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技术引领 振兴乡村发展路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技术引领 振兴乡村发展路

2021-10-12 13:56:28 作者:独星僧 来源:独星僧推荐 阅读:载入中…

技术引领 振兴乡村发展路

  人物简介:

  祁有富, 男,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北堡乡人,他秉承“对党忠诚,挚爱百姓,诚实守信”的理念,开启“公司+农户”发展之道,进而成为马铃薯行业的翘楚。现在,他是内蒙古全丰薯业有限公司的股东和呼和浩特市天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股东,也是内蒙古全丰薯业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天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的高管,是呼和浩特市天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 法人代表。201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十二厅局评为“示范社”。

  技术引领 振兴乡村发展路

  农业农村振兴,农民增产增收,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如果在农业中注入科技的力量,每一颗种子都可能长成参天大树。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呼和浩特市天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祁有富这样信心满怀地说,“让科研成果从实验室理论研究变成田间地头的现实生产力,那效果是不可估量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看他如何抢抓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创建马铃薯组培研究中心,如何从事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如何提升种薯质量,如何走上“公司加农户,产业带富路”的乡村振兴之路的。

  华丽转身图破壁

  雄鹰为了展翅翱翔而转身,跃下山崖,有了它搏击长空的那一刻。鲤鱼为了化身为龙而转身,跃向龙门,有了它啸震四海的那一刻。流星为了带给黑暗一瞬亮光而转身,化为长弧,有了它流光溢彩的那一刻。因为转身,它们转出了勇敢,转出了决然,转出了光彩。

  人生已是如此,转身,是一种变幻莫测的人生学问,学会转身,就会转出与众不同的人生。2008年之前,祁有富是一名医生,他以治病救人为信仰,对生命心存敬畏,对工作一丝不苟;他医德高尚,能够对患者进行安抚,让患者保持冷静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他尊重科学,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无论是病人患有哪种疾病,治疗方案都告知家属;他专业水平过硬,他的诊疗方案是唯一、确定的,他的医术水平为病人所称赞;他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理念和能力,不断适应医疗行业的变化发展,迎头赶上医疗行业的技术进步。他,在当地的卫健委系统小有名气。

  众所周知,作为医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医患冲突,这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对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的表现。主要是因为疗效和患方的期望值反差大,患者和其亲属认为“既然自己出了钱,就希望得到应有的服务。”当病人的经济耗费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理想”医疗效果时,患者心态不平衡,这种利益冲突就会爆发出来,进而发展为医闹。当医患双方就某一问题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调解陷入僵局时,患方会选择以破坏公物,殴打医护人员,占道静坐等恶劣行为来迫使院方给予一定的金钱补偿的过激甚至恶性行为。

  “我虽然没有遇到过医闹,我们医院也没有发生过医闹事件,但是媒体患者或家属采取一些过激行动真是让人震惊,留下了阴影也是久挥不散。”祁先生有点失落地回顾着过往,“即使现在,医患问题仍是医疗领域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

  如何扫除这一心理阴影和突破这种困境?

  近年来,国家农业农村部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很多扶持政策。如果龙头企业平均资产规模、销售收入均超过8亿元,平均辐射带动农户2万户左右,就可以按照“退一补一”享受相应的补贴。农业农村部每年还举办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围绕经济形势、产业政策、技术装备、企业管理、典型模式等,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开展交流研讨,帮助龙头企业负责人开阔视野,提高现代管理水平。此外,积极推进科企对接,农业农村部每年依托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平台,开展科企对接活动,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为技术成果向农业企业推广转化提供新途径。

  多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指出,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前提下,通过村庄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节余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乡村产业项目。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还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均将龙头企业作为项目实施主体。

  “这都政策都给农业产业化提供了强大支撑。我的一个朋友在农业局工作,闲谈中,他给我科普了这些惠农利农政策。”祁先生高兴地说,“机缘巧合的是,当时我们医院正好有个世界银行项目贷款。于是我萌发了转行的念头。”

  家人知道他的想法后,也非常支持,就联合了亲朋好友筹措了一部分资金,加上申请申请的贷款,他开始转战到农业战线,2008年12注册成立呼和浩特市天绿种养殖农民合作社,同时成立了脱毒马铃薯协会组织机构,注册资金500万元,注册商标为“益寿康”牌,从此,他开始为农户提供统一服务,吸纳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致富,也开始了与马铃薯打交道的生活和共同致富的金钥匙。

  这一华丽转身,就转出效益、转出了规模、转出了新天地,转出了一条“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心一意谋发展

  农业合作社作为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是构成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农户增收、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2007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条例、制度和政策,同时中央还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和《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从金融、保险、用地等方面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有力保障了合作社的发展。

  祁先生认为,国家政策利好,措施保障到位,只要迎头赶上,规范推进,就能保证合作社发展又好又快。

  内蒙古地域辽阔,土壤种类较多,土壤形成过程中钙积化强烈,有机质积累较多,其中,黑土壤、黑钙土、栗钙土、棕壤土、黑垆土、灰钙土肥力都高,结构和水分条件良好,易于耕作,适宜发展农业,这其中黑土壤的自然肥力最高。除了土质肥沃,这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长日照、少雨的气候特征,特别有利于马铃薯淀粉及干物质的积累,生产的马铃薯个大、沙甜味美,倍受消费者青睐。马铃薯也是内蒙古传统作物,是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之一。

  回顾过往,范先生无限感慨地说,“走绿色发展之路,也是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天绿种养殖农民合作社最初有6家合作伙伴。当时他们筹到的资金是100万,这里大部分都是他们6家投资方多年的积蓄,加上世界银行贷款400万,合作社开始运营起来。按照之前工作中积攒下来的人脉,按照参加培训得来的知识,他们小心翼翼但也无比激动地摸着“合作社+农户”这块石头,开始过河。

