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1000字
《我们没有在一起》是一本由吴忠全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80元,页数:2015-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一):来自学生党
喜欢吴忠全几年记不得了, 喜欢他是源于《最小说》上 的《表象》,看完了深陷不拔,开启了喜欢吴忠全之旅,之后的每本书都买,虽然他号称“黑暗骑士”,但我觉得他是一个温柔的人,从文字里感觉,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爱全全o(≧v≦)o~~加油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二):我很好 只是回忆很长
‘’不过是一场简单的物是人非,却非要有缱绻的浓意,是爱情让人活在诗意里,还是人们把爱情美化成故事?‘’喜欢就不要分开 分开就不要想念。可你又岂会是那么容易放下的 我宁愿与你纠缠。 既然放不下你 我不愿与你分开。没有在一起 毕竟会是悲伤的故事 可在一起的 不好好去珍惜 是否会比没有在一起更幸运?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三):正是因为这些离别成就了我们的青春
断断续续的将一本书终结。因为我看完每一个故事都会合上书本品味一番,有些活该分开,有些又太遗憾。也许,这才是我们的青春,如此的不尽完美,不是每一次感情都那么顺利,不是每一个青春都单纯完整。如此,甚好。看完最后一个故事,合上书。这就对了,这才是我想象中的青春。深吸了一口,却发现心已沉入谷底。许久开心不起来。。。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四):治愈
曾经不想去回想那段暧昧,但始终那段记忆会出来刺痛。现在更多了一份坦然,虽然明白,自己还不能全然放下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再以后的某一天想起他,是何种心情。我们没有在一起。但终有一天,我会做到,让你不再刺痛一下心里。愿你一切都好,记得按时吃饭,按时睡觉。我不是爱的卑微,现在也不去想你会不会想我了,那些都不重要了。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五):我们没有在一起也好
一直在想的一件事是如何去写这篇书评,才能让它听起来不娇作又不失本真。结果,我发现我失败了。
我们没有在一起,这是你的第六本书。17个故事,分分合合。对于爱这个词,我还是不能真切的去体会。在一起是因为爱,不在一起也是因为爱。
有人问我会因为什么喜欢上一个人,可能一个动作,一个神情,或者我也不知道是哪一处。之前喜欢的一个人,只因为他跟你长得很像。听起来有些荒谬。所幸的是,我们没有在一起。
变幻的年代,那些白水一样的日子,我没有拥有小说家的爱情,也没有遇到更好的人。烟圈,月光与荒草,这些东西伸手就可得,只有一层透明的隔断,就像是窗外的黄昏,但却不会永远属于你。
没有你的生活,我也时常出去走走。在悠远的天空下,世界那么大,我的爱人,若北风吹起时我会想起你。想知道你那里几点了,你会在我不知道的城市怎样的过活。该怎么诉说我对你的思念呢,我不是个喜欢回忆的人,却还是在寒冬时候回忆你温柔。
外面安静的街道,没有车辆,没有行人,就像我现在的心一样空空如也。我们没有在一起,也好。就这样吧。
天色将晚,往如秋时,我想为你写下第六行诗。
我想过很多我们可以分开的理由,距离,战争,疾病,还有最可怕的死亡,这些生老病死,像无法改变的春夏秋冬,在岁月里与我们寂静地对峙。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六):来得及
所谓完满,不见得最后都要在一起,有些遗憾,却是成长所依。
很多爱情故事,并非都是美好结局,就如吴忠全这本新作《我们没有在一起》,17个爱情故事,各有自己的叙事风格,或淡如白水文笔流畅,或设定大胆情节惊艳,这不同于他人的爱情语言,表现出了写作者对“爱”的独立思考,和对人心最深情的领悟。
