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读后感大全
《张爱玲》是一本由牧来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张爱玲》精选点评:
●主观臆测太浓,写了自己眼里的张爱玲。并不是历史中的张爱玲。本来是想看看张爱玲的故事,倒像是作者编了个故事。
●“凡是牵扯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计较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急急匆匆从亚马逊抠了本书下来果然出错了。想哭。
●Kindle会员不要钱,然而不知道怎么评价这种传记写作
●兴许是听过关于她的传言太多,所以看了几本书听了只言片语,也未曾真正了解过她的故事。那天买书的时候看到这一本,就带了回来。对这本书的评价只能有三星半吧,作者很用心地从各个出处来佐证一些观点和评判,也挺喜欢在叙事时附上一些那个时期张爱玲的文章段落。毕竟作品和她的生活无法分开,这样能对她的字有更多的理解。但夹杂太多主观意识之后反而弱化了原本的张爱玲。
●我特么好久没看过这么烂的书了,烂透了…写的是个锤子。虽然只看了一节,一点也不影响判断后边一定会更烂好吗!!
●觉得写的非常好,看的很感动。不知道为啥评论不高的样子
●我对张爱玲早就有了兴趣,翻到这本书就看了,觉得这么个奇女子,在感情上别人看来有这样那样的波折,但我深信她是幸福的,嗯。每一段。
●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
●活在当下
《张爱玲》读后感(一):读张爱玲
程序化的记录了张爱玲传奇的一生,充满戏剧的家庭,年少成名,写出很多我们到现在都在流传的语句,多一字闲多,少一字意不达,文学上的成就不代表家庭的成就,自己的家庭本身就不幸福,在爱情上也是意不如人,与胡兰成的三年纠缠,成就了更成熟的张爱玲,与赖雅的相守的相望,才完善了张爱玲的人生,其实张爱玲的人生远比她的小说更精彩,自己的神秘传奇色彩可能也是更多人追捧的原因吧
《张爱玲》读后感(二):最是清醒落寞人,落寞无处心自知
每个人,踽踽独行在路上,想必也有点什么不为人知的苦难吧,很多时候是说不出来,说到深情时还是滴几滴鳄鱼的眼泪,更加合乎情理吧。
更多是听说她不苟言笑,常规之外,她和胡兰成的感情早就成为谈资。我看到的是,她爱过,第一个爱的人,爱情中的女人,不管多么聪慧,他的缺点都是沧海一粟,他的言语都是蜜糖,她爱他,也选择离开他,也爱上别人。但是,她最后爱上了她不会后悔爱上的人,在书外的我都能隐约感觉到,有种很静谧的清泉在她心里唱着,不是什么大风大浪。
活在当下,真正贯彻到底了,她不知胡的不堪吗,还是选择在他最困苦的时候帮助,她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也是个有自己喜怒哀乐的人。
《张爱玲》读后感(三):磨刀霍霍向兰成
以前张爱玲给我的印象确实是孤高冷艳的,仔细想想,也是因为不甚了解。这本书张爱玲在没被胡兰成渣之前真是一个天真的,羞涩的,常常有奇思妙想的少女。在印刷厂和工人的对话,在香港和炎樱的伙伴时光都很活泼快乐。一切的转折点就在胡兰成,这个世纪渣男。看了真让人生气,最近身边有朋友也遇到了这样的烂事。男人真的就是下半身思考,还要为自己开脱:我向往真实和自由,要追随自己的内心!我对你也还是有不忍割舍的感情——就是舍不得免费炮罢了。气。
至于张爱玲,目前我尚无资格说道一二,至少先去读一读她笔下的那些风花雪月,滚滚红尘。
《张爱玲》读后感(四):初识张爱玲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请不要从别人口中去打听,因为你听到的要么是溢美之词,要么是贬低之语,能够真正不偏不倚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价的,少之又少。
真的些许了解张爱玲的身世、成长、成名之后,才知道以前一无所知地去找常德公寓的行为有多么的附庸风雅,你根本就没读过一本张爱玲的小说,也不知道几句她说的话,只是知道她的名字(也是后来改的)就去寻人家的住处作甚么呢?拍个照片打卡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现在想开,这种行为还蛮幼稚,而这仅仅是两年前的我。
真的些许了解张爱玲之后,才知道她不像那张所传甚广的照片上的形象那么高冷,只是那一张,给世人留下了那种印象,觉得她孤傲,清高,甚至冷漠,不近人情,如果你也和我一样这么认为,大家对张爱玲的误会可就大了。她只是个童年不幸导致自卑又自负,敏感又脆弱的小女孩,有些所有少女都会有的小心思,也会调皮,撒娇,爱做梦。
真的些许了解张爱玲之后,才知道原来胡兰成比我想象的更渣,以前的印象都是在自己的幻想里,觉得能让张爱玲爱上并且说出:爱上他,整个人就低到尘埃里,并在尘埃里开出花开的人,能有多差劲嘛?但事实上,张爱玲的这段感情真的很惨,胡兰成真的好渣,政治站队还错误,作为一个自称为“荡子”的汉奸渣男,他真的不配,不过自古套路得人心,才女总被浪子误,要不怎么说造化弄人呢?
