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突然想起你读后感摘抄
《我怕突然想起你》是一本由韫宁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怕突然想起你》精选点评:
●一般般吧,一种不是寻常的恋爱套路哈哈哈
●很感动
●虐心,但不庸俗,
●可遇不可求
●20160506
●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无奈爱恨不可期 垨真的爱全心全意 发自肺腑 世间难得 所以只能隐藏在自闭症的设定下吧 这场故事里没有什么阴谋 一场悲剧 人人都情有可原 爱 是在心底 结局 会在一起的吧
●很喜欢这样淡淡的感情,那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欺骗,因为他是真诚的。
●很久没有读这样的小说了 这个读书笔记应该是在读完一年之后才写下的 记得男主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爱上了一个家教的姐姐吧 某些人就会像一束阳光 照进你黑暗的心里
●看完就是心痛的感觉。
●好看
《我怕突然想起你》读后感(一):青春值得这样的挥霍
看《我怕突然想起你》需要一张舒服的椅子,因为看了开头就停不下来,不由自主你就会进入立萱与垨真的世界。当所有人都认为垨真只是因为自闭症对立萱习惯依赖的时候,你会为垨真不由自主的心疼。人们都说自闭症的孩子孤僻,活在自己认知的世界里,没有感情,行为单板,但是这并不表示他们不知道痛,不知道难过,不懂伤心,不会难过。垨真对立萱的感情是无比真挚的,时间会告诉所有人答案。
《我怕突然想起你》读后感(二):我怕突然想起你
看前面的时候还怀着一颗少女心,以为有情人最后终成眷属,以为立萱和垨真会在一起,排除别人的偏见和年龄,人生的差异。垨真的爱太让人心疼了,他的世界只有立萱,单纯又明净的爱着她,一晃许多年,从13岁到长大成人,努力尝试着学习去爱一个人,这其中的心酸苦楚大概别人理解不了。以为锦一或许会爱上志琪,对一个之前没有接触过的类型,疯狂又专一,带着侥幸的心理一点一点往下看,故事渐渐偏离预期,倪太太回来了,夹杂着上一辈的恩恩怨怨,让立萱再也没有勇气自私的去爱。并不是说了"我爱你",就能在一起,也并不是说了"分手吧"就能形同陌路,爱情这东西,如流水,剪不断,理还乱,在一起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感情这回事,说不清楚,大抵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块最寂寞的领悟,在等一个人来填补吧。倪太太是这样,垨真也是,立萱也是,志琪也是,或许付余生也是,但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完满的才是人生,这残缺的地方大概就留在了心里,不管其他的替代品怎样填补都填不满。所以就更心疼垨真了,立萱不在,他的世界就空了。
《我怕突然想起你》读后感(三):我突然想起,心底的涟漪
干货类的书籍,一直是快速成长的助推器,让我们在个人提升的道路上驰骋向前。然而,生活不仅仅只有速度与激情,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小说随笔类的文字,虽然对于我们前进的马力升级帮助不大,却能够让我们在眺望远方的同时,不忘身边的美好。就像西餐中的红酒,虽然不饱腹,却能够让食物更有滋味。
而对于小说,很多人都是当做休闲娱乐来阅读,结束了便忘记了。其实好好地为小说写一篇读后感,不仅能帮助记忆故事情节,也能够从中学习作者的行文手法,对自己的写作也是一个积累和提升。
昨天看了一本青春系小说《我怕突然想起你》,从17岁女孩乔立萱到倪家做特殊教师开始,讲述了几个年轻人之间的爱情故事,与上一代人的恩怨情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幕人间悲喜剧。
这本书只是单纯的青春小说,带给我的震撼远不如《沧浪之水》这般写实类的文字来得彻骨。然而,它却像催化剂一样,让我又回到了大学时代,回到了那段莽撞成长敢爱敢恨的岁月。
《我怕突然想起你》读后感(四):国内阿斯伯格男主文学里比较道义的
自闭症相关虚拟作品在国内大概是个冷圈。并不是冷圈不好,大家都说冷圈虽然人少但是人人真心诚意。但是自闭症不是的,写这个的非但人少还都是无情人,跑来拿个标签就跑,连份资料也不查的,取了标签写起来,通常还会把人写成没有人权的性感电脑。
垨真倒还好(害,这名字也太生僻我输入法都没这个字)。并不是说他非常符合诊断标准,而是作者把他当人看了。他是一个有角色弧的人。你别说他社交圈小,他与其他角色的互动超过了几乎所有我见过的阿斯伯格文学,我落泪。
