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三十年前的一段情感纪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三十年前的一段情感纪事

2016-02-15 作者:程世平 来源:程世平投稿 阅读:载入中…

三十年前的一段情感纪事

  近日,闲来无事,倒腾书柜,翻出了我和妻子当年的“两地情书”,勾起了我对那段甜蜜往事的回忆……

  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冀中平原解放军某部队服役的我,刚提干几个月,穿着四个篼的绿色军装,显得神采飞扬,英俊潇洒。新提军官,在那个年代是“抢手货”,同事、战友纷纷给我介绍对象。一向清高气傲的我,看了几个都觉得不中意,便毅然决定回老家。

  1982年5月初,我向部队领导请了探亲假,回到位于渝东北明月山脚下的的家乡。我已到男大当婚的年龄,此次探亲的主要任务,就是解决个人问题。亲戚朋友听说我探亲回来了,又在部队提了干,便十分热心地为我张罗对象。我有一个叔叔在县城一家工厂上班,一天下午,他把我叫到厂里给我介绍,他们厂技术股有一位女技术员,长像不错,人品好,几个月前才从地区某中专学校毕业分配来的,年龄与你相当。经了解,目前还没有耍朋友。你的照片她已经看过,但提出要先见你本人后再说。我回答,既然是叔和婶相中的,肯定差不了,一切听你们的安排吧!

  经叔和婶托人精心安排,让我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进入厂大门后,特意从办公楼外的坝子走过,让那位女技术员通过办公室窗户“审视”。过了两天的一个下午,工厂召开职工大会,经特意安排,让我在叔叔家从窗户“偷窥”那位女技术员。透过窗户,我看到一位蓄着两条长鞭子,穿着朴素,身材苗条,面容清秀的姑娘,手提一把藤椅,从窗前缓缓走过。当时,我潜意识地觉得她似曾相识,苦苦寻觅的意中人好象就是她。过后,叔叔婶娘问我,感觉怎么样?我回答:还可以!叔叔慎重地告诫我:“你要跟她耍朋友,就要严肃认真地耍,决不能三心二意。”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经介绍人周密安排,在叔叔家,我和那位女技术员正式见面,双方父母及亲友均在场。我和她分别作了自我介绍,双方父母都发言表态,说了些鼓励和吉利话。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会亲”,我和她正式相识了,从此进入花前月下的热恋阶段。

  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一个月的探亲假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依依难舍的心情,辞别亲人,踏上了返回部队的路程。那时,交通不够发达,坐了近5个小时的长途客车,到重庆还要坐两天两夜的10次特快列车。列车载着我的身躯向东北方向飞驰,而我的心却仍然留在明月山脚下那美丽的小县城,牵挂着相识相恋不久的那个长鞭子姑娘。在列车上,我依窗而坐,沿途望着窗外匆匆而过的青山绿水,听着“铿锵”、“铿锵”的车轮声,与她相识相恋的美好情景,象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一路上,我心潮澎湃,浮想联翩,辗转难眠……

  经过3天两夜的长途奔波,我回到了部队,向首长销假并汇报了此次探亲的收获,处理完一些急办的军务,便提笔给远在千里之外的她写信。记得那天晚上,夜深人静,一轮明月悬挂在碧蓝的夜空,银色的月光将军营照得如同白昼。在简陋的宿舍里,我靠窗而坐,望着窗外的明月,听着白杨树“沙沙”的摇叶声,一种思念家乡、留恋亲人之情油然升起,不禁心潮难平,思绪万千,下笔文思如泉涌,写作十分流畅,一气呵成,一篇长达3000余字的“情书”很快就泡制出来了。没有想到,这封“情书”寄出后,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几个月之后,已经成为我妻子的她,在新婚之夜,告诉了我一个密秘。她说,是你写给我的第一封信,深深打动了我,才使我坚定了跟你好下去的决心。她说,早在那年春节,你叔叔就托人将你照片给我看,我以已有男朋友为借口婉言谢绝了。你5月份回来,你叔叔又托人来提亲。碍于你叔叔的面子,我答应先见了你本人再说。于是,在介绍人特意安排下,我通过办公室窗户“窥视”了你。我看你本人形象比照片上要好,加上介绍人不断在我面前说你如何能写有才干,才答应与你正式见面。虽然与你接触了20多天,但我仍然有些犹豫不决。首先是嫌你个子不够高,其次觉得你家是农村,兄弟姐妹多,家庭负担太重,再就是与你成家后,将受两地分居的煎熬。特别是你回部队后,上述担忧困扰着我,我更加有些犹豫彷徨。正当我处于犹豫不决之际,收到了你的信。我拆开信封,抽出信笺,首先是那苍劲有力的字迹吸引了我,再读信的内容,感觉文字流畅,一个军人的坦荡胸怀和思乡之情怀跃然纸上,写得情景交融,十分生动感人。我反复阅读这封信,见文如见其人,激动得我彻底难眠。我羡慕你的才气,崇尚你的人品,坚信你有美好的前景。于是,我那颗忐忑不安的心终于平静下来,暗暗下决心,不再犹豫彷徨,矢志不渝地与你好下去。

