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牛棚杂忆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牛棚杂忆读后感锦集

2022-03-11 15:14: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牛棚杂忆读后感锦集

  《牛棚杂忆》是一本由[中]季羡林著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棚杂忆》精选点评:

  ●保存记忆

  ●真是非常诚实的作品,直接反映出季先生是非常诚实的人。不是那么的乐观但是达观,有信仰但不盲信,不仇恨但也不忘记,不纠结于过去但更懂得反思。高度爱国、高度自律、高度勤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底线又被刷新了。人居然可以坏到这种地步!!说真的,如果我这么被整,肯定自杀了。这种环境下,想不变坏只有自杀。

  ●很不幸的是第一次读季羡林老先生的书便是关于这段沉痛历史的。幸运的是这本书几乎是一下子便让我喜欢上这位老先生,那些吃人的事他就能这样幽默轻松的道出,越是“故作轻松”越是让人看了难受。

  ●合上书眼泪就下来了,总觉得他们那一代人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样子啊。

  ●这本书是用血和泪换来的,一点没差,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所谓牛棚,就是文革期间的劳改大院。季羡林先生在文革十年浩劫中遭遇各种非人待遇,被人向脸上吐口水、被众人拿石块砸、被包着自行车链条的皮鞭打,也曾差点自杀,最终度过了那段黑暗的时光。字里行间调侃中透露着讽刺,甚至会情不自已责问叹息。其实这也是文革的冰山一角,总要说出事实真相才能让后人得以借鉴。最后看到他自传中附有晚年的生活,感慨这个世界给了他那么多磨难,却依旧能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平静态度,现在也鲜有人可以这般了吧。

  ●201704.余思或反思,是诚恳的。

  ●和王小波的经历对映着读,果然是赤裸裸的"折磨史"。从上而下,从老而壮,十年的精神文明硬生生被掐灭了。真如季老所言,倘若有施暴者留其回忆,那也是空前的研究案例,施暴者们当时是怎么个心理状态呢?

  ●1940国人是最复杂的,当自己做错事时,他们归因于社会环境,仿佛本身并没有一点过错,只是洪流中被裹挟的石子。然有时,不需别人言说,只要发现旁人一个眼神不对,他便开始怀疑自己有哪处出了问题。总之,独身的人不算得人,存在于社会中,存在旁人评判中的才是真实的自己。于是革命,高位一人振臂一呼,遍有万人响应,无论对错。做错事的人,只说时代如此,也摆出受害者姿态,就可心安理得。儒家言君子慎独,相对的,君子慎众,又何尝不对?

  ●去年四月。

  《牛棚杂忆》读后感(一):评《牛棚杂忆》

  窥见了“文革”时期的一个角落的一个缩影,让人情不自禁地发出无数疑问和感叹,作为历史的回顾者,难免自我代入,感到心酸、愤怒、痛苦、遗恨…… 也许更应该从人性的角度回看,正式了人心中不堪的一面,才更能体会所谓“真善美”的可贵,也学着向善,学着同理心,学着包容、尊重不同的声音。

  作者实在是太可爱了,阅读他的文字,仿佛能感受到这个人就在身边,亲切诚挚地诉说,让人信赖也让人仰慕。

  《牛棚杂忆》读后感(二):如果我还有哀伤

  

这是唯一一本让我读来想哭的书。季老在牛棚里度过的日子,读来令人心酸难受,愤怒忧伤。我的眉头始终紧锁,在那样一段灰暗的时期,是什么样的信念可以使人一夜之间六亲不认,是非不分,颠倒黑白?年过半百的老人,回忆起往事,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喜怒哀乐,心理活动的真实描述精彩至极,仿佛坐在你身边对你讲述那一段暗淡无光的往事。他用自己的本心忍耐并接纳,一再换位思考不同立场之下的人的行为方式,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老人家啊!我自问真心做不到,还是格局太小。今有幸读到,对人性的善恶又多了几分思考。感谢。

  《牛棚杂忆》读后感(三):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看得我是咬牙切齿,wdnmd不敢相信居然还有人拿季羡林骂聂元梓破鞋来给聂元梓洗白。相比那些无辜被批斗的人,批斗会上受到的侮辱,“破鞋”这个词简直是全世界最文明的词!看了这段历史才发现有些中国人,为了从折磨别人中得到快感,对待同胞简直比日本侵略中国时还要凶残。

  “了解中国古代的哲人强调人禽之辨。他们的意见当然是,人高于禽兽。可是在这方面,我还是同意鲁迅的意见的。他说,动物在吃人或其他动物时,张嘴就吃,绝不会像人这样,先讲上一通大道理,反复解释你为什么必须被吃,而吃人者又有多少伟大的道理,必须吃人。人禽之辨,也就是禽兽与人的区别,就在这里;换句话说,禽兽比人要好,它们爽直,肚子饿了就吃人或别的动物。”

  时至今日,老舍走了,叶企孙走了,季羡林走了,唯独那位“老佛爷”(聂元梓)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中国人所信念的“报应”好像也不怎么灵验,反倒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

  《牛棚杂忆》读后感(四):《牛棚杂忆》读后小感

  ——我想每个人回想的时候,总有些事会觉得很委屈,难以释怀吧。

  在《牛棚杂忆》里,季羡林先生描写了有关文革的大量细节和亲身感受。有时读着读着令我感到头皮发麻。用浩劫二字形容这昏黑的十年我认为丝毫不为过。以前只知道有大批量的人在这一时期选择了“自绝于人民”,常让人心生惋惜之情。现在觉得,每一个能从这特殊时期走过来的受害者都足以成为人民心中可以擎天的精神支柱。

  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条评论始终萦绕心间,让我思考衡量再三。他言道“人就是这样,对别人谈论后果,对自己追溯动机”。这样的话是一针见血的,但是我认为不适合用在季老身上。如果不曾经历,就不轻易定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无论什么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以一言以蔽之,但是这中间的含量有多大,怕是言语难以表述的。

  《牛棚杂忆》带给我的是一股切切实实的精神力量、宽容的待人原则以及对语言的一点新感受。

  《牛棚杂忆》读后感(五):评《牛棚杂忆》

  人定胜天是一种非常朴素的情怀,然而物质的客观存在并不随主观意志转移,做不成的事情花费再多人力物力也不能达成。新中国初年,激于苏美航天事业的进步,我们国家也曾想过依靠人定胜天的精神力量从飞行员中培养出一批可以分庭抗礼的航天员——想一想杨利伟是之后多少年的事情吧。

  夫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一旦不能有,内归因是不能够的,所以一定要归咎于,1.外部坏分子破坏生产,2.内部坏分子不思进取。阶级斗争意识挂帅应运而生,这种思想流传到现在的版本则是,“以死刑犯组建一支足球队参加世界杯,能不能比国足成绩更好”——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慈欣写三体,我以为最好一部便是第一部,但纵览全书都在伸张一个观念——唯有人性的解放才能激发生产力的解放技术的解放。十年里,人人自危,知识分子频发李斯厕鼠仓鼠之思,这是对科技发展不容置喙的巨大破坏,堪称,让天下读书种子寒心了。

  四十三年,算而今,重到须惊,时间拖得太久了,久到伤痕都快要褪疤了。

  「我想到我的幼年。如果我留在乡下的话,我的文化水平至多也只是一个半文盲。我们家里大约只有一两亩地。我天天下地劳动。解放以后还能捞到一个贫农的地位,可以教育知识分子了。」

  摘自:《牛棚杂忆》 - 季羡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