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经典读后感有感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是一本由[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精选点评:
●其实你就是/没有赶上你的时代的人们的镜子和副本/别人将是你在人世间的永生
●译文韵律画蛇
●朦胧迷离的诗篇…犹如阴雨天里的一场梦,深沉黑暗而难以名状。诵读它,仅需让词语在嘴角边流动、凝滞,意象便会涨潮一般酥麻地掠过脑际并带来快感。这个时期的乔琪似乎还谈不上个人风格,只有《肉铺》让我在读完后依然感到惊奇。
●除《肉铺》一首以外,其他稍显乏味。
●非常早期的作品,太青涩了,少数几首值得细读,大多数作品读过即忘。正如诗人自己在序言里说的,还是一个怯懦的青年,想用天真的豪言壮语掩饰内心的贫乏
●该怎样写诗。
●博尔赫斯的第一本诗集
●有那么两首特别喜欢。死者不是死了的一个人,而是死亡。
●译本差到无法评分。怀疑自己读到了几分博尔赫斯。通过内容理解诗与通过语言及文体理解是两回事。无论何种体裁,读译文都是最次的选择。其它都只好无可奈何,但诗我真的不能将就。因为这本的翻译,今年不想再读译诗了。
●24岁时候的诗。《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包容了我后来所写的一切。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读后感(一):星期六
致C.G. 屋外的日落黄昏 犹如镶嵌在时光中的乌金珠宝, 沉沉的城市陷入了夜幕之中, 人们已经不能再见你的姿容妖娆。 暮色时而悄寂时而轻歌, 有人将钢琴奏响, 释放出期望的音调。 你的姣美永远都是那么浓重不凋。 尽管你冷漠无情, 你的俏丽 却在与日俱增。 时运之于你, 就像春光之于新叶初生。 我已经几乎无足轻重, 犹如那期望 迷失在黄昏的雾霭之中。 妩媚之于你 就好似利剑上的冷锋。 夜色将窗栅遮蔽。 在那肃穆的客厅里, 你我的孤寂就像两个瞎子相互寻觅。 浓重的夜色 掩不住你肌肤的白皙。 在你我的情好里面, 有一缕如同幽灵的哀戚。 你, 昨天只是美的化身, 此刻却又成了爱的女神。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读后感(二):隐匿的激情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或者说博尔赫斯的激情,是隐匿的,是压抑的。是一种暗流,涌动在这座城市的街道、阳台、晨曦、黄昏、夜幕、桃花心木之中。
博尔赫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宁静的夜晚的庭院、黄昏的街道、黄昏的圣马丁广场、黄昏的阁楼的烛台、黄昏的美景之中,看到自己的孤独,一种隐匿在暗处的孤独。看到了死亡,隐匿在可怖的夜幕。
可是有一种激情却不曾退却,那是一丝晨曦,那是这座城市带给他的归属感。那种激情就好像“窗户的玻璃映满了斜阳”,“喧闹的街道,被遗忘的苍凉岁月”,最终自己还是像一只归巢的小鸟。
“世界不过是思维的运作,心灵的梦境,没有根茎、没有目的、没有形体”,而这一切的激情,从何而来呢,我想是来自于一株从石板路缝中野蛮生长的小草。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读后感(三):评《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
「流亡的岁月终于结束,
我回到了童年时代的家里,
一切还都显得生疏。
我用手触摸了庭院里的树木,
就好像是对沉睡中的亲人的爱抚;
我重又踏上昔日的路径,
就好像在追忆已经忘却了的诗赋;
在那夜幕初张的时候,
我看到荏弱的新月
偎依在棕榈树的梢头,
就好像是归巢的飞鸟
寻求着荫庇呵护。
在这旧家重新接纳我、
在我熟悉这旧家之前,
白昼的天空
还会有多少次映照庭院,
瑰丽的晚霞
还会有多少次点染街头巷端
……
摘自:《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 — 〔阿根廷〕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
我也想回到那时的黄昏,
屋前缀满青苔的地面总是令人怀念,
那时候的妇人我的母亲如今犹在,
她总在夏日的夜晚拿着蒲扇,
而我想起她也会忍不住泪眼婆娑
……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读后感(四):年老喜欢朝阳,年轻喜欢夕阳
这是无意中从微信读书中抽取的一本隐藏在书架中的一本小书,在手机上的页数不到100,算是我读过的很少了的,毕竟是诗集,但博尔赫斯的文字和所用意向,也并没有很快的就一面一面往下翻。
这是博尔赫斯在年轻时只有二十几岁时写的诗,在他老年为再版写的序时,也说这只是年轻人所写的一部诗集,看与不看都无所谓的话。他说道,年轻的时候最喜欢夕阳,到了年老便开始喜欢朝阳了。在这本年轻的作者写的诗中,也的确用到了许多夕阳的意向。人总是没有什么而向往着什么。年轻人有的是朝气蓬勃,而没有年老人所具有的柔和宽广的态度,这也是能够从夕阳的柔和中所看到的;而老年人虽然具有柔和的心里,但却没有早晨刚出来的的太阳那样的活力,和象征着一天刚开始的未来。对于年老的人来说,他们就像夕阳,即便再柔情,也只是即将消失的柔情,他们将向太阳一样逐渐沉下去,遁入黑暗当中。这本书还描写了许多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景象,然而我还没有去过,只能想象出南美大陆上孤单的一座屹立的城市而已。
《布宜诺斯艾利斯激情》读后感(五):少年不识愁滋味
这是博尔赫斯24岁时的诗句
以我的固有偏见,诗歌首先是语音的艺术~而翻译外语的诗歌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再创作。林之木先生的翻译部分词句为了押韵略为娇作,但总体确也不差,能让我领略几分那时候的博尔赫斯的那份”少年的忧伤”
诗歌是相当个人向的阅读体验,一本诗选里能有只言片语沁入心底确也足够了。正如作者本人在前言中所述“1923的青年也是怯懦的。他们害怕显露出内心的贫乏,于是也像今天的人们似的想用天真的豪言壮语来进行掩饰”,诗选中一些宏大的主题的私人表达可能并不太能引起我些许共鸣,而爱情诗歌中的讴颂也让我觉得难掩稚气,但还是有一些能打动还能算的上年轻的我:在《岁末》中描绘对于时间刻度的仪式感,他写道
“尽管我们都是 赫拉克利特的河中的水滴 我们的身上总保留有 某种静止不变的东西’;在《适用于任何人的墓志铭中》他对死亡与永恒这样描述
“ 其实你就是 没有赶上你的时代的人们的镜子和副本 别人将是(而且正是)你在人世间的永生 ”他那时候还喜欢黄昏、荒郊与忧伤,确也描写着晨曦
既然思想 不像大理石那样恒定 而是如同森林和江河一般长生不死...我们终将老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
“我们的无知没有多大分别,你成为这些习作的读者而我是其作者纯属不期而然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