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你》读后感100字
《如果没有你》是一本由陶立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一):作者矫情
作者好像用尽毕生所学的生僻词汇以此让此书的文笔得到提升 简单列举一些造次 罅隙 托赖 其他文字不够生僻词汇来凑 此书的前4/5真的是没有必要写的漫长无重点 最后快结尾了正戏来了 前4/5我都要站错cp了 很差的文笔 不过小说作者一般都接受不了差评玻璃心 写得不好还不让说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二):幻
差不多得有两年没有好好读一本书。起初源于书名是我所钟爱的一首歌,眼球又被封面所吸引,作者的名字让我想起小时夏天傍晚的夕阳,似乎还能听到二八自行车丁零零的车铃声...便一发不可收拾,连夜读完,心中不胜唏嘘。或狗血或老套或触动心灵,喜欢作者的文笔,羡慕女主的处变不惊淡然自若,唯有梦中去做那样的人,却宁愿不要那样的人生。懂你的便懂,不懂得也罢,心存美好,生活继续,我自欢乐......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三):让我们在为“遇到理解”的道路上扬帆远航
其实看了没多少本想放弃的,一度怀疑这大概是《最小说》上连载的写给初中生看的爱情小说,多年没看国内的小说书籍没想到还是这副田地失望是有的。除此之外,也怀疑这是一本大陆言情电视剧剧本,故事情节的设定与全程无脑玛丽苏剧略有偏差的大概就是点醒现在的小姑娘:霸道多金万能完美男总裁是不会喜欢莽撞无脑走路跌倒的女生,脑子还是要有的。当然落个东西的梗,还是可以试一试。
放在郭敬明那儿出来个顾里,放在陶立夏这儿出来个商影年,大概就是作家风格上的区别。陶立夏对于“理解”的执着真的不难看出,很可惜这真的应了廖一梅的话“遇到爱,遇到性,难的是遇到理解”。也可能是因此,全书给我了前面所述的两种感受,反而觉得对男二最后落得“有商有量的夫妻生活”感到自然。
文字是没什么可圈可点的,就是讲明白了这个故事。唯一让我喜欢的是用了不少老一辈的俗语也好,成语也罢,看的让我想去找本成语大全研究一下。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四):期待遇见那个你
读到最后,方婉春叫影年,刚好尹年回头的情节,我突然想,作者是否是先想到这个结尾,才倒退及结合自身经历写出了完整的故事。
故事里的爱情,就算过程再曲折,也可以是美好的结局。
书里关于内心感受与揭示道理的描写,文笔优美,是那种让人想要摘抄的句子。“这纷飞的雪,是否就是光阴坠落的方式?如果我们就这样一同在雪里白了头发,算不算是白头偕老了一场?”
不过,关于人物的对话用的都是同一种比较文绉的表达,大家说话都是同一个模式,感觉比较体现不出人物性格。
尾声前,坦白了尹年确实在暗中帮助影年很多,校对错字之类的,这个设计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说得通,毫无经验记者经验的新人刚开始就能写出好的新闻,确实是得到帮助才做成的,这也更加感人,体现尹年从一开始就付出很多。
三小时二十四分钟,读完。
希望自己也能遇到这样一个人,走进内心,读懂自己,相互找寻。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五):立夏的夏天,平行而行
很奇怪的是,认识立夏这个名字很久了,却一本作品都没有读过。只是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里,日复一日地被她写的文字和拍的照片所覆盖。零零散散,影影绰绰,她的书房,买的花,白衬衣,又去了哪里旅行,翻译了谁的书。几月几日的凌晨,在哪座城市的墨青色天光中醒来。
七月初,正式进入盛夏。书柜前徘徊很久,挑哪一本作为月季开端。那就从立夏的小说开始吧,是七月的开始,也是一个作者的开启。
怎么说,小说读过,你才知道她的散文和摄影更好。当然,十年前在伦敦留学时写下的文字,和十年后读过更多书、行过更多路、看过更多人后沉淀下来的行文不可同日而语。整体内容不作过多评价,一千个读者心里有一千个影年和尹年。电影和书,打动我的,始终是那些小细节。
比如,影年的父亲去世以后,留给她一块手表。尽管是一块男表,从此以后,她也日日戴着,仿佛这样就可以与父亲的世界平行而行,仿佛这样就代表着我们还和爱的人联系在一起,从不曾分离。
我,也是。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六):你的身体里,装满了另一个人的碎片
不是你不好,是我对自己的自由太计较。
如果我们就这样一同在雪里白了头发,算不算是白头偕老了一场?
可能是因为它习惯了寂寞,不再轻易受到蛊惑。
在时间里我们经历世事,行走到某一刻终于明白,我们若没有和那个人白头偕老,那么,和谁白头偕老都是一样的。
你有没有等过谁?在人世熙来攘往暮色渐起的街角,在时间风雨里飘摇一望无际的荒野,等成一道暗影,等一个空洞,但你要记得,我会等你。
与寂静宇宙不同,这个世界喧嚣拥挤但寂寞却类似,所以能拥抱谁就要紧紧拥抱。
故事平庸但细节动人。读完想起一张电影截图。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七):在路上
借这本书写篇日记吧!
