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100字

2021-05-15 01:0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100字

  《给40岁的崭新开始》是一本由松浦弥太郎著作,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一):日式生活

  

最近朋友圈松浦弥太郎的书很火 我也拿了一本看看 确实很日系 是我向往、追寻的生活 ✨“全局”观:总结前四十年,计划后三十年 这应该跟日本的老龄化社会有关 不过我们也将步入老龄化 是我们学习の模板 ✨生活中永远充斥着极简 ✨必须拥有成长型心态和终身学习の目标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二):《给40岁的崭新开始》里的人生美学

  摘了一些我很喜欢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都是凡人,同样怯懦、笨拙,很难活出称心如意的人生。绝对不能因此感到沮丧或责怪过去的自己。”

  “你将惊讶的发现,当年没有心思接受或认同的事,如今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而这正是你没有对自己说谎所获得的最佳回报。”

  “我们总睡向外伸长了手,试图追求,但那我发现其实就像童话《青鸟》所述,很多时候重要的宝物一直就握在我们手上。”

  “说得极端一点,其实每个人身边都应该有这样的东西,让你觉得“我生活里只要有它,就很开心了。””

  “他从不考虑利害得失,只是一味付出,反而得到数十倍的回馈。因为金钱或运气都是具备这种循环性质的东西。”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三):70岁不是变老,而是如陈年红酒般醇厚

  40岁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你有想过自己40岁的样子吗?工作了快差不多20年的时间,一直为了工作和家人操劳,终于房贷也还了大部分,再看看身边些许有了大人模样的孩子,啊,要开始步入老年了。是的,很多机体的衰老都是在40岁之后开始显现的,所以想象中的40岁,简直就是另一段艰难人生的开始。

  而我们的作者,这位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在41岁时却成为了日本殿堂级杂志《生活手贴》的总编辑!这个男人就是日本著名的个性书店cow books的创办人松浦弥太郎,cow books所倡导的就是 everything for the freedom。自由了40年的松浦先生去做了这本已经经营60多年的老牌杂志的总编辑,竟然就业了。而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给《生活手贴》带去新的活力,一改老牌杂志的腐旧气味。

  在41岁的时候开启完全另一帆旅程,把70岁当作另一个人生巅峰,即使70岁也不是衰老,而是闪耀着光芒的年纪。松浦先生对生活的热爱,无不体现在他的思考,他的字里行间里。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四):崭新的开始

  这本书充满了作者的人生智慧和不断进取的积极态度。文章短小朴实,语言简洁明快。读来很容易被吸引,然后由此生出感叹,人生是应该好好珍惜和规划啊!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所以,很多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觉得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了,已经青春不再了。而四十岁,已经到了不惑的年纪。什么是不惑?就是已经不再有困惑,该明白都明白了。这是什么意思,换句话说,就是已经止步不前了,在自己创造的小小舒适圈里坐井观天了。如此一来,四十岁的人已然一股暮气。不少男人挺着啤酒肚,很多女人已经默认自己是豆腐渣的年纪了,所有的花枝招展都和自己无缘了。过早的自我放弃,很像我之前看过的一句描述这类人群的一句话,四十岁死,八十岁埋。

  想想怎么能这样对待自己仅此一次的人生呢!记得很早的时候就看过一篇有关无龄感的文章。里面讲到了美国的老太太无视年龄,仍然积极地生活。反而国内的一些中年人过早的步入老年人心态让作者非常不习惯。文章中表现的主题跟本书很接近。当然这本书说得更具体。比如做规划,比如说把人生巅峰设定在70岁。虽然有点鸡汤,但的确挺有营养。

  人生仅此一回,不要虚度。不要太早就放弃自己。只有积极生活才能时刻让自己充实有意义。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五):四十岁之前

  保持初学者的期待和好奇,时常对生活存在热情。这种状态的确不错。

  松浦先生应该五十岁左右,或许之前过了初学者的阶段,出现对熟悉工作的懈怠,“总是一副不疾不徐、稳如泰山的老鸟态度”,才会得出记下所学过的,再忘却后重新开始的感悟。步入社会工作一年多,我也发现自己存在了这种态度。直接影响我对自己工作失去热情,觉得无需用心,也没有继续深入学习的动力。明明身体是二十多岁的,心情态度却感觉不出活力。时常保持初学者的热情,多么简单的道理,多么难坚持的事。

