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读后感摘抄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是一本由袁腾飞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2015-6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精选点评:
●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在世界上绝对是仅次于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位居第二的优秀政治制度。袁老师的书一如既往的好看,原来独立战争也是“拖”赢的
●一般,就是讲故事,不太知道美国历史的人估计会看的稀里糊涂。同类书更推荐杨白劳的系列,脉络清晰
●美国联邦制,你了解多少?美国为什么与众不同?
●因为之前其实没有认真看过美国历史,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还好,算是勾勒了一个基本的美国历史框架。但感觉如果对这段历史已经了解了的读者,再读起来就会觉得并不是很有趣吧。
●历史知识普及,文笔非常一般,很多不通顺的地方,读读粗略了解下美国历史还可以。
●对于希望纵览一遍美国发展史的人是不错的选择
●实在一般
●第一次拜读袁老师的历史书籍,语言通俗易懂,叙事幽默风趣,感觉用说野史轶闻的方式在讲严肃认真的真实事件,可读性太强。从发现美洲大陆,欧洲列强殖民,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第二次工业化革命电气时代的到来,再到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一个乡巴佬一举成为世界霸主,开始了全球扩张的进程。
●丰富的史料积累和反复的理解,才能把历史以幽默诙谐的风格讲述出来吧。作者讲了很多历史背后的故事,对战争史描述的篇幅尤其之多,但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叙述较少,这对一些对战争不太感冒的读者来讲,读起来略显枯燥。读书的过程中,做了很多关于时间节点和一些重要事件的笔记,记忆最深刻的是美国人对教育和创新发明的重视程度,美国是第一个把专利权写进宪法的国家,保障公民的发明权神圣不可侵犯,在1790年就颁布了第一部《专利法》,推动美国科学技术的进步,1636年哈佛学院注册成立,以后不断普及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教育的良好土壤不断催生创新家和发明家,这应该也是美国能作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心的重要原因。
●瞎编编的有趣也就算了 翻了独立那一章 真是要多无聊有多无聊 材料跟看法(都不好意思拿考据义理来说事)简单任意粗暴 一点基本的尊重都看不到 完全拿中国独家的成王败寇理论去套 充分说明了你国通俗史界的无知与自负 这样的人写的书占了半排书架 还不如抄起边上的最新版爵迹一读 说来至少能贴近主流文发:)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读后感(一):事实是
书里讲罗斯福是清华大学建校的外援(罗斯福要求国会授权减免和取消庚子赔款中超出实际损失部分,将多余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美费用),却没有提罗斯福家族曾经在鸦片贸易中的发家史。
书里讲“爱迪生电灯亮瞎眼”,却没有提其实当时大部分灯光来自仔细摆放在适当位置上的油灯。
不同的书结合起来看,对“史实”会看得更全面些。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读后感(二):读《袁腾飞讲美国史》
全书通俗易懂,如作者在前言所说,书中旨在通过人物来勾画历史,因此,大部分内容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故事,可读性强。
该书的不足也恰恰与此有关,感觉连贯性不强,有些部分历史情节跳跃。显然,作者很擅长也很感兴趣战争的部分,所以涉及战争的内容讲得都比较有趣,细节颇多,但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上的描述篇幅相对少很多,过于泛泛而谈,缺乏深入描写,更没有深刻的见解。我认为,这是本书的主要不足。所以,如果是对这些方面感兴趣,则需要选其他书籍。
总体而言,如果想利用闲散时间粗略了解美国史,或者对于战争比较感兴趣,此书是不错选择。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读后感(三):通俗易懂的美国史
看了袁的美国史,才对美国历史有了兴趣。毕竟仅仅是一本通俗读物,所以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是走马观花的把美国历史捋了一下,但是结束的太早,似乎是罗斯福执政就结束了,也许作者写了,但是出版社觉得之后的历史不宜出版?总之,感觉有点遗憾!
毕竟袁仅仅是一个高中历史老师,不是史学大家,所以如果他能让人有兴趣再深入的了解美国史,那他的作用就已经达到了。不必苛求!
