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逃离索比堡》观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摘抄

2021-05-06 03:58: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摘抄

  《逃离索比堡》是一部由杰克·高德执导,艾伦·阿金 / 乔安娜·帕库拉 / 鲁特格尔·哈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战争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一):忘不了,弄不到

  二战的片子是我的至爱,但这部能排到前三。

  团队每周三下午都放电影,和碟报员推荐了这部片子,他们到处找,下载的效果都很差,哪里能弄到高清的东东呢?

  知道的吱声啊..........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二):当年记忆中的片断

  很久以前就看过这个片子,当时自己还很小,但一直在记忆里记得那么几个镜头和片断!

  一直记得也是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人都赤条条的排队等待被烧死,一个小男孩逃跑被打死……

  一直还记得那些犹太人下火车那个接他们下车的人悄悄告诉他们说自己会技能,可以做役工。

  还有就是那个小婴儿被打死的片断!

  也许是这些场面给我那时候的我恐惧所以记住了,后来以至于整个片子都差不多忘记了,只记得这个几个片断了!

  昨天偶然又在看到这部电影,让我很开心,因为那是我幼年时期的一个结,我又一次看那些震撼我的地方,我一直记得的地方似乎没有当年那样令我恐惧了!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三):转载:邦妮

  //@水木丁:补充一句,很多集中营电影展示给我们的是苦难悲哀,唤起的是反思对战争的痛恨。唯有这部,充满着不屈不挠的信念,希望和斗争的精神,你还可以看到什么是真正的牛X。 //@水木丁:看过两遍,非常棒,大半夜激动得嗷嗷滴

  @鹦鹉史航 : #鹦鹉推荐#《逃离索比堡》。从前我在内蒙卫视主持《麻瓜看电影》,推荐的电影最骄傲的就是这部。有人越狱,却导致更多人被杀,于是他们决定,要逃就带走每一个难友。史诗影片,人均不可磨灭。我不剧透但敢断言,美丽人生索菲选择辛德勒名单,再多的集中营电影都取代不了这部。http://t.cn/hqRFWG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四):一半的震撼与思考

  有时看电视也能碰到好电影,虽然机会极少。

  我看到这部电影时已经放了快一半了,但明显的二战背景及独特的氛围还是吸引了我。第一个场景就是三个逃犯引发了十三个逃跑未遂的犹太人在同伴面前要接受惩罚,这可怜的十三个人还要再从同伴中各自挑出一人陪伴自己一同去死。没有那么多的胆怯与恐惧,拍拍肩膀,理解的眼神,平静地走向死神,那一刻,我知道这群人是不一样的,他们有着自己的目标。

  同众多二战影片一样,这部电影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在那个年代实在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歌颂,这里,我想说的不仅仅是如此。

  看到索比堡,我想到南京,这也曾是一个饱受折磨的城市,在某个时间,里面曾有着那么多那么多受残酷欺凌的灵魂,为什么反映南京的影片那么少,不能成为主流的旋律呢?

  希望大家再去看看《栖霞寺1937》.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五):青苹果

  1995年

  那是二战结束50周年。每个周末,电视里的外国影院档,播放的都是战争片。而我几乎把周末档的外国影片都看完了。

  印象最深的就是它。但我却总是无法从记忆深处找出它的名字。

  我的记忆系统就是这样,很多东西都被储存着,自己很清楚它们都在那,可有时候就是无法将它们调出,似乎记忆的中很多条线索被切断。但有时,被我绞尽脑汁搜寻未果的记忆,又在不经意间窜出来。

  战争题材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们总是将残酷和阴暗直呈,人性中深邃的阴暗和极致的崇高并存,被撕裂,被救赎;被摧毁,又重生。我爱那种极端。

  电影中,整车整车的犹太人被运送到那个死亡营,“有用”的,留下在工房里工作,其他人直接被送入了毒气室。

  集中营里,少年爱上了女人,初尝云雨,少年吻女人的脖子。他说,如果我没尝过苹果的味道,是不会选一个青苹果的。

  逃离,黑夜中的狂奔,女人中弹,死在了男孩怀中。

  片尾字幕中有提到男孩加入了游击队。

  每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都很吸引我,片尾的字幕就是一种恒久的存在,那些在影片中感动我的男男女女们曾经或者正在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和我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凝望着同一片夜空。我和他们,际会在这片星穹下。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六):强者不悲悯,弱者不勇敢