  才刚开始工作不到两年,却总觉得好多事都为时已晚,这辈子就只能如此,大脑已经描绘出做不到的场景。这种想法可能就是自己一直没有在某个领域做出成绩的羁绊吧。想起十几岁的时候,也常常有这种念头,放弃了好多想学的东西。现在回望,十几岁是多么年轻,多么美好,那时保持热情,好好坚持到现在,可能自己喜欢的兴趣已经达到某个不错的层次了。太多时候,我们都是对自己的悲观想法太自信,而对生活太悲观。简简单单的,想得太多而做的太少。看着《“做得到的事”与“还做不到的事”》这个标题,才发现自己多不自信,每次都考虑到“还做不到的事”,没想到“做得到的事”是什么。

  以上都是自己用“弱者”心态,从十几岁走到二十多岁。

  读了松浦先生的几本书,里面很多关于生活的小哲学对我帮助很大,有些或许每个人都通晓,但却没法实际应用,只是看到的时候也会觉得“啊~,我也是这样想的”。怕自己一直忽略,便努力应用到实际中,开始积累自己的一百个基本,思考不去做某件事的后果,虽然还不够彻底,但感觉自己在慢慢改变。最近也思考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再考虑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事,便去做,那本来就是很私人的,为自己开心而做的。

  一切都为时不晚。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六):《给40岁的崭新自己》读后

  四星

  1、做出个人年表,能带给自己极大的安全感。

  2、若你觉察内心里有个上了锁的抽屉,请你把40岁时做挑战大扫除的时机。

  3、人是怯懦的动物,对于不想面对的事,通常有2种做法:直接扔进内心的抽屉遗忘,对自己说谎。……你将发现一度被遗忘的过往当中,其实夹杂了许多的宝物。

  4、只要持续活跃在第一线,就永远有责任在肩上。

  5、要的东西VS不要的东西,自己就一双手,能抓住多少东西呢?

  要扔东西需要勇气和时机……最初只要在纸上做分类即可。

  把握一个大原则,减轻行囊再上路。

  6、做得到的事VS做不到的事

  7、每个人身边都应该有这样:我生活里只要有它,就很开心了。

  8、减少身外之物,找出真正爱用品。

  9、服装仪容、健康管理

  10、无法改变高度,努力培养气度。拥有质感与智慧。以坦诚的态度面对所有事物;做好一定程度的事前准备。

  11、give and give——大人的丰饶

  12、付出人生,施比受更有福。

  13、和家人共进晚餐。

  14、thinkglobal, act local。

  15、be a goodneighbor要做……VS不要做……

  17、玩乐亦是投资,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就是值得投资的玩乐。把钱花在感动上。

  18、“免费是最昂贵的东西”

  写的很实在,一些方法也很实用,渗透着日本文化肌理,甚至一些细节描绘比如作者畅想“人生终点”时握着他人之手这个画面,,很让人感动。。但可能是日本这类书体使然,近200页挤压一下干货寥寥,一篇微信文足矣……稍作梳理会是一篇很得体的《40岁后轻装奔精彩》,当然,就少了书本娓娓道来的舒服——如同漫步在奈良斑鸠町,很日本,很日本。

  2019.12.6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七):何时开始都不晚

  本周看书的重点是《金融的逻辑》1 ,但生性爱懒,想在看完《金融的逻辑》2时一起写个书评,能在知识上做到一个连续的承接,当然也能让自己少动一次笔。所以选择这本鸡汤文。我从不轻视鸡汤文,因为鸡汤确实营养,在陷入低潮期时,是无数的鸡汤文帮我一起度过。睡前定期看些鸡汤文,随时给自己补充心灵营养,这不失为让自己时刻保持激情的一种绝佳方式,最起码很适合我。

