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火种》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火种》读后感1000字

2021-05-08 01:24: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火种》读后感1000字

  《火种》是一本由[英]维奥莱特·莫勒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种》读后感(一):《火种》的一种读法

  我一直觉得当代人是人类历史至今最渊博的的人。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有技术的辅助(搜索引擎),而是我们在后面,这是没得办法的事,我们一定比前人看得很清楚,战争的利弊,文明的盛衰。虽然一切远远还没有到盖棺定论的时候。 如果我们要注释文明,通过长镜头望过去,西方是不可避免的站台,但我们何以注释确是一个难题。我们并不缺少真知灼见的大家,也不缺少能说会道的小说家,但究竟怎么去解释,或者说像工农大众传达一些信息,这却成了难题。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如何传递火种,就是你这本书如何从数以万计的同类书中脱颖而出呢?今天已经是一个不大需要重复书籍的时代。怎么书写有趣的书,我想《火种》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有些深奥,涉及了很多学术知识(对于某些人来说,也许是尝试),比起当成科普的学术书籍来读,我倒是可以推荐一种读法,当成旅行笔记来读,你就想象着你跟着作者走了一座又一座城,见识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与故事的主角,他们都是人类的经验,普罗米修斯一类的传奇。你想象着和他们对话,你触碰到了人类最隐秘而伟大的天机。也许你读着读着就会像我一样,忍不住感慨,忍不住欣喜。我曾看见一个个文明消失,也曾看见一个个文明绽放。前辈一个个的倒下,人来却走到了今天。那种感觉很难说清楚,很微妙,也许,我只能说有些悲伤吧。 但我还是积极的。人类文明的最初成果,如何在七个城市间传承,也许本书并未真的告诉我们答案。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有一句话说:“在过去,文明既是诅咒又是福音。至于将来怎样,则取决于人类是将过去从文明中积累起来的知识用于建设还是毁灭。”这是作为一名学者的史感,同时也是史家的情怀和文人应有的感伤。 最后说到书,丰富厚重的一本书,用的似乎是轻型纸,摸起来很舒服,如果薄一点。可以操荷包里,带着旅行。最近旅行真的是太缺少有趣的书陪伴了,所以至今还在路上。文明文化会薪火相传,我也将找到自己的路。麻耶熊猫的《火种》

  《火种》读后感(二):总有一群人,守护着人类的“火种”

  

最近这几年,在互联网逐渐扩大人们视野的同时,一股妖风突然吹出,震惊了很多人。这股妖风就是所谓的希腊伪史说,简单点说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希腊历史,尤其是中世纪之后的,都是西方人不怀好意伪造出来的,比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根本就没有过,更不用提之后的文艺复兴之类的,那都是西方人编造出来骑在为我们头上的。

毕竟本人没有读过太多的古希腊罗马等文明的著作,所以对于这种说法,时间一长也产生了很多动摇,就好比秦始皇都焚书坑儒了,那现在留下来的先秦典籍,怎么看都觉得是后人作的伪书,横竖不顺眼。

好在我有一个好哥们是世界史领域的新星,在希腊读硕博留学多年,也在中东几个国家游历过,告诉我古希腊的典籍如柏拉图等人的著作,多亏阿拉伯帝国的收集收藏才幸免于绝迹,后来被重新发现,为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文明再造做出了突出贡献。

知识可以跨过地域和信仰进行传播,在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诸多先贤在不同文明体系中脱颖而出,成为超越民族、国家、族群的伟大星辰。在文明的兴衰中,各种知识被不断传递、保留乃至传承,成为新文明兴起的火种,塑造了今日的世界。

在维奥莱特·莫勒的著作《火种》中,对医学、数学等知识思想的传承进行了梳理,在致敬欧几里得等人的同时,也对亚历山大城、巴格达、巴勒莫、威尼斯等七个城市表达了感激之情。这让我想起央视前段时间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在我们的记忆中,传承文明的主角似乎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这种对待文明火种的态度,同西方文明有组织地传承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

头脑走上偏执,要么有所图,要么真不懂,总之贻笑大方的背后,都是无知在作祟。现在的中国,已经开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东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如何做一个明白人,并在时代的浪潮中走出自己正确的人生道路,很多先贤已经给出答案,那就是学贯中西。中国的文明知识要学,西方的也要学,各有什么长处优点,又有哪些不足,只有了解通透了,给出的解决方案才能达到“中”的程度,从而造福大多数人。

每个文明体系都曾面临过知识失传的威胁,总有一些充满智慧和勇气的人冒着生命的危险,为人类留下火种与希望,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轻松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先贤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对他们我最起码应该保持一种敬意而不是质疑。

  《火种》读后感(三):中世纪地中海沿岸 文明的火种未断绝

  

在公元500年至1500年的一千年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历史步入黑暗的中世纪,包括科学、哲学在内的古典文化发展陷入漫长的停滞状态。

在“希腊-罗马-文艺复兴”的传统西方历史叙述中,科学思想的传承在从“罗马”到“文艺复兴”之间的一千年形成了奇妙的真空。

本书以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以及盖伦的医学著作为经,以这一千年间先后崛起又衰落的七座代表性城市为纬,织就一张文化传承的网,填补了这一千年的空白。