  最惊心动魄的一部二战越狱电影。 波兰东部索比堡 Sobibor灭绝营,二战中纳粹AktionReinhard屠杀犹太的三大集中营之一。

  纳粹的种族残杀方式是:把欧洲各地境内的犹太人分批从铁路送达,之后进行挑选,留下极少数有力气,有手艺的人干活,其余均被取其饰物之后以洗澡之名施煤气集体杀害并焚尸。 因无法忍受德国纳粹的残暴,犹太人集力出逃;得益于苏联战俘犹太人的周密组织计划;最终600人越狱,300人成功;亦是犹太人唯一一次集体越狱成功的奇迹。

  1987这部电影,剧情凶悍,眼神凶狠,惊心动魄,丝毫不拖泥带水,全程恐惧,紧张,犹如身临其境。

  纳粹对索比堡的管理:纳粹军官30多人,乌克兰雇佣军100余人,犹太监工若干;

  组织越狱的计划:干掉军官、夺取武器、切断联系、集体逃跑;

  参与者:苏联犹太军人(政委)、波兰议会官员犹太(领导)、手工业者(负责引诱)+有力量者(成员);

  人之差异:德国人“贪财”和“守时”;柏林犹太人的不可信任;荷兰犹太人的条件优越;波兰犹太人的手工技艺;苏联犹太人的力量。

  老人和儿童被直接送去煤气施毙;暴虐杀人不眨眼的纳粹军官;逃跑失败不得不选择自己儿子殉葬的父亲;还有最后在枪林弹雨的奔跑中倒下的人——除了不停地倒吸冷气,没有什么其他的感受。

  电影或许告诉你:生存还是毁灭?唯有向死而生。

  然而一个真实的事实是:当时索比堡共关押600人-不愿逃跑的人=越狱成功300-之后在二战中死亡的人=活下来58人 600人只有58人活过二战。

  然而,更真实的是,二战有600万犹太人被屠杀。

  然而,更更真实的是,二战一共有9000万人死亡。

  于是,在《古拉格,一部历史》中说,“在德国,你可能死于残忍;在俄国,你可能死于绝望。在奥斯维辛,你可能死在毒气室里;在科雷马,你可能冻死在雪地上。你可能死于德国的森林或者西伯利亚的荒原,你可能死于一次矿井事故,你也可能死在运牛的火车上。”

  假如,强者不悲悯,弱者不勇敢,这个世界会有解吗?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七):中国人没有能拍出这样的战争片

  我无意中在战争片中搜索到这部电影——《逃离索比堡》(Escape from Sobibor),在此之前对它一无所知。

  老婆在旁边偷看了一眼,说:又是战争片,这么不放一部我喜欢看的呢?我于是搜索到另一部韩国电影《弓》,我们一起看完这部颇有些意味的韩国爱情电影。老婆渐渐发出满足的小小的鼾声,我又接着看《逃离索比堡》。

  这又是一部反映二战期间纳粹设置集中营成批屠杀犹太人的罪恶历史的影片,与《辛德勒名单》不同的是,关在索比堡集中营左后的六百人,在几个犹太人几俄国兵的组织下,杀死了看守集中营的大部分党卫军,冲出了铁丝网和地雷阵,超过三百的人逃进了森林。一部分幸运的人忍受住了长期以来死亡的惊恐和皮鞭,成功里摧毁了一个这个1943年的纳粹魔窟。

  他们流他人和自己的血,终于活了下来,获得了自由。这些人,是运进森林深处的每天一列到三列封闭车厢的犹太人、荷兰人以及俄国兵中极小的一部分。尽管这三百来人相对于被纳粹屠杀的六百万犹太人来说,微乎其微,但,正是这样的三百人,使我们更深刻地记住了六七十年前发生于欧洲大陆的历史的沉重。

  相比之下,同样死于二战的几千万中国人,就显得卑微许多了。我看过不少哀悼犹太人及非洲部族死于战乱的电影,如《辛德勒名单》、《卡廷惨案》、《卢旺达饭店》、《血钻》,却难以找出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表现人和人性、人种的电影,缺乏更深刻的对智慧与苦难的文学与影像记录——我唯一看到的是党派,是国家,是高喊的中华民族和一挥手就跟上前去的裹头巾的老百姓。

  中国同样经历过最悲痛的大屠杀,死亡的手无寸铁的百姓,难以在纪念碑上找到他们的民族,唯独存在于家族史的非正常死亡中。唉,他们啊,就算是给二战陪葬吧。

  我们的战争电影也拍过不少,拍到如今,不是成为战争偶像片,就是那些伟大的面孔电影。这,仅仅为电影观众悲鸣,是不够的。

  中国人没有能拍出这样的战争片。为什么?我想一是短视,尽管我们成年被唠叨着民族伟大,却没有真正站到一个民族的高度去回顾历史,回顾并记住苦难;另有一个——我们的大导演们,大概有太多的个人情怀需要抒发,有太多亢奋的粉丝需要简单满足吧。我想他们一是没有时间,二是确实力所不逮。

