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手摸到的现实生活是悲情和冰冷的,但却无处不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用手摸到的现实生活是悲情和冰冷的,但却无处不在。

2021-12-10 12:28:37 作者:bigwinner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朋友刘先生是老医生,讲了一则真实的故事。

  他在医院工作时,主治了一位长寿老人。在老人身上,他看到人坚强的力量,同时见证了生命的奇迹。

  这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知识老人。20世纪初生人,在民国初期的20年代就投身到反帝反旧制度的革命运动中。热血青年,忧国忧民,是位一身都充满传奇的老革命。解放后,担任了省级的重要职务。

  长寿老人为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但身体却每况愈下。退休之后年过八旬,落的全身疾病。几项危及生命的绝症均和他结缘。按朋友的医学形容是典型的"破罐子”。支离破碎,随时都有摔烂的可能。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其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老人的生命伴侣,呵护的无微不至。

  这只"破罐子"熬过了80岁,90岁,甚至成了稀罕的百岁老人。被医界许多医护人员传为生命的佳话。一架肉体的机器如果经不起风浪,咣当摔下起不来的有的是。可是这架一摇三晃,浑身几乎没有一块好零件的破机器竟然如此的坚毅不倒。过了百岁之后,又是几年过去,仍在续写生命传奇。

  105岁时,老人突然走了。走的原因很蹊跷。不是因为疾病发作,是因为爱情,他拒绝进食,与世长辞。

  老人一生有两次婚姻经历。早年与结发妻子离异,还有孩子,再续姻缘之后也有几十年的婚史。老人生病入院数年,医护人员有目共睹,堪称为一对天上人间的佳话。老夫老妻虽相差十多岁,但相濡以沫,亲密超常。一个年迈的老女人对重病卧床的夫君如此呵护精细,嘘寒问暖。自己亲自下厨做饭,营养跟踪,暖热稠细。长久病体免疫力自然下降,老妇对水的把关也极其严格,过滤又过滤,生怕细菌超标。和老人对话绵声细语,不带有任何丁点儿情绪毛刺儿。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细节拿捏,一幕幕都可使目睹的男女垂然泪下。连一些职业培训过的护理师都自愧不如。

  破罐子不是摔碎的,是世俗人情终结了这段凄美的传奇。

  一年年走过来,平静而艰巨,但这种熬过岁月的意志力量却不凡。

  105岁了。老人某一天处理了件家事。这是有关前妻以及孩子的,当然涉及了一些家庭财产的分配。人间生活,烟火气氛,谁也脱不了俗。谁也拿捏不住经济的秤杆高低。事情并没有不声不响的过去。

  身边呵护的老伴,多少年在大风大浪中相依为命,休戚与共。可就是这点儿家庭里的小波澜击溃了她的容忍底线。

  百岁老人,我们可以想象,人到了这种年龄时,一定有灵魂岀离的超脱,金钱、权力、荣耀种种,一切都是过往云烟。

  老伴无声的消逝了。是因她生了气,跑到了外地。玩了失踪,留下病榻上衰微的"破罐子"不管了。

  一天两天过去了。老人焦急的问医护人员,老伴呢?老伴怎么样,出什么事了?医护人员也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蹊跷事儿。但为了安抚老人,善意的编排各种故事搪塞。同时也焦急的寻觅他的老伴。

  老人家知道,自己多少年来之所以坚持着生命,是因为浸泡在美好爱情的琼浆里。是伴的力量,是被呵护出来的破罐子。他万万没有想到是家庭,是世俗生活的小磕碰,遮住了生命天空的暖阳。

  几天过去了,老人万万没想到是这种结果。他只有一个判断,老伴无疑是出了意外,或因病猝然倒下,先走了一步。但整个世界将消息屏蔽了。

  百岁老人的思维是常人无法捉摸的固执。他觉得生命存在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已破灭。他决定不再进食独活。

  几天之后,老人安详地走了。走时脸上泛着幸福的微笑。他是怀揣着神圣的爱情走的,是百年期颐完美的殉情。

  事实上老伴是赌了一口气。烟火生活的一星小浪花,中断了一段神雕侠侣般的传奇。如胶似漆的伴侣了一生,但在生命的最后关头,老男人孤独的上路了。

  刘先生每提到这段经历,总是喟然叹之。一叹生命的顽强。集多种重病绝症的老人,器官衰微,浑身打满了医学补丁,竟能与疾病和谐相处,活到105岁高龄。最后还不是因病而死,而是为追随爱情自觉圆寂。刘先生亲眼目睹了意念力量的不可思议。在与疾病的争斗中,精神主导占了上风。