  虽说离40岁尚有一大段距离,看起来过于遥远,但这本《献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说是献给40岁的人群,不如说是为进入社会已久且已产生中年心理的人群准备更为合适。社会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一个个青葱华茂的青年逐渐地变成迟钝麻木的行尸,忘记奋斗忘记梦想,只是麻木的活着,得过且过的度过每一天,最期待的事情无非来自于每月的发工资。虽然我一直在对抗这种中年思想,但架不住周围人的情绪传播,当事业在短时间内看不到出路时、当生活的重心已从自身转到几个月的儿子时,我也开始渐渐的松懈下来,庆幸在这个时候我遇到了这本书,当然也是这本书促使我加入了这个读书小组,不管生活工作有多么繁忙,都要给自己一点奋斗的目标,不断进步的动力。松浦先生在书中列出六大部分我们现阶段做得到的事,像是‧今天也当自己是一年级新生,以初次接触时的心情面对熟悉的事物,重拾当初的光辉、儿时的梦想。书的内容略显空洞,大多数论点也是无数其他鸡汤文抄过又抄,圣母情节重且缺乏新意,但我为什么不以一句差评总结,反而想写一篇书评,就是因为这本书又一次清楚明白的告诉我,优秀的人到底是怎样在思考怎样在生活,以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周边的事物,以感激的心态来对待拥有的一切,以付出的想法善待后辈晚生,以成熟的思想规划未来,以绝对的执行力来度过每一天。这可能就是他人之所有成功而我们之所以平凡的原因吧。生活会怎样,不是源于我们的想法,应更多源于我们是否有执行心中想法的能力和耐力。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八):过去并非一无所有,未来并非无事可做

  过去并非一无所有

  制作20-40岁的年表,每年发生的事,遇到的人。客观的自我审视过去,不要对自己撒谎。不然只是自以为是聪明得避谈痛处,让自己忙碌地一路走来罢了。重拾感恩的心情和遗忘的自己。

  之后,认真的分清:要的东西/不要的东西。了解对自己而言什么是真正有价值(感到幸福)的东西,当你分辨出东西的正面价值或负面价值,就会知道自己真正珍视的幸福是什么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有质感与智慧,以坦率的态度面对所有事物,宛如孩童般有颗透明的心,纯粹地感动,纯粹地感到诧异,感到开心。”

  还有列“谢谢”/“对不起”清单。比如改不掉的坏习惯,比如自己身体状况的对不起清单。承认错在自己很重要。“重要的事物”“爱用物”也是必列清单之一

  未来并非无事可做

  1、首先一定必须杜绝的3个想法:我不做这件事;抱歉,我不知道;人生就这样啊,我很满足了

  2、健康管理很重要,牙齿护理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3、定出自己的“格式”。问自己三个问题:如何才能学到优质的事物;要精进已学得的优质事物,自己必须做什么?要保持身心健康,自己必须做什么?仔细思考后,将答案纳入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生活日程中。

  4、学习。“今天过得很开心,明天也很令人期待。如果每一天都能过得如此充实,无论到几多岁,都会持续成长。”晨跑,学外语,定期上美发店、看牙医,偶尔看电影、读书,此外还有工作,然后每天晚上家庭晚餐。为了健康着想,力行早睡早起。无论是在工作、兴趣或人际关系各个方面,要是不去打开探向外头世界的那扇窗,不但什么都不会改变,日子也只有无趣两字可言。

  5、信息。所信赖信息的来源,3个:通过亲身经验取得的信息;最理想的信息员当然最好是来自认识的人,如果身边没有这样的友人,不妨从名人达人中列出自己信赖的信息源。张开天线用心感受。最重要的是:我想知道什么。

  6、花钱。把钱花在感动上,就算再怎么昂贵,也绝对不是奢侈浪费。准备好养老年金。

  7、绝对不要成为“弱者”(放弃比赛的可怜虫)

  8、写下最后的交代。包括钱财在内的所有物清单,如何安排。是否接受维持生命的治疗。给至亲写一封信。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九):40岁起,做一壶醇香的陈酒

  每回看松浦先生写的书,所用的语气都像是你正在和身边尊敬的长辈对话一样,当天就想读完,不看觉得可惜,看了或多或少都会收获点感慨和思考方向,“坦率”的字眼在本书中也反复强调,几乎成了关键的存在。

  按个人理解简单理了一下本书的思路:

  松浦先生名言篇:

  1、接下来的人生,我要开开心心地活下去,并且轻装上路!