也有人说袁的历史是地摊文学,那么历史教科书上的历史又有多少是真实的?所以,看一本书仅仅是一家之言,如果想了解更多,还是需要看更多的书。总有见解重合的,证据重合的,那么相互印证的是真相的可能就更大一些,没有被相互印证的姑且听之吧。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读后感(四):美国历史长河中的鹅卵石
就喜欢这种絮絮叨叨,娓娓道来的写作风格。这样读历史轻松多了。 美国也有游街示众。独立战争前夕,被压迫的愤怒的殖民地民众把英国驻美办公室人员用柏油刷身体,还粘上羽毛,拖到大街上游街示众,多有创意的举动,想想就解气! 独立战争时期美国真的是靠小米加步枪外加游击战的战斗状态,逃犯,流民组成的士兵缺衣少粮,素质堪忧,经常有逃兵离开军营。而他们的对手是强大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这独立战争打的可是惊心动魄,绝处逢生。 林肯当总统的时候,在加州有一个落魄商人自封美国皇帝诺顿一世,到处招摇过市,接受民众的朝(chao)拜(feng)。各路记者蜂拥而至抢头条。这哥们一度被人当成神经病,当他终于去世时,人们就少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了。当然,诺顿一世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他煞有介事的建议组建“联合国”解决国际争端,建议建设“金门大桥”,排华事件中给暴徒下跪力挺华人,所以当他去世时有3万人参加他的葬礼,足以证明这位美国皇帝的巨大影响力。
《世界历史很有趣:袁腾飞讲美国史》读后感(五):美国史
1783年英美《巴黎和约》签订之后,美利坚合众国正式独立,随即向西部地区扩张;1791年,佛蒙特州成为美国第十四个州。美国国旗上的红白条始终保持13道,以纪念最初的北美革命13州。星的数量随着新洲的增多而增加,其中每次更换新国旗的日期都在7月4日这天,即美国国庆日。 拿破仑为了集中力量打击英国,将路易斯安那地区卖给美国。 汉密尔顿最伟大的成就是制定了美国的金融战略。美国宣告成立后,各州为争夺永久首都的地址吵得不可开交。论经济实力,纽约最强;论政治势力,弗吉尼亚占优。如果汉密尔顿愿意说服纽约州支持弗吉尼亚州成为合众国永久首都所在地,杰斐逊和麦迪逊就承诺支持国会通过汉密尔顿的国债法案。汉密尔顿给美国金融设计的五大支柱,仍完美的支撑着美国金融体系的参天大树,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美元霸权体系。 俾斯麦有一句名言:“上帝特别眷顾傻瓜,醉汉和美国。”1812年,英美战争爆发,并称“”第二次独立战争”,导火索“”切萨皮克”号事件,英国海军规模很大,虽然有世代服役的军官,但是没有人有兴趣当一名普通水兵,所以英国海军经常抓外国人服役。以前被抓的美国船只都只是民船,而“切萨皮克”号是一艘军舰。美国之所以要向英国宣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夺取加拿大地区。1814年8月英军进入华盛顿,开始纵火焚烧美国总统府,国会大厦,国会图书馆,战争结束后,为了掩饰火烧的痕迹,工人在外墙刷了一层白色的灰浆,从此有了“白宫”这一称号。在此期间英军挟持了一名叫做弗朗西斯 斯科特 基的美国律师,创作出了《星条旗永不落》,1913年被确立为美国国歌。 1846~1848年的美墨战争,美国获得了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科罗拉多,德克萨斯,新墨西哥和亚利桑那。墨西哥丧失了55%的国土。格兰特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想不会有比美国侵略墨西哥更卑劣的战争了。 1867年美国花了720万美元,从俄国政府手中买下阿拉斯加。俄国由于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败给了英法,为了报复英国,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采取了跟英国完全对立的立场。 1900年夏威夷群岛成为美国一个辖区,二战结束后,成为最新的一个州。 南北战争 “梅森-迪克逊线”。北方的工商业和南方的种植园。成为北方自由州与南方蓄奴州的分解。南方是世界棉花的主要产地,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因此黑奴成为南方经济的主要支柱。 建国之后南方一直主导美国政治,包括华盛顿,杰斐逊都是南方弗吉尼亚大种植园主。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共和党掌握了美国国会,南方彻底失去了联邦的权利。 1861年,2月南方七州宣布成立美利坚邦联,定都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戴维斯被选为邦联总统,确立了永久奴隶制。 