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许渊冲》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许渊冲》读后感锦集

2021-06-23 00:18: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许渊冲》读后感锦集

  《许渊冲》是一本由许渊冲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许渊冲》读后感(一):先生千古

  先生一路走好!!!!!!

  今天得知先生过世,难过非常,这本书在五月份出版,出版之前跟许老先生还见过面,聊过天,今日猛然听到噩耗,先是怀疑,跟许老先生家的人联系未得到信息,铺天盖地的新闻来了,才得知先生过世。

  这本书是我们跟老先生合作的第四本书,第五本书还没出版,老先生已然离去……

  真的非常的不愿意相信,但是,却也不得不信,愿先生一路走好!!!!

  《许渊冲》读后感(二):太乱

  #读书.6月.02.048#2021年6月6日,用微信读书花了7小时40分钟看完了《永远的西南联大》。有记事有记人,但是过于琐碎,且估计是不同的书里挑选出来放在一起,所以有些事翻来覆去讲了几遍,还有更多就是谈古诗翻译成外文的事,最终结论就是自己还是牛的。而且介绍联大同学,更多是这个当了多大的官,那个做到了什么位置,不是太喜欢。但许还是很坦诚的,比如引了原来的日记,一开始报国热情要当空军上前线,后来在大太阳天找到空军基地,发晒就这晒自己就受不了,再去打前线更老火,于是算了。写吴宓写得多,写和钱钟书的书信来往比较多,就着自己的日记和老照片,说了一下老同学,但读毕印象深刻的不多。对许的翻译一直不了解,总觉得一是理论上没什么著作拿得出手,外文翻译至中文的文字原来也没怎么听过,满耳朵都傅雷、汝龙、草婴等等,近几年似乎因为长寿又被炒热起来,我的感觉,也许不是如此。

  《许渊冲》读后感(三):白羊座的许老,真实又可爱

  如果不是这两天的新闻,如果不是从一位友人的朋友圈的恩师悼念文章知晓了先生 。翻译界的这尊大神对于我 恐怕只会是陌生人。虽然之前读过《南渡北归》 ,但是就当时的西南联大来说,可谓群星璀璨,藏龙卧虎, 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闻一多、 汪曾祺 ,杨振宁,陈寅恪,赵忠尧,林徽因,梁思成,费孝通 沈从文、钱钟书、李政道,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 等等,师生中牛耳大拿太多太多。而翻译家在这个才气横溢的群体里就显得冷清寂寥多了。

  已经 网上下单了 许老的 西南联大日记和回忆散文, 等待心焦,便又在网上电子版抢先看了,许老不愧是白羊座,率直又可爱,青春岁月里一样有着普通学生的苦恼和纠结,拖延症,恋爱烦恼,学习较真不服输。青葱岁月仿佛历历在目,让人不禁莞尔。两本书都值得看看,虽然有些许琐碎,删减,但是总体是真实的,亲切的。

  就翻译圈子来说,许老主要工作范畴是对外翻译,将中国诗歌翻译成外文传播出去,所以相对于朱生豪,草婴,傅雷这些将国外名著引进门的翻译家来说,知名度稍显弱了不少。

  放几组许老的译作 和分析。

  许渊冲先生对于李白的经典作品《静夜思》,他的译文很好体现了“意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efore my bed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hoarfrost on the ground?

  Looking up, I find the moon bright;

  Bowing,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译者将“明月光”创造性地译为a pool of light,这样能将抽象的月光具象化,画面感更强。同时他将“思故乡”翻译为drowned in homesickness,即“沉浸在乡愁之中”,这两处翻译的共通之处在于“水”这一意象的运用。译者将明月光和乡愁都比作“水”,两者形成呼应,更能精确传达出原诗中强烈的思乡情感。

  对于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许先生给出了这样的译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At sunset hillside village still seemsfar;

  Coldanddesertedthe thatched cottagesare.

  At wicket gate a dog is heard tobark;

  With wind and snow I come when night isdark.