17个故事,讲述了不同背景不同职业不同遭遇的爱情,可无一逃出命运的摆弄,均以分离告终,那些短暂的、久长的、小心的或是疯狂的对爱情的信仰,最后都如烟花绽放时的光亮,瞬间被漆黑埋藏。
怀念吗?时间那头,是牵着手的你我,用许诺铺满未来的景色,视对方胜过理想的花火,任时间考验,让现实打磨,却也希望能够爱得轰轰烈烈,就像我把对爱的自私献给了你,你将对爱的认真送给了我,我们的故事,回忆起来,可以很长,长到许多个失眠的夜,目睹了天亮。
有时候,我觉得这些故事离我很近,近到我与他们,呼吸着同一空间下的氧气,那些情绪,随着文字传入我的身体,感觉很轻,却又无法抽离。有那么几刻,我甚至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对生活隐忍、对喜欢的人任性,每天骑着单车送递信件的阿旻,又或是,那个相信命运却又敢于争取的周策,原来爱情,始终替我们保存内心最柔软的部分,敢爱的人,正如林夕的一首词作:我们不傻,我们伟大。
最为喜欢的一篇为《烟圈》,故事的双重设定相互呼应,乍看似是现实与虚幻交融,其实也在影射许多人的内心世界,爱并非单一存在的,有时你败给的是身不由己,而有时,是自以为是。而《月光与荒草》的年代性让角色在塑造上更加丰满,这也是全书中角色数量最多的一篇,从背景的描写到人物个性的刻画,都对爱情这个主题做了一次完美的升华。
其实每个年纪,对爱情的理解都不尽相同,年华于我们而言如同描好的轨迹,我们顺着那些线条,望到了你的傻笑,我的讨好,却也封存了你的眼角,我的眉梢,时间改变了我们的样子,可扯不断,曾经我们有过的快乐交集,如若怀念,是对往事的成全,那么祝愿,就是最坦然的祭奠。
不要怕,这本书里伤感的字眼,那些只不过是写作者对情感最深沉的表达,每一场爱情的遇见,都是对自我的剖析,我们在现实里跌跌撞撞的长大,学会爱人的同时,更懂得如何爱自己,爱情本身就是个庞大的命题,先要学会放下,才能重新出发。
没有在一起,也许你会觉得可惜,但请不要忘记,爱情的美,不是一纸协议。
去爱吧,趁还没有老去。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七):留一片孤单卧心底
风来了,雨来了,裹挟着炎夏的清凉奇爽,如莲。
全大的书没有让我失望,那种不动声色的绝望,那种无能为力的温情,那种如凉白开的文字里暗涌的漩涡,翻来覆去,还有一如既往的对北方的热爱,当年那句“跟我去北方”真的让我的心颤了一下。
虽说忠全被称作“小余华”,文字凛冽犀利如“黑暗骑士”,但就我而言,忠全其实也只是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经历过几段爱念,尝过几次失恋的疼,更年少时身上坚硬而自我的棱角也被所谓世俗磨得圆滑了些,但他仍是能在望见生活的阳光时依旧想往阳光跑的人,仍是会对自己不理解、不认可的事物愤世嫉俗的人。我想,忠全在电脑前写下这部短篇时,表情一定是漠然的,仿佛写着与自己无关的故事。但实际上呢,忠全也说过自己再重温这些文字时会羞赧,那么说到底他还不是一个成熟到可以从人面对过去或激烈或抑郁的自己的人吧。
从初二看了《桥声》,我就喜欢上了全大,他的每一本书,我都会买。从每本书的正文、前言或后记中,我会猜想真实的忠全的性格、生活甚至是人生是如何的,他笔下的朴实而残酷的故事是否可信,他钟情的北方是个多么美好的地方······总之,一开始纯粹是喜欢他的文字,而后渐渐地将他作为自己最爱的作家,甚至会幻想自己与他偶遇的情景······真的很喜欢啊。
而我,现在已经准高三了,不说什么约定、坚守,我只想一直做全大的读者,直到他写不动为止。
尤其欢喜的是全大在新书《我们没有在一起》两次用了林宥嘉的歌词,宥嘉也是我喜欢了三年的歌手啊。当我看见那句宥嘉在《耳朵》里的“太亲密的关系像不像海底”出现在忠全的文章里,真的挺惊讶的,因为他在《等路人》里还一个劲地引用李宗盛、左小祖咒、叶蓓什么的,嘉哥的风格和他一贯的文风其实是不搭的啊。不过不管怎么说,全大是实实在在地用上了,这让我觉得相隔千里的我们还是有着微妙的联系,或许某天我夜深人静听林宥嘉的《晚安》时,全大爷在听同一首歌呢。
都是些絮絮叨叨的话,但也是我最诚恳的心里话。
“留一片孤单卧心底。”这好像是你写过的,我很喜欢,你呢?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八):只是回忆很长
哪怕我们没有在一起也要像在一起一样
