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出题者都没读懂《红楼梦》?专家表示“名著只是高考作文触发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出题者都没读懂《红楼梦》?专家表示“名著只是高考作文触发点”

2022-06-25 10:16:27 作者:舒晋瑜 来源:中华读书报 阅读:载入中…

出题者都没读懂《红楼梦》?专家表示“名著只是高考作文触发点”

  出题者都没读懂《红楼梦》?专家表示“名著只是高考作文触发点”

  本报记者舒晋瑜《 中华读书报 》( 2022年06月15日 01 版)

  本报讯(记者舒晋瑜)2022年高考落幕,高考作文的热点还在延伸。新教材与新高考结合的第一年,向来备受公众瞩目的高考作文因涉及《红楼梦》阅读引发诸多话题。中华读书报记者为此采访了部分名师与专家。

  北京市特级教师、“国培计划”北京大学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团队专家陈维贤用“平和、平易,难度适中”从整体上概括2022年高考作文题。他认为,今年高考作文题的内涵、形式、思维要求等和2021年作文一脉相承。情境或背景材料涉及围棋技艺里的传统文化,“建团百年”奋发有为的人物,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双奥之城展示的体育荣光、国力发展、个人进步等。四道作文题,有任务驱动作文,有一般材料作文;有限定性较强的主题式写作,有发挥空间较大的阐释拓展型作文。四道作文题都重视思维能力考查,涉及多元关系思辨,如“本手、妙手、俗手”“选择·创造·未来”“移用、借鉴、独创”。而“跨越,再跨越”不仅需要对两者关系的思考,更需要把个人和国家关联起来,更好地体现深度。

  “至于网上反映的作文很难,实际上是对高考作文类型、审题和内涵要求等缺乏了解导致的。”陈维贤说,2022年作文题引导学生以语文的方式关注现实,注重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注重考和教的呼应。比如全国甲卷,《红楼梦》这个材料不仅仅是作文的触发点,是情境的设置,更有助于理解学生“照搬、借用、原创”及其关系(当然,直接看引导语也能写作)。新高考Ⅰ卷的启示意义更丰富,外延拓展性更强,甚至可以借之反思自己的语文学习。这些作文题情境设计好,内涵和思维层次丰富,或直接或潜在关联教材,能很好地引导一线师生注重教材内在写作思维方法的运用。

  针对网上围棋专家及某些专家的质疑,陈维贤认为这实际反映出对作文命题的不专业。“作文题目所选材料,命题者一般多进行加工,和原文原意未必需要一致。命题者有自己的考虑,会借助引导语来避免宿构或走偏。”陈维贤说。他注意到,今年作文情境材料太长,不够简洁,尤其全国乙卷,可能影响考生快速审题入题。至于作文情境材料是否符合《红楼梦》,是否真正吻合围棋术语,都无关宏旨,不影响考生理解题意,不必苛责。今年的高考作文启发我们:要立足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本手”;同时,避免单一写作技巧训练这一“俗手”。或许这样就会出现“妙手”。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稳中求变,命题者不回避现实,努力创新,努力寻找,努力创设命题点,所有这些内在的努力,在会心人看来都很不容易。例如,全国甲卷将《红楼梦》中的内容引入试题,设置情景,在情景展开的基础中,以精要的文字概括收束。看似有难度,其实与往年相比,作文难度并没有明显提升。”特级教师、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连中国对今年作文题的基本判断是符合普遍规律,但由于情景中使用的材料是《红楼梦》,在高阶的层次上又与阅读更内在的价值与认知可以产生某种关联,拓展了命题空间。

  连中国进一步阐释说,新高考I卷,借助围棋中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三术语如若仔细玩味,让人不得不心生叹服而又感喟不已。我们本应着眼“本手”,追求“妙手”,最应避免的下出“俗手”,但“俗手”常常避之不及。诚如命题所言,这样的判断在现实生活中“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北京卷《学习今说》,由荀子《劝学》首句引入,虽为“今说”,但学习的意义、价值以及学习对于“人”雕塑性的力量,荀子讲得原本就掷地有声,有金石之音;对于我们当今对学习的理解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启发性意义。北京卷的记叙文《在线》、天津卷的“烟火气”是对常规、日常生活的一种回顾与期盼,要求学生对日常生活诞生一种重温式的品味与检省,是表达民生的好题目。有一些命题,比较宏观,在题目命制的时候,可以适度考虑考生的学习与生活进一步联通,为此搭设必要的支架与桥梁。

  北京市级骨干教师、北京五中语文老师徐淳认为今年作文题目“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学生有得写,能写好”,整体水平较高,符合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写作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徐淳指出,作文题目重在考查写作能力,不应把门槛设置在审题上,要让学生在写作中一分高下。作文题目不要故弄玄虚吓唬学生,要化繁为简,起到打破宿构、区分高下的作用。比如今年北京卷的《学习今说》就很大气,简约而不简单,一个“今”字耐人寻味,给学生留了广阔的写作天地。考生可一展才华。这个题目能让有观察、有思考、有本事的学生写出佳作。今年天津卷的“寻常烟火”带着十足的烟火气,可以说它就是作文题目中最美的风景。这个题目和北京卷的记叙文“在线”一样都是学生自己经历的事儿、必须面对的事儿。题目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鼓励学生“以我笔,写我心”。

  山东大学著名教授马瑞芳在B站讲《古典小说的高光时刻》,截取《红楼梦》的优美桥段,探讨小说的思想蕴涵和审美价值,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无巧不成书,2022年普通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全国甲卷,截取贾宝玉大观园题对额的桥段。因此,这位上世纪60年代参加高考的著名学者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有更深的感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是教育部规定高中一年级语文课一个单元,理解《红楼梦》这段文字,是高考作文的基础。”马瑞芳提出,需要注意的是,高考作文并不要求学生去解释《红楼梦》这段文字的深义,而是让考生以这段文字为由头,去思考,去联想,去发挥,自拟题目写作文。假如考生在《红楼梦》这段文字上多下功夫或大下功夫,就离题了,跑题了,因为试卷给考生的材料,已经交待得够清楚了。即便借此写出段《红楼梦》释义或红楼人物分析,未必能及格。这个高考题考的是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理解力,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力,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的联想力,运笔写作的表达力。

  “2022年高考作文考题偏不偏? 一点也不偏,今后可能还有这样的考题,但不一定出自《红楼梦》的桥段。”马瑞芳说:做学问无非要学习、借鉴、模仿、创造。学习和借鉴的目的是创造,如果考生按照这个思路写作文,用自己经历的事,强调人生贵在创新,阐述不断进取,不断创造,是最高级的美,最有力量的美,那会写出相当漂亮的文章。无论在学习中,在日常生活中,在工农业生产中,在科技研发中,在经济改革发展中,都会遇到贾宝玉题额这类现象,都会发现这类问题。一个人也好,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只有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学习、借鉴、创新,积极进取,才会有前途,才会有希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