  三

  听了妻子的这番讲诉,我既惊讶又好奇,原来妻子还有这么一段情感困惑的经历。然而,换位一想,妻子当时的犹豫也在情理之中。妻子出生于一个银行职员之家,共有3姐妹,她排行老二。生长在县城的她,自小聪明玲俐,活泼好动,喜欢体育运动,擅长唱歌跳舞。从小学到初中,从下乡当知青到考入地区某中专学校,她都是文体活跃分子,曾被选入学校女子蓝球队,多次参加地区举行的蓝球比赛。在蓝球场上,她机动灵活,全场来回奔跑,时不时来一个精准投栏,博得满场观众喝彩。由于她上场比赛常常爱穿一件印有“5号”的运动衫,因此被人们誉为“女蓝5号”。她既擅长跳舞,又会编舞,无论从小学到中学,还是在中专学校,她都是学校文娱骨干,文艺宣传队的台柱子。尽管有这么多爱好,但从未影响的功课,她勤奋刻苦,各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班上女生中名列前茅。她喜欢文学,写得一手娟秀流利的钢笔字,写的作文常常被老师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读。她还当过知青,在乡下摔打磨砺了4年,挑粪犁田,插秧割谷,什么样的脏活重活都干过。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她挑灯夜战,发奋复习,没有上过高中的她,竟然一举考上了地区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让老师、同学们惊喜不已,令街坊邻舍刮目相看。 www.wenzhangBA.com

  试想,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她咋不心高气傲。当叔叔托人初次把我介绍给她,她岂能轻易相许?我当时只不过是一个刚刚跳出“农门”的低级军官。因从小喜好舞文弄墨,到部队得以扬己所长,幸运地被调到团部、师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经常在军区小报和解放军报上刊发一些“豆腐块”文章,被官兵们誉为“小秀才”,在部队也算得上小有名气。那次回乡探亲时,我已经是团政治处新闻干事。与她相识后,我把在军报和军区报纸刊发的新闻作品剪辑,在她面前显摆了一番,作为才女的她认真阅读我采写的一篇篇“大作”,不时流露出赞许的目光,爱慕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她所列举的三点不足,也并非言过其实。我家有7口人,除了父母,还有5兄妹。我是老大,其他4个弟妹当时都还小。父亲虽然在县城上班,但工资微薄。母亲尽管吃苦耐劳,勤俭持家,但因劳力不足,我家年年是生产队有名的“补钱户”,每年分配的粮食比劳力强的户要少三分之一。因此,一家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至于我的个头,确实达不到当年姑娘们追崇的男子身高必须“1。75”的标准,我的身高离“1。7”还差那么一点。这只怪当年生活水平太差,营养不良,从小背弟妹所造成的。关于受两地分居之苦,确实被她言中了。她与我结婚后,我在部队服役,她在老家县城上班,夫妻南北各一方,相隔万水千山,且不说相互不能照应,仅那朝思暮想的苦恋和期盼,就让人倍受煎熬。每年我回乡探亲一次,她来部队探望一回,好不容易积攒下一点积蓄,都捐给“铁老大”了。这样一来一去,整整饱受了七年多两地分居煎熬。1988年8月,我从部队院校毕业后,经战友多方协调,调到重庆某部队工作。第二年秋天,通过随军途径,她也从县城调到重庆一家工厂上班,我们夫妻才得以团聚,终于结束了两地分居之苦。当时,儿子已经6岁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月,我和妻子最大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享受,就是给对方写信和收阅对方的来信。我们约定俗成,每个星期给对方写一封信。两地分居,鸿雁传情,一直坚持到后来夫妻团聚,书信往来才告一段落。更令人称奇的是,妻子把我写给她的每封信都保存起来,尽管工作单位来回调动,数次举家搬迁,竟然保存完好,一封不拉。真是一个心细贤惠的妻子。

  四

  回首当年,百感交集。也许是前世积德,也许是菩萨保佑,上苍联姻,让我有幸找到了一位贤妻。为了全力支持我的事业,她放弃了所有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在妻子坚强有力的鼓励和支持下,我全身心投入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挖掘新闻线索和写作素材,每年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军区报纸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刊发近百篇新闻作品,其中有多篇获省部级奖励。每到一个新单位,我就打一场工作“翻身仗”,变后进为先进,我几乎年年立功受奖。由于业绩突出,我的工作调动也比较频繁,从团部调到师部,又从师部调入军机关。职务晋升更是快步小跑,我不到40岁就步入团级领导岗位了。与同年入伍战友比,当时我算是进步最快的。

  翻开那尘封多年的“两地情书”,我不由于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啊,没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哪有我事业上小有成就?没有妻子含辛茹苦,勤俭持家,哪有我今天温馨的小家,幸福美满的生活?我由衷地感谢那封信所起的特殊作用和重大贡献,更要感谢那忠贞不渝并为我付出一切的妻子!

  岁月无情。如今,我和妻子都已年近花甲。那段甜蜜幸福的往事,虽然已时过境迁,但是妻子还常常提起我给写的第一封信。不经意间让战友同事知晓了,他们常常取笑我,并要我翻出那封信,让他们一睹为快。其实,那不是什么真正的“情书”,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辣滚烫的字眼,只不过是一封抒情信,一个年轻军人在列车上,沿途观赏祖国大好河山后,情不自禁发出的内心表白和离乡思亲的真情流露。

  尽管那是尘封30多年的陈年旧事,但现在回味起来,仍然有一股淡淡的茉莉花清香……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