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读书笔记
读懂历史,就会获得前人的经验,使自己变得明智理性。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一直以为这是部正史,看完我才知道,这其实是部章回小说。里面有大量史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叙述相对真实。但其中也有些情节显然是作者为完善故事连贯性和提高趣味性进行的猜测或想象。例如:第一回有个情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周宣王听信谣言,认为杜伯办事不力,将其怒杀,左儒为此自刎,后来杜伯和左儒化作厉鬼向宣王索命。这显然是作者编出来的。因此,对于这部著作,不能直接当做史料,而要参考其他历史资料加以研究。不过这本书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这本书有一个鲜明的时代特点,就是用古白话进行叙述。这跟明清时期的许多长篇小说有共同之处。白话相较于文言文更容易被人接受,更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此,诸如此类的作品才能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人才有幸品读这样优秀的著作。
该著作语言表达通俗灵活,但它的内容绝不浅显,相反,极富有哲理!《东周列国志》也如其他史书一样,以国家兴衰成败为主题,探讨国运的盛衰和人事的成败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正如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本书正是通过历史故事,让世人了解国家兴衰的原理。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就连像我这样的普通人,在不断地进行历史文学的熏陶后,也能渐渐从中学会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这也是这本书给读者带来的启迪。书中不仅有为人处世的哲理,纵横捭阖的智慧,还给人全局思维等方面的启迪。
本书从周宣王统治时代写起,写了西周的由盛转衰的过程,东周的建立,伴随着王权的旁落,诸侯的崛起,进而过渡到春秋战国时期,历经四百八十多年,终于由秦国统一全国,至此,中国由奴隶社会转入封建社会。在这战火纷飞的时代,拼的不仅仅是军事力量,更重要的是民心的向背。孟子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也是作者要向后人传达的重要经验。
书中经常是讲述完一件历史事件后再附上后人写的对该事件具有评价性的诗句,以诗作结,既深化主题,又让读者知道原来历史上还有人这样评价这件事,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思考同一历史事件,拓宽了读者的视野,引导读者思维发散,我从中受益匪浅。
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合理想象,对情节的补充可谓恰到好处,细节描写更是精彩。君侯将相,文人武臣,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被作者用生动的文字一一呈现出来,每每读完一段历史故事,都让我觉得回环曲折,跌宕曲起伏,一个个情节如放电影一般在我的脑海浮现。
读了《东周列国志》,我觉得可以学习的方面有很多。我不仅可以学习写作的情节布局,语言艺术,细节刻画,还大致解了东周的历史,领略枭雄的风采,学习古代的军事智慧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全局观,明白了“胜败乃兵家常事”,看淡功名利禄,看透生死无常。
作者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历史画卷,相较之下,我们只是渺小的尘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你我只是转瞬即逝的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