隔了很久 才开始写这篇书评 从学校回家的前一天收到这本书 之前很担心会赶不上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不过还好 最后 不早不晚的到了
开始知道这本书因为吴忠全 想买这本书因为书名 看过很多他写的文字 桥声 有声默片 还有单身列车 这本书里的一些也断断续续的在最小说在公众平台上看过 一篇一篇的看 总是不如 一整本的故事来得有感悟的
第一次写书评 还是觉得会写不好 书里十七个故事 相同的是结局 没有在一起 却 柔情满怀 字里行间有他对爱的感悟 不是治愈他人的那种感悟 而是接受了 最后不能在一起 这份成长
我们没有在一起 我相信终究会有一天清晨醒来 整个人豁然开朗 不再去想念你的样子 不再去斟酌你说过的话 不再苦闷压抑 不再不敢面对未来 不再不敢奢望幸福 也不是就能把你忘了 而是学会在心里把你安置好 留下整个余生去照看好那个位置 不让他轻易的跑出来 刺痛我一下
上面的一段大概是我这本书里触动这深的一段了 在看了这段以后 我隔了几天才开始接着看这本书 突然想起来 以前谁说过 从别人的故事里 看自己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 感觉这样最好但是也感觉这样很难 因为很多事情很多情绪是不那么容易控制的 后来我又接着看的时候 看见他写 我并不想那样(就是下面一段的最后一句) 现在这本书的这一页也开在电脑的旁边 好像遗憾 才是爱了没有在一起的结局 那个人究竟要放在什么位置 要怎么对待永远都没有好的答案 是从此不联系回忆起的时候缅怀当初 还是 从此有距离不远不近各自幸福 还是从此忘记继续在身边假装什么都没有过
前几天看完了 我可能不会爱你 那样的爱情大概是最好得了 可是在结局之前 爱到不知道的过程里 为了喜欢的人改变 为了想要放弃一个人躲得很远 还好那有个好的结局 那是虚幻里的幸运 却经不起一个现实中的错过 这本书里有太多的故事 是当下我想和你在一起你不愿意 后来你想和我在一起 已经没了可能 错失是一个瞬间的事情
感觉被自己写的很乱了 写了多少也不是很清楚 有一些是书里给我的感受 有一些是自己对于没有在一起的感受
我现在很好 只是回忆很长
失恋失去的其实是原来的自己
做一个明亮的人 看一遍日落长河
他还在那里 等着你穿过人海 找到他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九):书评/我们没有在一起>你过得很好,我也是
书评/我们没有在一起>你过得很好,我也是
第一眼看到封面就知道是小西作的,清晰明了中的有一种沉稳的大气。
然后想到天寒地冻,想到孤身一人,“没有在一起”就像是恋人未赴约的无尽等待。
其实一开始还不是很能理解封面上的那一句“哪怕我们没有在一起,也要像是在一起”的意义,直到阅读了自序,阅读了那一个个“没有在一起”的故事,我好像才发觉这句话所包含的,思念的厚重,爱的厚重,是哪怕没有在一起也会祝福的爱。
其实在忠全比赛的时候他并不是我特别喜欢的选手,甚至还一度觉得他的文字太过锐利对人性阴暗面的刻画太过偏执。
可能是年少时都把爱情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我喜欢他的散文而近乎拒绝地阅读他的小说,他的深情他的风度翩翩是他的散文里我最能感受到的魅力。
这一次经由他的小说集,我感觉又认识了他多一点,也再一次被他的文字,他的温柔所打动。他的文字风格在我看来一直都是写实的,我觉得这是很大胆的一点,因为最真的回忆最痛。而他不急不缓的叙事风格,使得故事绵长而情深,恰似流淌的白水,我想这大抵是我一直喜欢他的原因吧。
要诚实地说,《最小说》我一直都买,可因为读书比较慢的缘故,不可能每一个篇目都有阅读过,所以我在阅读这本短篇集时发现只有《往如秋时》《就这样吧》和《空空如也》三个篇目我是先前就阅读过的,所以也就略微写一下对这几篇的印象。
《往如秋时》是最小说的大赏,第一次读到名字就很喜欢(忠全真的很会起题目)讲述了一段寻找的故事,寻找神秘的音乐人,寻找关系不明的父亲,寻找一段关于爱的关系。他是真的不按套路出牌的作者,虽然故事的前半部分大抵都沿着预想的方向发展,回忆与现实的穿插处理得非常融洽,可到了结尾,主人公才发现可悲的不是被抛弃,而是从未得到还执念付出的爱情。