  严青原

  12.1.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八):为生命自由争取而伟大

  逃离索比堡:首先这是一个真实的1944年的二战历史。 发生在波兰,大三集中营之一的索比堡集中营。 里面进行灭绝犹太种族的可怕罪行。 影片依然是幸存者目睹的惨状写成的记录。和大多数迫害犹太人的影片一样,讲述犹太人在集中制被迫进行残酷的体力劳动,吃着最差的食物,集体进行毁灭。 灭绝营工作的部分人知道这里纳粹杀人的真相,有些人却不知道,知道后,没有不伤痛唔觉,嘶喊着为亲人复仇。 于是他们从很久开始就开始着逃跑的计划。 对于刚从火车下来的人,完全不知道这里进行各种可怕行径,他们的想法就像天真的孩子,认为只要乖乖地,就能活命知道战争后,有些幸运儿会被接待他们的人提醒,当被问到会什么技能时,一定要确切的告知纳粹,会! 因为他们知道,没有技能的人,都会被以洗澡的借口进行毁灭。 刚来的集中营的人,都会被集中起来,被纳粹高官训话,拉一堆死人过来,对犹太人宣讲,这是逃犯的下场,以此从心理震慑有逃跑想法的犹太猪。 试图逃跑的人,需要经过雷区,没有被炸死的人,抓回来不仅仅接受死亡审判,还要找一个人陪葬,拒绝后果,就是死亡的代价成倍上升,人们不情愿的选上自己的亲人朋友,密友,提前和上帝见面。 活着的人,依然由里昂秘密带领大家筹划逃跑计划,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像他求救,以求逃离死亡。 经过逃亡失败死亡陪葬的把戏后,他们觉得所有人都不能落下,所有人集体逃亡。 里昂和几个内核一起讨论分享最好的逃离计划,一直没有进展。 随后,转机到来,一队犹太籍苏联士兵战俘来到营中和他们分配到一起,中尉萨沙是个聪敏,思维缜密,勇敢的队长,和里昂他们取得信任后开始讨论更好的逃跑方案。 最终,他们决定逃跑时间在白天四点,先干掉纳粹党卫军,瓦解集中营的大脑,破坏集中营的供电,通信网络,不能向外界求援,让剩下的乌克兰卫处于失序状态,进而溃逃。 计划前的几天,纳粹头目三人坐着吉普车离开集中营,这些,更有利于他们计划的展开。 虽然经历了计划实施当天就有两车纳粹到的危险,但他们只是短暂停留,于是计划推迟到第二天。 今天和平常没有两样,里昂,萨沙按照计划相继把纳粹骗到衣房制鞋房杀死,甚至去到纳粹办公室进行复仇计划。 由于一个纳粹头头一直找不到,被落下了,事情败露,屠杀开始,里昂,萨沙于是跳上长桌,向众人宣布,今天是逃离的时刻,号召大家奔向自由,除了一些麻木的老人依然站在原地,其余的人往四处逃难,逃离的武装部队越来越壮大,和党卫军乌克兰卫兵展开逃亡对峙。 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应该享有的自由,不顾潜在的敌人,四处奔跑,即使身边就是敌人的步枪对准,前面就是雷区,依然追求着此刻的逃亡,他们深知,这次计划大逃亡,如果失败,遭殃的所有犹太人。 于是,这场伟大的逃亡,600人,超过了300人逃离索比堡,进入森林,他们分布世界各地,有的为了抗争继续战斗,有的加入战斗,有的继续逃亡。 影片后段,让我体验到心颤,不时为这些可爱的人捏一把把汗,末尾,他们表现的求生欲望,让我佩服尊敬,不再像动物一样被乖乖制服杀死,而表现了一个人的样子。 世界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这是狭隘的种族歧视,这是不健康的纳粹思想,人人生来平等,拥有各种权利,不是别人赏赐也不是靠争取来的。 不能因为一个国家野蛮落后,或者一个种族没有国家而把他们定义为低种族,因为上帝从来没有赋予各个人种有阶级之分。