  2、坦承面对自己、对人要坦率

  3、有坦当

  4、蜕皮后才有成长

  5、主动推开世界的门

  6、大方接受才是给对方最大的敬意

  7、不怕和优秀的人做朋友

  8、40岁后“施”大过于“受”

  9、透过观察父母现阶段的生活来思考自己将来的生活模式

  10、不要轻言放弃

  实践篇:

  1、“所有物清单(包含能力和正负)”、“对不起与谢谢清单”、“重要与不重要清单”

  2、人生终点“最后的交代”内容

  3、个人历史年表和未来年表(前20年、后30年大事记)

  40岁后的健康篇:

  1、注意牙齿保护

  2、熬夜加倍伤身

  3、接受行动速度有所下降的事实

  4、重视体检

  礼仪篇:

  1、吃完饭不要在餐厅内聊天停留太久,造成对店家的困扰

  书籍篇:

  1、 威廉·麦克尼尔 《世界史》

  争议点:

  64 对于随机暴力伤害事件跟自己有问题没有直接的联系,书里所指的应该把这个情况排除掉了吧?

  《给40岁的崭新开始》读后感(十):人生四十

  儒家讲“四十不惑”,四十岁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一年开始,想明白了想做的事,也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事。

  果真如此吗?

  三十岁到四十岁并不是像白天黑夜那样分明清晰,在三十九岁困惑的事,到了四十岁那一年可能依然想不明白。人生的成长与历练,需要慢慢浸入。

  但四十岁终归是与众不同了,自此迈上了四字头的年龄,是一个新的年龄纪元的开始。四十岁不同与三十岁,三十岁正值人生最美丽的时刻,没有了二十岁的青涩,多了份成熟与稳重。但四十岁,预示着生命开始由顶峰向下滑去,不管心理还是身体,都在暗示力不从心,没有了二十岁的意气风发,也没有了三十岁的笃定成熟。似乎认同人生自此可以停滞不前,可以安于现状,可以频繁向后看。

  但松浦弥太郎先生却不这样认为。

  他认为四十岁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如同人的另一次新生。这样的提法让人耳目一新,四十岁难道不是为了划向另终点,而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生命篇章吗?

  在松浦弥太郎的笔下四十岁是如此美好。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可以从头开始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原以为四十岁的人生还有什么希望可言呢?人生的路走去大半,松浦说四十岁到七十岁,仍有许多事情可以做,仍有时间可以努力,仍可以让人生焕发光彩。

  在四十岁重新开始之前,应适时地总结一下自己的二十岁到四十岁。他建议,做一个张表格,画二十条横线,一条横线代表一个年纪。然后认真地回顾一下,二十岁那年做了什么,比如考上了大学,二十一岁那年又怎样,慢慢回顾并记录下来,你会发现生命的意义。我也想准备这样一张表格,看看自己的人生画了什么样的图案。

  四十岁虽是人生的另一个开始,但毕竟不同于二十岁,如何在四十岁这年轻装上阵,活出另一个自己,松浦先生给了三个建议:一是服装仪容,只买真正喜欢的有品质的服饰物品,一件喜欢的物品能让自己充满自信与活力,同时要注重仪容装扮,细心打理自己;第二条建议是健康管理,四十岁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不能再无节制地透支健康,等到醒悟时恐怕为止已晚,所以这时就要开始持续的身体锻炼,这是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把四十岁的这次开始变得有力有质量;最后他建议管理好牙齿,如果去年看到这段文字,我还不以为然,牙齿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今年开始,母亲的牙齿屡出状况,有一段时间咬不动食物,吃饭都成了问题,这才体会出牙齿的重要性,如果牙齿不好,生活质量都无法保证。这三条建议,看似简单,认真地持续地做却有些难度,但做了总比不做要好得多,四十岁这年可能看不到差别,到了五十岁、六十岁,什么样的人生有质量会一目了然吧。

  四十岁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以为到了四十岁什么事情都经历过了,什么人都阅过了,大有天下尽在眼底的不屑之感,或者认为四十岁做什么都来不及了,安于现状就好,对于新事物新观点新知识避而不见,让生命的宽度在四十岁不再拓展。这些想法,让生命在四十岁这年开始失去光彩。作者现在年长于四十岁,仍学习了三门外语,这对许多人来说显得不可思议。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