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午夜之子》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午夜之子》读后感100字

2021-05-05 00:2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午夜之子》读后感100字

  《午夜之子》是一本由[英] 萨曼·鲁西迪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5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夜之子》读后感(一):天下大师,好书驾到!

  继深受群众欢迎的帕斯系列、奥威尔系列之后,天下智慧文化 『天下大师』又新推出鲁西迪系列,被誉为“后殖民文学教父”的萨曼.鲁西迪曾三次获得布克奖,其作品译介过来的并不多。《午夜之子》由刘凯芳教授历经十年修订、打磨,此次出版的系无删节全译本。好书共分享!

  《午夜之子》读后感(二):午夜之子

  《午夜之子》印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又译萨曼·鲁西迪)。英文原版于1981年推出后获奖无数,不仅夺得当年的布克奖,还在1993年获得为纪念布克奖25周年设立的“特别布克奖”。 2008年,这本书又获得为纪念布克奖设置40周年特设的“最佳布克奖”。也正是这本书奠定了拉什迪的国际声誉。

  《午夜之子》读后感(三):终于盼到这书出版了

  很及时的读到了这本书。最早在贵州一个“流亡者文丛”套装里面读到这书的片段,就被语言给吸引了,那种节奏感,带着某种韵律,很耐读。我才看了100多页,不乏回过头来反复阅读。读过的部分,让我想起《微物之神》,两者的语言、以及对神话传说的运用,如出一辙,阶级矛盾、文化冲突,后殖民时代印度次大陆的光怪陆离状况展示的淋漓尽致。先写这么多,等我读完后再说。

  《午夜之子》读后感(四):还行

  以魔幻笔法再现印巴分治历史,初读比较好奇,作者心态也很平和,有些金句令人欣赏。旅居巴基斯坦之后描写的有些虚假,贬低英甘地用词过于恶毒,作者个人恩怨太露骨!情节也不怎么引人入胜,与肯福莱特的书差距相当大!后面实在看不下去了,勉强读完,不知评分为何这么高?也许我对印巴历史太陌生了,宗教,地名,人物,事件都不熟悉,读完一头雾水,如果我来打分,给6分吧。

  《午夜之子》读后感(五):午夜之子

  英国作家萨尔曼•鲁西迪的每部作品几乎都是布克奖热门入围作品。  《午夜之子》于1981年获布克奖,1993年,鲁西迪就又凭借此作品获得 “布克奖中的特别奖”,此奖当时为纪念布克奖25周年额外增设。2008年他又凭借《午夜之子》获得“最佳布克奖”,这个特别奖项旨在庆祝世界最权威文学奖之一的布克奖40周年。

  《午夜之子》读后感(六):色香味俱全的语言表达

  “世界又得到了新生。整个冬天,山谷像胚胎在冰雪那层蛋壳包裹之下发育,如今湿淋淋的黄色鸡雏破壳日出,进入到广阔的天知地之中。绿草的新芽在地下等待时机,山峰随着天气变暖而退回到山间的岗哨那里。”这是我从这部书第5页上摘录的一段景物描写。我想说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语言是最亲切可靠的面孔。没有丰赡的气象,就难以撑起一部大作的元气,鲁西迪的语言风趣多彩、丰满而富有灵性,色香味俱全,值得细细品味。

  《午夜之子》读后感(七):色香味俱全的语言表达

  “世界又得到了新生。整个冬天,山谷像胚胎在冰雪那层蛋壳包裹之下发育,如今湿淋淋的黄色鸡雏破壳日出,进入到广阔的天知地之中。绿草的新芽在地下等待时机,山峰随着天气变暖而退回到山间的岗哨那里。”

  这是我从这部书第5页上摘录的一段景物描写。我想说的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语言是最亲切可靠的面孔。没有丰赡的气象,就难以撑起一部大作的元气,鲁西迪的语言风趣多彩、丰满而富有灵性,色香味俱全,值得细细品味。

  《午夜之子》读后感(八):读《午夜之子》无感

  的确无感,或许是由于我对那一段历史一无所知,所以看到的都是没有章法的啰嗦和不知所云的呓语。

  序言里把此书和《百年孤独》相提并论,我却感觉相去甚远。读百年孤独得来的震撼在读这本书时完全没有,情节设计没有太多新意(抱错小孩的情节在国产狗血剧中也比比皆是),那些隐喻由于在序言中就已经大概了解也并不觉得新奇,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品本身的表述就是如此,语句读起来十分拗口。

  看了一小部分就想放弃,因为过去也有看这种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的经历,刚开始时由于文化的隔阂和语句的拗口找不到感觉,但看到后面往往有融会贯通豁然开朗之感,所以才把这本书坚持看到了最后,但最后的最后,依然无感。

  除非对印度历史有些了解,否则不推荐阅读。

  《午夜之子》读后感(九):总纲在104-105

  好厚实的一本书,陆陆续续看了很长时间,期间都读完十几本其他书了。

  午夜之子总共三大章节。

  第一章节是讲述“我”的祖辈父辈的一系列经历,带点魔幻色彩,也很好玩,就是这一大堆印度人名实在是不好记,我不得不做了一个家谱图夹在书里随时查对查对。

  后两章节是讲述“我”出生后的一系列故事,总纲在104-105页,占卜师一大段互相不挨着的梦话,却在后边故事的展开中一一证实,让人感慨作者讲故事的能力真不是吹的。甚至经常是读着一段情节,立刻会回想到之前在哪里看到过预言,于是赶紧翻回去找,才能在之前一段看不懂的不知为什么这么写的话里找到,原来是对后面情节的伏笔。

  然而作者是不是特别不喜欢英迪拉甘地?似乎一直把她当作大反派来塑造。

  《午夜之子》读后感(十):南亚次大陆怪力乱神的恣肆书写

  这本书我是在08年去台湾的时候在诚品买的,之所以二刷,是为了给即将到来的印度之旅再做些准备。拉什迪的出名是霍梅尼给的,80年代的时候,他因《撒旦的诗篇》得罪了穆斯林,霍梅尼下达了全球追杀令;此令在08年左右被宣告不再执行,估计也是因为这样,拉什迪的这本书现在也有了中文简体版。本书得过英语文学界最高奖-布克奖,甚至被评为“布克中的布克”,足见影响力之大。该书不是以情节来推动故事,而是以叙事来推动的,拉什迪的叙事功底跟马尔克斯不相上下,本书与《百年孤独》也有相当的可比性(诺奖老爷们,拿出点勇气来,拉什迪早就可以入驻诺奖殿堂了)。在他的笔下,今古被打通,男女被打通,生与死,灵与肉被打通,他恣肆放纵的书写,天马行空的文字,怪力乱神、见子打子的笔调,直把南亚次大陆印巴立国之后的家国风云,诡谲的传统,林立的宗教,生生地拉出一幅巨卷,读来令人欲罢不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