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曾经被我们热情相待的女孩,最后又为什么被孤立了?
一年前,公司来了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子,94年的,体型微胖,头发凌乱的搭在两肩,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
看起来文文静静的,还挺招人喜欢。
但只要她打开了说话的开关,可能就如松动的水龙头,很难再关上了。
她刚来公司的时候,大家都很热情地和她打招呼,但是时间久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疏远了她。
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讨厌她吗?其实并没有。
尽管平时话有点多,但也觉得工作无聊之余,聊聊天也挺好。
只是大家不习惯她说话的时候与人的距离。
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她坐在我旁边和我说话,她说话时候的气息喷到我脸上,还感觉是温热的。
顿时,感觉浑身不适,汗毛直立,鸡皮疙瘩凸起。
这也可能就是大家最后疏远她的原因吧。
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将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成了四种:
1.亲密距离:15厘米~44厘米。如恋人、夫妻、闺蜜、知心朋友之间的距离。
2.熟人距离:46厘米~122厘米。指朋友之间的距离,比亲密距离要大一点。
3.社交距离:1.2米~3.7米。指仅仅是彼此相识的人相互之间的距离。
4.公共距离:3.7米~7.6米。不相识的人在公众场合的距离。
距离产生美,太远的距离会让彼此亲密的人断了联系,太近的距离,会让人不适。
最舒适的距离,才是人与人之间只舒服的,也是最容易赢得彼此好感的。
那个曾经被我们热情相待的女孩,最后被孤立也是情理之中的。
开始彼此都不太熟悉,也不了解,缺点和优点都不会自己显现。
都是经过与人的相处,才会逐渐暴露出来。最后大家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和她说话,也不和她一起吃饭了。
除了工作必要的交接和交流之外,别的都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