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工的你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人工的你读后感摘抄

2022-06-21 09: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工的你读后感摘抄

  《人工的你》是一本由[美] 苏珊•施耐德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工的你》读后感(一):探讨未来人工智能相关的可能性

  本书是以科学与哲学的对话为核心,书中探讨的许多问题都在科幻作品中出现过,在书中你会看到许多科幻作品的身影。读完此书后你会对未来人工智能以及所谓意识“永生”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书中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拥有意识这一问题。这一问题通常被两种针锋相对的立场所占据,第一种立场被称为生物自然主义,它的主要观点就是即使是最为精细的人工智能也不会拥有内在体验,只有生物个体才能拥有意识,所以即使是最复杂的仿生人和超级智能都不会拥有意识。第二种作者把它叫做技术乐观主义。它全盘否定了生物自然主义的想法。从认知科学的实证工作出发,技术乐观主义极力主张意识彻彻底底属于计算的范畴,所以复杂精妙的系统可以拥有内在体验。

  整体来说就是我们应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极其谨慎小心的对待人工智能,要预先设想人工智能的各种可能性,一旦人工智能拥有意识,出于人类伦理我们就很难再改变人工智能了。而且极有可能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

  书中提出的另一个问题真的就是科幻作品中的设想,这一设想就是未来人类能够通过“上传”的方式将自己的意识进行备份以此达到永生。但是就像扫描仪中出现的情况那样一个人将自己的意识扫描备份之后本体依然存在,只是在其他地方有多了个本体,可这真的能算永生吗?这就类似于“软件”,在随时随地都能够下载,但真正的本体最终还是会死去。

  这和我最近看的动漫《夏日重现》非常像,影子将本体进行复制拷贝,影子会拥有本体的所有记忆和习惯等等,影子将本体杀害后会替代本体进行生活,没有一个人能够察觉到这一现象。所以这个“上传”还是依然值得探讨。

  夏日重现:影子和本体

  书中提到另一个所谓永生的方法就是将人的身体大脑等一点一点的与机器进行替换,而且边替换边问本人是否有什么异常,这一想法是挺厉害的,但是难度还是很大的,但是谁又说的准呢说不定未来就真有这么个能力做这样的事。

  我自己设想的最理想状态就是,类似于上传但是上传之后本体的意识会上传之后会消失进入另一个状态,而不是还停留在本体之中。人人都害怕死亡,但是人人都没有办法,未来说不定真有办法能够达成所谓的“永生”,谁不期待永生呢。

  《人工的你》读后感(二):自动时代是人类的未来,还是隐患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高科技产业带来的便利。打开大门,人工智能程序自启动:打开舒适的灯光,调试室内适宜的温度,开启各种娱乐软件······这样的生活对人类来说,轻松惬意,并代替了人类一系列繁琐的居家流程。

  而相较于现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未来的人工智能更是超乎人类的想象。但是对于越来越懒惰的我们来说,人工智能代替人类的行为,真的会促进未来的发展吗?

  科幻小说《人工条件》中有句话引发了人类对未来人工智能的思考:如果想让人类明白自己是在做蠢事,那么假装询问更多的信息,从而让人类再次思考,才是最佳方式。这说明在未来世界里,人类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越来越懒,并放弃思考。这种过度的依赖性并不会促使着我们去不断创造,反而会加速躺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推出的,美国作者苏珊·施耐德的著作《人工的你》一书引用了卡尔·萨根的电影《超时空接触》中的一段话令人为之深思:“你们是个有趣的物种,有趣的混合体。你们有着如此美丽的梦想,又做得出如此可怖的噩梦。”这句话直观地表明了人类心智发展与人工智能发展之间的差距。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的社会发展落后于技术进步。

  心智的未来作为本书的主题,向我们阐述了人工智能在不可避免地将智能发展引入新的方向,而人类心智发展如何控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值得所有人为之警惕。人工智能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正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发展。人类作为这些工具的发明者,如果不能充分地掌握这些实体的本性,人工智能或在未来的某一刻成为人类的隐患,并带来有意识存在的死亡或苦难。

  机器人能够拥有意识吗?这个问题在人工智能目前发展阶段来看还无法对其定论,但这种意识的存在与重塑,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埋下了祸根。作者也曾对此提出个人观点:某些被忽视的场景可能会创造带有意识的机器。

  本书将对关于自我、心智和意识的经典哲学问题展开讨论,并试图从中找到掌握人工智能心智发展的方法。只有将未来掌握在人类手中,才能轻松解决人工智能在心智、伦理、个人选择等方面出现偏差时所带来的长期挑战。

  《人工的你》读后感(三):《人工的你》:你想成为超人吗?

