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精选

2021-10-21 00:33: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精选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是一本由【荷】斯特凡•范德斯蒂格谢尔(Stefan van der St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0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一):被偷走的注意力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和碎片化对注意力的影响太可怕了。相信很多人也会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不管你干什么,都会不自觉地、下意识地拿出手机看一眼,然后你就不记得自己在做了什么,只知道时间过得好快。 可是当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想法,促使你必须拿出手机查一下那个毫不相关的、一点都不着急的问题。 不能集中注意力真的很可怕,这意味着你没有办法开始一件事。不是失败,不是做不好,而是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让自己开始。 我们的注意力到底怎么了,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为什么变得这么艰难?最近读了《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这本书,去探索身处万千纷扰的世界,我们如何才能不迷失自我?去探索我们的注意力究竟是怎样存在的? 在这本书中,最吸引我的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它阐述了我们注意力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在这其中涉及到非常有趣的很多的实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接触到无数的信息,包括文字信息,语言信息以及视觉信息,听觉信息等等。我们想要去接收到这些信息,并且能够理解这些信息,就需要我们的注意力。而一个人的注意力终究是有限的,我们也会感到疲惫,也会觉得没有办法一心二用,所以对于我们来讲,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些真正对我们重要的信息上。 在一个案例中,一个隧道前方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禁行标志,但还是有很多起事故发生在这里。驾驶员们表示,并没有看到这样明显的标志,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也许我们会发现另外一个类似的事例,在很多影视剧中,其实都有大量穿帮的镜头,但是却往往并不影响我们观看时的体验。那么多穿帮的镜头,很可能全部都被我们忽略掉。 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我们能够看见什么是由我们期望看到什么决定的。哪怕一个物体再醒目,如果它与我们的期待不符,我们还是可能看不到。或许花一点时间和精力去建一条更好的隧道比让公路使用者注意到你的路障要好多了。 尽管细究下来,可能某些影视剧中的穿帮的镜头是很多的,但是当我们第一次去看这些影视剧的时候,当我们不刻意的去寻找这些穿帮的镜头的时候,可能它们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观影体验,因为我们根本就不会注意到这些。 我们的内心世界只是对外在世界的有限反应,而我们赖以反映世界的系统也有其局限性。 关于如何去定义注意力这个概念,也是有很多的争议的。我喜欢书中的这样一个总结—— 注意力是我们用以从所有可获得的视觉信息中做出选择然后只对被选信息进行外狸的机制。我们的注意力没有关注到的信息大多被过滤了。注意力好比是瓶颈: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间点,花瓶中只有一部分液体能够倒得出来。 对注意力的了解和应用之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是因为我们所能够注意到的世界,才是我们真正存在的证明。注意力在哪,生活就在哪,成长就在哪,意义就在哪。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二):《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加强认知,提升我们对于注意力的控制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再看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的时候,你会经常停下来,去查阅手机或者电脑里那些弹出来的推送信息,那些新消息、新微博、新邮件会让你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难道我们的注意力就这样轻易地被转移了吗? 在《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一系列现实的案例,帮助我们解读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过程,同时为我们解析了对于注意力的认识是如何反映我们的日常生活,为我们曾经遇到的注意力方面的困惑提供了优质的解答。

  那么注意力究竟是什么呢?作者在书中为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注意力是我们用以从所有可获得的视觉信息中作出选择然后只对备选信息进行处理的机制。从许多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注意力的作用体现,比如设置了路障的隧道,仍然有人因忽视而造成交通事故,比如驾驶员因误读信号灯而丧生,我们会发现,我们要认识这个世界、辨识这个世界,注意力是不可或缺的。注意力对于我们真正的意义在于,它最终决定了我们可以从周围视觉世界中获取什么。

  我们无法记住我们在视觉世界里看到的一切,因为我们真正聚焦的,只是与自己有关的信息,那些我们认为没有价值的信息都被我们忽视了。没错,尽管我们每天会受到铺天盖地的视觉信息的侵袭,但我们从周围世界里获得的信息比我们想象的要少,而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感知具有选择性,而这同样是我们感知能力的局限性。

  那么一个事物是如何夺取我们的注意力呢?我们会发现当一个物体足够醒目,它就会从周围环境中脱颖而出。是的,我们能否对物体进行感知取决于物体的颜色、形状、尺寸等与周围环境的差异程度,差异越大,我们注意到物体的可能性也越大。

  我们都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只会触及我们注意力所专注的事物或事件,而注意力没有关注到的信息大多都被我们过滤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引导我们的注意力呢?又该如何提高对于自身注意力的控制呢?当我们的注意力会不自觉地被外部的信息所吸引时,我们要想专注于某件事情,就要学会忽视周围的一切,减少外部信息对于我们的干扰,只有提升我们对于注意力的控制力,我们才能变得更专注、更有效率。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三):“注意力”争夺战,原来“抢”得最凶的那个,竟是我自己。

  我曾经,时常有这样的经历。

  每一次,我心里有什么念头或者决定的时候,我总会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看到与这个念头或者决定非常相关的信息。我一直为出现这样的事,感到非常的"困惑",还时不时在自己心底嘀咕一句,"难道是老天爷在帮我!"

