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如果有机会坐上火箭,就不要介意是哪个位置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如果有机会坐上火箭,就不要介意是哪个位置

2022-04-19 03:03:04 作者:温言 来源:温言 阅读:载入中…

如果有机会坐上火箭,就不要介意是哪个位置

  这是温言的自媒体平台分享的第228篇原创文章。

  职场写作人,终身学习者。豆瓣2016年度畅销书作者。

  读书 | 笔记 | 职场 | 英语 | 转型 | 互联网 | 个人品牌 | 趋势洞察

  经常有人在后台留言问:" 温言,我思考了很久希望转型,但一直前怕狼后怕虎,也没有特别合适的机会,我该怎么办?"

  今天想来分享下转型前应该明白的三个道理;这三个道理之前没人告诉过我,如果早点儿知道,能少走许多弯路。

  1.转型, 请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模仿别人

  尽管大家都明白要聚焦于自己的道理,可我们的行为和观点,总会被周围人影响。

  比如最简单的一点:你需要知道“转型”或“变赛道”是自己做出的符合内心的决定,而不是因为看别人都在换就慌了,根本没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就盲目地跟从。

  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的第二层含义是:别人做了什么、去了哪里,其实只能给你一个参考,重要的是你想做什么?你自己擅长什么?

  在之前的文章《天花板低、体系封闭,人生怎么突围? 》曾提过,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比自以为的肤浅很多。

  总有朋友想不清楚这一点,慌慌张张,觉得抓住根救命稻草就跳了,结果跳过去了,发现特别不合适,这下更麻烦了:进退两难。

  我有个朋友就是如此,她是传统媒体出身,好几个部门都待过,其实我们都觉得她更擅长做内容,她却急急忙忙跳去巨头做BD,离内容更遥远了;做了一年半觉得不合适再找下一份工作,CV发给猎头,对方只她列更多BD、甚至销售岗位,离她想做的内容越来越远。

  ——当然不是完全不能补救,只是又要多走一些弯路。为了离理想更近,又要二次妥协损失。

  其实把自己想什么,擅长什么想清楚了,机会才能被更加合理的利用。哪怕只有一个机会,你觉得它合适,抓住它就成了。而不是说你面前有十个机会,可你不知道想要什么,十个机会都无从判断,那还不如只抓住一个机会。

  2. 如果有机会坐上火箭,就不要在意坐哪个位置

  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我只是援引了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Sandberg)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

  谢丽尔·桑德伯格哈佛毕业后,并未进入商界打拼。相反,她加入了美国财政部工作了五年,发现自己的理想并不在政界,然后决定“转行”。

  尽管学历背景和家庭出身优渥,但麻烦的是硅谷特别不喜欢这种“半吊子政客”,她也并不拥有任何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或运营经验。

  但她还是一家一家地去面试,最终艾瑞克·施密特录用了她。

  施密特说,尽管谷歌那时候还比较弱小,但它就像一艘肩负使命,蓄势升空的火箭,需要优秀的人才。

  桑德伯格认同谷歌的使命,并且不计较职位,于是得到了这个机会。

  选择背后的动机,就是桑德伯格说的那句话:“如果有机会坐上火箭,就不要在意坐哪个位置.”

  对于绝大多数打算转型或变化赛道的人而言,也是同理:

  如果机会特别好,一定有很多人希望获得。那么你能登上火箭就不错了,位置好那是你的幸运,位置不好也没啥好自卑的,下一次再跳一定比这个强。

  且之所以不必太介怀,是因为你可以先登上火箭,再慢慢调整在舱内的位置,火箭升空的速度很快,这时即便你呆着原地不动,也在飞速上升。

  另一个原因是升空后,从一艘火箭跳去另一艘火箭,就容易很多了。

  做好你应做的,努力调试自己,努力学习,而不是抱着养老心态,绑定一颗火箭托付所有人生的希望。

  第三,不要再时时怀念着那些逝去的“优越感”

  据说桑德伯格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张海报,上面印着一双沾满泥土的手,下面写着:

  未来属于仍然愿意弄脏双手的人。

  而赠给她这张海报的,不是别人,是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

  许多人既想转换赛道,又希望能延续之前工作的那种“高大上”。既想获得机会,又什么亏都不肯吃。

  这不叫理想主义,这叫鸡贼。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小事。

  以前我工作过的外企里茶水间都很高级:通常配有高档的意式咖啡机、芬芳的咖啡豆,供应各种高级零食。

  当然转型跳槽后再没这个待遇了。刚开始我不太适应,老和一个前同事叨唠:我现在都没有办公室的咖啡喝了,得自己步行去外面买星巴克。

  有天她终于被叨唠烦了,说:你不要总是老母猪想起万年糠了!那么想在办公室喝咖啡,你自己买台机器放办公室啊!

  这是一个真实的小细节,但反映了许多人转型后会实际碰上的苦恼。

  可能这些苦恼都不大,但总会给你一种“怎么老子越来越倒退”了的感觉:

  ——比如你不再有完善的培训机制和温馨体贴的出差待遇;

  ——比如十年前已被你抛弃的基础工作,又得重新捡起,亲力亲为;

  ——也可能你不再一呼百应,而得自己顶着一个看似还挺高的title,一个一个和客户死磕。

  不过可以欣慰的是:弄脏双手是转型的代价,更重要的是,只有当你双手粘上了泥土,才说明你重返了社会主流战场。 

  回到文章最初的那个问题:不是没有特别合适的机会,而是不会有机会能满足我们所有的期待

  好的机会都不会特别舒服,锁住你真正想要的那一两条,把那些你曾经引以为豪、但其实没那么重要的东西作为代价放弃。你也能成功地转型,抓住真正属于你的机会。

  END

  .S.:

  本周三、也就是后天,放出“温言读书社群”的招募,大家不要忘了哦~

  此外周六的时候再次回校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职业规划的主题。

  这次用了一个我自己设计的“职业期待”小模型,讨论变得既能针对每个人自己的情况、又能彼此互相启发,接下来也会在公号里免费分享给大家!

  END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