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2104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读库2104读后感1000字

2022-04-03 03:09: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2104读后感1000字

  《读库2104》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104》读后感(一):今年读得最快的一本读库

  我读完只花了5个小时?这在我读读库的经历中独树一帜。可能是因为一整本都戳中我的偏好吧。

  1.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访谈文字化,可以了解到莫言的整个成长经历对他和他的文字造成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提到了他的代表作,他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作品,基于什么想法写出了这个作品,可以作为阅读莫言作品的参考。(当然读书有自己的想法也很重要)

  2.母亲的病:既有年轻时母亲的遭遇,又有母亲与城市的格格不入。以为是生理上的问题,实际来自于心理。我们如何看待亲人罹患抑郁症可能是一个社会课题。

  3.这一年的电影海报:不多说了,都喜欢,解读也很棒。

  4.松风水月归辋川:以王维的人生及修建辋川别业为切入点,既讲了王维的思想和诗,又讲了唐朝贵族园林建筑和安史之乱,还有王维的辋川对后世文人墨客的影响。

  5.赛博与朋克:系统解释赛博是怎么来的 朋克是怎么来的,赛博朋克的“大家庭”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文学、电影、游戏和生活。

  《读库2104》读后感(二):是谁害了我们的母亲?

  一口气看完了《母亲的病》。

  文章一开始就打动了我,因为真实,也因为真情。

  看的过程中数次流泪!为作者的母亲流泪!!也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千千万万的母亲流泪!!!

  看的过程中,过去我教书的地方,一个学生的家总是在我脑子里回放,因为我的那个学生,一个非常乖巧的小女孩,由于她的父母超生,又交不一起超生罚款,她家的房子就被计划生育工作队给拆了,她们一家人没地方住,也无处可去,就在原来的宅基地上搭了一个窝棚,一家人都挤在那个窝棚里。

  那个被当成家的窝棚在学校附近的一条乡村公路 的下面,我每次吃过晚饭都要在她们家窝棚后面的公路上散步,每次散步都能看见那个窝棚。小女孩的父亲是一个高大的汉子,有时候我看见他从窝棚里出来,都必须得弯着腰。他每次看见我,都很客气地邀请我到他家里去坐,可是我怕去了他会尴尬,因此我一次都没有去过,不知道窝棚里面是什么情景。

  小女孩上学,每学期三十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每次她的父母都请求我先垫着,说过一段时间一定给我,他们虽然困难,但很守信用,过一段时间真的给了我。一次都没有让我催问!他们知道,我是一个民办教师,给一个孩子垫学费就去了我半个月的工资,两个孩子垫学费就是一个月的工资,而我还得养活自己和家人。

  我离开学校以后,再也没有见过我那个学生,也没有见过她的父母,不知道她们一家人现在生活得怎么样了,只能祈求上帝保佑她们。

  计划生育造成了多少悲剧,我不好说,也不敢说!如此悲情的“母亲”有很多很多,我为她们哭泣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是谁害了这些母亲?

  《读库2104》读后感(三):读《读库2104》

  第一篇《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纪录片《文学的故乡》的访谈稿,对话文体不是喜欢的类型,但这个系列每每拜读都被种草这些老师的作品,然而18年看第一篇就想读的毕飞宇老师还没看…说来惭愧,除了读过迟子建老师的作品,其它五位的作品只是知道没有读过一本。中国当代文学的这一课必须补上,相信读过作品再看纪录片和文字稿感触会更深。

  P.S.莫言老师8月开公众号了,想和年轻人聊聊天,必须关注、留言走起哇~

  吹爆这个小程序,太方便啦~

  第二篇《母亲的病》真的要看哭了…或许同是湖北小地方长大的90后,对作者提到的很多事情都十分理解。关于计划生育,我从小身边同学更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随着三孩政策实施,一些规定要成为历史了。关于抑郁症,也是从陌生到逐渐知道,甚至知道很年轻的人也有,多关爱自己和身边人吧~

  第三篇《这一年的电影海报》作者心中的 20年华语片电影海报Top11。普通人看电影海报:好看/好酷/好有感觉…作者:这是电影XX版本的海报,采用了XX形式,特色XX…看完本篇涨姿势,以后也会多留心电影海报,也必须多去电影院支持票房~

  第四篇《松风水月归辋川》不会读诗的建筑老师的不是好的建筑老师,作者将王维的诗词与他的园子—辋川别业对应讲解,带领我们领略园林艺术。长折页配图也超赞,拆塑封前以为夹了宣传册。

  第五篇《赛博与朋克》科幻、朋克、赛博朋克都不是熟悉的,看完感觉了解了一丢丢。

  《读库2104》读后感(四):读库2103概览

  莫言和他的高密东北乡本文是《文学的故乡》系列作家访谈的最后一篇,也是分量最重的一篇。虽然之前从没有看过莫言老师的作品,不过看完这篇访谈之后,能够看出来莫言老师真是一位优秀的作家。整个访谈文字流畅,阅读起来没有任何吃力,或者是难以理解的地方。同时,还能够从里面读出莫言老师叙述之中,了解作家几部经典作品背后的来龙去脉,特别是作家的家乡是如何承载住这些作品的。

