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锦集

2022-05-13 00:18: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锦集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是一本由[英] 史蒂文森 / [美] 加里·凯利 绘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一):自我和他者

  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体面的绅士杰基尔渴望放纵,但又不想破坏尊贵的名望和地位,尝试用药物来转变身份,结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体内生成了名为爱德华·海德的邪恶人格。

  善良的杰基尔,或者邪恶的海德,两者单独看来并无魅力可言,然而两种极端处于同一个身体里,在善与恶交锋之际,实体的善已经无法再控制虚假的恶的存在,善慢慢地被恶击败。对于每个生命体来说,某种程度就是戴着镣铐的物体,潜意识都有着挣脱锁链的欲望。如果人人都仅凭借欲望行动,人类社会必将沦为地狱。

  药剂的失效使海德逐渐占据上风,其力量越来越强大,外型因此变得更为邪恶,在旁人眼里,见到海德顿生恶心之心,让人不由得厌恶恐惧,甚至是无法描述。克苏鲁元素中出现的各种怪物,在作者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呈现不可名状。对于来自海德的恐惧来说,同样是不可名状。

  案件调查期间,作者刻意描绘杰基尔住处大门的气派豪华,和海德穿过房门的年久失修。真实的结果,律师厄提斯所看到的其实是宅邸的两扇大门,只不过前门由杰基尔出入,后门则由海德进出。在这里作者史蒂文森所描写的并不是真正的门,其实更是一种隐喻,映射着房主人善与恶的两幅面孔。

  古代的人们信奉物种的变异性,天神可以随意与凡人交往并生育后代,人与动物可如丽达与天鹅一样自由沟通,《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有着这方面的描述,弗莱总结道:“古希腊人有许多有关外形变化或变形的故事,其中大多数与诸神的恋爱有瓜葛。”

  1816年雪莱夫妇和拜伦及其私人医生波里道利一起,在日内瓦湖畔的迪奥达蒂别墅探讨生命的本原问题。在这期间玛丽·雪莱构思出《弗兰肯斯坦》,波里道利萌生出《吸血鬼》的雏形,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哥特文学主人公就此诞生。

  弗兰肯斯坦和化身博士,本质上都是研究怪物失败的产物,海德先生其实就是杰基尔博士本我的写照,而杰基尔博士对海德先生的厌恶,也是对自我的规避。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则是一体的生物,拒绝选择遗弃对方,最后只能相互摧毁彼此的灵魂和肉体。

  小说家让弗兰肯斯坦成功造出半人半怪物,让杰基尔造出恐怖的海德,这些智力超群的科学家最后又不约而同地,或直接或间接死于凝聚着科学家智慧的造物之手。人的造物如果拥有知识和智慧终究也会背叛人,就如同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因为没有知识而服从,因为具有智慧而背叛。

  《造物者之歌》的作者狷狂写到,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非伦理的研究,有意通过造纸技术等手段,对基因进行自定义组合,让有畸形的纸人出现,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只是纸人和造物主并非是一体的。

  《化身博士》《隐身人》和《神食》等众多的科幻小说,主人公都利用了科技手段制造出魔幻般的药剂,其要么使人变得年轻,要么使人隐形社会,要么使生物庞大。最终在造物主身上异化出一个“他者”,而这个“他者”能替代自我,以隐藏造物主的真实身份,做着各种邪恶的事情。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家有着不自量力欲扮演上帝的幻想,实验也证实了黑暗的存在和失序的风险。小说给予19世纪英国读者信心: 人间仍然是人间,人类的道德、良知仍将主导社会维持秩序,弗兰肯斯坦、杰基尔等人造怪物不可能取代上帝的地位。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二):杰基尔和海德——一体两面的故事

  《化身博士》已经是19世纪的作品了,但是直到今天仍然不断被改编成为电影、戏剧等形式,可见它的影响之深远。这部作品阅读起来的调调跟爱伦坡的暗黑小说有着非常相似的阴暗、惊悚风格。他们都是写透了人类心理阴暗面的作家。相比较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我认为其在哲学及心理学上的价值更为重要。

  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杰基尔和海德”也成为双重人格的代名词。受人敬仰的博士杰基尔是一位体面的绅士,但是突然有一天他失踪了,并且留下遗嘱,将所有遗产都送给了一个叫海德的人。然而他的朋友们却发现,这个海德是一个丑陋的恶棍。于是朋友们决心调查这其中的秘密……

