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2022-05-19 09:0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读后感1000字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是一本由[英]唐纳德·温尼科特著作,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读后感(一):如何与宝宝们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温暖关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面陌生的环境

  儿童精神分析大师温尼科特的大作,必须入手。亲子关系始终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家长非常薄弱的环节,感觉当了这么多年爸爸,还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相处。书已经到货,只看了开头几章,确实很好读,很有收获。这本书并非像一般的育儿书一样传授育儿技巧,它希望教给父母的是如何理解她们怀里的宝宝,以及如何与宝宝们建立起相互信赖的温暖关系,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外面陌生的环境。值得推荐给大家。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读后感(二):可以被信赖的父母:遵循孩子的生长规律,寻找最健康的养育方式

  1.做父母是最“难”的职业要问什么职业最难,在真正当父母之前,我从来没有意识到,“为人父母”也许正是这世界上最艰难的工作之一。

  不仅仅因为我们从未经过任何专门的培训,更因为这是一项一旦开始就要持续一生,且影响重大的工作。每一个做父母的人,都曾经有一个关于“完美”父母的幻想,等到自己转换了角色,最初的那段时间,也无疑是雄心壮志的。

  可孩子是那样弱小,又是那样充满灵性。我们常常想要给予自己全部的爱,却又不能完全满足孩子的需求。除这种最初的挫败感之外,更让我们充满压力的,还来源于年轻父母自己的原生家庭。

  长辈权威的压制,让年轻的父母惊惶失措。面对娇弱的婴儿,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老辈的传统观念大多经不起考究,可却经受住了岁月的洗礼。观念最难改变,各路育儿专家齐上阵,科学育儿的需求日渐增多,但种种说法,又矛盾重重,我们到底该听谁的?

  唐纳德·温尼科特,他是英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继承了弗洛伊德的衣钵,唐纳德·温尼科特独具创新。他在精神分析的层面,更多地强调母亲与孩子之间的默契,而不是“本能”。他非常关注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尤其是母亲的人格对孩子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我在孩子出生之后,阅读了很多知名专家的育儿书籍,有一个阶段,我很迷茫。这主要是因为育儿书籍给我带来的挫败感,那些专家强调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而我,却又做不到如专家所说的一般完美。这样持续下去的话,我的孩子会不会就此毁在我的手里呢?

  疑虑并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孩子在逐渐长大。随着孩子越来越健康,随着孩子身心的发育,我也有了不少的成长。相比较于信赖专家,我越来越信赖自己。这时的我,再回首反思自己看过的那些育儿书籍,唐纳德·温尼科特就成了一个独特的存在。

  因为,在众多的专家中,只有唐纳德·温尼科特强调了,年轻的母亲,可以信赖自己。

  这本书,是唐纳德·温尼科特在英国国家广播公司系列讲座的精华,《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主要探讨了儿童的成长发育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促进作用。

  当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他就与母亲形成了亲密的联结。这种联结不仅仅是生理层面的,同时,也是心理层面的。因为母亲的爱,孩子获得了安全感与成长最初所需的一切营养。

  不仅如此,爸爸的角色,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变化。他和母亲应该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这个夫妻整体又和孩子组成了一个稳固的三角结构。

  当孩子长大,走出家庭,来到幼儿园,新的成长阶段又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此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我们又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又很影响孩子的成长。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在培养孩子的同时,父母也在不断地提升着。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唐纳德·温尼科特为所有有此志向的父母,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

  妈妈,哪怕是新手妈妈,都会自然而然地领悟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这是值得被重视的。太多的长辈过多地干涉年轻子女的育儿,这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养育,同时,也不利于年轻一代人的婚姻稳定。

  相比于妈妈,年轻的爸爸普遍会更晚地进入到爸爸的角色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就可以在整个育儿的过程中,一直做一个旁观者。《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中,唐纳德·温尼科特多次强调,父亲更多地要充当年轻妈妈的有力支持者。只有这样的道德支持,年轻的父母才能在育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孩子们的身心成长,才会越来越好。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拥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尤其是面对着育儿这样繁重且长期的工作时,年轻的父母更是会手足无措。我们没有必要强求自己,一定要事事完美。当然,不管我们怎样努力,这种完美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与其追求完美,不如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总结。适应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做不到事事完美,但重要的事情,原则性的问题不能马虎。除此之外,我们其实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必要苛求自己。

  就像尹建莉所说的,养育孩子是从“亲密”到“独立”的过程。一开始建立与孩子的亲密,当孩子慢慢长大,作为父母要学会得体地退出。

  这是一门学问,但只要我们拥有爱,就都不难。

  育儿的道路上,请多多拥抱孩子。别苛求完美,相信自己,不断前进,就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读后感(三):42.28%的学生与舍友发生矛盾,背后的原因让人深思:每个孩子的未来里,都藏着父母和家庭的影响