亚历山大城、巴格达、科尔多瓦、托莱多、萨勒诺、巴勒莫、威尼斯,作者从每一座城的历史和景致开始谈起,天才、皇室、学者、商人、教士轮番登场。

七个城市的地理位置示意图

传世的书籍在亚历山大城写就,在巴格达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并加以批判性的编辑,在科尔多瓦被学者们研究、质疑和改进,在托莱多、萨勒诺和巴勒莫通过不同渠道被翻译为拉丁语进入欧洲世界,最终在处于商业霸权顶峰的威尼斯汇聚,并被大量印刷。

忽明忽暗的星星火种,跨域地域、信仰、战争、技术的重重障碍,在地中海沿岸的伊斯兰世界和活跃于多语言地区的基督教学者的呵护下艰难传承,终于在熄灭前等到了文艺复兴爆炸式的燃烧。

作者除了讲述史实之外,还对西方史学界忽视阿拉伯世界所作贡献的原因作出了解释。

原因大致有三:

一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崇拜希腊科学,因此忽视了介于文艺复兴和古希腊两个时期之间的许多科学家。

二是在当时复杂的宗教环境下,中世纪教会的翻译者故意使译作拉丁化,例如改用拉丁化的人名、使用拉丁化的典故等,从而抹去了穆斯林作者的痕迹。

三是随着欧洲的财富和权力的增长,他们建立了强大的帝国,获得了文化优势,而同时伊斯兰文化衰微,向南方退出欧洲的视野。此消彼长下,穆斯林对科学的影响愈发被忽视。

作者勇敢地冲破了传统历史叙述之边界,以翔实的证据链条还原真实历史图景。

我像阅读悬疑小说般,被关于三部科学著作的线索牵动心绪。对各个城市文化的描写以及配上的精美插图,也令我感叹:曾经阿拉伯文化的灿烂,足以照亮所谓黑暗的中世纪。

  《火种》读后感(四):《火种》:人类文明的延续之路,无数人无数城市为之付出的努力

  在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大量代表人类文明的书籍资料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人类的很多宝贵历史文化遗产再也无缘与我们相见,但同样的也有一些重要的资料文献流传了下来,他们被称为人类文明的火种,不断指引着人类向正确方向前进。而每一个能留存至今的历史文献都一定是有故事。

  维奥莱特•莫勒用他漫长的追寻之路,记述了这本书《火种》,提亲身体会和历史探寻,我们讲了三本代表人类文明的火种——三部重要的历史书籍得以保存至今的整个历史过程。这中间有无数的人为之付出的努力,这些文献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走入了现代社会,得以让我们认识并不断地发扬光大,它们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文明。

  《火种》主角就是这样三本书,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托勒密的《天文学大成》和古希腊名医盖伦的医学作品集。这三本都是写于古代的书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他们还依然有着参考价值,《天体学大成》和盖伦的医学作品集,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被推翻,但它们所建立的学科体系和对于科学孜孜以求的精神,至少在文艺复兴时期给当时的学者们指引了正确的方向。而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至今还存在于我们的教科书之中,我们的几何学说还是构建在他的体系之上。这些远古著作能够流传至今,还是对我们的现代科学非常有意义的。

  为什么他们的流传被值得大书特书?那是因为这些写于古代的书籍,并不是非常容易得以保存的。欧洲的书籍都是书写于莎草纸之上,莎草纸的保存期限只有两百年,那就是说每两百年就必须用新的莎草纸重新来代替旧的莎草纸,还必须有人来把这些书籍重新抄写一遍,即使后来出现羊皮纸,保存期限稍长,人工抄写的任务也不会有变化。而欧洲又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在宗教的黑暗统治之下,科学被严重打压。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关于科学的书籍文献得以保存确实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者追寻这条这些书籍的保存之路,涉及到无数地区,十几代人的不断抄写,这还涉及到了这些书籍从古希腊流传到阿拉伯,被翻译成阿拉伯语,又被翻译成拉丁语。我们文明的火种不但被保存了下来,也更是发扬光大,影响遍布了欧洲,亚洲。而这期间阿拉伯人、波斯人,甚至印度人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他们共同努力之下,才能让我们见到现在的这些珍贵的知识。

  《火种》通过七座城市来讲述这个故事,每个城市都涉及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而在这一环一环的知识传递过程之中,人类文明的知识才得以保存。

  作者的第一站当然是压力山大城,这里是西古希腊最为重要的城市,我们的火种就是在这里得以发明和创造并被保存,亚历山大城甚至建成了自己的图书馆来保存这些知识。大型图书馆的建立无疑对书籍的保存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路径,在这些知识得以保存的后续各个城市中,图书馆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随着古希腊的衰落,战争的阴云,宗教的统治,这些珍贵的书籍沿着巴格达、科尔多瓦、托莱多、萨勒诺、巴勒莫、威尼斯的城市之间不断流转着。七座城市之后终于走进文艺复兴,随着纸张的发明,印刷技术的出现,书籍可以广泛印刷,人类终于脱离了抄写的时代,书籍的保存也将更加容易。

  作者给我们讲了这么三本重要的文献的保存之路。但其实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文献的保存之路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关于书籍的故事。任何在这珍贵的遗传的保存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我们尊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