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司马迁》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司马迁》读后感1000字

2022-07-04 09: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司马迁》是一本由李长之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22-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司马迁》读后感(一):从鲁迅、李长之到司马迁,文坛上的零距离……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先生评价过的一本书;李长之,作为一个清华学生,在23岁的时候写出《鲁迅批判》,鲁迅大加赞赏,称其为“李天才”,这是鲁迅先生评价过的一个人。 这本书,就是司马迁穷其一生的作品——《史记》;这个人,就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李长之,历史就是这么凑巧的将这三位大师联系在了一起。

  《道教徒的诗人李白及其痛苦》、《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迎中国的文艺复兴》等,这些都是李长之重要的著作,早已享誉文坛。而近期我有幸接触了一本李长之的作品《司马迁》,这本书应该是集长之先生关于司马迁的众多作品于一体,惊喜之余,我迫不及待地捧起。 提到司马迁,屈指可数的一位,不得不说他在漫长中国历史长河中闪耀存在的一生。本书从野孩子到京城开始,简约的为我们描述起司马迁的事迹……

  他的父亲是太史令司马谈,也是他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十岁的他便跟随父亲来到京城,诵习古文、遍读诸子群经,后又拜名儒孔安国、董仲舒学习历史;二十岁,他带上父亲的教诲,游历天下、跑遍中华,南涉江淮沅湘、北及淮泗齐鲁,孔子故里、汨罗江畔、易水河边,处处都有司马迁的足迹;二十二三岁,就任郎中职位,西征巴蜀昆明;二十六岁,父亲离世后,他谨遵父亲教诲,着手收集整理史料;二十八岁,继任太史令一职,宫中秘藏书卷,从此一览无余…… 山河大地的壮阔、悠悠历史的厚重,转变为编著《史记》真实、可靠的基础;前半生的所学所想、所见所闻,汇聚成他对事物公正独到的见解和判断。

  然而,就在名将李广之孙李陵兵败并投降匈奴、汉武帝暴怒、满朝哗然之时,司马迁独抒己见、仗义执言,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等待他的是命运无情的摧残:要么被处死,要么受腐刑。 给好友仁安的书信中,他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是这么说的,他也是这么做的。屈辱痛苦可忍,腐刑可受。

  父亲的临终所托,黑暗的不眠之夜,司马迁用坚忍不屈完成了一部不朽的传世巨作——《史记》,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正如书中所讲,他用大量的同情、有力的讽刺,压抑情感的洪流,使用最造型的史诗性笔锋,出之以唱叹的抒情诗旋律。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再没有第二人!

  《司马迁》读后感(二):走进浪漫的司马迁

  我对司马迁的印象至今保留在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中;保留在对他身受腐刑仍然坚持写完《史记》中;保留在觉得他就想汉代的屈原,一身白衣,决然而独立......

  科普一下《史记》,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作者李长之先生用他那特有的优美而富于情感的笔调,从司马迁的人格和风格出发,全面细致地审视、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的作品,将司马迁称为“抒情诗人”,强调了情感才是作品的本质、生命和灵魂,详细地分析了司马迁所处的伟大时代,追溯了他的思想渊源和家学传统,讨论了他和先辈先贤如孔子等在精神和性格上的契合和共鸣及距离。对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精神动力、文化背景美学风格予以独特的剖析,并完整地勾勒了司马迁一生的行迹。

  读完本书,我才明白作者说司马迁具有浪漫的自然主义的原因。

  司马迁的时代精神深受楚文化的影响,楚文化是很浪漫的,而司马迁在楚地游历过。

  司马迁的精神内容是丰富的,他父亲司马谈是道家立场,而他教育儿子的时候却又加入了儒家的熏陶。司马谈对儿子的遗命就是以六艺为依归的,所以他让司马迁“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

  司马迁好奇却坚守史官之责,李陵案的悲剧是必然发生的。司马迁笼罩于孔子的精神之下,他才华横溢,但是孔子的精神是偏理性的,司马迁的精神是偏感性的。司马迁的情感极浓烈,平常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极苦闷、极寂寞的郁结的烦恼在。

  而他的所有的这些情感极为积极,极为同情,对一切美丽的,则哟组合嫉妒的热爱,而不能平淡。所以他的《史记》也不像一个普通的史书。

  说到这里,我倒是觉得司马迁和伤害了他却也成就了他的汉武帝有着那么多相同之处:

  他们都极度浪漫;他们爱一切奇,尤爱人中之奇;他们都爱才,爱一切有才能的人;所游甚广......颇有些相爱相杀的味道哈。

  本书资料翔实,考据有据,让读者全面解读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走进极致浪漫的司马迁。