  任何人从事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也就是说,事情的发展常与人的期望相悖。刚开始,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亏损,因为不懂马铃薯科学种植方法,所以造成了亏损。这时有两家就放弃了。祁先生没有放弃,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

  “只要是认准的事情,再艰难都应该坚持下来。”他说,“事与人违,但也暗示了事在人为。”他停下来,不愿回忆那段岁月。过了一会,十分坚定地说,“认定的事情,如果不坚持个水落石出,不坚持个柳暗花明,那简直对不起之前的开始。”

  就这样他初心不改,一如既往地信心满怀。

  第2年继续干,继续亏损,第3年继续干,还是亏损,第4年继续干,仍没有盈利。为什么?因为前期投入的拖拉机、打秧机、起土豆机等基础设备多,投入的打机井、接水管等配套基础设施多。还有诸如技术产业链、邀请农科院专家、博士,进行马铃薯项目技术培训费用、租赁的土地费用、盖厂房费用,这些都需要一个长的周期才能见到效益。

  更为重要的还有劳动力成本,不管合作社是赢是亏,农民的工资都要日日结算、月月兑现。可以说,基本前几年合作社都处在亏损状态,整个团队也生活在看不到光明的暗夜里。

  “再暗的夜,等下去,天就会亮;再难走的路,不停歇,就会通向坦途。”祁先生这样鼓励自己,鼓励合作伙伴。

  第5年继续干,竟然有盈利了。合作伙伴看到有盈利后,就计划多开发种植一些其他农作物,但是祁先生认为,专注是一种可贵的品质。专注可以增长才干,完善自我;专注可以激发潜能,开拓创新;专注可以们获得成功,赢得荣光。

  祁先生仍然坚持主推马铃薯系列。“专注才能专业,专业才能极致,极致才能成功。干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他说, “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干好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贪多贪大。”

  正是他的这种“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理念,才让天绿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机勃勃一路走到了今天。

  “三位一体”启新程

  “三位一体”就是科研、种植和销售一体化。实质是将科研活动、生产活动和商业成功有机结合起来。科研活动就是技术创新,就是要紧扣农业现代化需要,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高产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科研、种植和销售一体化的基本特征就是组织架构一体化。

  2016年,为了促进科研、种植和销售一体化,祁有富创办了内蒙古全丰薯业有限公司,公司秉持诚信经营、服务三农的理念,致力于脱毒马铃薯种薯等系列新品种的培育、引进与推广。公司成立之初,就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现有4名高级农艺师,5名本科大学生,拥有日光温室大棚38座,网室面积200多座,温室面积30多亩,原种扩繁基地3000多亩,扩繁户500多户,年产原原种30万斤,原种500多万斤,大中型拖拉机配套设备20多台,有稳定的销售市场,特别是供应贵州黔东南地区及山西省吕梁地区马铃薯项目区的种薯,效果特别显著。真正实现了“公司加农户,产业带富路”。也实现农户不出家门,在田间地头每亩就可拿到2500元到3000元的钞票。

  “种植马铃薯简单,但是将马铃薯种植出特色,种植出品牌、种植出一种名片就不简单。”祁先生说,“为了这种不简单,就要走“三位一体”道路,给普通的马铃薯赋能助力,让普通的马铃薯也长出腾飞的翅膀。

  全国各地民都有马铃薯,他们的马铃薯有哪些特色呢?

  内蒙古全丰薯业有限公司所属基地生产的“彩红”和“黑美人” 马铃薯含有18种花青素,对抑制癌细胞生长、美容、保健有很好的作用。

  所属基地生产黑马铃薯是最新科研产品,其皮黑肉紫,色泽鲜艳,含有花青素、微量元素,具有营养保健作用,既可以做配菜,也可以做特色菜肴。特别是与乌骨鸡合炖,更是黑色食品中绝配。

  所属基地生产克新一号、2191、康尼贝克、荷兰系列、种薯系列、青薯及晋薯16号等微型薯,也是中高档饭店、消费群体的首选。

  所属基地生产的马铃薯还可以进行多种深加工和精加工,制成薯片、薯条、饮料、沙拉,提取色素、花青素等,为产品转化增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最喜欢的风景就是马铃薯收获季节的风景。这时,种植基地里人头攒动,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忙着挑拣、装袋、拉运,田野里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祁先生一边想象,一边总结地说,“这满地彩色的马铃薯,像极了我的多彩人生。”

  谈到未来规划,祁先生说,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国家层面上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要通过高质量的就业、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了和国际家的发展态势同频共振,公司的长期规划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研制新型高产出产品,加大科研力度,研制新型农机局,加大科研力度加快培育新型农民队伍建设,以室内课堂培训和室外实地教学的方式提高农民栽培和种植技术、提高单产提升技术,让种植者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实用农业科学技术,尽最大可能将农民从沉重劳动中解脱出来。

  说到农民从沉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祁先生眼睛湿润地说,现在的农民和以前农民相比,劳动量减少了,收入提高了,生活质量也提升了。但是大部分农民“投入和收入不一致”,也即农民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和时间成本都非常多,最后的收益和投入还有距离。“如果不让利与农民,我的内心会不安的。”他说,“未来短期规划是则是在遵循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公司走互惠互利,尽可能多地让利于农户人,尽可能多地让利于消费者。”

  众所周知,悲悯情怀是世界上最温柔也最具震撼力的东西。有这样悲悯情怀的人才能行稳致远,抵达成功的彼岸。

  祝愿祁先生和他的团队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在“十四五”大规划下乘风破浪,书写新的精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