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办合作社 群雁齐飞共致富
谢锋,沉稳干练,秉承初心有担当,情系家乡的农民企业家。他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种植集约型经济,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将好品种,新技术,新种植模式向更大范围推广、辐射,使高产创建示范作用进一步扩大,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谢锋以不懈的努力,促进了萧县农民生产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进程,提高了土地种植的组织化程度,打造成萧县种植业的品牌效应和价格优势,进一步带动了萧县种植产业的发展壮大。
发挥“头雁”效应 因地制宜筑堡垒
一个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自身的价值,除了有过人的胆识外,就是要能敏锐的洞察创业的时机和善于利用自身的资源。
谢锋2011年前出国在利比亚打过工,在农村跑运输搞电焊。看到家乡萧县的农作物生产零星分散,产业化程度较低,现有的生产种植的集中地和发展地区有着极大的差异,规模化生产弱。作为祖辈农民的后代,使他对农民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他毅然响应国家土地集约化种植的号召,到家乡搞种植,于2011年9月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乡亲注册成立萧县先锋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带领乡亲在农村蹚出一条种植产业致富路。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地处安徽省淮北平原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东和北部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接壤,西与砀山县及河南省永城市毗邻,南同淮北市杜集区、濉溪县交界,东南与宿州市埇桥区相连。距宿州市区75公里,距省会合肥市301公里。萧县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良好,是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安徽省产粮大县。
作为刘套镇人大代表,谢锋想,怎样把本地的农业产业商业价值充分激发出来,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之路?再三思考,结合产粮大县和区位优势,只有打好土地特色牌,做优绿色农产品,着眼于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水平,降低劳动成本,才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认识到在创业初始阶段最现实、最经济、最有保障的发展,就是围绕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与延伸,有了资源才有生财点和增长点。就这样,谢锋找对点,用心血、科技和智慧,绘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风景。
萧县先锋种植农民合作社攥指成拳,聚沙成塔,将分散的小钱汇成了整合的大钱,变分散耕作为协作经营,增强了发展的后劲。“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路子,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村民收入。
先锋合作社恪守行业规范,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采用统一品种和组织生产、统一农业生产资料采购和供应、统一生产质量标准和技术报务、统一品牌包装和销售、统一产品认证服务的经营方式。拥有社员100余户,流转土地面积1500亩,带动周边村庄农户发展,有力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民增收起到了带头作用。
合作社精心谋划、认真组织、抓好培训。做到带着农户干,示范给农户看,让高产技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合作社基地范围内营造出紧抓技术、力争高产的良好氛围,确保种植作物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先锋农作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户为依托,以集约种植为核心,以小麦、玉米、大豆种植为主,兼及产品包装销售,技术培训交流,使整个农业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群众生活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一只‘领头雁’,可以改变一个村。一个愿做事、能干事的村党支部书记,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产业支撑,技术为先。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不仅让本村富起来,还要带动周围的村富起来,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目前,该村已带动起周围五个村庄。
“守初心、能苦干,是根治软弱涣散穷的有效良方;勤学习、创新干,是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有情怀、坚持干,是提升搞活农村经济的可靠保障。只有勇担当、扎实干,才能带动农户共同富裕”谢锋说。
他发扬“拼”的干劲,带领农户艰苦创业,用脚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双手抚摸每一株禾苗,用“点土成金”铺就刘套镇大张庄村的脱贫致富路,让大张庄村真正大张旗鼓地走上了康庄大道。
头雁领航乘风起 群雁齐飞共致富
在外创业的谢锋回到家乡,带领村民考察市场,成立合作社,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成为带领老百姓致富的“头雁”“归雁”。“种植传统小麦玉米赚不到钱,但是优化种植特色产业有发展的空间。最后村里流转土地1500亩,建成集约化的种植专业合作社。”刘套镇大张庄行政村党支部书记谢锋说。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萧县积极培树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和培育了一批有较高知名度、有自主品牌、有规模和实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电视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实地进行观摩、开展经验交流等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真正认识和了解成立或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益处,使合作组织的建设变推动为主动。
先锋种植合作社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鼓励引导下,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发展生产合作、销售合作、科技服务合作,形成产供销一体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为农户服务的理念,依靠科技与创新,建立机制,规范运作,完善管理,强化服务,在农民增收,开拓市场,打造品牌,提高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做强产业,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之路。
谢锋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来,做了大量的完善规范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色种植得到长足发展,农民得到实惠。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持续产业合作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促进合作社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努力建设。
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当前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
