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论灵魂的激情》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论灵魂的激情》的读后感大全

2021-05-09 00:54: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论灵魂的激情》是一本由[法]勒内·笛卡尔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1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论灵魂的激情》精选点评:

  ●在笛卡尔那里,灵魂与身体是分离的。身体则是老生常谈的机械论,灵魂反倒是自由的。惊奇、爱、恨、渴望、高兴、悲伤的划分也略显朴素。控制激情的方法,则是美德,其中又以宽宏为甚,达到宽宏,则需依靠教育。最后这本书是有政治意味在里面的(当然指的是狭义上的

  ●可以看出笛卡尔——康德系谱的发展,不过笛有种类似于幸福伦理学的倾向,即把自我满足也作为德性训练的目的之一,这与康德的形式伦理大相庭径。在第二部分,笛卡尔仍然承袭了许多传统观点。对自由意志没有再做出过多的解说。有的部分很有意思,可以自我观照,与我的想法也不谋而合。

  ●笛卡尔受时代约束,立足的科学内容就存在一些问题,这个就不多说了。这本书越看后面,越感觉笛卡尔是在安慰某些人。不过在那个时代,笛卡尔从人身体机能出发去研究人的情绪,气质,心理等等因素,也算是开时代的先例了。一本131页的小册子,我却记了20000多字的笔记,毕竟高中时期读笛卡尔的《谈谈方法》感觉很吃力,从而不敢怠慢啊。个人读这本书的感觉是在前面的五十多条有些吃力,因为它们更多的是笛卡尔的基础逻辑和世界观,后面的更容易,因为当你接受了这种思维逻辑之后,用这种思维逻辑去分析就显得容易很多了。不过还是要提的,笛卡尔受时代的约束,这些逻辑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很科学家,很朴素

  ●地铁读物。。。

  ●可以。

  ●济南回深圳路上看的,后半部分的内容解释了很多我的困惑,还是有所收获的

  ●幸福是什么,幸福与不幸依赖于我们的激情,而激情的产生由不得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寻找主动驾驭和控制激情的方法,实现幸福……这样就算啃过了吧

  ●#emotion1

  ●笛卡尔的机械论。 松果腺倒是没那么重要,但是一体两面的行动与激情还是难以解决身心二元的问题,物理运动和人的主观性之间,始终存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对各种激情的分析挺有意思,最后笛卡尔还是归结为用理性与明智来控制激情,培养德性以使人向善。

  《论灵魂的激情》读后感(一):9点

  1.有确定的判断,而不是被一时激情带走。—— 追求真理。

  2.训练控制自己。

  3.区分取决于我们的东西和根本不取决于我们的东西。让精神摆脱不要有用的渴望,思考值得渴望的事物。

  4.追随理性,基于当前信息做最优决定。并不后悔。

  5.去做自己判断最好的事。内在情感更贴近你。

  6.人们根据相应价值看待自己,运用自由意志并拥有坚定决心。

  7.做明确的判断,去做你认为最好的事。——犹豫不决。

  8.足够的期望和渴望 —— 应对怯懦。

  9.顽强可以面对生命的任何意外。

  《论灵魂的激情》读后感(二):终极理性思维的探求者

  终于看完【论灵魂的激情】和【浅谈方法】啦

  明代时期的旁观者笛卡尔,

  用九年的时间云游世界,

  用八年的时间隐匿于世。

这一派系(笛卡尔、特斯拉、达芬奇)的全知全能,从来就没把自己的个人意志混淆于七情六欲当中。所以通常他们是独身不婚主义

  《论灵魂的激情》读后感(三):【转】贾江鸿:笛卡儿对灵魂概念的变革——以托马斯·阿奎那为参照

  

【作者简介】贾江鸿,1974年生,山西昔阳人。1993年至2000年求学于吉林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师从姚大志教授);2000年至2004年求学于北京大学,师从杜小真教授获得博士学位。曾分别在法国巴黎一索邦大学和雷恩第一大学访学。现任教于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形而上学、认识论和法国哲学。著有:《作为灵魂和身体的统一体的“人”——笛卡尔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论灵魂的激情》读后感(四):理解17世纪时思想家们如何理解人体与感觉

  

随着人体科学在其后几个世纪的稳健发展,这部书里的生理学知识现在看来当然颇为可笑——厉害的是,仍然可以自圆其说。不过如果从不曾了解历史上作出突破的人们他们的教育背景,也就永远不会了解思想、新知如何如同奔流不息的瀑布一样,水从哪里来。