  《司马迁》读后感(三):以残破的生命换万世不朽

  翻开纷繁浩叠的五千年历史长卷,《史记》无疑是最闪亮的坐标。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其价值不单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重要的是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通过走进《史记》明白每个人的一生不是成王败寇的二元对立,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我们最终或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是意志、环境、方式方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其作者司马迁独特的思想、经历、人格,对于我们深入有效阅读《史记》作用重大。 我国著名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李长之先生所著的《司马迁》,透过大量的资料研究回顾了司马迁波澜曲折的一生行迹,追溯了其思想渊源和家学传统,剖析了其创作《史记》的内在精神动力、文化背景与美学风格。被鲁迅视为天才的李长之先生在历经苦难后对司马迁愈发崇敬赞赏,表现在言必有据、文笔富于情感,带我们透过《司马迁》走进、体会一颗伟大的心灵。 01 梦想少年初长成 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号子长。10岁前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的乡间田野渡过了无拘无束的童年。10岁那年被父亲司马谈带入京城读书。受身为太史令的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的司马迁非常喜欢历史,并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个历史家。 0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十岁那年,父亲司马谈给了司马迁一辆马车,叫他到各处去旅行。一路上,司马迁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惋惜项羽,到长沙汨罗江畔怀念屈原,到孔子的故乡寻求共鸣……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思维都让司马迁动容。一路上司马迁完成笔记素材100多本,开阔心胸视野的同时也储备了丰富的宝贵材料。 0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生无常,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旅行归来的司马迁不久就做了郎中,职场生涯正式开启。可没过几年,父亲司马谈在洛阳病倒了。生命垂危的父亲留下父子二人要共著青史的约定后就撒手人寰了。悲痛不已的司马迁也明白了父亲司马谈的殷切希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32岁的司马迁正式着手编写历史。后来因“李陵案”直抒己见被关进监牢,受到了最耻辱的宫刑。绝望中的司马迁一想到青史未就,死亦为不孝,最终选择忍辱地活下去。40岁的司马迁逢到大赦,恢复了自由身。 历经无数艰辛、坎坷、屈辱,司马迁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著成了《史记》,实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目标。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留给后世无穷遗泽。

  著成《史记》

  父亲司马谈生命垂危

  壮游山河

  梦想少年初长成

  《司马迁》

  《司马迁》读后感(四):以残破的生命换万世不朽

  翻开纷繁浩叠的五千年历史长卷,《史记》无疑是最闪亮的坐标。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其价值不单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更重要的是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通过走进《史记》明白每个人的一生不是成王败寇的二元对立,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价值追求,我们最终或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是意志、环境、方式方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其作者司马迁独特的思想、经历、人格,对于我们深入有效阅读《史记》作用重大。 我国著名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李长之先生所著的《司马迁》,透过大量的资料研究回顾了司马迁波澜曲折的一生行迹,追溯了其思想渊源和家学传统,剖析了其创作《史记》的内在精神动力、文化背景与美学风格。被鲁迅视为天才的李长之先生在历经苦难后对司马迁愈发崇敬赞赏,表现在言必有据、文笔富于情感,带我们透过《司马迁》走进、体会一颗伟大的心灵。 01 梦想少年初长成 司马迁姓司马,名迁,号子长。10岁前在陕西省韩城县芝川镇的乡间田野渡过了无拘无束的童年。10岁那年被父亲司马谈带入京城读书。受身为太史令的父亲的影响,小小年纪的司马迁非常喜欢历史,并立志像父亲一样做个历史家。 02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二十岁那年,父亲司马谈给了司马迁一辆马车,叫他到各处去旅行。一路上,司马迁像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到楚汉相争的古战场惋惜项羽,到长沙汨罗江畔怀念屈原,到孔子的故乡寻求共鸣……每一个细节、每一种思维都让司马迁动容。一路上司马迁完成笔记素材100多本,开阔心胸视野的同时也储备了丰富的宝贵材料。 0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人生无常,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旅行归来的司马迁不久就做了郎中,职场生涯正式开启。可没过几年,父亲司马谈在洛阳病倒了。生命垂危的父亲留下父子二人要共著青史的约定后就撒手人寰了。悲痛不已的司马迁也明白了父亲司马谈的殷切希望。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32岁的司马迁正式着手编写历史。后来因“李陵案”直抒己见被关进监牢,受到了最耻辱的宫刑。绝望中的司马迁一想到青史未就,死亦为不孝,最终选择忍辱地活下去。40岁的司马迁逢到大赦,恢复了自由身。 历经无数艰辛、坎坷、屈辱,司马迁终于在他活着的时候,著成了《史记》,实现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目标。位列“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记》,共一百三十卷,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留给后世无穷遗泽。

  著成《史记》

  父亲司马谈生命垂危

  壮游山河

  梦想少年初长成

  《司马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