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山歌天上来》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山歌天上来》读后感锦集

2022-05-27 09: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山歌天上来》读后感锦集

  《山歌天上来》是一本由韩少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山歌天上来》读后感(一):韩少功的山歌天上来

  《山歌天上来》是韩少功的小说作品集,包括其发表在不同时期不同刊物上的十几篇短篇小说。时隔多年再去阅读,依然会被他的文字和背后的深意所吸引。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他的几部代表作品,那时候看到这样的文字表达和结构运用,至少在我看来,他是被我惊为天人的。由此,那个时候我常常阅读完会思考,他的文字究竟在说什么。

  是的,韩少功究竟在说什么?这也是我们上课老师给我们提出的问题。只有在读了他的文字之后,我才会知道,这个问题也许并不那么简单就能回答,它是多义的复杂的又深邃的。我想,时至今日我依然能被这样的文字吸引,就在于,我依然在思考,他究竟在说什么。

  韩少功的小说是充满黑色幽默的,从作者赋予人物的名字以及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作者大部分的创作来源是他的个人经历,因此他的小说情节的故事性很强,人物的刻画非常灵动,在阅读时,有的时候会忽略故事本身的戏剧性,而有一种对自然的亲近,还有对生活的敬畏。

  他的小说是向内的,这样的文字值得读者去不停追问。立足传统文化历史,作者在故事中,用入木三分的语言去把控每一个平凡的人,人物的深邃显而易见,有一种扎入土地的深厚感和深沉的力量。

  事实上,小说是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的,文字渗透着的悲天悯人极具有现实力量。他的深度剖析来自一个个小人物,他关心他们的物质和精神,不动声色的写着,有种无声的力量。透过文本,他将过去与现在,文明与落后,人与自然,等等,浑然一体,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审美空间和阅读思考,并且,这种思考直指我的内心,它一直在内向延伸,时间越久越有力量。我想,小说的张力就在于此。

  了解一个作家的小说,我想是需要阅读他的散文的。韩少功的散文为读者呈现了他的人生旨趣,过朴素的乡土生活,回归乡野,我想这正如他小说中的人物一样,有一种大智如愚的智慧。阅读他的文字,我想读者需要不停去拼接、融合,来去接近那个他究竟在说什么的真相。

  《山歌天上来》读后感(二):寻文学之根 守乡土之魂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曾评价韩少功是一个有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一个有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作家。是的,他也是一个不喜欢你被人扣上帽子的作家。当有人说他是一个知青作家的时候,他写出了《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等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的小说,当有人将他的创作定义为“寻根文学”的时候,他却从来不用“寻根”这个词。他的不变则是喜欢绿色,喜欢独处,喜欢追求这方精神乐土。

  《山歌天上来》是韩少功的短篇小说合集,包含了《山歌天上来》《风吹唢呐声》《土地》《西江月》《月下浆声》等13篇小说,而《山歌天上来》最初发表于2004年《人民文学》,文章的情节很丰满,主题围绕“时代”、“变化”的故事。主人公毛三寅是一个天才民俗音乐家,他的音乐并不拘泥于乐理和形式,五岁就能拉胡琴,也能吹唢呐,他的作品充满乡土气息,但他性格怪异,身上也有很多不良习惯,嗜酒等,而没能追随形势变化,这个纯粹的艺术家只能留下一个凄惨的晚景,在默默无闻中死去。

  故事中另外两个人物正好和他形成对比:曾经懂他的同事柳老师却是个“与时俱进”的人,本就妒忌毛三寅的天分,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时代的变迁之后,文化、音乐湮没在物质横流中,柳老师选择放弃艺术,顺应社会做起来买卖;歌手芹姑娘则是徘徊于两者之间,她最后面对毛三寅的死,最后芹姑娘的一声长啸,也揭示了对当下潮流的讽刺。

  《山歌天上来》中的时代变迁,折射出时代巨变中一些事物本质的变味和迷失,在我们所经历的时代,当我们蓦然回首往事,我们应该叹息或是悔恨或是庆幸或是其他呢?我们的世界里有毛三寅,又有多少柳老师和芹姑娘呢?值得深思。

  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真正的智者从不迷乱。作家韩少功说,人性包含情感和欲望,情感与过去相连,欲望与未来相连,情感守旧,欲望求新。

  莫言曾言:“楚人度量大,湖南好汉多。古有屈大夫,今有韩大爹。敢做弄潮儿,不唱流行歌。文学根何在,龙舟下汨罗”。相信是对《山歌天上来》最好的诠释。

  《山歌天上来》读后感(三):韩少功的文字就好像种子,不小心就在你的心底生根发芽

  韩少功这个名字,很久以前就听说过,但一直没有怎么读过他的作品,也许读过一两篇短篇小说,但也忘了。他以写短篇小说成名,得过鲁迅文学奖,还在2002年的时候获得过法国文化部颁发的“法兰西文艺骑士奖章”。名头听起来都很响亮,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寻根文学的代表。莫言也有这样一个身份。

  所谓寻根文学,是指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坛上兴起的“文化寻根”的热潮,作家们开始致力于对传统意识、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韩少功就提出“文学有根”和重新“寻找民族文化的思维与审美优势”的理念,成为中国“寻根文学”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韩少功

  他以中短篇小说成名,这本《山歌天上来》,就收录了他十三篇中短篇小说,包括获得过萧红文学奖的中篇小说《赶马的老三》和短篇小说《怒目金刚》等名篇。这十三篇小说中,大都是描写乡土人情,展现建国后中国乡村百态。其中的主角,基本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内容也是他们在时代潮流下起落的人生。

  正因为主角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的经历也许不那么波澜壮阔,却贴近我们的生活。他笔下的这些人物,就好像是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

  比如与书名同名的中篇小说《山歌天上来》,这篇小说所讲述的,其实就是一个爱好音乐到魔怔了的山村农民毛三寅。

  在这篇小说里面,韩少功用寥寥几笔,就把主角毛三寅的形象描述的跃然纸上:

  毛三寅创作音乐的方式与其他的音乐家不一样,他就好比母鸡孵蛋,憋一段时间后,突然就把曲子写好了。在外人看来,他不修边幅、语无伦次,甚至有些神经兮兮。要是我们并非以上帝视角读这个故事,而是以书中旁观者的视角去看,这就是一个为了写音乐而搞到妻离子散的神经病。

  然而除了芹姐之外,谁也不知道他曾经创作了一部史诗级的大型乐曲,而这部乐曲已经被出国的魏教授给窃取,成为对方的成名作、代表作。

  毛三寅的结局让人心酸,而这其中所蕴含的讽喻,也的确值得深思。

  韩少功的文字平淡如水,却好像一颗种子,读了他的文章,他的思想就想种子一样点在你的心底。一开始你可能不以为意,过一段时间却发现它已在你的心底生根发芽。

  这也许就是韩少功文字的魔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