1861年,3月林肯正式就职;4月,弗吉尼亚等四个州倒向南方,南方政府把首都签到了弗吉尼亚的州府里是满。同时,罗伯特·李将军(曾任西点军校校长)投奔南方。北方在内战初期节节失利,1862年9月,林肯签署了《解放宣言》此举不仅为北方在国际上赢得了好评,同时也改变了战争的性质,北方由侵略者变成了解放者。 1863年7月,葛底斯堡战役,李将军引咎辞职,战争转折点。随即林肯为了尽快结束内战,任命格兰特将军为联邦军总司令。格兰特指挥维科斯堡大捷,取得了北部联邦的第一次重大胜利。1865年4月,林肯在福特剧院被刺。 1868年格兰特当选为美国第18任总统,他的头像被印在50美元上。187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民权法》,试图进一步保障黑人的权利。 南北战争前80%靠进口,南北战争后,德国人击败法国,与英国在全球展开竞争;俄罗斯刚刚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力图脱亚入欧;中国洋务运动。 1894年美国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首位。此时美国正准备海外扩张,却发现整个世界已经被老牌殖民大国分完了。西班牙只剩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三块殖民地。1898年8月美国占领菲律宾,古巴是美西战争的主战场。同年12月,西班牙承认古巴独立。 美国著名的拉什莫尔山国家公园摩崖石刻有四位总统的巨大头像:华盛顿,杰斐逊,林肯,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于1881年出版处女作《1812年战争中的海战》,这本书成为美国海军学院必修教材。在当上海军部副部长是,致力于海军现代化,大力推进美国海军造舰能力。美西战争中,以志愿兵中校团长的身份赴古巴参战,2001年国会授予他荣誉勋章。 1901年,麦金来总统被刺,罗斯福登上总统宝座,当时只有43岁。他的改革理念是调整财产与公共福利的关系。 1906年,罗斯福成功调解日俄战争,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1904年开工巴拿马运河,1914年完工,将纽约与旧金山之间的水路航程缩短了1.4万公里。1907年,罗斯福要求国会减免和取消中国庚子赔款中超出美国实际损失的部分,将多余部分用于资助中国的教育和学生留美费用。1908年,美国向中国退回了半数的庚子赔款,其中一部分用于开办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也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成立后,将一座体育馆命名为“罗斯福纪念体育馆”。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世界国际金融中心逐渐由伦敦转为纽约。世界进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各种大规模生产技术的采用,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产率已经提高了40%以上。这样大规模生产产品,必然要求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相应地提高。购买能力要想提高,消费者得有钱,说白了就是要增加工资,但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增加。购买能力跟不上商品的产量,这就是后来发生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原因。 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物价是不能降得,于是销量下降。销售量一降,就只好解雇工人来降低商品的成本。这个工业部门的工人失业了,哪儿有钱去买别的工业部门的产品呢?随着各种产品的销售额越来越少,被解雇的工人越来越多,购买能力全面萎缩。 工人一穷,农民也穷了,农民一穷回过头来油价生了工人的穷,谁也没有钱买对方的东西。 1929年,美国国内造成普遍的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纽约市是纽约州剥削工人最厉害的地方,《时代》周刊评论说:“无法无天的雇主,已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 后边感觉写的好潦草。。。。。。。。。。。。。。。。。。。。。。。。。。。。。。。。。。。。。。。。
美国一共6个时区
《独立宣言》签署于费城(临时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