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蓝
一觉醒来,这世界上有几千个人变得非常非常不开心。用直升机把自己送上珠穆朗玛没意思了,用潜水艇把自己送入马里亚纳海沟没意思了,用驼队带自己穿越撒哈拉没意思了,包船去南北极点插旗也没意思了。因为有四个平民乘坐飞船进入太空,在距离地面500多公里的地方生活三天。最不开心的有两个人,一个满头金发,另外一个寸草不生,他们之前发射的飞船只能到距离地面100公里的地方,惊叹一声就掉头回来,相比之下就是个过家家。
昨天Space X的龙飞船载着4位平民飞向太空,进入太空轨道。在此之前,航天是专业人士从事的专业工作。平民想作为游客进入太空,只能是交钱然后加入一个航天小组,在专业航天员上天交接班的时候,跟着去蹭火箭。要不然就是去到距离地面100公里不到的亚轨道,体验几分钟的失重就立即返回。因此,Space X的这一次飞行计划注定载入史册,会在人类航天历史上专门留下一个条目:首次全部由平民组成的太空游客观光团进入太空轨道。
在科幻小说和电影里,地球周围早就已经飘浮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太空城、太空基地、太空战舰。然而在现实里,除了卫星和有限的几个空间站,什么都没有。上一次看到关于人类遨游太空的畅想,我还是个孩子,感觉距离看见太空中船来船往已经为时不远。那时候甚至连进入太空的方法都已经想好,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是建立从地面到太空飞行港的“电梯”,以此提升效率,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可惜,人类在太空展示完肌肉之后各国就把目光从太空收回地面,继续打得肝脑涂地,仿佛彻底忘记了进入太空这件事情。
所以无论马斯克这个人多么令人反感,他所做的事情却总是让人惊叹。并非因为正确或者是成功,而是他总能打开人们的想象力。把一辆特斯拉顶在火箭上送入太空,商业或者工业的意义可能要远小于宣传上的意义,但是每次想到自己脑袋上,地球轨道的什么地方,黑暗冰冷的太空里,飘着一辆汽车,而且电瓶可能还可以工作,在车厢里点着蓝色的灯播放着无声的音乐,还是会让人神驰天外。
又或者是把一枚火箭回收,拖着长长的尾焰,从天空中缓缓落回地面,稳稳当当站住,那种极度不真实的感觉,仿佛是在现实中观看倒放火箭发射视频。除去成本考虑,除去技术因素,它依然算是一种人造奇观,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包括这一次平民进入太空,马斯克都在大众化航天技术,把专业性极强的事情变成大众愿意关注,而且激发起无限兴趣的马戏团表演,引诱人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太空。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他也是在劫持大众的注意力。
依靠各国政府的投入,太空城距离人类不是近了,而是会变得更远。因为太空里并没有矿,太空事业的成本却很高,只能用发展太空技术的溢出部分可以造福民用来聊以自慰。Space X的商业民用太空旅行项目当然可以理解为一种虚荣,2.2亿美元买四张门票,在太空呆上三晚,你很难说它能够带来科学上的多少正面价值,更像是富豪的一种炫耀,让之前抵达地球四极的行为瞬间索然无味,黯淡无光。即便是想象力极为匮乏的人,也会忍不住去想象身在500公里高空,俯瞰地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种感觉应该在地球上最高的山峰,最深的海底,南北极点肯定无法获得。
但这种虚荣和炫耀本身就是一种矿藏,就像是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并非是为了探索世界,而且因为黄金和香料。崇高的精神和庸俗的逐利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分界线,驴子并不知道关于豆浆的任何事情,它只是一心追逐脑门前悬挂的萝卜,石磨因此而转动,豆浆豆腐居然也就那么成了。这世上的几千个人现在会为了一张太空门票而争抢,瓜分首批进入地球轨道看世界的光环,于是最终也就有可能把人类带入太空。太空城是有可能的,但肯定是分批入驻。
很难说人类的太空时代已经正式开启,因为此前类似的话也已经讲过多次,但环地轨道上从未超过50人,月球上的小区也依然遥遥无期。人类曾经渴望如同鸟儿一样在空中飞行,在很久之后才用前人无法想象的方式达成。人类也渴望摆脱重力的束缚,向天空深处进发,进入深蓝,靠近无光之处,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人们对太空的兴趣总是来了又去,我希望这一次能够稍微持久一些。因为千百年来,人类是一种努力超越自身的存在,这种精神肯定隐藏在某处,把世界推进一点点后又陷入沉睡,等待着一个合适的理由去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