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夏娃的激情读后感锦集
《新夏娃的激情》是一本由(英)安吉拉·卡特(Angela Carter)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创世造物的辩证里 女人当了够久的反命题”“孤寂和幻梦 这就是女人的人生”新女权的方式就是将男性阉割再造成女人的形体吗?不懂 看到最后突然意识到是神话的重新构建 亚当的夏娃 和 不属于亚当的 莉莉丝
●看得我心惊肉跳
●不是每一个繁乱的家族史都是奥雷良诺家的孤独百年,尽管如此,这本书仍有它闪光之处。
●我认为我一生与卡特无缘。经历亨利米勒、布考斯基和所谓垮掉派的滥情发嗲之后,反乌托邦文体已受够,生理不适,无法获得你们领悟到的迷幻药美感。实在对不起
●性的报复是爱。女人的一生是孤独好和忧郁。混乱的书,性别反转。
《新夏娃的激情》读后感(一):才女是怎样炼成的
既有涵盖并突破现实边界的魄力,也有其所需的能力。视角如速写般精准节俭/苛求精细,语言浸润着维多利亚诗剧的功底,描摹的是基于社会经验而超出之的大胆(被常人称作癫狂)想象,三段论叙事框架和随处可见的哲思点滴折射着聪明灵气。大气,诗剧,勇敢,精细,美艳,哲思,世故,这些元素真的在Carter下融为一体。如果文如其人,那么她树立了艺术家的一个标杆。
安吉拉·卡特笔下充满具有质感的色调,饱满多汁的形象和戏谑式的幽默。她用眼睛写作,目之所及之处无不成为她笔下华丽丽的乐章,由她之间的隐形细线控制着,舞蹈着。而摒弃了线性叙事的卡特利用文中诡异的捷克炼金术师做代言,道出后现代混乱的本质,“混乱,以一视同仁的消散状态席卷一切对立的形式。”
罗敷是一个如无菌舱般的极具科技感的地下沉降,“我”被索菲亚在沙漠中捡到,灌以人工合成的食物,经暴晒炙烤不成人形后被拖到此地。
在对蕾拉施行残忍行径后决然离开,“我”这个苍白物业的英国男人撕毁遭“天谴”,被强行拖入了女人的国度。文中充斥着隐喻、神话、象征,利用陌生化效应硬生生地把读者拽离熟稔的领域,用迷幻的罗宋汤将人带入斑斓的臆想世界。
《新夏娃的激情》读后感(三):爱是性的报复,生是死的报复。
”谣传有一批梅毒娼妓敢死队,为了革命大业,免费用自己染病的身体给嫖客上一课。“(笑得我头撞墙O(∩_∩)O)
(蕾拉)尽管那是一种冰冷的饥渴,仿佛有一股比性欲干燥而理性的力量驱动她。(后来就知道为什么了)
”但某种颤动,仿佛来自她那头丰茂张扬的头发的天线,显示她清楚意识到周遭一切细微的变化,她的华美将四周的空气通了电。“
”手指闪烁着五片尖尖的紫色甲虫碎片“
”难道反讽不正是受害者唯一的武器吗?“
“她是个完美女人,就像月亮,只发出反射的光。”
“只有宿命才可能让我这样鬼迷心窍,在这动乱时局匆忙逃走,是宿命和前方目的地那未知驱动力,我对那目的地毫无所知,但它很久以前已经选中我,因为是目的地选择我们,再我们出生之前便已选择。”
“进入,此为众神所在之地。”
quot;身为男人,不是一项既有条件,而是持续的努力。"
“尽管我是女人,现在也是假扮女人,不过话说回来,许多女人一辈子正是生活在这种模仿之中。”
“如此柔软而芳香的死亡”
“他们仍是会杀人的孩童,以上帝之名胡作非为。”
“她是失忆症患者,再这个世界和自己身体里都是陌生人。”
“性的报复就是爱”。
《新夏娃的激情》读后感(四):爱的礼赞
伦敦,纽约,罗敷—绝育之地,沙漠中心零肮脏的小破屋,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玻璃房子,战乱加州,海洋,时间迅速推进,之后在结尾处逆转。
夏娃(或艾弗林?)在真实和虚幻之间自由穿梭,从对Tristessa的献祭中开始,又以对Tristessa的献祭结尾。Tristessa一直是故事的主角(虽然关于她的文字不多),她是预言家,是希腊神话中Cassandra的映像,是故事存在而不枯萎的原因。她的男性本质散发的气息,使她注定要远离俗媚,这气息之神秘,构成了Evelyn的幻想,零的邪教思想的核心(零认为Tristessa使自己绝育),更是支撑了Eva的存在,它像一根看不见的线,将Eva和零拉向她。之后,在一次粗暴下流的侵犯后,Tristessa和Eva逃离,Tristessa,这位有着男性躯体的美丽新娘,Eva,身着西装的新郎,而衣服下是(整形/变性后的)美丽女人化身。最后,在Eva正式成为女人之后,Tristessa荒谬死亡,一颗随便子弹,死在了沙漠。