  昨天带孩子下楼去玩,在院子里她遇到了一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姑娘,她在我鼓励下最终打破自己的害羞鼓起勇气去跟小姑娘邀约:“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于是两个孩子一起手牵手,玩得不亦乐乎。一个小时后,那个小姑娘居然邀她去她家玩。

  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其实一点不错。

  相对于孩子长大后与社会的关系,她这些小插曲也算是缩小版的社会关系。

  然而孩子会直接形成这种良好的社会关系吗?并不!孩子的社交能力以及日常也透射着与家庭的关系、与妈妈的关系。

  曾看过一项针对全国958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2.28%的学生与舍友曾经发生矛盾,其中“不注意说话方式”、“性格爱好不同”成为舍友间的矛盾主要起因。

  很多学生因宿舍关系不好,大学过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乐。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在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吃亏。其实,孩子社交能力差并不是一下子发生的。社交关系处理得很差的孩子,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英国的作家康纳德∙ 温尼科特,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教授,国际著名的儿童精神医学专家,温尼科特教授曾对儿童精神分析进行了四十年的持续观察与研究,他在儿童发展理论上的贡献享誉国际,备受推崇。著有《涂鸦与梦境》、《游戏与现实》、《二度崩溃的男人》、《够好的母亲》、《过渡性客体》、《真我VS.假我》、《扶持》等作品。他著作的这本书《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从妈妈与孩子、父母与孩子、孩子与家庭、孩子与学校及大千世界的关系这几个方面涉及最真实的感受、心理、客观等方面来诠释了母亲和家庭对于孩子未来成长路上乃至于一生的影响。

  一、孩子和妈妈的关系

  有句俗话说,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一个坏女人毁掉三代人。这话听起来有点不太好听,好像所有的幸福和不幸福都可以甩锅给妈妈,但真正客观地看,女人对于一个家庭的影响的确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对于孩子,一个妈妈在孩子童年里的影响,几乎可以决定他整个人生是否幸福。

  孩子对于社会关系的最初印象完全来自于家庭,而与家庭的关系,则来自于母亲。足以看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告诉一个母亲如何去做母亲吗?并不用,一个妈妈,她天生就会做妈妈,会当好自己孩子的母亲,所以对于孩子的技巧不需要告诉母亲,她必然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足够多且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技巧。这是无需质疑的。

  在《妈妈的心灵课:孩子、家庭与外面的世界》,温尼科特教授探讨了童年时代的基本人际关系,他从母亲与婴儿间的爱谈起,并认为这是人格健全的关键。他以轻松简单的口吻,揭示哺乳、哭泣、游戏、独立和害羞等日常行为中所蕴涵的心理机制。他特别强调父母的天赋心智与性格对孩子的重大影响,并告诉我们:本着自己的天性去实现亲子间的互动与沟通,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模式。

  二、孩子与家庭的关系

  很多亲子关系中,爸爸慢慢变成了一个“丧偶式育儿”的模式,甚至于爸爸在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无法担负起一个阳刚、榜样、有担当的偶像。但其实父亲的角色,对于孩子来讲是至关重要的。父亲所肩负起的不只是挣钱养家,还是一个能够让孩子崇拜的偶像角色。

  温尼科特教授还针对独生子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独生子女到底好不好,当然我看完了优缺点之后,依然很坚定地坚持:我绝不要二胎。就如同书中所讲,很多人不只是经济问题,而是害怕负担起不能自由的麻烦。的确是,静下来想一想,真的养不起二胎吗?也不是,也许会压力大一些,但不至于养不起。可是我真的害怕再承担起另外一份担忧和牵挂。

  承认真实很可耻吗?并不是,这本书随处充满了关怀和洞见,更重要的是,传达了他对父母们发自内心的支持与肯定。这本书也可以帮助你在自然快乐地做自己的同时,引领孩子同样地去“做自己”,这样就一定能实现属于你和孩子的天性律动。

  三、孩子与外部的世界

  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以及成因,其实都属于正常,受到鼓励而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才能让孩子产生内驱力,他们才可能去更加积极主动地社交。

  对于孩子的害羞和不太符合“正常”的神经质反应,也给出了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方式,作为家长该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相处以及怎样引导孩子,不要给孩子贴标签,接纳和鼓励孩子远远比挑毛病要好的多。

  性教育是很多家长对孩子讳莫如深的话题,但这样真的对吗?温尼科特教授对性教育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很多家长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也要遵循着儿童教育的一般规律,即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认知、性意识和性发育水平不同,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少儿期、少年期、青春期、青春后期都需要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家庭对于孩子性教育和恋爱观的正确引导,在孩子成年以后乃至于一生都会在两性道德、择偶观念、后代养育等更高层次上都会有更好地帮助。

  总结:

  《孩子、家庭和外部世界》这本书从最细小很容易被父母忽略地点入手,让家长能够认清自我,尊重孩子,以及认清到家庭对于孩子的深刻影响,更好地让孩子能够做自己,也可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而父母也可以过来者的身份,用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与子女进行积极的探讨和指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