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学“最后一课”,程序性尊重 l 周云龙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大学“最后一课”,程序性尊重 l 周云龙

2022-04-23 03:31:57 作者:朝之花 来源:朝花时文 阅读:载入中…

大学“最后一课”,程序性尊重 l 周云龙

  毕业典礼,是大学的“最后一课”。这课怎么上?高校各有主张。某大学一名毕业生近日撰文引发网民关注。帖子披露,“只有10%‘优秀毕业生’才能去会堂参加学校的毕业典礼,现场听到校长的讲话,而剩下的人,需要坐在教室里观看毕业典礼的直播,父母甚至需要坐在另一间教室观看直播”。无独有偶,另一所大学此前的方案里,也是只有很少比例的学生能到场参加毕业典礼,名额由学院进行分配,本科生能去的比例甚至只有一成到三成。

  学生发声,舆论关注,那所大学回应称,原定方案主要综合考虑时间、天气、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存在考虑不周的情况,现决定毕业典礼改在主校区操场举行,全校毕业生及家长均可参加;另外那所大学也修订了方案。

  结局还是好的。

  其实,学校即使要求毕业生全部参加,也难免会有学生因个中原因请假或缺席的,但是,假如划定某些人可以而另一些人不可以进入现场,区别对待,就可能产生问题。说得细致一些,可能会让人产生学校对人的尊重需求有所漠视的感受。

  将视线转移到日常,你会发现,人际关系里,有一种潜在的“程序性尊重”。程序正确,彼此都舒服、自在、和谐;程序不正确、不到位,双方就可能有误解、纠结、瓜葛,原本友善的关系甚至会产生颠覆性变化,网上不是流行过那一句“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吗。

  譬如,朋友之间。一帮老友相约小聚,张三有事,不能到场。但是,发起者如果不即时邀请,张三心里可能会嘀咕:他们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回避我?请不请,是诚意;来不来,是随意。人际交往一般有着这样的潜规则,人们惯常的表述是,礼多人不怪。

  还是朋友之间。在高校工作的甲邀请作家朋友乙到学校给学生做个励志演讲。甲在邀请函上措辞十分客气,看得乙诚惶诚恐,不过邀请函里一句“恕不支付演讲费”,让乙又老大不快:并不是贪图金钱,假如对方提出要致送演讲费,他反而会主动辞谢。朋友甲的失误在于程序性尊重的缺失,不妨试探性地问一句:一般这种活动给多少报酬合适?已在尽量申请劳务报酬。可惜,他连客气或拒绝的机会,都没有留给对方。

  譬如,亲子之间。老母年近九旬,身体尚可,一个人独自在乡村老家生活。带她来过省城两次,每次住进高楼不久,都像服刑受罪,没人说话,难以交流,寝食不安,愁眉苦脸。老人大都对旧日的环境有依赖,故土难离。不过,你要是不坚持带她出来受受罪,她心里说不定更难受:儿子在城里工作,怎么都不带我看看逛逛享享清福?邻居知道也会有想法的。所以,来不来,习惯不习惯,是她的事,请不请她来是你的事。结果可能一回事,过程绝对两码事,感受也不是一回事。一位年轻同事现在就在纠结要不要送独生子出国留学,她担心儿子出国了,留在那边,将来他们怎么养老?她的核心观点是,我们要不要儿子养老,看情况,而儿子给不给我们养老,没商量。天下父母,心有戚戚焉——看来,程序性尊重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程序。有道是,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行,论行天下无孝子。改善孝之行,多多启用小程序,可也。

  其实,陌生人相交,程序性尊重才最重要。80后男生在街头撞见一名让自己心动的女生,紧追不舍,甚至已打好搭讪的腹稿,预感到对方可能出现的反应。不过,他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他想到一个严肃的问题,即那女孩也像自己一样怦然心动,也很想和自己搭讪,可是,女孩真的公开表白,他敢接受吗?完全不认识,不知道对方姓甚名谁干什么的品性如何就托付感情,恐怕自己会怀疑女孩有病,也一定会避之不及吧——在我们的思维习惯、文化基因里,陌生男女的交往还是有既定程序的:从一起吃饭、喝咖啡开始,哪怕是一起坐车、排队,然后才慢慢进入主题,超越正常程序的热情或表白,不是非礼,也是不靠谱。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借助现代技术程序联系沟通交往,方便快捷多了。不过,和谐而可持续的关系,还是要建立在一套人文的程序基础之上。程序性尊重,看上去更多是针对晚辈、下级、弱势一方的。事实上,人和人的关系,我是你的晚辈,同时可能又是他的长辈。远看,高看,换个角度看,“程序性尊重”还是公平的,是实质性的公平。

  (本微信公众号专稿)

  

  点击下面链接,可读部分“朝花时文”近期热读文章:

  故纸碎片 | 曹可凡

  这样的栗原小卷 | 严敏

  在高考考场,我所看到的怠惰与坚强 l 程果儿

  一个加班青年的明天 | 梁晓声

  杜甫触摸的,是盛唐的背影 | 陈鹏举

  种薄荷,种春风 | 马思源

  长寿是一种天才 | 刘荒田

  看电影,是一场修行 | 龚金平

  假如生活欺骗了普希金——到圣彼得堡揭开谜底吧 | 林文俏

  铁路之“宽”谁来定?与马屁股有关 l 李霁宇

  

  “朝花时文”上可查询曾为解放日报“朝花”写作的从80岁到八零后的200多位作家、评论家、艺术家和媒体名作者的力作,猜猜他们是谁,把你想要的姓名回复在首页对话框,如果我们已建这位作者目录,你就可静待发送过来该作者为本副刊或微信撰写的文章。你也可回到上页,看屏幕下方的三个子目录,阅读近期力作。

  苹果用户请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向编辑打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