“不符合诊断标准”的部分: - 小说里没提到他有没有stim(大部分谱系人士都有),也很少提到感官失调。书中提到的“强烈世界”理论确实有很多人支持,除了情感之外更多讨论的是感官,比如在安静的教室里被别人都听不见的空调声折磨。感官敏锐也有福利,nt中少见的通感许多as都有,有颜色的气味有声音的数字,听着都很有趣。 - 另外垨真13岁不会系鞋带这件事,确实有很多as十几岁都搞不定鞋带,但是这是运动障碍,精细动作做不好打结有困难,升级版的手工渣的意思啦。除了精细动作,肢体平衡、对大动作的控制也和运动障碍有关,很多as都对军训/学校强制的群体舞蹈ptsd。这种强制的排练非常不照顾有运动障碍的人。 如果垨真只看了一次就学会了系鞋带说明他的精细动作没有问题,那他为什么13岁都不会系鞋带?他妈都没试过教他吗?是“他妈好烂”的意思吗?x - (很多as反映自己粘人的时候虽然粘得像stalker,但是不理人的时候可以当好几个月的鸽王,像垨真这样十年如一日全职谈恋爱的还是……没见过。) - (作为nt工作时被打扰都会抓狂,你为什么指望一个热爱数学的as工作到一半被打扰却没有脾气。) 【不过和其他作者相比,这位作者确实是做了研究了,虽然好像有一些理解差异但是专门了解了强烈世界之类的理论,有足够的诚意。非专业人士的职业作家不可能花费那么多时间去研究一个偶尔用来写作的精神疾病,完全可以理解。】
不符合伦理道德的部分: - 我对家族伦理剧没有兴趣,但是心理辅导有最基本的ethics,咨询师和顾客不可以建立工作外的私人关系,如果发生是必须更换咨询师的。这是咨询师的基本职业道德,这种依赖关系本身是不平等不健康的。立萱可能是因为没经验不知道怎么处理(毕竟也没有能替她的人),于是问了郭医生,后者听了居然觉得没关系,只是嘱咐要保持距离——倪太太这是找了个野鸡主治。 【同上,不指责作者但是放在这里避免读者误解。能看到几个是几个。】
啊顺带一提nt是指neurotypical(正常人),as是指阿斯伯格综合征,不过后者诊断上基本已被取消,划入了自闭症谱系,因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表明阿斯伯格与高功能自闭症存在显著区别。不过这个称呼已经使用了很久所以还是有很多谱系人士使用as作为自称。
我比较喜欢的一些部分: - 垨真一直觉得大家老是欺负他。是的大家就是在欺负他,而且这种欺负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当然现实生活中通常不是因为恋爱而是因为亲子相处。父母会说“养自闭症孩子是倒霉的,他们一辈子不会爱你,顶多是依恋,但不是我们nt的爱。”——#actuallyAutistic这个tag下许多as都在尝试为自己正名。恋爱关系可以分手,亲子关系时常折腾一辈子,父母永远不相信孩子爱自己,用第三人称侮辱孩子的情绪。很多as也因此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nt说的“心”啊“爱”啊。是nt的PUA! - 垨真意识到了没人把自己当人看,连立萱都没把他当人看,但是因为过度孤独而无法舍弃仅有的人际关系。是垨•不健康关系受害者•真,而且他想过要跑路(虽然文中没有直接描写),却无法做到。这好可爱。立萱这个人看起来善良,对待垨真的方式却非常阴间。She's a liar。但我有些怀疑作者心里是知道这位女主很阴间的,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就是阴间圣母的快乐同好。 - 垨真以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都会喜欢,很多as确实是到很大才发现“啊原来不是所有人都爱数学”/“什么你们nt都没有通感的吗?”。不过我们nt其实也是这样,六十几岁的人了“啊原来我的as孩子平时总对我爱理不理不是因为ta不爱我!只是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啊!” - 垨真的社交圈还挺复杂(亲人、朋友、亲人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你看很多阿斯伯格文学,男主从头到尾几乎只全是好友可见,现实生活中哪有这样的人?)。他对其他人有自己的看法,有时会说讽刺话,这些都很棒。
总结:谢谢作者把as角色当人,谢谢作者让他意识到nt角色对自己的非人化处理。按说做到了这步可以四星(我对纯言情的起始分数),但是扣了一颗因为不能确定作者对女主阴间行为的刻画是有意还是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