  诗歌里面far/are, bark/dark都压了尾韵,它们不仅表意准确,读起来还朗朗上口,很好地体现了唐诗的韵律美。同时,英译诗中四句都使用了倒装结构,这与原诗的形式一致,体现了“形美”。英译诗中cold, deserted这两个词也都准确写出了天寒地冻以及茅草屋清贫简陋的特点,具有“意美”。

  又比如这首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I come to the old templeat first light;

  Onlytreetopsare steeped in sunbeams bright.

  Awinding footpathleads todeep retreat;

  The abbot's cell is hid' mid flowers sweet.

  In mountain's aura flying birds feel pleasure;

  In shaded pool a carefree mind finds leisure.

  All worldly noises are quieted here;

  I only hear temple bells ringing clear.

  译者将“清晨”翻译为at first light而不是常见的morning/dawn,这是因为前者更具画面感(清晨的第一束光),同时也与后面的“初日”相对应。“高林”翻译为treetops,这是因为清晨阳光只能照到树梢,这样翻译更为准确。“曲径”翻译为winding footpath也非常准确,因为山中寺庙里面一般都是狭窄小路,用footpath来指代很准确。英文中retreat可以用来指幽静的隐居之处,这里用deep retreat来指代处于幽静之处的禅房很恰当。此外,全诗每一句的最后一个词也都押韵,很好体现了古诗的韵律美。

  《许渊冲》读后感(四):百岁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去世 “永远的西南联大”戛然而止

  2021年6月17日早,有媒体报道百岁老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在家中逝世。

  来源:澎湃新闻

  作为曾出版过许渊冲几部作品的出版方,时代君在得到这个消息时无比震惊,因为就在几天前我们还在和老先生约去先生家里采访事宜。

  而前段时间老先生配合我们做的京东《书生说》的视频采访,还曾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浪。老先生耿直得说“《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谁爱看谁看,这是写给我自己的。”并且吐槽俄文实在太难了。当时的采访情景仿佛还在眼前,那天老先生的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许渊冲接受《书生说》采访

  从《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这本回忆录中,追寻许渊冲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生历程。如其所言,“文学创作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文学翻译是为全世界创造美。”风雨百年,许渊冲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真善美。

  孙婷婷 绘

  青年时期的许渊冲

  为有源头活水来

  许渊冲1921年4月生于江西南昌。他毕生致力于中西文化互译工作,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一百余部。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是公认的翻译大家。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被国际译联授予国际翻译界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回忆往事,许渊冲觉得,自己能取得这些翻译成就,源头活水,“是父亲爱好整洁的生活方式”,“他教我从小就要将文房四宝放在最方便取用的地方。后来我写字的时候,把文房四宝扩大到文学,也就是最好的表达方式,最方便取用的地方也可以概括为最好的位置。这样日积月累,哪怕一天只碰到一个得意之笔,一年就有三百,十年就有三千。”

  父亲培养了许渊冲对秩序的爱好,是“礼”的教育,因为“礼”就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而“乐”是模仿自然界内在的和谐,母亲生前爱好图画,给许渊冲的是对“美”的爱好,“乐”的教育。

  许渊冲在书中写道:“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母亲却是一百年前江西省立女子职业学校的学生。母亲去世的时候,我还不到四周岁,只记得她留下的遗物中,有两本图画、一本作文。

  图画中的花木鸟兽对我的吸引力不大,却引起了我对美的爱好。作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项羽与拿坡仑》(拿坡仑,现多译作拿破仑),后来我十岁时读《秦汉演义》,读到少年英雄项羽大破秦兵的故事,不禁手舞足蹈,非常崇拜。再读到垓下之战、霸王别姬,对失败的英雄充满了同情。这是不是开始培养了我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思想?” 1936年许渊冲十五岁,在江西南昌第二中学读高中一年级,“那时日军占领了我国的东北,正在进犯华北地区。为了准备抗日战争,江西全省高中一年男学生都集中在西山万寿宫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烈日下全副武装操练,夜里还要起来站岗。”

  1938年高中毕业报考大学,因为理科成绩不好,许渊冲只能报考文科,“但是一看全国大学统一招生简章却找不到清华大学,于是大失所望,不知所从。后来一问,才知道清华、北大、南开联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了,于是第一志愿报考联大外文系,第二志愿报联大师范学院英语系,第三报武大,第四报浙大,这是我一生的重要决策。”

