,会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现在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恐龙或汽车、挖掘机、火车等,是支持还是限制呢?

其实,别担心!孩子痴迷恐龙或汽车,是好事,说明孩子拥有“强烈兴趣”,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脑袋也更灵光。

怎样才算拥有“强烈兴趣”

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就是对一件事物特别痴迷,容易沉迷其中,如饥似渴地探索未知,感到非常快乐。

像痴迷恐龙的“网红科学家”邢立达,他是青年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资助探险家,身上有多个响当当的标签。 他从小喜欢恐龙,小学时代,骑着自行车横穿潮州城,就为寻找一副总也收集不齐的恐龙贴纸,天天追着看的《恐龙特急克塞号》,喜欢听妈妈给他读《十万个为什么》关于恐龙的介绍。高中时代就创建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恐龙网站,到加拿大专门研究古生物,可以说是资深恐龙研究者了。

像邢立达这样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一般具有下面这些特征,看看你家孩子是这样吗?

看到兴趣相关的事物就有一探究竟的愿望:比如孩子痴迷恐龙,各式各样的恐龙如数家珍,生活习性、性格特点都很清楚。还不到上学年龄,就缠着家长给他读恐龙大百科全书。

废寝忘食不舍得停下来:比如孩子只要研究恐龙玩具、看恐龙书、看恐龙动画,就特别兴奋,让他吃饭和睡觉,都有些困难。

反复不停地重复一件事情:比如喜欢恐龙的孩子,看到恐龙相关的玩具和书就拔不动腿,一个玩具、一本书不停重复看,书翻烂了还看不够。

很容易达到忘我的状态:比如孩子代入感极强,喜欢恐龙就把自己当做恐龙,把家人看作恐龙,每个人的名字都以恐龙的名字命名。

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脑袋更灵光

家长担心孩子太过痴迷影响未来发展,其实担心是多余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研究发现:对恐龙有“强烈兴趣”的小朋友可能有更高的智力水平。

因为孩子可能会从中获得更多有益的东西,比如,毅力会得到加强,专注力会得到提升,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也会因此提高、能为解决未来生活问题提供参考。

对于那些痴迷恐龙的孩子来说,因为有兴趣,才会克服种种困难,去探索更多恐龙知识。单拿名称来说吧恐龙的英文名字又很长,能记住真的是对记忆力的考验。

日本教育家井深大先生说过:人的脑细胞网络是由出生后受到刺激,逐步发展完善的。恐龙来自远古时代,特征、生活习性复杂而特别,孩子理清楚这一脉络的过程,也是在刺激大脑神经发育。

很多喜欢恐龙的孩子,确实在智力方面表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优势。

2013年,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一个叫郭仕博的7岁小朋友特别喜欢恐龙,3岁就开始研究恐龙。在比赛中,他的造型都是恐龙,显得与众不同。他能流利地用英语介绍各种恐龙、以及恐龙的特点,让评委对他刮目相看,最终也取得了前几名的好成绩。

广东河源9岁小朋友张仰喆喜欢研究恐龙,在河源紫金桥边找石头玩,对于普通人不在意的一块石头,他却能意识到恐龙蛋。经专家鉴定,确实是6600万年前的恐龙蛋化石。

5岁小朋友杨哲睿喜欢恐龙,和爸爸妈妈老家度假,在深山里玩,对于普通人认为“鸡爪”印,他却意识到是恐龙的足印。专家鉴定,确实是1.3亿年前的恐龙留下的足迹。

这样看来,拥有强烈兴趣的孩子,在学习力、语言能力、观察力等各方面都很有优势,小脑底瓜确实很灵光。

孩子的兴趣会因为种种原因减弱甚至消失

当然,孩子的强烈兴趣也不一定会持续存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研究者统计发现,只有约20%的小朋友,能够将兴趣保持到上学阶段的5至6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兴趣也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对原有的兴趣保持三分钟热度。

比如,孩子上学后,学业任务增多,没有太多时间发展兴趣,对兴趣的熟悉程度降低,慢慢失去热情,而投身到学习中去。

比如,家长担心兴趣影响孩子的发展,对孩子不支持。孩子想买书、买玩具不给买,孩子想看动画片,不允许看。慢慢的,因为没有更多可以探索的资源,孩子的兴趣也就不再浓厚。

比如,孩子很喜欢恐龙,但是同学朋友不喜欢,为了交到更多朋友,追求和朋友有共同语言,不知不觉喜欢上更新鲜的事物,不再关注恐龙,从而改变了原来的兴趣。

如果孩子自发地转移兴趣,并没有太大问题,怕的就是孩子被强迫做不喜欢的事情。一个没有强烈兴趣的孩子,会感到没有生活的动力,身心健康都会受到影响。

像加拿大的一个小姑娘,她喜欢昆虫,但是被同学欺负,她变得很不快乐。好在她的母亲非常支持她,给她找很多资源研究学习,被更多人知道后,都很尊重她的兴趣,她又重新快乐起来。

所以,孩子的兴趣还是要好好保护的,不要因为遇到一些困难就放弃。

保护孩子的强烈兴趣,让孩子更好发展下去

就以喜欢恐龙为例来说吧,保护孩子的强烈兴趣,一般从下面几个方法引导。

经常带孩子去博物馆,让孩子近距离观察恐龙复原图、恐龙骨架、恐龙化石、恐龙足印等等,建立直观的认识。

经常带孩子看一些与恐龙有关的动画片、电影,让孩子通过动态影像了解恐龙动作、习性特征。经常带孩子去听一些关于恐龙的讲座,深入了解恐龙知识。

给孩子准备一些和恐龙有关的玩具,让孩子利用玩具,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利用,构建不同的场景,进一步了解恐龙。

给孩子准备一些恐龙科普书籍,让孩子在家随时随地了解恐龙知识,扩大知识面。

比如这本《中国恐龙博物馆》,是由上面提到的古生物学者邢立达编著,非常专业。当我拿到手的时候,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非常厚重,你和孩子肯定不会失望。

这本书将恐龙分为8大类:兽脚类、蜥脚类、基干新鸟臀类、鸟脚类、角龙类、肿头龙类、剑龙类、甲龙类。共介绍了100种恐龙,刷新了对恐龙种类的认知。

每一种恐龙都有高清彩色复原图,形象逼真,同时搭配了恐龙骨骼名称图,让孩子大饱眼福。

每一种恐龙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拉丁名、拉丁名含义、食性、体长、发现地、年代地层、命名者、命名时间、特征、趣事、发现故事等等,让孩子大涨知识。

  我是@凝妈悟语,两个孩子的妈妈,致力于培养阳光积极的孩子,欢迎关注我,育儿路上一起前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