先锋种植合作社紧紧依托优质小麦、玉米、大豆种植等特色产业,领办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真正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做大做强是我乡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的目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工程中,先锋合作社始终把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水平与辐射实力作为增加合作社凝聚力、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先锋种植合作社组织人员培训,扎实做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素质高低,决定合作社的发展前途。先锋种植合作社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成员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引导成员打破传统农业,发展特色农业,激发了成员科技兴农意识。合作社组织农户和技术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技术能力、增强了他们民主管理意识,提高了经济管理能力,使得农业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合作社经营方式灵活:一是农民以资源入股的形式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资源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分享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各环节利润。二是合作社实行统、分结合的经营形式。对合作社的共有资产,实行统一经营,对农民成员实行在专业合作社指导下的分散经营模式。合作社通过组织分散农户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操作规程、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农资供应,强化生产过程管理,提高了农户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合作社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可以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打工,获得可观经济效益。
为了切实帮助农户解决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创新了模式和机制,让合作社的生产、服务、销售与推广融为一体,服务了农户,壮大了合作社,增加了农户收入。整个合作社已形成稳步、健康、规范的发展事态,呈现出勃勃生机。
激发“群雁”活力 精心筹措勇担当
创业如浪中行舟,要坚定信心,矢志不移,果敢地搏击冲浪,就能到达成功彼岸,这是谢锋对创业的感悟。风雨十载,始终锐意向前,虽然创业的过程是艰辛的,但创业成果却令人欣慰,也让人刮目相看,谢锋成为当之无愧的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创业历程中,一个“创”字是最好的注解。正因为有了这个“创”字,他的事业才能在经历了一番风雨的洗礼之后,绽放出绚烂的光彩。作为一名党员,饮水不忘挖井人,自己虽然摆脱了困境,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但心中有一个愿望也越来越强烈,那就是让身边的乡亲们也能过上好日子。但谢锋看到自己周围的一些村民、朋友生活还很拮据,就主动帮助他们,尽自己最大努力使他们就业,或给他们提供就业思路。
“我以我的成功作为示范,把经验和理念传授于人,让大家一同致富,是我理所应当的义务。”先锋合作社理事长大张庄村党支部书记谢锋说。
作为平凡的农民子弟,他对农村、农民、农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富裕起来的谢锋,依旧保持着农民的固有的本色。致富不忘乡亲、致富念着乡亲。有一句话常挂在他嘴边:“一人富不算富,众人富了才是富”。没有豪迈的语言,只有平静的表述,更是体现了他对黑土地化不开的浓浓情结。看到乡亲致富无门,生产生活依然落后的现状,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凭着自己多年的创业经验和广泛的人际关系、便利的信息通道,时常为农民提供无偿的服务:种哪种作物好,种什么值钱;用哪种化肥效果好,用什么农药能解决问题;更让人感动的是,当年他刚刚成立起来的合作社,运作还不十分稳定,资金周转还仍有不足的时候,他看到一些贫困户因为化肥而发愁,他无偿地为这些农户提供了种子和化肥,使他们在关键时刻种上了地,更在他们的心里种下了希望和感激。他的举动感动了许多人,2011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谢锋的致富之路引来许多乡邻上门求教,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对他们的来访求教,谢锋都无偿地、耐心地把自己的“致富经”传授给他们,甚至主动上门指导他们如何运作。还有很多人经常打电话问信息、问技术,他都耐心的解答,在他的带动下,许多平时无所事事的人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方向,一些“游手好闲”者也终于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谢锋用自己的党性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胸襟。
为了全面提升合作社种植业的生产技术及装备水平,增强合作社发展后劲,更好地服务合作社会员、社员,更好地带动本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繁荣,促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以及萧县种植合作社建设,更好、更快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赢局面,为萧县农业探索和创造更符合国家政策、更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更有生命力的发展模式,先锋合作社也将不负使命,成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实现产业化经营、承接惠农项目、落实国家政策策略的好抓手和好帮手。
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得到刘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合作社搭建发展平台,形成党建引领+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经营联合体系,党支部搭建合作平台、合作社负责土地、经营种植、管理,让农户最大限度尝到加入合作社的甜头,确保群众受益,与农户真正形成利益连接体。
合作社和农户的合作经营,促进了社农互利、互惠、共赢,合作社解决了资金紧张的问题,合作社解决了经营、管理困难的问题。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向高效安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要求,为农村改革、走合作化的道路做了大胆的探索与实践,也为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先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诚实、守信、方向引领、高水平服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了家庭农场式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进程,促进了新型农民组织化,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
结语
在改革开放的激流中,勇子拼找、开拓进取,对事业认真负责.诚实待人,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成绩是开拓者艰难跋涉的记录,荣誉是对开拓者执着追求的奖赏,辉煌是理望与价值的燃烧,谢锋苦苦追求的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谢锋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但他创业的激情感染了乡亲,他和睦的爱心影响着四邻。他用一个农民宽广的胸怀,为自己的事业默默耕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不仅有一颗怀恩之心,更有感恩之行。相信敢打敢拼的他,一定在这片深爱的土地上,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