  真的没想到最后确诊作者母亲得的是抑郁症。

  真的没想到抑郁症除了给人带来精神方面的困扰,还会有生理上的疼痛。

  尽管近些年来整个社会对于抑郁症的重视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毕竟我们这么 大的国家,发展尚且不均衡,对于这些精神类疾病的认识自然也是千差万别。

  2020年对于电影业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年。

  作者精选出的这些海报,从艺术性上来说,自然是无可挑剔的,遗憾的是这里面的电影我一部也没有看过。

  不过其中的《掬水月在手》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这两部记录片看起来还挺有意思,准备有时间找来看看。

  辋川是唐朝诗人王维在长安城附近的风景名胜区为自己建造的别墅庄园。

  作者贾老师并没有仅仅就建筑写建筑,而是在其中将唐朝由盛转衰,以及主人公王维的一生,融入到了文章之中。

  本文中超长折页插图绝对是本书的最大亮点。

  赛博朋克风潮这几年颇为流行。很多地方还借此概念打造出了不少“网红”景点。

  但到底什么是“赛博朋克”恐怕就很少人讲的清楚了。

  作者很巧妙的从这两个单词入手,讲述了这一潮流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一潮流在科幻、动漫、摇滚乐等等领域的发展历程。

  《读库2104》读后感(五):华丽地救猫咪

  莫言说自己是“用耳朵阅读”。他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记在心里,成为以后故事的素材。他在赶集之后,会匆忙地赶回家里,把故事告诉母亲和小伙伴。转述故事的时候,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当我们学习到了新的知识点,就要有意识地在两周内转为文字、联想思考、通过交谈来分享。

  怎样写出很多的字呢?莫言介绍了一个实用的写作方法--“书信体”,他觉得写作时用书信体是很取巧的方式,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就假想自己在给某个特定的人写信。文字就会变得亲切、自如。无独有偶,导演李沧东也在给中国读者的文字 中写道,他在那个岁月,像给某人写情书一样,逐字写下作品。 莫言从茂腔中学习写作技巧,老百姓看戏,看的是热闹,没有太多的深仇大恨。所以莫言的小说中也会有一些偏离主题的华彩描写,东拉西扯、披头散发。如果我们的写作,是和特定的人聊天。那么,同样也不需要遵循太多的规矩。而是可以随性地去分享,去把话题展开,然后记得合适的时候收回来。我们可以留意到,许多讲课讲的好的老师,都很擅长把各种故事穿插到讲课中。

  怎样讲出一个好故事呢?莫言还介绍一个虚构写作的方法,即把好人当坏人写,把坏人当好人写,把自己当罪人写。好的作家要有悲悯的心,才能打动读者。我们先是认识自己的局限性,然后认识到人类的局限性,知道人都是有缺点的,好人有卑贱的地方,坏人有正面的事情。托尔斯泰笔下的人物,都是如此。他最后的《忏悔录》,就是把自己当做罪人来写。 好莱坞一位编剧写了一本《救猫咪》,介绍了一种编剧的方法,一个坏人在犯罪之后,顺带着救出了一只危难之际的猫,这样角色就更有深度。这个坏人救猫咪,就是写出恶人人性善良的一面。毛泽东说过,领导就是预见。而好的作家,同样也有很强的预见能力。莫言擅长预见政策出台前改革的迫切性,能在作品中形象化表述这个问题。这是作家和时代的关系。我们把我们预见的事物写出来,就能让作品产生价值和力量。

  《读库2104》读后感(六):《读库2104》

  莫言点出了作家与文学家的区别。不仅仅是讲好一个故事,而是要能创造出一些文法或者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于社会,对于人,有所思考与折射。有前瞻性。当我们惊讶与惊喜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一刻,殊不知在他人生的前几十年里已经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第二篇《母亲的病》。读的过程中充满心酸。为作者的母亲而担忧,她也代表了那个年代大部分母亲的人生写照。尤其妙的一点是,母亲之所以被疾病缠身,源于计划生育,为了要孩子,为了躲避巨额的罚款,她在整个怀孕期间都躲藏在阁楼里,不见天日。直到最后的生产又出意外,孩子被接生婆以找一个好人家为由送养,但却做的是人贩子的勾当。所幸后来孩子被寻回,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巨额的罚款。就是这一段经历,让母亲从年轻时就落下了病根,为她后来的头痛、高血压、贫血、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肌肉疼痛等这些病埋下了种子,以至于在后来这些疾病折磨着母亲,让她过着非人的生活。而莫言在他的作品《蛙》里面,也是写的关于计划生育的事。里面好几个女性都是为了生育孩子躲避计划生育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谁能想到,短短几十年,国家不仅放开了二胎,更是鼓励大家去生三胎。如果她们生活在这个年代,一定能开开心心的拥有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好母亲,拥有一个平凡但幸福的家庭。只能说生不逢时,是个人的悲凉,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最有意思的是《松风水月归辋川》。王维的仕途之路,半仕半隐。包括他后期建造的,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角-辋川别业。穿越时光,我们仿佛看见诗人所营造的世外桃源,充满无限风光。像《孟城坳》里所描绘的“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然后经过辋口庄到文杏馆,我们可以看到遍地种植银杏树,秋天银杏果挂满树,银杏叶金黄随风飞舞,再配上“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然后到达斤竹岭,木兰柴,鹿柴等,一路穿行,一路赏景,二十余处。诗人无事时时长在别业里,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富有韵味的诗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库2104读后感10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