对于更真实的张和胡,这一本书还不能给我太详细和准确的信息,此书也只能当做打开张爱玲的第一扇门,里面九九八十一间还等着我去叩开。
下一本,《小团圆》见!
《张爱玲》读后感(五):最是清醒落寞人
看过张爱玲的 半生缘,倾城之恋。纯洁是爱玲姐姐的忠实fans,跟我推荐过很多。
一直有人提到胡兰成跟张爱玲的故事,但从未仔细去了解过。图书馆偶然看到的书。
这本书是对张爱玲一生的描写。张爱玲的外公为李鸿章,爷爷是清朝臣子。然后父亲则是没有上进的官家少爷。母亲嫁于他爹之后,没多久就出国留学。扔下爱玲跟弟弟张子静。父亲很颓废,吸大麻,还娶了个厉害的姨太太。爱玲跟弟弟的日子很不好过,最终出逃跟姑姑生活一起。然后去香港中文大学念书。期间战争爆发张回上海。与姑姑同住,开始写小说,从渐露头角到名扬上海滩。至此,与胡兰成的孽缘开始。
胡兰成,四处流浪,以教书为业,后一直未汪精卫伪证府做事。就与第一个老婆离婚后娶了二婚,二婚精神病,未离婚的情况下,又娶了一个姨太太。这就是遇见张时胡的状况。
张爱玲是个含蓄的女人,很多事情,她懂,但是不会去点破。但是胡就太混蛋了些。同时登报申明跟二 三婚太太离婚,然后与张结婚。 张对胡的爱必定是入骨髓了,不然怎连这样的都可以接受?没有婚礼,没有婚纱,只有红色的旗袍,以及闺蜜炎盈的见证。
婚后,胡便开始了逃亡生涯。首先去了武汉,一去便与那边的护士小周勾搭上了,可他足足大他17岁。还不时的在张面前提到小周如何美好。张说(大意):哪怕对方再不堪,自己的男人在自己面前夸别的女人,总是会心里不舒服。 可胡却在今生今世中说到张爱玲的大度。 我想这是张的不计较。
此后,胡回归上海,住一夜就要逃亡到别处、晚上居然跟张摊牌小周的事情。张当时写了一首诗:大意是,切过水果的刀就在旁边,真心想在对方身上插一刀,然后拖到大街上去,反正他已经是法外之人。但她并没有这么做。
之后胡便继续逃亡,在朋友家的小寡妇带领下去了温州,结果又混上了。张爱玲从上海特绕远路去找他,是为了想在他走过的路上感受他曾经的脚印跟气息。他却又厚着脸皮带着那个小寡妇去见了张。张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不点破。
回来便于胡分手,但还是给他寄去了三十万法郎。
之后张转行剧本,认识了桑弧,恋了却未果。
再后来她搬去了香港 又搬去了美国,认识了赖雅。赖雅中风后 她就照顾他直至过世。
这便是张爱玲的一生。
作为一个女人,张爱玲真的太痴情了,对方的背叛她却可以容忍 还会一直在金钱上支柱对方。、或许这就是爱了转不了头了。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我想我不会在去看了。希望不这个作者曲解了胡兰成,让我也有了厌恶胡兰成的情绪。
女人,要自立,要自爱。遇到不爱你的不值得你爱的男人,要勇于转身。但是一旦开始,请好好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