  原来这一切都是一种神秘药剂导致的,配制这种药剂的正是杰基尔博士自己,他认为自己有着两种本性,他受不了这两种本性在自己身体内部的抗争,于是他想要借助药剂将这两种本性分离。然而药剂出了问题,杰基尔博士认为的成功分离竟然是因为药剂中偶然存在的一种杂质导致的。杰吉尔博士失去了对于海德的控制,只要睡一觉,海德就会溜出来作恶。无奈之下,杰基尔博士决心亲手结束这一切……

  善良与邪恶,两种无法并存的本性,出现在了一个人的体内。杰基尔博士最终用理智解决了这一切,善良战胜了邪恶。杰吉尔博士的本意也许并不想伤害别人,他只想借着海德的身躯做一些放纵的事情,但是“恶”的本性一旦被释放就不受控制,海德妄图摧毁一切。

  人无完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定面积的阴暗面,只不过有的人大些,有的人小些,有的人隐藏地好,有的人肆意暴露。比如那些虐待动物的、殴打女性的人,他们的心理就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这绝对是需要治疗的;又比如普通人也会偶尔失控,特别是面对哭闹不休的孩子或者极其繁杂的工作,这些只是暂时的,是我们可以控制的。总的来说必须以不伤害别人为前提。

  本书也让我想起前阵子看过的韩国电视剧《窥探》。被遗传了变态基因的正直从小就努力克制着自己邪恶的本性,想要做一个好人。但是后来被人利用,用家仇和药物激发了他的邪恶本性,犯下很多罪行。但是当他被植入好人的大脑并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他决心控制自己的本性去赎罪。最终理智战胜了基因。

  本书是插画典藏版,配有大量哥特风图片,将惊悚氛围渲染得更加浓厚。此外在本书正文前的“史蒂文森夫人序”中史蒂文森夫人记录了《化身博士》的创作过程。原来这个故事跟《金银岛》一样也是得于史蒂文森的梦。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三):本我和他者

  这部科幻小说讲述了体面的绅士杰基尔渴望放纵,但又不想破坏尊贵的名望和地位,尝试用药物来转变身份,结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体内生成了名为爱德华·海德的邪恶人格。

  善良的杰基尔,或者邪恶的海德,两者单独看来并无魅力可言,然而两种极端处于同一个身体里,在善与恶交锋之际,实体的善已经无法再控制虚假的恶的存在,善慢慢地被恶击败。对于每个生命体来说,某种程度就是戴着镣铐的物体,潜意识都有着挣脱锁链的欲望。如果人人都仅凭借欲望行动,人类社会必将沦为地狱。

  药剂的失效使海德逐渐占据上风,其力量越来越强大,外型因此变得更为邪恶,在旁人眼里,见到海德顿生恶心之心,让人不由得厌恶恐惧,甚至是无法描述。克苏鲁元素中出现的各种怪物,在作者洛夫克拉夫特笔下,呈现不可名状。对于来自海德的恐惧来说,同样是不可名状。

  案件调查期间,作者刻意描绘杰基尔住处大门的气派豪华,和海德穿过房门的年久失修。真实的结果,律师厄提斯所看到的其实是宅邸的两扇大门,只不过前门由杰基尔出入,后门则由海德进出。在这里作者史蒂文森所描写的并不是真正的门,其实更是一种隐喻,映射着房主人善与恶的两幅面孔。

  古代的人们信奉物种的变异性,天神与凡人交往可如《诱拐欧罗巴》生育后代,人与动物沟通可如《丽达与天鹅》自由交流,《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有着这方面的描述,弗莱总结道:“古希腊人有许多有关外形变化或变形的故事,其中大多数与诸神的恋爱有瓜葛。”

  1816年雪莱夫妇和拜伦及其私人医生波里道利一起,在日内瓦湖畔的迪奥达蒂别墅探讨生命的本原问题。在这期间玛丽·雪莱构思出《弗兰肯斯坦》,波里道利萌生出《吸血鬼》的雏形,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哥特文学主人公就此诞生。

  弗兰肯斯坦和化身博士,本质上都是研究怪物失败的产物,海德先生其实就是杰基尔博士本我的写照,而杰基尔博士对海德先生的厌恶,也是对自我的规避。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则是一体的生物,拒绝选择遗弃对方,最后只能相互摧毁彼此的灵魂和肉体。

  小说家让弗兰肯斯坦成功造出半人半怪物,让杰基尔造出恐怖的海德,这些智力超群的科学家最后又不约而同地,或直接或间接死于凝聚着科学家智慧的造物之手。人的造物如果拥有知识和智慧终究也会背叛人,就如同伊甸园的亚当夏娃,因为没有知识而服从,因为具有智慧而背叛。