接着,Eva继续逃离。这一切都是在‘母亲’影响下发生的事情,母亲究竟是谁?是那个两排乳房的无可亵渎的庞然大物,还是蕾拉慈祥的妈妈?母亲不应是具象的存在。
“性的报复就是爱”,文章结尾处写道。在这首自我混淆的赋格曲后,Eva走向大海,回到Tristessa身边,回到出生地,回到‘母亲’的怀抱。那是源于性的爱,是对Evelyn使蕾拉失去母亲能力后的报复。简单来说,‘母亲’通过把Evelyn变为Eva,教会了她什么是爱。
一串奇怪的男男女女的经历下,是为性别间不可抗的翻滚谱写的挽歌,更是献给爱的礼赞。
我还想再读一遍
《新夏娃的激情》读后感(五):夸张,再夸张一点
全书篇幅不长,安吉拉卡特语言大胆露骨,毫不忌讳地描写性器官;采用第一人称叙事,代入感极强;其中最突出的是对美国的虚幻构想:内战频发,种族矛盾愈演愈烈,混乱的世界,恰为主角的奇遇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若不是社会失去秩序,现有的环境不会催生出如此疯狂的人。书的主线部分,直截了当地展示了现实社会中的多种角色,并对其夸张。以“新夏娃”和这些人的相遇为主线,全书讲述一个男人在外力作用下变成女人时的心路历程。
浪子艾弗林,是轻视女性的混蛋,视女性为玩物,抛弃流产的蕾拉;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们,以罗敷的“母亲”和索菲亚为代表,极度仇视男性,具有毁灭倾向,意图建立纯女性国度;提倡一夫多妻制、压迫女性的人,以诗人“零”为代表,他将精子失活怪罪于女星特丽丝岱莎,并且以威逼利诱的方式使新夏娃与另外7个女孩成为性奴隶,和罗敷的人分属两个极端。
一个重要的角色,特丽丝岱莎,是生理上的双性人,以女性形象示人,代言性少数群体,低调行事,遭受世人的崇拜与误解。艾弗林将“她”当做性幻想的对象,“新夏娃”以女人的身体与“他”结合,使得艾弗林变成新夏娃的路上更近了一步,肌肤之交,两个人也在电光火石间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罗敷的女人将地下居所装修成模拟子宫,强调母性本位,这个概念的使用和其他作品不同,弱化了男性在生育中的作用;还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质,“母亲”被塑造成子宫里的神,具有绝对权威,这也恰恰是很多宗教代言人做的。《圣经》中,上帝创造了亚当,亚当用他的肋骨创造了夏娃,罗敷的“母亲”则用“重新整合原形式”的方法,发出夏娃创造亚当的宣言:亚当出生的园地就在我的大腿之间。”这个宣言非常有煽动性,背后的深意值得思考,一直以来的历史,孕育生命的女性,竟成了被创造的一方。她们推翻了一个宗教,这宗教恰巧是她们的敌对方所信仰的,她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宗教,把男人加工成女人,和自己的精子结合。理论上来说,这个手术的技术过于先进,但我们都明白这是为了让男人真正体会女性的身份带来的社会凝视。
这本书最有趣的部分也是最有争议的部分,即新夏娃的塑造,使人反思男女之间的态度,人和人的关系。一个男人成为女人,过程即表明了“女人是被塑造的”观点,男人失去了权力,一方压迫另一方、榨取另一方的权力,这权力系后天所得,按性别分配。在某一个发展时期,部落首领由女人转到男人头上,继承权掌握到男人手里,而唯有子宫,象征女性最深处的地方,才能使艾弗林认清自己“从哪里来”,他的本源在何处,进而去反思自己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