  《逃离索比堡》观后感(九):越狱指南(4)——震撼心灵的《 Escape From Sobibor》

  来谈谈《 Escape From Sobibor》吧。

  写下这个名字,我的心里都是颤抖的,甚至这是一部我一直都想回避的电影,但是,我知道它一直在我心里,一直在,至于它到底给了我什么影响,我从来都努力着不去面对,因为,太痛苦了。

  又想起来《牛虻》,一本英国人写的小说,我很小的时候,无意间得到了这本书,在我完全不该看这种书的年龄,我不仅读了,还读进去了,纠结在里面很久,其实,以我那时小小的年龄,是不可能理解书里的故事的,可是,我就是被震撼了,深深地震撼了,我整天坐在那里发呆,满脑子都是牛虻的故事,关于革命,关于革命党,关于上帝,关于信仰,关于爱情,关于死亡。。。。。。小时候,我是个内心一刻都不消停的人,在牛虻的阴影下生活了很多年,但是,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过。后来,好像是上中学的时候,有了一种报纸叫做《每周电视报》,我们贫乏的生活里,在上面画圈是件很乐趣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都圈出来,到时候坐在电视前面等着看,那报纸上最大的篇幅就是电视台的节目播出时间表。

  后来,有一天,我无意中看见上面有电影《牛虻》,我居然心跳加速,重重地圈了出来,仿佛小偷一样惦记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然后,我看完了。看的我悲痛欲绝,我还是无法理解亲情和信仰之间的残酷,还是无法理解上帝到底是什么。

  我又把自己掉进去很久很久,又努力了很久很久,试图去忘记它。但是,《牛虻》一直都在那里,影响着我的一生:无论多么迷惘多么痛苦,都一直往前走,即使前面是荒坟!坚强是我唯一能够把握的东西。

  扯远了,其实我想说,《Escape From Sobibor》这部电影对我的影响,有点像《牛虻》,但是,没有那么严重。因为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但是,也没有到明白人生的程度。

  我不记得第一次看见这部影片是什么时候了,估计没有20年,也有17或者18年前吧。

  那是某一天我自己在家的时候,无意中看见电视里在演这个电影,我不知道名字,没有看见开头,但是看见了一列列火车开过来,杂乱的喧哗声音之后,妇女儿童被排队送去“淋浴”,其实就是纳粹的焚烧炉;看见那些干活的人干着干着,眼前的一堆衣服里冒出来自己亲人的衣服物品,那意味着亲人们已经死了;看见干活的人们趁机越狱被抓回来之后,纳粹不仅枪杀他们,还恶略地要求他们自己在人群里找一个人陪着自己死,于是13人就死了26个人,被陪死的人脸上的平静让人无法平静,那需要怎样的胸襟和气魄呢?

  我超级紧张地看完了,直到最后的胜利消失在迷雾笼罩的树林里的时候,我的心依然在那里狂跳着。

  那时候,我对电影一无所知,就是当故事看,但是这个故事打动我的程度不是一般的打动,是说不出来的恐惧,即使我后来看了很多恐怖片都没有过的恐惧。

  那时候的年代,还很落后,没有网络,没有资料可查,为了知道这电影叫什么,我去找了《每周电视报》,上面的中文名字叫做《逃离苏比坡》。以后的日子,我花了很多时候在那份报纸上画圈,就是指望着电视台能够重播。

  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终于等到了重播,再看了第二遍,惊心动魄的感觉依然。

  《 Escape From Sobibor》拍摄于1987年,反映的是一次真实的事件,故事讲述了二战中,纳粹军队在波兰东部建立了三个关押死囚犯的集中营,苏比坡是其中之一。集中营里,集合了纳粹的几乎所有残酷对待犹太人的方式,对于里面的人来说,逃跑是唯一的出 路。

  一个裁缝在这种看守异常严密的集中营里,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越狱行动。最后在一个俄国战俘和大家的协力帮助下率领600人集体越狱,其中300多人成功,成为历史上的奇迹。

  关于越狱的电影,我看了不知道多少,但是,这一部,是我不愿意评价的,真要说,只是从个人感情的角度来叙述吧。

  《 Escape From Sobibor》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整个影片的基调一直是紧张的,不像充满美国精神的好莱坞越狱电影那样充满戏剧性甚至有时候是一种轻松的感觉,这部电影,比较而言,很严谨,很细腻,在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变化感情方面,非常的细致。这也是我看过的越狱电影里,唯一一个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他们准备的过程,细节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的电影,中间也穿插了不少的感情戏份,但是,真实的让人不忍面对。在最后的时刻,又再次把行动的整个过程详细地表现了出来。

  而正是这些细节,让我进一步理解了电影,理解了犹太人,理解了他们的信仰和之后的人生岁月里他们不懈地努力,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杀那些纳粹,到底是为了什么?