  许渊冲顺利考上了西南联大外文系,父亲预支了三个月薪水让他去上大学,从赣江的清水走向昆明的白云,许渊冲就这样开始了独立生活,他的人生也随之改变。

  下定决心学英文

  有意思的是,虽然最后成了翻译大家,但一开始对英语却并不感兴趣。许渊冲回忆,“虽然小学四年级开始学英语,但学习方法非常可笑,我把英文二十六个字母中的最后四个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个要死,歪嘴!’这样才勉强记住了。后来学习生词,我又在‘儿子’(sons)下面注音‘孙子’,在‘女儿’(daughters)下面注上‘刀豆子’,就是用这样动植物不分、长幼无序的方法死记硬背,自然对学英文没什么兴趣。”一直到高中二年级,许渊冲突击背熟了三十篇英文,包括莎士比亚《凯撒大将》中的演说词,考试成绩居然从中等跃居全班第二。这大大加强了他学英文的信心到了高中三年级,许渊冲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英译本,“觉得人与自然融洽无间,这是我从前读郭沫若的中译本感觉不到的,尝到了学外语的甜头,我的决心就下定了。”

  许渊冲先生肖像照

  《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上了西南联大,许渊冲大开眼界,“清华、北大、南开的名教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闻一多讲《诗经》,陈梦家讲《论语》,许骏斋讲《左传》,罗庸讲唐诗,浦江清讲宋词,鲁迅的学生魏建功讲《狂人日记》,还有罗常培、唐兰等教授也都各展所长,学生大饱耳福。”

  在西南联大的老师中,吴宓先生是第一个改变许渊冲翻译观念的老师,许渊冲说,“中学时代,我因为喜欢鲁迅的讽刺杂文,认为他提出的直译理论也是正确的。读他译的《死魂灵》,虽然觉得吃力,但硬着头皮读下去,也能读出一种滋味。到了联大,听吴先生评研究生的翻译考卷,才觉得还是意译有道理。”

  另外,吴宓先生说过:“真境与实境迥异,而幻境之高者即为真境。”应用到翻译上来,许渊冲认为形似是实境,意译接近幻境,神似是意译的最高境界,接近真境,“吴先生还要我们熟读英诗,这样才能从实境通过幻境进入真境,从机械唯物主义通过浪漫主义进入理想的现实主义,这样才能译出得意忘形的妙句。”

  许渊冲回忆,吴宓先生讲课,不但自己背诵,也要求学生多背诵。“考清华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有一个必考的题目,就是默写一首你最喜欢的英文诗,我考试时曾把雪莱的《云》八十四行,一百二十二韵,从头到尾默写出来。这不但使我考入了清华研究院,更重要的是,为我后来把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不背英诗,翻译诗词是难以想象的,回忆起来,不得不归功于吴先生的教导。”

  超越前人,攀登高峰

  1941年,美国志愿空军来华对日作战,需要大批英文翻译,许渊冲所在的联大外文系三、四年级男生全部应征,参加翻译工作一年,到1942年秋才回联大。 毕业之后许渊冲到天祥中学教了五年书,此后经历了出国留学、回国工作等等,但翻译一直是他毕生的事业。外译中,他翻译过《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等,中译外,他曾把《诗经》、古诗十九首、唐诗宋词、《西厢记》等译成英文,又把唐诗宋词等译成法文。在数十年的翻译事业中,许渊冲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多达一百余部,成为公认的翻译大家。

  “文学创作是创造美的东西,而文学翻译则是为全世界创造美。”在《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最后的“尾声”中,许渊冲这样写道:“概括起来,大约可以说:五十年代教英法,八十年代译唐宋,九十年代传风骚,二十一世纪攀顶峰。这就是说,1950年以前基本上是学习继承时期,同时注意前人的弱点,准备超越。1980年以前是改造时期。1980年以后才开始了我的超越时期,外译中超越了中国翻译家,中译外则成了‘诗译英法唯一人’,译论也是一样。” *资料整合自:济南时报澎湃新闻京东《书生说》图书《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