《就这样吧》应该是今年刊登的小说(?)这一篇我就很喜欢,因为知道忠全就是和男主人公一样会很会照顾人而且很深情的男人,但结局就是……(对的这个作者就是那么狠心全部的结局都是……)其实很多人在爱里不是不勇敢,真的只是在不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空空如也》这种(消音)小说是女读者最不喜欢的吧,直男癌真的很严重……,而且和没有在一起这样的选题一点关系都没有好吗,真的很阴沉(算了谁叫作者是男人有点(消音)的念头也正常啊)
不知不觉就写了好多(……)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最喜欢的篇目一定是《自序》(诶诶小说集!)(没错就是喜欢他的散文)
你可以不时刻明亮着,但一定不要一直在阴郁里沉沦
你可以有封藏的故事,但一定不要一直因记忆而止步
你可以看日落,看长河,但一定不要忘记了归家的方向
你说你要安稳度过一生,哪怕我们没有在一起,你也一定要做到最后一点
因为这是,让我放心,没有我你一样过得很好的理由
《我们没有在一起》读后感(十):只是回忆很长
只是回忆很长
迟迟的没有动笔,就是因为回忆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一个越了狱的的人不愿再回到监牢,一个康复了的人不愿再回到医院,一个快乐的人不愿再回到忧郁。一个刚放下的我,不愿再提起过去。
我们没有在一起。
比我们没有在一起更糟糕的是,我曾以为我们会在一起。而更更糟糕的是,你从未想过我们会在一起,而我日夜幻想,你是我最美好的结局。你是我未来所有的美梦,我却是你无暇顾及的过往云烟。人生如梦,美梦别成真。
喜欢的第一个男孩儿,优秀霸道淘气。因为喜欢,所以害羞到不敢多看他一眼。
我不善于流露自己的感情,不善于去表达。比起不善于更多的是羞涩和所谓好孩子对早恋的矜持和对家长百般教导的遵守。我甚至躲着他离他不近又不远,保持一个刚刚好的位置,就像俗话说的,距离产生美,现在的我,恨死了这句话。还好当年有一点点尝试不后悔的精神,也可能是高中做过最大胆的事儿,那就是在高考之前的5.20号,给喜欢了好久好久而我已经放下的他,发了一封短信,告诉他我的爱慕,我的害羞,我的心思,以及我的放下。现在一想,几年的小心思用几毛钱的短信就去草率的表达,真是不知道值得不值得。但终究的结果是,我们没有在一起。他没回我短信,我就好几年没再联系过他。后来渐渐消失的尴尬和不得不说话的场面,消磨了曾经的不自在。可消磨不掉的是曾经小鹿乱撞的怦然心动。
就像是你25岁的时候可以指着你五岁时候留下的伤疤,在上面用手指甲刻个十字印或井字,笑嘻嘻的说,看我以前多淘气;而却不能用手去猛力地戳你昨天结下的伤疤告诉别人你有多痛,别人可以看见你的伤疤,而你却切肤的感受其痛,甚至十倍,甚至百倍。愈合需要时间需要契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现在的我,可以轻松的讲出我喜欢的第一个男孩,可是关于第二个他,我却迟迟不想打开回忆的牢笼。心疼的感受不是深夜的一颗烟不是大排档的一瓶酒就能化解的。有时候甚至连时间都治愈不好。
那就不谈他,终究我们不会在一起。
我也不会再做一些傻乎乎表白的事情。
说一说对于全大的爱吧。五年第六本书,一直追随一直喜欢一直惦念。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如若你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你也会懂得。就像是大家都说性格相反的人才适合在一起一样,最开始喜欢全大的文字是因为他字里行间透着我写不出来的黑暗气质。他善于讽刺善于揭露善于把文字当成一把刀,狠狠的刺向人性的本质。而当代文学不缺青春不缺正能量,缺的是一面像全大一样的镜子。不管文风变没变,触动人心的就是好书。《桥声》可能让人诧异;《有声默片》可能让人悲哀;《单声列车》可能让人深思;《等路人》可能让人回味;《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可能让人思索;而《我们没有在一起》让人心痛。
想说的太多,每一个短篇都是感触。想动笔却迟迟不敢动。不想说太多,因为太伤感。却还是乱七八糟的打出了一千多的文字,大概都是因为爱吧。
当北风吹起时我会想起你。
何时再南风。
然而,然而。
2015年7月31号23:30 于哈尔滨
有阵阵火车声不安静的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