  直到阅读到《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一书时,解答了我这样的"困惑"。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是一本细致、生动地讲述了,我们的视觉系统如何工作,大脑如何"支配"视觉系统,以及周边环境是如何"吸引"视觉系统的,因此,我们在日常中是如何获取信息,又是如何解读信息的,在这本书里,都做了回答。

  回到我上面的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当然是因为阅读了此书)。信息传播的过程,是和你心里的"预期"有关,当你对某类事物产生兴趣,大脑接收了信号后并向视觉系统下达指令,自然你的视觉系统,在选取外界信息的时候,就会变得有目的,排出"干扰"信息,自然你也就获得了之前预期的信息。

  而在本书中,所提到的"注意力",同我们常态大众理解的"注意力"还有些不太一样。书中更偏向的是"视觉注意力",也就是我们看世界的初步阶段——视觉信息(获取)。而我们大众理解的"注意力",更是一种在或许了视觉信息后,是如何进行读取,并且能长时间专注在某一件事或某一行为之中。

  我个人觉得,"视觉信息"是专注的基础。

  书中,就我们如何获取视觉信息,举了许多案例,来讲述视觉信息获取的优缺点,也就是它的特性如何,也只有通过了解这些特性,你才能更好的知道和调整,你获取信息的方法。比如,在马路上,你为何没有看到红绿灯?比如,在医院里,看x片,有的医生能看出问题,有的不能(这不仅仅和医生的经验有关)?比如,什么样的排版,会引起受众的关注。比如,你为什么总是被社交媒体吸引。等等

  我们都能从书中获得答案。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读后感(四):如何有效控制注意力?|《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所吸引。

  在做一件事时常常会忍不住刷刷手机、查看电脑上的邮件,担心错过什么信息,从而影响我们的专注度和工作效率。

  就像《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一书所说,我们患上了“信息肥胖症”。

  注意力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注意力这么容易会被外界吸引?如何能控制好我们的注意力,做到更专注呢?

  《我们被偷走的注意力》的作者斯特凡·范德斯蒂格谢尔一一为我们进行了解答,干货满满。

  斯特凡是“注意力实验室”首席研究员、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实验心理学系教授,有着扎实的实验经验和丰富的案例数据资料,通过各种实验和理论分析论述了视觉注意力的相关科普知识,也为我们解开了注意力迷失之谜。

  01 注意力具有选择性

  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注意力需要调动认知资源,因此它也是有限的,具有选择性。

  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大部分是通过视觉系统来接收大量的视觉信息。但由于人类天生的规避风险的本能和需求,视觉系统允许一些特殊的、危险的信息打断我们当时对具体任务相关信息的关注。

  就是说,当我们的有限注意力投注在某项任务上时,如果此时外界发生一些特殊的或危险的事情,我们的注意力就会从任务中打断,转移到外界。

  比如,我们在公园的座椅上看书时,如果面前突然跑过来一个人,我们的本能会发出提醒信息,迫使眼睛从书本转移到那个人身上,去看看他在干嘛、对自己是否有危险性。我们投入在书上的注意力便被分散了。

  02 “看见”不等于注意到

  视觉系统在接触到外界信息时,主要是由“初级视皮层”处理,这个阶段是无法分辨个别物体的。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特性,就是对信息的处理会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会对信息做出直觉性的快速的反应,系统2会对信息进行深度而缓慢的处理。

  所以,在很多时候,我们即使看到某些事物,也不一定进行深入的信息处理,因此也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分辨、思考和反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大猩猩实验:被试者被要求观看一段视频并数出传球次数,而这期间有个由人装扮的大猩猩在画面中出现。但事后被询问是否有看到大猩猩时,几乎没有人有记忆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出现。

  这是因为,即使在视觉上人们“看见”了大猩猩,但大脑正忙于专心地计算传球数,也就没有深度处理大猩猩的视觉信息,大脑无法分辨和记忆大猩猩的出现。

  03 期望看到什么,就会看见什么

  可以说,我们对自己的视觉和注意力有着很大的控制力,我们能够看见什么是由我们期望看到什么决定的。

  当我们心中对某件事物有所期待和计划时,便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关注它或有相似性、相关性的事物。而当我们决定把注意力投向哪里时,基于以往经验的发现也会有着特别高的敏感度。

  你可以试一下,如果让你去一家服装店转一圈,出来后说出店里有什么颜色的衣服,也许你会说不出来。但是如果提前跟你说,留意一下有没有红色的衣服,那么你就会特别关注红色的衣服在哪里、有多少,过后也能清楚地回忆出来。

  心理学上有个“孕妇效应”在一定意义上也反应了这种情况。这个效应是指,当一个人怀孕后,便会特别关注跟自己一样的孕妇,也更容易发现身边的孕妇,便会觉得很多人都跟自己一样,怀孕是个很普遍的情况。

  所以,当人们被要求去关注传球数时,他们的注意力便被控制而完全放在球上面,无暇去顾及其他事物。

  04 “没留意”也会被记忆

  但是,你以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某件事物的出现便是对我们没有影响的话,那就错了。

  有一种叫“阈下知觉”的现象。有些物体没有达到刺激视觉的强度而使我们没感觉到或是不关注,但却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引起一定的行为反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曝光效应”,是指人们会偏好经常在眼前出现的、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看到,在背景反复出现的事物,也会被人们的视觉不断进行接收,进而产生熟悉感和喜爱感。

  “阈下知觉”和“曝光效应”在广告宣传中常常被运用。曾经有个在电影院里进行的实验,屏幕上在主体事物外悄悄地出现了爆米花的物体形象,当时人们购买爆米花的数量有明显的上升。

  可以说,人们的视觉在无意中接触到了爆米花,这个信息传递给了大脑并默默地记忆下来,当处于有该物体出现的环境中,这个信息便被触发了,促使人们无意识地采取相应的行为反应。

  结语

  关于视觉注意力的有关心理成因和作用等研究,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诸多的应用,在本书中都进行了深入而通俗的科普,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视觉注意力的特性,提升对注意力的自我控制能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