  二叹人间生活的无常变化。永恒和美妙在家庭、财产、利益的纠缠下显得如此脆弱。亲与疏,爱与恨都在一念之间。盼得永恒,却等到遗憾。

  刘先生总说,永恒永恒,他不再相信爱情的永恒。

  凄美的风景线,倒是给活着的人们,留下一段悲凉的思考。

  听了这段故事,也让我脑际泛起童年的回忆。也是一段怪味家庭的夫妻情景。

  那时我在乡村外婆家生活。村里有小学校,还有一帮泥土里滚大的同学。其中一位同学和我相处的亲密。我经常到他家里玩耍。久而久之,发现他家里很有趣。日子过的很正常,弟兄3人,烟火人间和其他家庭没区别。各自唧里哇啦的说笑。可是他的爹和娘从来黙然无声,从没有一句话说。他的母亲给他爹端饭倒水,该做的一样不落。我问朋友,为什么呢?同学说,习惯了。自他记事起,他的爹娘就很少说话,后来干脆一句话也没了。夫妻二人不是哑巴做哑巴,稀罕。

  长大后,我早离开了乡村到城市上学。每年总要回村里探望外婆,同样和儿时的小伙伴相聚。每见到我那位好友,我还是放不下多少年压着心头的谜。你的爹娘呢,还不说话?他很淡然,是呀,不说呀。问的次数多了,他还不耐烦的,有球啥意思呢,老问个这事。

  不好意思再继续问。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彼此都成了家,见的面也越来越少。我还是放不下。而且根据切身的生活经历,夫妻不说话,还不离婚,每天同顶一片天,那是怎样的一种煎熬呢。

  不好意思再问老朋友,回到故地后,就侧面打听,这对不说话的老人,现在是什么样的情况,还这么将就的活吗。

  时间象风一样吹走。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那些发小都成了夕阳红。那对乡村里的老人先后归天了。听人描写,老妇人先是送走了老汉,不久自己也病故了。老汉故去时,老妇哭得非常伤心。

  一辈子就这么不声不响,枯燥无味的坚守着。据老些的故人追忆,这对夫妇从年轻到终老,生完孩子之后,不知因为什么事情大吵了一架,从此象仇敌。就像道家的祖宗老子规划的人类至高境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每天同在一间屋,同使炉灶烟火,为生计朝起暮归,各自尽男人女人的本色。默默的的对付了几十季春夏秋冬。

  伟大的文学故事编排的都是惊天动地,海誓山盟的爱情佳话。如中国民间千秋传诵的几段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与织女,白娘子与许帅哥等。外国人的有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想当年看印度电影《永恒的爱情》,屏幕上电闪雷鸣,天地感动,哈迈德抱着罗西生不如死,痛苦和悲伤被画面和音效渲染到极致。影院里一片流泪的男女。还有美国那个大片《泰坦尼克》,一霎那的男女火花碰撞,杰克和露西就定格成爱情永恒,以至人们忽略了巨轮的沉没,海面上飘浮的那么多尸体。电影散场了,脑袋里迴荡的是席琳狄翁的那首歌。

  神话和传奇,阐释的是人类至善的追求,美好的期待。但这一切掀起惊涛骇浪的文学和视觉艺术,翻过去观赏过之后,就很快被烟火生活冷却,心也会平静下来。才子和佳人,神仙伴侣,离我们远不可及。

  最伟大的艺术也是灰色的。最简单的生活却是常青的。用手摸到的现实生活是悲情和冰冷的。但却无处不在。

  作者笔下的两则人间真实故事,如生活中轻轻流走的小溪流。没有激人心魄的情节,成不了荡气回肠的文学故事,也丝毫引不起绅士淑女们的唏嘘挥泪。

  两段故事,两种坚守。一段是长情的陪伴,动人的相依,最后却没划了完整的句号。一段是无情的守护,枯燥的不离不弃,直至完成了生命的过程。听了之后,总在心头上沉甸甸的压着。

  无常的世间,无常的变化,唯有此时此刻,唯有珍惜。每天说那么多永远和永恒,真的摸不着她的边。

  感慨之时,所以用文字码岀来,你不妨自己品一品是什么滋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