  《造物者之歌》的作者狷狂写到,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非伦理的研究,有意通过造纸技术等手段,对基因进行自定义组合,让有畸形的纸人出现,并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只是纸人和造物主并非是一体的。

  《化身博士》和《隐身人》《神食》等众多的科幻小说一样,主人公都利用了科技手段制造出魔幻般的药剂,其要么使人变得年轻,要么使人隐形社会,要么使生物庞大。最终在造物主身上异化出一个“他者”,而这个“他者”能替代自我,以隐藏造物主的真实身份,做着各种邪恶的事情。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科学家有着不自量力欲扮演上帝的幻想,实验也证实了黑暗的存在和失序的风险。小说给予19世纪英国读者信心: 人间仍然是人间,人类的道德、良知仍将主导社会维持秩序,弗兰肯斯坦、杰基尔等人造怪物不可能取代上帝的地位。

  《化身博士:插图典藏版》读后感(四):好奇心会害死猫?触碰善恶界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啧啧啧~值得再读一遍,再读一遍的好书!

  “我们每个人身上,有两种本性在斗争——正义和邪恶。它们之间的斗争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而其中一个必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我们的手中拥有选择权,我们将会成为更想成为的那一个。”

  引用这段话,作为开头,实在是偷懒,但也觉得再没有更好的文字可以用于此时的心情了。这段文字来源于同名电影开篇的英文陈述,这是稍微调整之后的中文含义。

  刚读完这本书,我就在网上找了1920年拍摄的《化身博士》的默剧电影看。剧情用的是书里的框子,但是书里面是没有风尘女子这一部分的诱因。虽然改了,但那个年代的默剧,看起来还是颇有意思的。读完本书之后,看一看倒是再度回忆一番那些经典的场景。

  (电影截图)

  当然,阅读这本插图典藏版的纸质书,绘画大神加里·凯利的插图也为阅读过程中神秘而紧张的气氛,做出了视觉方面的超强神助攻。有时候我会盯着画面,仿佛进入了角色当时的心境。

  (书中插图:女仆捂住嘴巴和受惊吓的眼神)

  人难道可以分为纯粹的好人和坏人?

  小时候我对善恶的认识,是单纯的从表面上来判断的,而且会非常固执地相信眼睛所看到的,还固执地认为人就份两种,不是善人,便是恶人。如果这本书我在小时候就读到,很可能就认为这是真的事,会相信有这样一位博士,拥有这种神奇的药剂。

  书中的主角亨利·杰基尔博士在自白信里的叙述,其实也有点像小朋友认为的绝对善良和绝对的恶。他企图让自己的两个灵魂完全剥离在不同的肉体内,所以他通过药剂,把自己的体格全部转送给性格中恶的一面,一个纯粹恶的人。而这个纯粹的恶人,让所有见过的人都产生了那种无可名状的厌恶、憎恨和恐怖。

  当恶被完全剥离出来,从一个人格变成一个拥有体格的“人”,他完全不必在意别人的目光,不必在意是否给谁带来了苦难,带着膨胀的贪欲那个恶的他过足了任意妄为的瘾,这不是打开了“自由之门”而是打开了“罪恶之门”。

  那个可以通过药剂而变回的博士本体,终究还是个被“污染”的灵魂。当他回归正常人的生活时,看似还能为社会发光发热,还能融入朋友之间,可是在无人知晓地暗夜,他没有抛弃和抵御这种“超能力”的诱惑,向恶魔交出了本善的灵魂。

  (书中插图)

  谁敢说,自己从没有一点恶的念头?

  第一次听“我思故我在”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了一个“本我”的存在?如果这个本我在善恶之间分裂,被善恶拉扯的时候,稍有不慎,会不会变成对立的那个本我?又或是在势均力敌的时候,成为两个本我——“善的本我”与“恶的本我”?

  我不敢说自己是至纯至善之人,我是平凡的人啊,也无可避免在某些时刻深藏着某些恶的念头。但我们深处在有规则的社会中,也有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所珍视的人和事,所以我们会克制。

  可是当一个人完全不在意也无需在意那些外界反馈的时候,那他就不会去克制自己,他的恶就会毫无掩饰得暴露出来。所以书上说海德是从未见到过的让人如此讨厌的人,是因为他毫不掩饰,把所有的恶都释放出来了。

  我们说善恶是人性中的天秤的两段,当他缺失其一,实际上也不再能被认为是一个完整的灵魂了。人无法尽善尽美,也不该对自己太过苛刻,当你过分地矫枉过正的时候,很可能就偏离了你的初衷。

  当你向魔鬼交出了灵魂的时候,你也就迷失了自己。当你迷失地太远之后,也再回不去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