  我想是这部电影,让我对犹太人充满了崇敬甚至敬畏,后来,我花了很多时间看《圣经》里,关于犹太人的部分,看各种关于犹太精神的书,同时也越发地无法理解德意志这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诞生了那么多人类历史上最智慧的哲学家的国度里,为什么会有希特勒这样一个人物?

  后来,我看过《辛德勒的名单》以及其他一些类似的关于二战中犹太人故事的电影,心里把《 Escape From Sobibor》放在了第一位。

  因为那种精神,是不朽的。

  影片用了一点篇幅来描述那些犹太人的过往。

  萨沙战前在俄罗斯是个搞音乐的,写写歌曲什么的,战争中当了兵,在影片里,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自己的过去,但是,我明白了是什么把他变成了一个懂得冷静分析局势并出色地策划和完成了600人越狱的历史壮举之人,重回战场后更加英勇无比,并且在战后的国际法庭上坚定地指证纳粹在苏比坡的滔天罪行。

  里昂只是一个会做衣服的裁缝,但是,在集中营里,他变成了领袖,从头至尾,都是他在策划着这个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越狱行动,只是在要杀死16个纳粹和众多士兵的时候,他犹豫了,但是,他坚定地走了下去,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并且在逃亡成功后依然不断地帮助着曾经的狱友们。

  那个厨师,每天,在纳粹的皮鞭下飞快地给大家打饭,无论他动作多快,纳粹的皮鞭都无情地抽下来,满头的血迹触目惊心,后来,他杀了一个纳粹后,无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出杀人的举动,满脸的惊恐,但是,却坚定了继续下去的信念。

  收拾衣物的流水线上,一个高人子的男人走近正需要人手应对突发情况的里昂身边说,用得上我,请说,他的女人后来静静地递给他一把刀,让他用这把刀杀了一个纳粹,影片表现了普通的一个人,面对杀人时候的犹豫,非常真实,但是,更加震撼。

  这样的细节好像还有,不用一一列举了。

  《 Escape From Sobibor》的情节结构都很简单,主线也只有一条,也许是因为被赋予了非常沉重的真实意义,所以,无论如何看的过程中从头至尾都没有办法轻松起来,即使你可以看见犯人们在院子里跳舞喝酒谈恋爱做一切他们在外面的世界都会做的事情,但是,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却一直还在的,挥之不去。也因此,对于犹太人的乐观与坚强,更让我肃然起敬。

  也许因为这是我认真看过的第一部关于二战集中营的电影,也因此对于纳粹军官的记忆也由此深刻,瓦格纳也成了我心里纳粹的代名词,很多年很多年。

  里面的人物其实不少,但是刻画的都非常鲜明,也是这部影片的亮点。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愿意评价这部电影中演员的表演,因为我没有当做是表演,我当做了真实的历史记录片,虽然欠缺理性,但是,我又不是写论文,就字由心生吧。

  影片的背景音乐很少,但是,很宏大气势磅礴,尤其是最后的那一段,当人们冲破层层铁丝网穿过不断被踩响的地雷阵冲进树林的时候,仿佛交响乐般气势宏大的音乐贯穿始终,人们奔跑跌倒爬起再跑的镜头居然不停地延续了10多分钟,那个时刻,自由就像火山爆发一般充满了每个人的心底,激荡而起的澎湃心情透过泪眼迷离让生命坚定地重生!

  后来,我再看过几遍这部电影,每一次,都仿佛灵魂重生。

  我很想探讨一下关于苏比坡,关于奥斯维辛和其他的集中营,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过犹太人在二战后慢慢地变得重新富有,某种程度上,他们重新拥有了世界上很大部分的财富,但是,犹太人从来没有宽恕过纳粹,从来都不惜一切代价地追捕纳粹,一个都不放过,最终将他们一个一个送上 国际法庭接受审判,无论纳粹逃亡到世界的那一个角落,犹太人挖穿地球般都把他们找出来,这又是怎样的情怀?那些集中营犹太人都留着给后人参观铭记历史和仇恨。即使这样,德国人依然给予了犹太人相应的尊重。

  我很想把南京大屠杀和日本在中国的罪恶行径放在一起,再比较一下浴火重生的中华民族面对这些残忍所做的一切。但是,我什么都说不出来。

  《 Escape From Sobibor》让沉重一直都在,是的,她留给我的,更多的是沉重,也许,这也是我不愿面对这部电影的原因。

  但是,她始终是我最爱的电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