  苏珊·施耐德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合设的巴鲁克·布隆伯格讲座教授,也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人工智能、心智与社会研究组的领导者。她曾于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开发针对人工智能意识的测试,之后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助的一项为期两年的项目中研究了超级人工智能。她的履历足以为这本书增添可信度,读书之后更是印证了自己的预言,书不厚,却有成句成句的干货。同时,内容非常前沿,前沿到作者本人也不知道未来发展如何。无论未来怎样,愿景已十分令人激动。我们的世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谈到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作者写了两种取向:生物自然主义、技术乐观主义。‍生物自然主义提出了思想实验“中文屋”。他们完全否定人工智能有意识这一想法。另一方面,技术乐观主义的观点与其截然相反,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必将拥有意识。作者本人,采取静观其变的态度,她认为问题要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时间,这位伟大作者定能写出未来的结局。

  作者说自己是超人类主义学说的支持者。什么是超人类主义?简单来说,就是认为可以通过各种科技和技术手段来改造人类,例如增加智力、体力,消灭病痛、衰老和死亡,从而使身体机能大大提高,所谓“超”人类。《超体》都看过吧,斯嘉丽就是一个超人类。

  我呢,也保持乐观态度,一个核心原因是创新令人激动。想想,不管未来人类是纯人类,还是人机结合,甚至于是纯机器人(只上传了思想),都是一个大变革时代啊!多么令人振奋!

  《瑞克和莫蒂》里,狗群体的进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家人的骚扰下,瑞克给宠物狗装上了外接仪器,一开始只是感觉好玩,想听懂一条狗在说什么,结果,狗竟然发展出了自主智能,并不断学习。荒唐的是,狗迅速统治了人类全球。人类和超人类会不会有这样的场景?我也不晓得。不过,动画主创团队给出的结局很光明。在试图推翻人类暴政的时候,狗狗自己反成了暴政,再加上莫蒂的爱,最后他们离开地球,去打造自己的家园。

  人工智能有意识是好还是坏呢?再拿一部电影说明。《人工智能》里主人公是一个机器人小男孩,设定为只爱妈妈(也就是女主人)。然而,在女主的儿子奇迹般康复回家后,他就与宠儿失之交臂了,本来三口之家,也因为他的存在不断出现纷争。看着小男孩的眼睛,听着他一句句哀求妈妈的爱,谁敢说自己没有感受到那种心碎呢?拥有意识的人工智能是否能够全然控制自己?被抛弃以后应该果断离开,而不是因被注入的程序“爱妈妈”而无法离去。尽管有意识,也永远被框定在前提之下——这时,有意识是否显得太残忍了些?好坏难以判定,就像人类道德伦理也同样复杂。

  推销心智扫描产品时,她支持有时空连续性条件的模式主义。这意味着顾客并不会得到永生,因为这种情况下顾客得到的只是复制品。其实,许多科幻作品里都有这类场景。电影《未来学大会》里,女主是一位影视演员,但随着技术发展,她被要求接受扫描,之后就要退出影视圈,复制品替代她拍电影,不仅让观众完全看不出什么差别,甚至复刻者在演技上更加精湛,也能做出人类无法完成的动作。确实难以承认复制人是女主本身的延续,因为显然,她们两个一个在演戏,一个回家养老去了。书中所说的时空连续性问题因此体现得非常明确。

  作者认为,如果考虑对人工智能的控制问题,主动搜索地外文明就显得相当鲁莽。因为一旦遇到一个带有恶意的文明,那灾难就会降临地球。我一看,这不就是刘慈欣的《三体》吗?因发送信号开始,因数字对话起源,外星文明降临地球,于是一团混乱。不过《三体》中也写道,部分地球人认为外星人存在是为了守护地球,因为自己对地球失望透顶,所以索性期待外星人降临。要我说,这想法也是非常天真——为什么同胞都不信,要相信外星人呢?真就到了死马当作活马医的绝望程度了吗?不是,应该是有种赌徒心理,认为拜拜就拜拜,下一个更好。

  肯·戴利(Ken Daley)认为这本书“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对于人工智能持续发展相关的一些通常被忽视的伦理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安德鲁·鲁滨逊(Andrew Robinson)说,这是“哲学和科学之间一场颇费思量的对话。”马丁·里斯(Martin Rees)更为实际,认为施耐德对人工智能相关问题给出了精妙的见解。作为严肃的科普著作,这本书很成功,但不仅如此,它还让我们回忆阅读过的科幻小说和电影,因而趣味性也相当可观。学术界和大众其实并不遥远,即使我们无法通过论文来了解前沿学术,也可以通过大众传媒来了解可能。谁能说莱姆、阿西莫夫这样的作家,带来的震撼会比一个科学家差呢?

  因为,思考就是力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