这书写的有些琼瑶了,这是我买的陶立夏的第三本书,分别也处在自己的不同阶段。第一本《分开旅行》,单纯的我羡慕她的工作可以旅行那么多的地方;第二本《当我开始练习一个人》,我看哭了;这一本,我猜测她大概是那种不太敢涉情,不敢卸下盔甲暴露脆弱,期待一个温暖的人将她相拥的女子。
我也曾经羡慕那种孤傲,而今,我已明白孤傲的含义,我的人生态度已经大不同了。我越来越喜欢真实接地气的女子,越来越追求真实的爱,理解、温暖、关怀、支持。然而,人群中看到这样的女子,我还是觉得这世间应该有温暖的男子将其相拥。她们真的很美,有可爱的美,也有可怜的美,然而,能读懂并愿意去付出的男子又有几人。
男主大抵是可怜的,已有白发时,才敢爱,而后面的相处,我似乎不太相信是一劳永逸的圆满。不过,话又说回来,世间敢真诚爱的男子应该是少又少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应该为男主鼓掌。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八):如果没有你 和谁一起都毫无差别
读的第一本 陶立夏的书
书名就带着言情狗血剧你侬我侬 生死相依的调调 据说原来是名叫喜乐章书本身也就是一本文艺调调的言情书罢了
‘有点年龄韵味的’高富帅与‘自我放逐’的白富美一见钟情 二见倾心的故事 说穿了 狗血至极 但我居然看完了 在刚刚翻开的几页里 就因一些对白而有了喜欢这本书的理由
陶立夏的文笔 有女作家独特的视角与众多恰如其分的比喻 每个场景 每场‘交锋’都背其细致化得描写像电影 大学里每一次视频剪辑 都感觉自己的眼睛快废啦 一帧一帧得剪 一秒一秒得看 这本书的画面 就像极了那个时候 细碎背景的布置 细小的动作 细微的表情 甚至内心的波动 都可以被知晓 只要你够细致 这是吸引我的一点
其二 这本书也抛出了众多的议题 关于新闻背景 也是其特别之处吧 女主是一名记者 在前半部分有较多的新闻议题的讨论‘火灾女孩’的论战 有点美剧新闻编辑室深沉的味道
关于时间 关于工作 关于等待 关于寂寞 这些化在字里行间 太多思想的折射闪光让人动容 也印入人心 叩问自己 这本书的美好之处 就是展现了一株一株被精心养育的花 让人感叹美的同时 也为自身生活的匆匆而扼腕
ALL IN ALL 这本‘言情小说’在疲于追求‘意义’的生活里,读这本书,像是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s. 陶立夏的功底 英文功底 文学涵养 都让人折服 留学是关注她的公众号 回国就心心念念想看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九):必须有你,才将圆满----评《如果没有你》
很是喜欢看言情类的作品,因为我觉得借助着这些言情的浪漫唯美故事我可以感悟和领略到不少爱的真谛,人生的哲理。
毫无疑问的是最近这些天我又沉浸在了作家陶立夏文笔勾勒下的爱情篇章。以假设的话语作为了本书的书名,引领着书外的你我踏上一段神奇的,精彩的爱情之旅。尽管书名名为《如果没有你》,但是我在没有翻看这部作品前就根深蒂固地认定了这应该是“必须要有你“的终结。所谓爱情,求的是两情相悦的心心相惜。既然有了爱,那注定就必须要有着对方的一路相随和相伴。
正如我的猜测般,作品《如果没有你》就是顺着这样的思路逐渐开花结果,创作出了更多的细节和精彩来。命运的相逢,失去与获得,站在你的生命里,陪你一段,等一等我,如果没有你,你的姓氏,我的名以及尾声终篇的落子无悔。于这个虚构的爱情故事之中,两个男女借由着工作的缘由相逢,相遇,相知并且发展倒了最后的相守。并肩工作的默契,如父一日的情深意重,情不自禁地坠入爱河,不畏世俗的干扰,情深意坚,终究演绎了一曲让人倾慕的爱情圆舞曲。通篇的阅读,我们也许会发现故事的内容没有太多的出乎意料场景出现。但是我们却更在这样的有如涓涓细流般的爱情故事演绎下沉沦。原因何在呢?那就是一个“情“字。作者很是唯美地借助着这个虚构的故事,创作出了一段有一段颇具哲理般的爱情无语。通篇的阅读,我觉得自己收获最多的不仅仅是那个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唯美爱情故事。探究其深层,我更喜欢的是这部作品带给我的诸多哲理性爱情物语。“从来,都是命运选择你,而不是你选择命运。”等等经典语句,耐人寻味,更是发人深省。海誓山盟的爱情,更需要的是相爱双方的信任,理解和包容。所有的拥有对方,不仅仅只是形式上的拥有。更需要的是在对方受伤的时候给予温暖;在对方需要关心的时候给予拥抱;在对方开心的时候一同开心和庆贺。建立在这样的和谐氛围之下,我们才能看到真正拥有对方,并且得到对方的爱。
爱相随,有对方,才圆满。所以让我们共同徜徉于《如果没有你》感悟爱的经典吧!
《如果没有你》读后感(十):《如果没有你》之暖暖的书评
最初吸引我的其实是书的封面,深深的粉红色,瓦蓝的扉页,无意中掉落的那枚简约风的书签,在心灵深处漾起了一圈不大不小的涟漪。
细细读来,在那个慵懒的午后时分,纸张有着极好的触感,一页页翻过,在这个陶立夏编织的世界里慢慢陶醉。题材并不出众,是千篇一律的言情小说风,内容也太过不真实,美好得让人深深懂得这只是虚构的,绝非我们的生活。
但还是义无反顾地读了下去,直到手边的咖啡凉了,直到日影偏西。
我所欣赏的,是她的文采。即使是索然无味的素材,她也能写出不一样的味道。她笔尖流泻的文字细腻到纯粹,她能捕捉住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画面,然后将这个镜头慢慢地放大,让所有节奏都慢下来。或许这就是她的独特,将平常的事情写出色彩。
影年,尹年,这两个读音近乎一样的名字,有着不一样的缘分。
第二次读时,拿着摘抄本,将喜欢的暖心句子记录下来,衔在心里。
感觉挺好,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