于是笛卡尔的著作里唯一被放着的这本,终于也被我捡起来读了。17世纪时这本书随着笛卡尔在欧洲的风靡,其实对于当时的哲学者(也包括自然哲学——科学者)们来说都影响甚大。试着搜集和paraphrase一点观点,非原创。

本书形式为短小的问题总集为,又可归纳为三部分:

1.一般性谈论人的全部本性

对灵魂和身体的功能加以区分,解释了激情的概念、用途,灵魂与身体的观念(灵魂在【松果体】处对身体起作用)。灵魂对激情有控制能力。

2.激情的数量、次序及对六种激情的解释

惊奇、爱、恨、渴望、高兴、悲伤,的产生原因、生理表现、用途、危害、补救措施。

3.一些特别的激情(基于六种激情衍生)

重视、宽宏、敬重。并认为道德哲学的最基本概念是宽宏。

本书相比于早期思想的两个转变:

一、从强调身心二分到论证身心的互动。

“17世纪初欧洲虽然仍被经院哲学控制着思想,但是自然科学已经初步开始在其桎梏下独立发展,机械论开始发芽。哥白尼日心说,开普勒提出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笛卡尔的社交圈中也有许多科学家,他自己也有所研究,从1629年到1633年,他开始撰写《论世界》(包括《论光》和《论人》),但因为1633年伽利略受到宗教裁判,因此该书在其去世27年后才发表。1648年他又写了论人体的描述,1664年以《论胎儿的形成》为名出版。在《论人》和《论胎儿的形成》里,他把人体完全看作是机器,人体的器官都如同钟表的齿轮和发条一样,血液循环就是上发条的力量,外界引起的感觉由神经上传到大脑;在松果体里再告知“动物精气”,发布命令。笛卡尔的这些理论无疑是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人是机器》作者拉美特里的先驱。”

本书则有所不同,可以看作他由身心二元论到身心统一论的发展。从身体和灵魂的统一性角度来思考激情,把激情看作是一个单一的个体面对各种处境作出的具体反应,不再是身体纯粹的被动性,而是掺杂着主观的因素在内的复杂特效。灵魂的激情必须以身体的生理性活动为基础,另一方面,它也是灵魂自身的一种知觉行为,在一定情况下,它的产生需要人的经验、理性和意志。“灵魂可以拥有自己的快乐。但是与灵魂和身体都有所关联的快乐,就完全相关于人们的激情了。…… 在这里,智慧就很有用了,它可以教会人们去做自己激情的主人。”

二、 区分激情与感觉。身体对心灵的作用及其过程为“知觉”,激情与感觉是知觉的形式。本书中,笛卡尔将知觉区分为三类,一类是对外物的知觉,如颜色、气味;一类是身体的知觉,如疼痛的认知;一类是灵魂的知觉,如对喜怒哀乐的知觉。笛卡尔将第三种称为激情,是本书主题。

笛卡尔在早期认为激情的产生是一种纯粹物理的和机械的过程,遵循着数学性的必然秩序。而激情就是血液循环、动物精气、神经、肌肉等的运动所维持的身体机器运行中的必然现象。激情是身体的某种内在感觉,即身体自身不同的自然秉性和倾向,包括仁慈、大方、爱、渴望、渴望、高兴、悲伤。激情完全是遵循物理学自然秩序的必然产物,是外在事物在我们身上引发的一种必然反应。

本书的改进见上一点最后一段,激情是个体作出的具体反应,不是纯粹的身体物理反应了,也有了人的灵魂知觉的主观因素参与。我们可以通过智慧,通过理性来调节激情。

PS 1.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并不构成笛卡尔对“灵魂没有广延”的颠覆,也不是说身心完全合一,两者仍然是两种广延,本书只是强调两者的互动而已:

笛卡尔将实体分为广延实体和认知实体,前者包括身体和周围环境,后者包括灵魂。笛卡尔认为灵魂就在松果体中活动。 当笛卡尔说灵魂的位置在于松果体时,他的意思只是说,就心灵对于物体的作用而言,心灵是直接作用于大脑的松果体的,心物互动实际上是心灵与大脑松果体的直接互动,而不是说灵魂的位置就在松果体。

PS 2. 笛卡尔对松果体、神经、动物精气在意识中的作用(灵魂在松果体中对动物精气发布命令,通过中空的细管——神经流布身体,产生动作。神经的堵塞或者其中精气的状况就会导致不同激情下人不同的生理状态)的观念影响深远,入华传教士白晋、巴多明等人关于生理学的见解者频频可见该观念,可谓形成了当时欧洲科学工作者的基础信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